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異姓王爵,老侯爺拒旨

字數:5740   加入書籤

A+A-


    邊城,鎮北候府前。
    百姓匯聚,圍在一旁。
    朝廷來使停在門前。
    中門大開,鎮北候身披甲胄,率領三個老仆與一個女娃娃邁步而出。
    客院裏,玄明沒打算出去。
    隻讓三小隻代自己出麵。
    這些日子鎮北候調查之事,他或多或少地關注了一些,何況白素英也給他遞了消息。
    這位柳教聖女也對朝廷心存不滿。
    正因如此,他已知曉部分真相。
    老皇帝不負初登基時的英明神武,變得昏聵心狠,將君臣相宜兩百年的鎮北候利用得徹底,怎能不令人失望?
    玄明不想跟中樞之人相見。
    反正他是方外之人,理由多得是。
    加上他是練神,朝廷也不敢逼迫。
    玄明會留到今日,也是想看一看最終結果。
    大門口,見到模樣大變的鎮北候,百姓們反應不一,有些倒吸涼氣,有些目瞪口呆,有些忍不住掐了同伴一把,旋即議論紛紛。
    “怎麽短短兩天沒見,侯爺成了這般模樣?”
    “還能咋滴,家人全戰死了,換誰受的了?”
    “咱們邊城誰家沒死人,可都沒鎮北候慘,男女老少都死絕了,個個為國盡忠。”
    “說起來,朝廷這次真是缺大……你捂我嘴幹啥。”
    ……
    馬車裏,朝廷來使耳朵好使。
    聽著邊城百姓們的反應,他有些坐蠟,就知道這一場不是什麽好差。
    否則,怎麽可能輪到他。
    可誰讓五大監裏自己排名最末。
    主動走出馬車,懷錦公公輕甩拂塵,尖聲道:“肅靜!”
    聲音清晰入耳,在場百姓皆靜。
    “鎮北候見過上使。”
    老侯爺抱拳,彎腰行禮。
    宰相門前七品官。
    何況是皇帝身邊宦官。
    對方又是朝廷使者。
    代表皇上而來,他更得恭敬。
    至於百姓議論聲。
    以前,他或許會管。
    眼下,卻是不想管了。
    懷錦公公不敢怠慢,側身隻受半禮,又躬身還了全禮,才下了馬車,被請進候府。
    中門大開,沒有關閉。
    懷錦公公例行問候了鎮北候身體狀況,後取出升旨,公事公辦。
    “奉天承運,遵地成德,鎮北候陸公明戍守邊疆兩百餘載兢兢業業……”
    伴著懷錦公公訴說。
    聖旨大放光華,一個個文字飛出,在半空熠熠生輝,金光璀璨,彰顯皇權。
    ———
    客院裏,聽到朝廷封賞,玄明撫須微笑,還算滿意。
    老皇帝雖臨死前來了一把騷操作,但挑選繼承人的眼光不錯。
    新皇有些胸襟氣度。
    直接將鎮北候升爵為鎮北王。
    跨越公爵,異姓封王!
    這是天大待遇。
    神朝爵位不可輕封。
    每個爵位都代表一份朝廷氣運。
    王爵,非練神不可擔任。
    換句話說,倘若有修者看到練神門檻兒,一份王爵砸到頭上,加上以往氣運積累,便有足夠底氣衝擊練神境。
    大玄神朝王爵多為皇室子弟。
    異姓王爵鳳毛麟角。
    新皇確實是大手筆。
    也確實為賞賜花了心思。
    連帶鎮北候戰死之人都得到冊封,按照功勳大小,或被冊封為鬼神,或是主神輔官。
    這可便宜了天池山神、粟江女神、太乙救苦天尊與勾陳大帝。
    連玄明與眾神以及其他鎮北軍將領都有冊封,戰死家屬也得到豐厚撫恤。
