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李翊是大善人呐,怎麽會擺鴻門宴呢?

字數:17723   加入書籤

A+A-


    徐州,下邳。
    今日,李翊接見了兩名南方來的客人。
    他們不是別人,正是不久前被太史慈、徐盛、袁胤聯手擊敗的山越部族首領。
    祖郎、費棧。
    這二人在丹陽還是頗有影響力的,考慮到山越民與漢民混居。
    所以李翊並沒有太過為難二人,反而親自接見,以恩威並施的方法,希望能夠收攏丹陽的民心。
    李翊命人置下酒席,款待二人。
    祖郎、費棧皆知李翊在劉營的地位,能得他如此禮遇,自是誠惶誠恐,受寵若驚。
    “山越乃秦朝越人後裔,百年來與漢民混居,互不侵擾。”
    “隻是多有山越人不納賦稅,不服徭役,反而躲起來。”
    “嘯聚山林,保山為寇,與官府作對。”
    “此實在給我們的工作,添了不少難度。”
    李翊鄭重其事地對二人說道。
    祖郎、費棧麵上皆露羞慚之色。
    雖然李翊這話並未直接點名,但他說的那個躲在山中不繳稅的山越民,不正是他二人嗎?
    “今陵陽一帶的山越人,雖已降了官府。”
    “然丹陽山地眾多,仍有不少山越賊,冥頑不靈,依舊與我們作對。”
    李翊並不想在丹陽投入太多的資源進去。
    因為江南一帶本身開發的就晚,與其現在投入資源到江南,不如留著用來開發徐州本土。
    但丹陽的山越問題又不能不解決。
    思來想去,還是用攻城為下,攻心為上的策略最好。
    以夷製夷,成本所費最低。
    “今日請兩位宗帥來徐州,正是為了商議解決丹陽山越問題。”
    李翊站起身來,闊步走至二人身前。
    “不瞞二位,劉將軍付我以南方大事。”
    “丹陽山險,民多果勁,好為高尚氣力,是出精兵之所也。”
    “將來若與河北開戰,丹陽民必能為我徐州助力。”
    “翊是真心實意想和山越人和睦相處,但總有極個別人不肯配合李某的工作。”
    “……嗬嗬。”
    說到這兒,李翊唇角微微翹起,兀自笑了。
    “李某也並非是什麽惡人,早已經給丹陽下過命令。”
    “凡是肯下山的山越人,一律編戶齊民。”
    “朝廷也會分給他們田地耕種。”
    “並租借以耕牛、糧種,乃至種田工具。”
    “我知山越民鮮有種田之人,故還願意派出專人指導。”
    “難道這還不能彰顯李某的誠意麽?”
    山越人說白了就是一群街溜子。
    要想根除山越問題,最根本的方法,還是得漢化,除去他們身上的惡習。
    隻有完全接受漢文化,接納了漢人的生活習慣,才能解決掉存在百年的山越問題。
    這幫山越民與漢民混居長達四百年,其實已經漢化的差不多了。
    幾乎人人都能抄一口流利的漢話。
    就是在生活習慣方麵,仍存在一些差異。
    並且山越人的耕作技術,也遠遠落後於漢民。
    這是絕對不行的。
    華夏大地自古就是農耕文明,隻有推動農業的發展,才能助長國家的綜合實力。
    山越擁有大量的青壯,都是充足的勞動力。
    卻一個個都是隱戶,不配合政府工作,這一點著實令人頭疼。
    “兩位在丹陽皆是豪強大戶,於地方頗有民望。”
    “是故私以為,將此事付與兩位,應能為我辦好。”
    李翊正式向祖郎、費棧提出自己的要求。
    依然是不容置疑的口吻。
    不是與你們二位商議,是要你們二位必須去做。
    之所以仰賴祖郎、費棧二人。
    還是因地製宜。
    丹陽太過落後,兼之官府長年累月的缺失。
    使得當地不論是漢人還是山越人,都不認官府,隻認自家的豪強頭領。
    那這就好辦了。
    我把你們的豪強頭領,變成官府人員,不就等於是承認我這個官府了嗎?
    祖郎與費棧二人對視一眼,然後異口同聲地說道:
    “能為郯侯效力,是我等之幸事也。”
    “隻是山越問題由來已久,今丹陽一地宗帥,便多達百人。”
    “要想將之一一招安,隻恐不易。”
    李翊點了點頭,眉目如常,澹澹道:
    “正是因為不易,才召汝二人來。”
    “若是容易,汝二人何以至此見我耶?”
    話已經說得很明白了,
    不是看在你們兩個還有點用的情況下,你二人的頭顱早就在郎陵山時就被砍下來了。
    二人麵麵相覷,不能應答。
    李翊的話還在繼續,“我知此事,會觸犯當地豪強的利益,中有不少宗帥不願妥協。”
    “但我願意補償他們,隻要是肯歸順官府,使麾下山越編戶齊民的,一律免服徭役兩年,免稅一年。”
    “至於借出去的種子、田地、耕牛,也不必償還利金。”
    “這個條件,你們看是如何?”
    祖郎、費棧略作沉吟,他們知道這已經是李翊做出的最大讓步了。
    有了這個優渥條件,的確會使他們的工作順利不少。
