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張良計,李翊謀
字數:7654 加入書籤
接下數日,
張勳、橋蕤繼續領兵攻打廣陵。
多時,白日來了,晚上來。
然,終是久攻不下。
時日一久,袁軍上下個個怨聲載道,兵無戰意。
這屬於行軍打仗的正常現象,無關軍隊素質。
畢竟你要是越打越贏,大家怎麽都能夠咬牙忍一忍。
但你要是越打越看不到希望,那大家自然就忍不了了。
時間一長,思鄉情緒湧上心頭,自然沒了士氣。
張勳、橋蕤為安撫軍心,隻得向壽春袁術請求撥款。
讓袁術發一批牛酒下來,以饗軍士,振奮士氣。
李翊站在牆頭,用望遠鏡,靜靜地觀察著敵軍陣營。
半晌過後,緩緩開口道:
“袁軍軍容不整,軍心懶散,兵無戰意。”
“我料其不日將退。”
說著,將望遠鏡遞給了身旁的劉備。
劉備非常自然地接過,搭在眼前,觀察了半晌。
“袁術坐擁淮南,兵精糧足。”
“此戰不利,恐也未肯撤軍。”
劉備眉宇間一川不平,盡管已經數次擊退袁軍的進攻,但他依然對戰事處於謹慎看好的狀態。
畢竟老劉不想深陷南方戰事的泥潭裏。
在他看來,袁術塚中枯骨,在淮南不得軍民之心,早晚衰敗。
自己安心在徐州發育,等袁術衰敗的不成樣子時,便能夠一舉南下,將之擒殺。
但自己偏偏就趕上了袁術衰敗前的時候,不但趕上了,還與他交手了。
隻盼不要讓周圍諸侯,坐收漁翁之利才好。
“主公寬心,我已命雲長進兵鍾離。”
“隻要鍾離取下,袁術失其倚仗,必然撤兵回去堅守。”
“如此一來,廣陵這一路袁兵,不戰自退矣。”
嗯……
劉備點了點頭,又道:
“我也看了雲長發回來的軍報。”
“據守鍾離的乃是袁術之子袁曜,鍾離兵馬雖然不多。”
“然袁曜卻在淮水上遊修築了十幾座烽火台。”
劉備眉頭皺起,沉聲道:
“此乃一步妙棋,隻要雲長攻打鍾離,袁軍立馬便能得到示警。”
“屆時袁曜關閉城門,向壽春方向求救,袁術輕易便能從西南抽調人馬過來。”
“僅憑雲長現有兵馬,斷無可能擋住袁術大軍。”
“我若分兵與他,又恐廣陵一線兵力薄弱。”
“到時候無非就是轉換戰場,將廣陵的戰事轉移到鍾離。”
“隻是……”
劉備不再繼續往下說。
廣陵他們是防守戰,鍾離他們卻成了攻城戰。
守城方的優勢是攻城方優勢的十倍有餘。
劉備可不會犯傻,把戰場轉移到鍾離去。
“軍師,鍾離一線,卻是難題。”
劉備麵露愁容,將目光看向了李翊。
“既然軍師當日出兵之時,便遣雲長進兵鍾離。”
“應當也料算到了袁軍會有這一步棋,不知軍師可有解法?”
哈哈哈……
李翊彎唇一笑,“主公寬心,翊既然敢命雲長進兵鍾離。”
“自然有妙計,可輕鬆破了這烽火台!”
“哦?”
劉備頓時喜上眉梢,豎起大耳朵:
“那計將安出?備洗耳恭聽。”
不得不說,三國誌11裏給袁術安一個“妙計”的技能很合適。
骷髏王,他真就是時不時能想出一條妙計,雖然往往都是他自己沉浸在自己的妙計中也就是了。
在淮水上遊安置烽火台,這樣下遊數十裏的虛實便能盡收眼底。
這招是袁術的因地製宜。
鍾離縣位於港口位置,非常適合建造烽火台。
隻要你想奔襲鍾離,那就一定會穿過袁術設下的這些耳目。
一經被發現,袁術便能提前關閉城門,嚴陣以待。
這貌似是一個無解的死結。
但李翊卻有個好法子。
“翊有一計。”
“廣陵不是訓練了一批水軍麽?”
“雖然不多,但足夠雲長用了。”
“可令雲長率水軍,皆穿平民服飾,打著靠岸過夜的名義,停靠於烽火台下。”
“中間可命雲長以錢開路。”
“袁術此人驕奢淫逸,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料其底下軍士定然見錢眼開,容許過往客船停靠。”
“屆時趁敵不備,藏於船艙中的士卒可一擁而上,搶在守卒點燃烽火之前,將之斬殺,取下烽火台。”
“如此往複,不用一宿之功,淮水上遊的烽火台,可一並拔除。”
“袁軍失了示警,以雲長將軍之勇力,取下鍾離,如同探囊取物。”
“那袁曜乃一膏粱子弟,懦弱無謀,豈能識破我的玄機?”
“屆時他毫無防備,被雲長將軍打個措手不及,鍾離豈不是唾手可得嗎?”
