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李承乾:你們怕是想我大唐亡國吧?【求月票】
字數:9687 加入書籤
轟隆隆!
一場難得的春雨,驟然而下。
將整個甘露殿的瓦片都打濕了,涓涓的雨水匯集於瓦片之間,順著水槽,滴落到地麵,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
牆腳處的沙粒間,也傳來簌簌的聲音。
但無論牆外的聲音如何精彩,牆內的氣氛都尷尬得讓人摳腳。
雖然李世民與大臣還不至於那麽沒有形象,但隨著李承乾的話音落下,他們是真的被噎住了。
這就好比他們精心編織了一個漁網,等著魚鑽進來,結果魚不出所料的鑽進來了,他們才發現,漁網的空隙跟魚一樣大。
尷尬!
太特麽尷尬了!
好在李承乾沒有讓這樣的尷尬持續太久,又神情自若地看著李世民道:“敢問陛下,兒臣上呈的奏折,您看了嗎?”
“這”
李世民愣了一下,這才反應過來,端正身形道:“看了,朕覺得你的諫言不錯,戴胄確實有失職的地方。”
“不過。”
說著,他話鋒一轉,又接著道:“你確定孫伏珈能勝任大理寺卿一職嗎?朕可記得他現在負責那三百九十名死囚的案件,萬一他也失職了,可不好看啊!”
“陛下放心,兒臣相信孫伏珈的能力,絕不會讓陛下和朝廷失望!”
“不,你相信沒用。朕隻看結果。就像你看戴胄的結果一樣。”
“好吧,既然父皇看結果,那咱們就拭目以待吧!”
李承乾也不廢話,直接就從座位上站了起來,準備告辭。
然而,就在這時,李世民連忙將目光落向房玄齡,隻見房玄齡當即會意,並笑著開口道:“適才聽太子殿下說,不讚成臣等提出的改革方案,能否請太子殿下明示啊?”
“嗯?”
李承乾眉頭一皺,卻沒有接口。
下一刻,又見李世民將目光落在了長孫無忌身上。
卻聽長孫無忌笑嗬嗬地道:“太子適才說,讓我們討論改革方案的時候,多征求將軍和部下的意見,但如果我們都爭取他們的意見,那得到的結果肯定是反對的。”
“想必太子也應該知道,將軍和部下的關係,那是生死與共的關係,如果統帥的關係和部下不好了,那是不可能打勝仗的,所以,將軍和部下都反對改革,那改革也是無法進行的!”
“這個我自然知道。”
李承乾表情淡淡地說了一句,便再次陷入了沉默。
李世民見狀,不禁有些不耐煩地道:“朕就是沒有很好的辦法,才找你來商量。既然你有意見,那就提出來,隻要提得合理,朕給你改革的權力就是了,這麽藏著掖著做什麽?!”
“陛下多慮了,兒臣並沒有藏著掖著,隻是,兒臣治理東宮六率的時候,首先以命令為主,凡事都必須服從命令.”
“有這麽簡單嗎?!”
還沒等李承乾把話說完,李世民就沉聲打斷了他;“朕拿你舉個例子,打仗的時候,你下達了一個命令。可是,這個命令是錯誤的,你的東宮六率會執行嗎?”
“會!”
李承乾毫不猶豫地答道。
李世民眼睛一眯,又道;“那你的東宮六率會服氣嗎?”
“也會!”
“胡扯!”
李世民當即就不樂意了:“錯誤的命令,會造成更多的犧牲,怎麽會令人服氣?!”
“但這就是事實!”
李承乾平靜道:“哪怕兒臣讓他們現在去跳渭河,他們也會去跳,所謂軍令如山,就是如此!”
“你!”
李世民被李承乾杠得一時語塞。
一旁的房玄齡連忙道:“太子殿下,我們知道東宮六率比較特殊,但國家的軍隊不是東宮六率,它涉及的人數更多,範圍更廣。因此,我們不能按照東宮六率去改革,當以國家麵臨的實情去改革軍隊。”
說完這話,他又急忙朝魏征遞過去一個眼神。
意思是,該你上了!
