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天下健者,豈獨袁氏一家?

字數:13506   加入書籤

A+A-


    “軍師從早忙到晚,今夜盛宴,難得休憩。”
    “何以仍舊不肯舍下書卷?”
    劉備手裏拿著酒盞,走到李翊跟前。
    見他正執筆寫著什麽,忍不住開口詢問。
    李翊見劉備來了,便停了筆。
    “如今戰事將近,翊亦不敢鬆散懈怠。”
    “誒!”
    劉備舉起酒盞,拍了拍李翊的肩膀。
    “稍息片刻,倒也無妨。”
    又扭頭看了眼李翊手中的書卷,便問:
    “不知先生適才在寫什麽?”
    李翊便將書卷遞給劉備,一麵又自顧自地說道:
    “既然戰事將近,我等總得先奏明天子才好。”
    “這樣才能師出有名。”
    劉備展開書卷來,原來上麵羅列的是袁術的各項罪狀。
    其中的大罪主要有,
    第一,袁術擅自攻打朝廷任命的廬江太守陸康。
    陸康在廬江樹立恩信,平定江夏蠻亂。
    頗有政績,甚得民心。
    麵對袁術的發難時,不少休假返鄉的士兵都聞訊趕回,趁夜爬牆回來幫助陸康守城。
    陸康足足堅持了兩年,最後病死。
    朝廷憐憫他的氣節,拜其子為郎中。
    可以說,袁術此舉是與朝廷的理念背道而馳的。
    第二,擅自扣留,並逼死朝廷大臣馬日磾。
    馬日磾高居太傅之位,路過壽春時,卻被袁術扣住,還搶了他的符節。
    馬日磾想要要回符節,袁術不給。
    想要走人,袁術又不放。
    馬日磾不堪受辱,在興平元年時憂憤吐血而死。
    袁術此舉,形同叛逆。
    第三,私藏傳國玉璽。
    傳國玉璽確實是為孫堅所得,但並未像《演義》裏那樣被孫策拿去換兵馬。
    而是被孫堅留給了其妻子吳氏。
    袁術直接拘了吳氏,搶奪了玉璽。
    這第三條,其實要比上麵兩條加起來還要嚴重。
    傳國玉璽的印章就是,“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幾乎是大漢門麵的象征。
    結果你袁術卻私藏了起來,誅你九族都不過分。
    這是李翊羅列的三大罪狀。
    剩下又羅織了不少相對更小的罪名。
    比如荼害百姓,巧立名目,對天子不敬等等。
    總之就是要湊夠罪數。
    你是否真的犯了這些罪不重要。
    而是我們說你犯了這些罪,這一點很重要。
    “好啊,先生想的可真是周到。”
    劉備翻看著表文,條理清晰,邏輯通順。
    有了這些罪狀,絕對師出有名。
    可不要小看古代的師出有名。
    尤其是對於瓦解袁術集團的人心,有著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善!備這便親自擬寫表文,上奏朝廷。”
    “請伐袁術!”
    正說間,忽有下人來報,淮南使者求見。
    淮南來的使者?
    劉備眉頭一皺,與李翊對視一眼,道:
    “先生以為袁術此時遣人來,是所為何事?”
    李翊微微笑道:
    “必是使人講和。”
    “哼。”劉備一聲冷笑,“其我兩家早已勢同水火,豈有和好之理?”
    雖感到莫名,但劉備還是接見了來使。
    使者正是袁術手下將領李豐。
    雙方禮畢過後,李豐直接開門見山,道:
    “我奉吾主之命,特來修好與劉將軍的關係。”
    劉備冷聲道:
    “莫非袁公路遣汝來此,是為兩家講和?”
    “正是。”
    李豐點了點頭,沒有一點彎彎繞繞。
    李翊忍不住出聲打斷道:
    “我徐州與袁術有殺子之仇,袁術怎肯放下他四世三公的身段,低眉來與我徐州講和?”
    李豐臉色通紅,被李翊懟的啞口無言。
    其實他來此,隻是奉了袁術的命,實施緩兵之計罷了。
    袁術知道徐州在總動員,故意派人來講和,希望延緩劉備的進軍速度。
    一來給自己爭取準備的時間,二來耽誤徐州的行政效率。
    此的確符合骷髏王老陰批的人設。
    咳咳……
    李豐握拳在唇邊咳嗽兩聲,旋即正色說道:
    “當今天下,群雄並起。”
    “袁太尉即將一統河北,虎視河南。”
    “曹孟德已掌兗、豫大半州郡,此二人少年好友,互為扶持,南北呼應。”
    “當今天下,誰能與之相抗?”
