第640章:一談
字數:4568 加入書籤
這一次,依然是劍白衣擔任信使。
劍白衣接過錦囊,語氣堅定。
“陛下屢次開恩,仁至義盡。若是臣遭遇不測,請陛下無論如何以國家百姓為念,切莫因小失大。”
梁蕭鄭重答應,目送劍白衣與副官們遠去。
天和教義軍之中,大部分人都是貧苦百姓出身,南宮無定能夠約束這三十萬之眾,保持每日行軍二三十裏的效率,沒有成為大規模的暴民,實屬難得。
若非考慮到義軍的性質,他完全可以讓將士們放開衝殺,迅速擊垮這群烏合之眾。
但他不能。
如何對待這支起義軍,將證明他的治國之本:善待百姓。
但這也是他給大聖賢最後的一次機會。
“中原鐵騎,列隊前進!”
在梁蕭的指揮下,中原鐵騎迅速向西南行進,停在距離起義軍五裏範圍內。
梁蕭登高遠眺,目光凝重。
遠方的義軍隊伍太過龐大,所以他能看出大概情況。
義軍雜亂不堪,已經在崩潰的邊緣,顯然是受到了中原鐵騎的驚嚇。
根據情報,起義軍的披甲率不足十分之一,其戰鬥力可想而知。
在中原鐵騎這種精銳騎兵麵前,就算他們再有一倍的數量,被擊潰也是遲早的事。
“武朝使者,劍族族長長孫,劍白衣,奉武帝之命求見大聖賢!”
大聖賢很快收到了通報,長歎良久,終於還是接見了劍白衣。
劍白衣帶著副官,無視了驚恐、憤怒的高層們,徑直走向大聖賢。
“白衣,你終究也成了帝王的鷹犬麽……”南宮無定滿臉失望。
劍白衣凜然回應:“無論智慧還是格局,陛下都遠在你我眾人之上。我此來,正是希望能夠曉以利害,讓你們明白,誰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善待百姓。”
“事已至此,不如開門見山。”大聖賢道。
劍白衣回頭指著遠方的中原鐵騎部隊,“無定兄顯然擅長領兵作戰,應該也能明白中原鐵騎對你們這支部隊的威脅。”
南宮無定隻是冷哼一聲,不願回應。
“這一次,陛下帶來了兩萬中原鐵騎,你們沒有任何機會!”劍白衣話音剛落,環顧震驚的全場,又道,“若是不信,可以派幾個誠實可靠的教眾,前往探查個究竟——這是陛下的意思。”
眾人麵麵相覷。
南宮無定立即翻身上馬。
“我一人足矣!”
劍白衣立即委托隨行的副官為南宮無定引路,自己與眾人等候消息。
大聖賢從劍白衣那裏接過梁蕭的聖旨,看了一眼,喃喃自語。
“他為何還想赦免老夫……”
南宮無定跟著副官來到梁蕭陣前,放眼望去,竟是毛骨悚然。
中原鐵騎,漫山遍野,竟然還能保持一個個方陣!
副官提醒道:“十人一小隊,百人一大隊,這裏總共有兩百個大隊,閣下可以從西北往東南一路數過來,看是不是這個數。”
此時天寒,南宮無定卻是早已滿頭大汗,怔怔地望著中原鐵騎,目光又移向遠方帥旗下最偉岸的一人一馬。
正是梁蕭率眾嚴陣以待。
這一刻,南宮無定徹底絕望,調轉馬頭,回到大聖賢麵前,下馬跪地。
“梁蕭確實帶來了整整兩萬中原鐵騎,人馬雄壯,天下莫能當也……”
南宮無定話音剛落,周圍一眾高層勃然色變。
“他為何放著西秦鐵騎不管,非要來收拾我們……”
劍白衣朗聲道:“動員兩萬騎兵殺到這裏,需要準備多少軍糧,沿途又要有多少後勤和民夫?諸位既然都有領兵的經驗,想必也應該明白,陛下早已籌備多時。今日神兵天降,除非天和教投降,或者全軍覆沒,否則中原鐵騎斷然不會撤兵!”
在場無數人頓時泄氣,紛紛向大聖賢投去求助的目光。
“大聖賢,咱們、咱們……”
大聖賢回顧眾人,也不免心灰意冷。
他們的臉上寫滿了恐懼與絕望,很顯然,沒有人想直麵梁蕭親自統領的中原鐵騎。
那可是舉世無敵的騎兵,一次居然可以出動兩萬人!
一旦己方戰敗,連逃跑都可能是奢望!
義軍的三十萬之眾裏麵還有不少家屬,其中不乏老弱病殘,麵對這樣的精銳,結局可想而知……
他的孫子和孫女,都是出類拔萃的後生,如今也是同樣沮喪。
“陛下有令:凡投降者,皆可免死罪!”劍白衣終於開口提醒,“大聖賢,陛下之所以停止進攻,也是希望能保全這些義軍的性命。若是義軍執意開戰,不妨先將晚輩祭天,再直麵中原鐵騎。”
劍白衣還未說完,周圍的天和教高層們便已不敢仰視他了。
殺掉此人?隻怕接下來他們要麵對的是中原鐵騎的滔天怒火!
大聖賢注視著劍白衣,眼裏多了幾分無奈,“把老夫綁了,送到武帝麵前,與他一談……”
“大聖賢!”“爺爺!”
南宮家兄弟和周圍教眾無不焦急。
他年事已高,如何受得了折騰。
劍白衣連忙道:“陛下有令,您不必委屈自己,隻需要驅車到陛下麵前,他也希望能與您一談。”
眾人一臉的不敢置信。
他已是九五之尊,當真容得下一個“妖道”?
“妖道”,是梁蕭之前的朝廷對大聖賢的蔑稱。
大聖賢雙眼無神,道:“走吧……”
劍白衣立即派人通知梁蕭。
梁蕭收到消息,第一時間帶著中原鐵騎向前行進三裏,與大聖賢等人會合。
大聖賢坐在地上,形容枯槁,南宮琉璃和兩個兄長守在左右。
雙方再次相見,心中皆是五味雜陳。
南宮琉璃望著騎乘白龍影的絕世身影,眸光閃動,隨後看向大聖賢,麵露憂色。
“爺爺……”
梁蕭與親兵們下馬,來到大聖賢麵前。
大聖賢正要起身跪拜,梁蕭卻道:“不必多禮了,你就當我隻是一個後生晚輩,而非當朝武帝。”
眾人一臉錯愕,注視著梁蕭,不知他所言何意。
大聖賢回過神來,語氣誠懇。
“老夫願意領一切刑罰,隻希望武帝能夠寬恕這些教眾,他們隻是日子實在過不下去,才……”
說到此處,大聖賢已是如鯁在喉。
他早已明白,自己和梁蕭根本不是一個層次的對手,隻是想不到梁蕭會如此勞師動眾,以騎兵奇襲而來。
明明梁蕭可以輕易將他們殲滅,再收降殘兵,梁蕭卻在此時此刻下旨招降。
“我既然下旨赦免你們無罪,自當言出必行。”梁蕭道,“我知道,你們心中仍有不服。你們一門心思想要‘推翻帝製’、‘均貧富’,不是麽?我若放棄帝位,還政於民,權政於民,難道百姓就能過上比現在更好的日子?”
大聖賢注視著梁蕭,終於難掩心中的悲哀,看了一眼身側的劍白衣,道:“為什麽,他會想到還政於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