    比如,玄明被冊封為天地院二品客卿真君,不用幹活,就能享天地院供奉,必要時甚至能調動天地院部分力量。
    一品客卿,三花道修才能擔任。
    又如,勾陳神君晉升大神之事沒有瞞著,朝廷特意將其冊封為北地戰神,執掌北地兵戈戰事,可招募三萬神兵。
    這是朝廷對大神的拉攏。
    畢竟,神道既與人道相連,又獨立於人道之外,神朝能拿捏鬼神,可無法左右大神。
    太乙救苦神被冊封為北地太乙救苦神君;中央黃極黃角大仙被冊封為北地土伯;赤帝神道法身也得到朝廷承認,成為正神。
    玄明看不慣老皇帝,可不會跟賞賜過不去,他在神朝長城上出了大力,這是他與眾神應得的,幹嘛不拿?
    說起來他護的是大玄百姓。
    大玄皇主不過是百姓選定的共主而已,自己接受的是百姓謝意。
    候府前院。
    宣旨並不順利。
    當金光重新凝聚成聖旨卷軸。
    鎮北候沒有如大家預料那般接受旨意,對著懸浮半空的聖旨行了一禮後,他表情複雜,語氣沉重道:
    “陛下厚愛,本不該推辭,隻是老臣年事已高,已經打不動仗,也不想打了。
    老臣懇請陛下收回成命,同時向朝廷乞骸骨,懇請陛下允臣辭官告老……”
    鎮北候情深意切。
    語氣裏有對朝廷掩飾不住的失望。
    懷錦公公錯愕。
    隨行將士吃驚。
    百姓們嘩然大作。
    沒想到忠心耿耿兩百多年的老侯爺會拒絕冊封,拒絕上意。
    他們想告訴自己這是假象。
    可看到老侯爺摘下頭盔,放在地上,又顫顫巍巍起身,親手脫下一身盔甲。
    寓意卸甲歸田。
    可見老侯爺決心已下。
    跟百姓們相比,將領們與懷錦公公等少部分知曉內幕之人清楚。
    老侯爺如此,一方麵是對朝廷真心灰意冷,一方麵是在以退為進,逼新皇表態。
    他在等一個道歉。
    一封新皇下的罪己詔。
    要大玄皇室一個態度。
    如願,他練神後繼續為朝廷效力,馬革裹屍,無怨無悔。
    不成,則真正告老。
    親眼目睹忠君體國半生的老侯爺走到這一步,不管是懷錦公公,還是隨行將領或是鎮北軍兵將皆唏噓不已。
    他們都不約而同地看向聖旨。
    聖旨蘊含皇主法意,宣讀聖旨那一刻,皇帝一絲神念會降臨。
    能親眼見證這一幕。
    也能與受封者暫時溝通。
    與神靈借助廟宇顯聖有些類似。
    隻是輻射範圍更大。
    ———
    客院裏,玄明同樣在等。
    他也想知道新皇會做何選擇。
    皇帝上位不到兩月,下罪己詔有利有弊,就看他如何選擇,有無魄力。
    整個鎮北候府鴉雀無聲。
    縱然是百姓也沒再竊竊私語。
    金光閃爍,聖旨靜懸。
    片刻後,終於有聲音傳來。
    “愛卿決心已定,非要如此?”
    聲音溫潤,令人聽不出喜怒。
    懷錦公公卻身子微顫。
    他打小跟隨陛下,從景天王府時就開始伺候,明白陛下已經動怒。
    這位陛下可是吃軟不吃硬。
    老侯爺雖以退為進,但似軟實硬,結局已定了。
    懷錦公公不忍,閉目叩首。
    就當自己此刻耳聾眼瞎。
    如懷錦公公所料。
    在老侯爺說出那句“非得如此”後,新皇表態:“鎮北候陸公明年事已高,朕允其告老,念其為大玄立下汗馬功勞,也將其冊封為鎮國公……”
    “陛下且慢!”
    話沒說盡,就被打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