    “唯有我主!”
    李豐信誓旦旦地吹捧袁術。
    “袁紹結連曹操以震南方,那為何劉將軍就不能結連我主,以拒北方呢?”
    “若淮南與徐州能夠化幹戈為玉帛,那我們完全可以一起對付曹操,瓜分兗、豫二州。”
    “等之後再一起對付袁紹,天下之勢可定也。”
    “願將軍察之!”
    劉備為之一愣,漸漸回過味來。
    感情袁術是想讓自己當他小弟啊!
    那曹操此時不就是袁紹小弟麽,你說像袁紹結連曹操一樣。
    那不就是讓我劉備當他袁術的小弟?
    真是豈有此理!
    劉備麵色沉重,強忍怒意。
    李翊見此,率先開口駁斥道:
    “足下此言未免過於狂悖。”
    “天下健者,起獨你袁氏一家?”
    “袁公路又豈是憂國忘家之輩,可以與之共事?”
    李豐被罵的無地自容。
    沒辦法,人在矮簷下哪能不低頭。
    現在身在徐州的地盤,他也隻能低聲下氣。
    劉備拔劍在手,沉聲道:
    “今斷汝頭,不足以解忿。”
    “亦恥大丈夫殺來使,汝可速回淮南告訴袁公路。”
    “彼倒行逆施,魚肉百姓,備在秋收過後,將親自領軍征討。”
    “吊民伐罪!”
    最後還隱隱說了一個“滾”字。
    唬得那李豐如從鬼門關走一遭,鼠竄而行。
    在趕走淮南來使之後,劉備又問李翊道:
    “先生怎知袁術非是真心實意求和?”
    適才李翊率先開口喝斥李豐,劉備便知道李翊是希望自己駁回袁術的請求。
    故而在剛才,絲毫不留情麵,連劍都拔出來了。
    兩家可謂是徹底地撕破臉了。
    李翊解釋道:
    “袁公路早有並吞徐州之心,況我等與其有殺子之恨。”
    “以袁術的氣量,又豈會願意與我徐州解和?”
    “況其若果真一心求和,也該帶些誠意來。”
    “但彼隻讓李豐來陳以利害,並無絲毫讓利。”
    “足見其並非真心實意要與我等和好,隻是想慢我等之心,好為他爭取時間罷了。”
    劉備對李翊的見解佩服之至。
    李翊又道:
    “袁公路自詡善謀,估計會自作聰明,也跑去和曹操講和。”
    ……
    果然不錯李翊所料。
    在派人往徐州講和的同時,袁術也派了人前往許昌講和。
    與徐州不同的是,袁術是真的想和曹操講和。
    雙拳畢竟難敵四手。
    劉備那邊講和,是袁術的緩兵之計。
    曹操這邊的講和,卻是袁術的真心實意了。
    畢竟他跟曹操的仇恨,無非就是此前爭奪兗州罷了。
    成王敗寇,袁術也認了。
    使者見到曹操講明了袁術希望求和的意願。
    如李翊所言,對於真正想要求和的對象,袁術這次是真拿出了實際好處來。
    “我主說了,隻要曹司空肯就此罷兵,不插手淮南戰事。”
    “我主願贈送曹司空三十萬斛糧食,以資軍用。”
    “更有金銀、絹帛、牛馬無數,望曹司空笑納。”
    曹操望著使者呈上來的淮南禮單。
    捋著長髯,唇角勾起一抹淺笑。
    “……哈哈哈。”
    曹操將禮單放下,“袁公路豈是信義之人?”
    “若果真要曹某罷兵,可教公路先將錢糧送來。”
    曹操何等人精,知道你袁術慣喜白嫖。
    果斷要求袁術先把錢糧送上來,然後才肯罷兵。
    “……這。”
    淮使頓時尬住,他隻奉命來送禮,袁術卻沒把禮物給他。
    你說這辦的都是什麽事兒啊?
    “我主也是出於好意啊,若是我們兩家能夠合力對付劉備,共同瓜分徐州。”“豈非皆大歡喜,兩全其美之事?”