卻見魏征無語的扯了下嘴角,淡淡道:“陛下即位以來,推行改革,由內及外,由此及彼,放宮女,減封王,精簡中央機構,已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國家也積蓄了力量,從而一舉平定了突厥。
但是,國家畢竟經過了多年的戰亂,在此之前,又是南北對峙的局麵。
統一天下之後的製度建設,還有許多方麵的問題,民眾的負擔依然很大,財政的壓力同樣不小。進一步解決財政問題,才是當務之急。
比如,我們現在的重要支出是軍隊,占到財政的四分之一,怎麽辦呢?總需要解決吧!”
聽到這話,長孫無忌下意識看了眼李承乾,見李承乾不說話,又自顧自地道:“之前在參與討論的時候,我就說了,現在太子當麵,我就再說一遍。如果能從財政方麵著手軍隊,確實意義極大。”
“不錯,戰爭時期,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侯君集接口道:“但現在是和平時期,我們不能把如此大的財力用在養兵上。而現在的養兵製度還是戰時的養兵製度。”
“當時也是沒辦法,現在確實不可以繼續了。”
房玄齡深意為然地點了點頭,道:
“軍隊消耗國家財政方麵,一,是士兵的日常給養,二,是軍隊裏的軍官數量多,或許,減員是條出路。”
“那照中書令的意思,我大唐以後就不用打仗了?”李承乾冷冷地問道。
“這”
房玄齡下意識看了眼李世民,苦笑道:“臣並沒有這個意思,臣隻是覺得.”
“我現在想問問諸位大臣!”
還沒等房玄齡把話說完,李承乾就出言打斷了他,然後環顧眾臣道:“你們莫非忘了,前段時間還出現了兩國發兵威脅我大唐的事情。如今,吐穀渾雖然退兵了,但高句麗的兵還在遼東城外,你們就覺得天下太平了?可以高枕無憂了?可以削兵了?”
“這”
眾臣聽到李承乾這靈魂三問,不禁麵麵相覷。
雖然通過李承乾的各種手段,大唐確實解除了當下的危機,但也確實不能說,大唐以後就不會再有戰爭了。
所以,現在是否適合改革軍隊,還真是不得不考慮的一個問題。
於是乎,所有大臣都將目光落在了李世民身上。
因為是否改革軍隊,全看他的意思。
隻見李世民微微蹙眉,先是看了眼李承乾,又掃了眼眾臣,才平靜地笑道:
“不錯!太子說的不錯!改革軍隊,不等於削兵!”
“朕的意思是,改革,是讓國家走向更好的一個手段!”
聽到這話,眾臣瞬間就明白了李世民的意思,即使李承乾剛才說的那三個問題有道理,他依舊要推行軍隊改革。
隻見李承乾神色一正,又再次開口道:“那敢問陛下,你真的想好了要改革軍隊了嗎?”
李世民臉色一沉:“你什麽意思?”
他不相信李承乾聽不懂自己話裏的意思,自己是無論如何都要改革軍隊的。
但李承乾一而再再二三的找改革軍隊的麻煩,讓他不禁有些懷疑,李承乾是不是別有用心。
畢竟改革軍隊,對李承乾來說,並不一定是好事。
卻聽李承乾又平靜地道:“孤的意思是,陛下你真的下定決心了嗎?”
孤?
他居然稱孤?
看來他也來真的了啊!
李世民知道李承乾在自己麵前稱孤,意味著什麽,所以當即就閉上了嘴。
而眾臣,也全都閉上了嘴。
卻聽李承乾又自顧自地道:“孤有一重大疑慮,如果不先說出來,恐怕不方便插手軍隊改革的事”
“什麽重大疑慮?”
李世民不耐煩地擺手道:“你直接說吧!”