李翊洋洋灑灑,將偷襲烽火台計策的全貌清晰地描繪了出來。
一片靜寂。
劉備的眼神先由驚奇,漸漸轉變為了驚喜。最後陡然炸開了鍋。
“好!好!好計!”
“好一招暗度陳倉!”
“軍師果然是世之奇士,奇計百出。”
“這般天馬行空之計,也隻有軍師能夠想的出來。”
“天下智者,料無一人能望軍師項背!”
劉備實在太激動了,握著李翊的手不肯撒開。
“如此一來,雲長便能憑借現有兵力,取下鍾離。”
“鍾離失守,袁術必然大軍率大軍回援。”
“誠如是,廣陵無虞矣。”
……
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無一錯版本!
……
淮水南岸,鍾離城。
東方發白,天色漸明。
袁曜率袁軍駐紮在此,已曆數日。
他百無聊賴地伸了個懶腰,朝城頭下望去。
不少商人百姓,穿梭於城內。
有的百姓是剛剛打柴回來,有的是小商小販出去做買賣。
眾生百態,各有活法。
“人言關雲長勇不可敵,今日一見,虛言呐。”
袁曜打了個哈欠,他原本是抱著一決雌雄的準備,來鍾離防守關羽進攻的。
結果這麽久了,關羽一次都沒來過鍾離。
漸漸地,袁曜自己都變得懶散了,每日不是喝酒就是與眾軍官投壺嬉戲。
時間一長,自己也愈發倦怠,開始盼望戰事早日結束,好回壽春享福去。
“我來鍾離,本欲建功,使壽春諸臣再不敢欺我年幼。”
“奈何關羽此輩膽小如鼠,遲遲不發兵來攻。”
袁曜無奈地向眾將吐露自己的心聲。
暗道守鍾離可真不是一個好活兒,每日都得起早貪黑起來,巡視城防。
他平日嬌生慣養,更喜歡燈紅酒綠的生活,每日與眾賓友喝得酩酊大醉,到次日正午方醒。
那才叫享受生活。
現在在鍾離過得那叫什麽日子啊。
“我等此次守衛,不管關羽來不來攻,隻要確保鍾離仍在主公手裏。”
“那都是大功一件,待公子回到壽春之後,眾臣自然閉嘴。”
有將領出聲開導袁曜,讓他端正心態。
你上前線鍍金,還這麽逼逼賴賴。
也就你有個好爹,要是這種好活兒落在他們手裏。
他們回去高低得燒香祭祖,感謝祖輩積下來的陰德。
“公子不可大意,劉備這一年多下來,幹的大事著實不少。”
“彭城破曹操,琅琊收臧霸,青州擒袁譚。”
“任意三樣事,都是非凡之功。”
“然劉備一蹴而就,著實了得。”
有將領在一旁出聲提醒道。
“不錯,據我們的探子回報,劉備能有今日之功,多賴他新拜的那個叫李翊的軍師出力。”
“此人神謀鬼算,用兵如神,劉備對之信賴有加。”
“在徐州百姓的風評中,亦屬上佳。”
“之前我有個徐州的舊友,就曾言及這個李翊。”
說到這兒,不少袁軍將領都圍了過來吃瓜。
反正閑著也是閑著,就當是聽個樂了。
那位將領煞有介事地說道:
“在徐州民間,人們都說這位李先生,是奇謀如留侯,用兵如淮陰。”
“匡佐濟世,保境安民,則殊於酂侯矣。”
唔……
眾將聞言,無不驚歎。
盡管李翊現在就在與他們交戰,可他們聽來仍覺虛無縹緲,仿佛此人離他們很遠。
尤其袁曜,作為袁術嫡子,家中藏書頗豐,也知曉不少先賢的大名。
心中多多少少還是有些敬意的。
但李翊此人卻被徐州民眾拿來跟這麽多先賢比較,自然令他心中不快。
“這個李翊,聽說是一山中隱士,不過一鄉野村夫、寒門布衣耳。”
“怎配的上如此名聲?”
袁曜繼承了他老爹自負的性格,與他那位堂兄袁譚一樣,出生就在雲端。
對於寒門草根,在他眼裏宛同螻蟻浮雲,不值一提。
“昔陳平原是布衣,蕭何曾為縣吏,韓信未遇高祖之時,無一日之餐。”
“及至遇行,腰懸三齊玉印。”
“李翊此人能在劉備身邊,保扶徐州,足可見其有經世之才。”
“公子切不可小覷了他,”
那位將領開口說道。
李翊的名聲,是他親耳從徐州老友那裏聽來的。
所以眾將之中,唯他最敬畏李翊。
袁曜嘴角微微翹起,開口言道:
“公等如此推崇這李翊,待鍾離據守任務完成之後。”
“我當親自到廣陵前線,會會這小郎。”
說話之間,已經到了開城的時間。
東門的吊橋緩緩落下,城門吱吱打開。
打柴的百姓,做買賣的小販,立時蜂擁而入,穿梭其間。
而就在不遠處的渡頭,卻有幾十艘客船緩緩靠岸。
……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