    哼!
    曹操拍案而起,厲聲叱道:
    “不必多言!”
    “袁公路殘害地方,逼殺名士,對抗朝廷,甚至還私藏傳國玉璽。”
    “曹某乃朝廷任命的司空,祖上世食漢祿,若不思報國除賊,與禽獸何異?”
    “汝可速退!”
    曹操豈不知袁術給自己開的是空頭支票。
    即便袁術真把錢糧送來了,他也不會就此罷兵。
    更何況,大軍已經開始調動了,各方的糧草也都運往前線。
    要是在這時候叫停,此前不就白幹了嗎?
    得浪費多少錢糧!
    “哼!”
    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無一錯版本!
    “曹阿瞞何其愚也!”
    當使者把曹操的回複傳回給袁術後,袁術亦是大發雷霆。
    “彼自詡熟讀兵書,豈不知唇亡齒寒之理?”
    “若我淮南有失,他曹操豈能得以幸免於難?”
    “此不過一閹宦之後,今我肯屈尊紆貴,與他講和。”
    “彼竟敢無禮至此,忒也不把我袁氏放在眼裏!”
    袁術之所以氣成這樣,是因為他對曹操這邊的議和有很大期待。
    照理來說,他與曹操的恩怨比劉備早多了。
    曹操與劉備才是真正剛在徐州交手不久。
    他沒理由放棄自己,轉而去跟劉備聯手來打自己。
    可他偏偏就這樣做了。
    真是愚蠢至極!
    “明公,既然曹操不肯議和,執意動兵,那咱們可得在新蔡重加防衛。”
    壽春有一條淮河流經。
    而在汝南,又有三條河都可以注入淮河。
    由西向東,分別是汝水、潁水、渦水。
    三條河流,袁術各自設立了一個重鎮。
    即新蔡、汝陰、龍亢。
    新蔡是汝水的重鎮,汝水主要在汝南西界。
    汝南西界是曹操的地盤,所以守住汝水的新蔡,便是守住曹操。
    “好,既如此,再從壽春,調撥八千名士兵前往新蔡!”
    袁術正欲同意。
    忽被一人出聲阻止道:
    “明公不可!我壽春隻兩萬兵卒,若再分兵八千出去。”
    “萬一東線的汝陰、龍亢失守,劉備大軍直逼我壽春,那我壽春豈不危險?”
    “況紀靈在新蔡已有一萬大軍,足以抵禦曹操進攻。”
    “若抵禦不了,我壽春再發兵救援便是。”
    說話之人,乃主簿閻象。
    他的擔憂不無道理。
    現在淮南很有可能要麵臨至少三路兵馬。
    曹操一路,劉備一路。
    還有一路則是廣陵陳登,極有可能自長江渡水,繞襲至九江後背。
    壽春作為淮南之心,必須留夠足夠軍馬,以便隨時支援各方據點。
    這個提議算是比較中肯的了。
    但袁術沉吟半晌,還是拒絕了閻象的這個提議。
    “不!”
    袁術揮了揮手,“可先支八千人馬至新蔡,助紀靈守禦曹操。”
    “然後從廬江劉勳處調集八千兵馬來壽春,補齊這八千人的空缺。”
    微微一頓,又接著補充道:
    “況伯符已命吳景、孫賁返回壽春路上了。”
    “他二人手中的部曲加在一起,應該也有個一萬左右。”
    “等他們的援軍一到,咱們便可以主動打出去,在汝陰、龍亢與劉備一決雌雄!”
    不得不說,袁術的家底確實厚。
    麵對曹劉攻勢,即便分兵依然能保留住優勢。
    即便是一打二,袁術依然很有信心。
    三個據點,袁術都派遣了重兵去守。
    同時以劉辟為首的汝南黃巾軍,也會在本土作戰。
    與曹劉大軍周旋,為自己爭取到足夠多的時間。
    接下來的時間,袁術也是在積極周旋。
    先按照原計劃,把呂布調到龍亢前線去。
    為防止呂布不受節製,袁術又專門派遣了大將張勳,將兵萬人,與呂布同守龍亢。
    說是同守,實為節製呂布,防止其不受控製。
    隨後又從廬江征發一萬五千名民夫,負責運送糧草,修固城池。
    袁術幾乎也算是全國動員了,耗費了大量的人力。
    要是劉備突然取消南征,估計袁術得被氣吐血。
    ……
    很快,時間來到了九月。
    正是秋收的季節。
    劉備已經布置好兵馬,準備南下了。
    李翊在規劃這次南征戰略之時,刻意選擇了秋收,不單單是為了徐州的糧食。
    更是為了淮南的糧食。
    因為他們此次南征,基本上都是走的水路。
    也就說,即便他們中止了進攻計劃,那物資方麵並不會有太大損失。
    因為大部分物資都集結在戰略重地,明年來攻也是一樣的。
    這樣一來,他們就可以去搶割淮南的麥子。
    而袁術卻沒辦法堅壁清野。
    因為一旦把淮南的水稻、麥子全部清了,那明年吃什麽?