“回陛下,我大唐立國才十幾年,烽火硝煙也才剛剛平息,現在就改革軍隊,特別是以軍官為改革目標,孤擔心,他們會引來疑慮.”
聽到這話,李世民心頭大動,不禁深深看了眼裏承乾,然後眯眼道:“你的意思是,狡兔死,良狗烹?”
“嘶——”
眾臣聞言,頓時倒吸一口涼氣。
狡兔死,良狗烹,這可是昏君的典型操作啊!
不是吧太子殿下,你又要幹陛下了?!
就在眾臣以為父子倆又要幹起來,準備拉幫架得時候,李承乾卻一臉平靜地搖頭道:“我大唐的將士,還沒有這麽愚蠢,不會想什麽狡兔死,良狗烹!”
“那你的意思是?”
“孤是在擔心,擔心他們會有一種失落的情緒!”
“這”
李世民聞言,遲疑了一下,然後看了看眾臣,摸著胡須,若有所思地道:“朕知道,改革,他們肯定會有失落的情緒,但你不是也在推行改革嗎?你難道不知道改革科舉,對那些熟讀儒家經典的士子來說,他們也會失落嗎?為什麽你還要砥礪改革?”
“這不一樣!”
李承乾搖頭道:“改革科舉,是為了讓朝廷官吏得到升華,不必急於一時,我可以慢慢改革,比如新的科舉考試科目,我也不是一次性增加九科,而是逐年遞增,直到完全取代現有的科舉科目。”
“但改革軍隊,陛下難道也會這樣做嗎?如果這樣做,陛下就不會召集這麽多大臣商議辦法了。”
“所以,陛下想的是一勞永逸的改革辦法。但這種辦法,陛下有沒有想過,會消弱現在的軍隊的戰鬥力?”
李世民聞言,再次遲疑了一下,旋即正色道:“改革肯定不會以消弱軍隊的戰鬥力為代價的!”
說完這話,又環顧眾臣道:“咱們能不能想個辦法,既不消弱軍隊的戰鬥力,又能減輕財政的壓力呢?”
“這”
眾臣再次互相對視一眼,旋即陷入了沉思。
隔了半晌,等宮侍續了兩次茶水之後,才聽房玄齡若有所思的道:
“陛下應該知道,兵部尚書杜如晦在修養之前,曾提出過一個改革方案,他建議朝廷采用兵將分離的製度。現在看來,這個製度應該很難推行了.”
此話一出,李世民頓時感覺無比失望。
但是很快,魏征就冷聲回懟道:“難道因為難,就不推行了嗎?什麽樣的改革不遭到反對?難道陛下之前提出的那些改革,都沒人反對嗎?!”
“嗯?”
李世民眼睛大亮。
不知怎麽的,他突然覺得這個噴子也不那麽可惡了。
卻聽他笑著道:“那依太子少師之見,該當如何啊?”
“回陛下,臣覺得,反對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關鍵在於,改革的方案!”
“魏大人的意思是,先不提出改革,而是先拿出一個正確的方案?”長孫無忌仿佛明白了什麽似的,追問道。
魏征看了他一眼,點頭道:“是的!”
“不是,現在的將領統帥士兵,都有很長時間了,兵將分離還有什麽意義?”
左仆射蕭瑀站出來質疑道:“難道要減少供應嗎?兵將分離,難道就不會影響戰鬥力嗎?”