    袁術將會承受顆粒無收的代價。
    此所謂《孫子兵法》中的,“因糧於敵,取用於國。”
    是真正的以戰養戰。
    隨後,便是命廣陵太守,將廣陵之兵,入長江,攻襲九江後背。
    此前劉備曾專門在廣陵給陳登留了兩萬士兵。
    如今一年多過去,這些士兵早已是練得龍精虎猛。
    陳登命周泰、蔣欽各領水上健兒四千人,自己親統大軍六千人。
    留陳矯守廣陵。
    自己則入長江,直奔九江曆陽而去。
    至於汝陰、龍亢方麵。
    潁水的汝陰,劉備命關羽為將,用魯肅為謀士,張遼為副將。
    又遣丹陽將許耽、章誑在其帳下聽用。
    全力攻打汝陰重鎮。
    而另一路龍亢,離徐州最近,這一路自然也是劉備要重點打擊的。
    所以親統兩萬大軍,用李翊為謀主。
    田豫、徐盛、曹豹、太史慈等將紛紛隨同出征。
    除了水路之外,還專門任命了張飛為將,用劉曄為謀士,趙雲為輔。
    走陸路,攻打汝南剩下郡縣,以防止其私通袁術。
    張飛進兵神速,快速掠過汝南諸郡縣。
    大軍到處,各處小縣紛紛請降。
    很多縣城甚至都沒有出兵抵抗,便向張飛投降了。
    張飛這一路算是進行的最為順利的。
    至於關羽這一路,則遭到了袁術軍的頑強抵抗。
    袁術亦知汝陰重要,派遣了橋蕤、樂就各領八千軍士,在此堅守。
    關羽到時,親自至城下督戰。
    督促軍士搬土運石,填壕塞塹。
    關羽親自押陣,督促軍士上前。
    城上矢石如雨。
    關公一連攻打三日,不能下。
    遂暫時將大營後撤三十裏下寨,聚集眾將商議。
    魯肅提議道:
    “此前李先生發明的配重式投石機已經組裝完成,可在明日一試威力。”
    關羽大喜,欣然從之。
    次日,清晨。
    一大早,關羽再次領兵來攻汝陰。
    城上守將橋蕤見今日關羽不似往日那般攻得急,心中也寬慰了不少。
    他自詡不是關羽敵手,奈何自己有汝陰堅城。
    饒是關羽再有能耐,也不是他輕易可以打破的。
    擦擦擦……
    一陣窸窣的響動自城下傳來。
    守城的士兵不敢有絲毫懈怠,急忙往城下探望而去。
    “那是……什麽!?”
    守軍方才探出頭,看了不到兩眼,隻聽得“嗖”的一聲響。
    利箭破空之聲傳來,喊叫的兵卒未及防備,被洞穿了咽喉。
    血跡順著箭杆流淌而下,翻身栽下城頭。
    “不好了!敵襲,敵襲!”
    聽得響動,其餘守軍紛紛鳴鑼擊鼓。
    橋蕤、樂就急忙按劍趕至城頭。
    方一按立牆頭,頓時怔住。
    隻見城外地麵上,一架架龐然大物正在緩緩移動,不住地往城牆方向靠近。
    那大物形似投石機,卻還要大上不少。
    似怪物般緩緩移動,擦著地麵鏗鏘作響。
    “……那……那是何物?”
    橋蕤驚得張大嘴巴。
    他領兵一生,還從未見過這般攻城器械。
    很快,那一架架投石機行至一定距離後,不再向前。
    “等等,這幫徐州人該不會是想……在那裏就……”
    樂就睜大眼睛,有些難以置信地望向城下方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