“不不不”
房玄齡聞言,連忙擺手解釋道:“這個分離的意思,主要是指平常的訓練和戰鬥分離,我們現在的訓練,沒有什麽特殊之處,大家都差不多,這樣的訓練,不一定要將軍親自來,但是,領兵打仗,必須得將軍來。而我們的將軍呢,平時可以隻管研究戰法,訓練士兵,則另有其人。”
說到這裏,頓了頓,旋即看了眼沉默不語的李承乾,繼續解釋道:“而這樣做的好處,在於士兵和將軍,都可以適應更多,而不是隻認一方。”
聽到這話,李承乾瞬間就明白了。
難怪李世民要加快推行軍隊改革,原來是為了集中軍權,杜絕將領帶兵造反。
畢竟現在的府兵製度,士兵認的是將軍,而不是朝廷。
一旦將軍有造反之心,他們可以很快調集麾下的軍隊。
如果采用兵將分離製度,則不會發生這樣的情況。
卻聽長孫無忌又道:“如果采用兵將分離製度,軍隊供應的問題,就需要降低,比如現在的供應,是戰時的狀況。可現在沒有戰爭,自然不能跟戰時一樣了。”
“另外!”
侯君集也在這時開口道:“現在的十二衛,以及東宮六率,其實可以不動。把它當作衛士的統管機構。將軍們所在的十二衛,包括東宮六大統領,也可以不動。可以作為俸料的寄存機構,同時,十二衛,東宮六率,是將軍,統領的晉升序列。各個衛,率之間,可以進行相互的調整補充。”
“嗯,侯將軍說的不錯!”
李世民非常欣賞的朝侯君集點了點頭,感慨道:“戰爭時期,我們采用了很多措施,製度方麵,也有許多的例外,比如大行台,我們就設置過好幾個,大總管和總管就更多了。”
“戰爭結束以後,我們取消了大行台,後來呢,又取消了總管製度。”
“但是,總管製度取消得其實並不徹底,現在的都督製度,其實保留了很多總管的權力。”
“陛下所言甚是,臣以為,和平時期,這些總管,肯定沒有存在的意義。不僅如此,反過來,還造成了眾多的問題,比如羅藝,長樂王這樣的反叛。”
房玄齡接口道:“因此,臣有一個想法,適當取消都督州。”
“總管製度是典型的戰時體製,都督製也是這樣。武德年間,是想把幾個州多分成幾個層次,功勞大的,就可以做都督刺史,可因為有軍權,權力太集中了,所以就出現了反叛。”
“取消都督製,沒有問題。”
魏征點頭道:“地方諸州,即使取消了都督製,也可以根據人口,地位,劃分不同的等級,便於官員的牽轉。因此,取消都督州並不妨礙地方。”
“可是.”
侯君集沉吟道:“有些地方很重要,保持適當的軍事力量,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揚州,益州,如果沒有一點軍事力量的話,萬一出現緊急情況,要從中央調集軍隊,恐怕有鞭長莫及之慮!”
“另外,邊境州,是否可以也做相應的考慮呢?”
長孫無忌插嘴道:“想必大家都清楚,邊境,屬於動亂頻繁之地,如果沒有一定的兵力部署,沒有適當的威懾,也令人擔憂啊!”
“可取消都督州,那當地的士兵怎麽辦呢?”李世民想起什麽似的,冷不防的問道。
“這個.”
眾臣互相對視一眼,卻聽房玄齡率先開口道:
“回陛下,臣覺得,沒必要取消的,我們可以與當地的刺史溝通,成立獨立的軍事機構,與州刺史平級。有必要取消的,直接將這些士兵安置在地方,分配土地,成為百姓。”
“如果能這樣,自然很好。”
李世民深意為然地點了點頭,笑道:“朝廷因此可以節約一部分不小的開支。”
“要是照這個方案執行的話,那軍隊的改革,不就很容易了嗎?”侯君集笑著附和道。
“哈哈哈!”
眾臣聞言,轟然大笑。
似乎在為他們的新方案感到滿意。
然而,就在這時,一直沉默不語的李承乾,忽地冷笑出聲:“是啊!照你們這個方案改革,我大唐不出百餘年就亡國了,確實很容易!簡直餿易惹!”
嘩!
此話一出,全場嘩然!
就連李世民都不禁滿臉錯愕。
因為他們不知道,百餘年後的安史之亂,就是從今天這些改革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