    但前路漫漫,依舊千難萬險。
    “……對了。”
    李翊似想起些什麽,衝身旁的仆人招了招手。
    那仆人轉身取出一物,交給李翊。
    “此為曲轅犁,大有利於南方水田耕種。”
    “我徐州已用了好幾年了,收成好得很。”
    “汝二人既是要教化山越民眾耕田種地,此物或許有用。”
    話落,已經曲轅犁送至祖郎、費棧身前。
    這……
    二人對視一眼,用手輕輕撫摸著曲轅犁。
    在感慨此物精妙的同時,又不禁佩服李翊做事的氣魄,果真果敢睿智。
    “汝二人回去後,告訴那些宗帥。”
    “隻要他們肯配合政府編戶齊民,包括曲轅犁在內的所有用具,俱是無償借用。”
    “待明年收成之後,官府隻取部分糧秣,餘下各部宗帥可自己留下。”
    祖郎、費棧二人拱了拱手,乃齊聲應道:
    “謹遵郯侯之命!”
    話音方落,又一名仆人快步趕到。
    隻不過這名仆人還領著一位將軍,正是前河內太守張楊也。
    張楊衝李翊點了點頭,開口說道:
    “郯侯,人來了。”
    嗯……
    李翊一頷首,示意眾人趕快去迎接客人。
    祖郎與費棧又是一愣,暗道今天這場酒席,難道不是專門為他二人擺的嗎?
    “敢問郯侯還請了誰?”
    祖郎忍不住反問。
    “……嗬嗬,兩位不必驚怕。”
    李翊衝二人揮了揮手,示意他們稍安勿躁。
    “我今日是擺一桌酒席,請兩桌客人來吃。”
    “那這另一桌客人是……?”
    “黑山軍首領眭固。”
    嘶……
    聽到眭固之名,二人不禁倒吸一口涼氣。
    都是道上混的,一個在北,一個在南,算是各自在地方闖出了些名堂。
    不過他們這些山越賊,還是比不得黑山賊的。
    沒錯,別說南方生產力趕不上北方,就連南方的山賊都遠遠比不上北方的山賊。
    這幫黑山賊是黃巾一脈的,並且是諸脈當中最為純正的一支。
    祖郎這幫山越賊最多就是在山地裏打一打遊擊。
    而這些黑山賊,是真正敢正麵挑戰軍閥的存在。
    並且是主動進攻,攻城略地。
    早在初平二年時,黑山賊就號稱是聚眾十萬餘人,攻打冀州的魏郡、兗州的東郡。
    雖然他們最終被曹操擊敗,但依然盤踞在冀州以西的太行山脈裏。
    可謂是袁紹的心腹大患之一。
    之前呂布投靠袁紹時,袁紹就曾用呂布為將,征討黑山賊。
    不過黑山賊勢力龐大,盤踞已久,並非一朝一夕可滅。
    按理說,作為埋插在冀州的一根尖刺。
    黑山軍應該是一個不論如何都值得河南拉攏的勢力。
    但黑山軍到底是賊寇,政治立場太過搖擺不定。
    與他們的前身黃巾軍不同,黃巾軍是一定要搞死東漢。
    但黑山軍就沒有“黃天當立”的氣魄了,他們隻想自己過得好。
    這也使得他們成了典型的騎牆派。
    是真正意義上的騎牆派。
    基本上凡是他們接觸過的諸侯,都眉來眼去,包括漢室朝廷。
    關鍵他們賊性不改,歸順了你,照樣劫掠你的領地。
    由於太膈應人,
    即便袁曹大戰馬上開始,兩家都能夠一致決定將它先剿滅了再開打。
    當然了,
    由於黑山軍勢力太過龐大,盤根錯節。
    所以有的黑山軍首領是被袁紹、曹操各自鎮壓。
    有的則是帶兵歸順了二人,還有的則是兵敗不知去向。
    總之,他是在經過袁曹長年累月的打擊下,才逐漸消亡的。
    並非是一朝一夕之功。
    同時,黑山軍號稱百萬餘眾,這個數目其實並沒有誇大。
    因為黑山軍他繼承了黃巾軍的人口。
    黃巾起義被平定之後,依然有許多人願意當山賊。
    所以就拖家帶口跑到黑山來,大夥兒聚在一起搞事。
    這主要還是漢靈帝的鍋。
    他想著自己平定了黃巾之亂,就不能享受享受嗎?
    於是又加稅,又修皇宮。
    結果各級官員認為這是奉旨斂財的好機會。
    便層層盤剝,苛政猛於虎。
    黃巾餘黨實在是沒有退路,朝廷不給他們活路啊,所以隻能加入黑山軍。
    雖然黑山軍的渠帥們沒什麽文化,也不懂什麽民生治國。
    但待在這裏,百姓們至少能夠活下去。
    這才越聚越多,乃至百萬之眾。
    別的不說,就漢末這個人口稀少的時代裏。
    光這些黑山渠帥手下的人,都是一筆巨財。
    所以,李翊才大費周章,不惜從陳地請來張楊。
    再請他出麵,牽線搭橋,幫他引薦黑山軍的各部渠帥。
    由於渠帥太多,張楊也隻請了幾個人來。
    但都是黑山有頭有臉的人物。
    很快,仆役將黑山來客請入大堂。
    李翊親自出麵接見。
    “……徐州李翊,未能迎接遠客,失禮失禮。”
    眾黑山渠帥,亦是一一向李翊還禮。
    張楊是牽線搭橋之人,遂主動為兩邊介紹。
    來的人分別有,黑山渠帥眭固、白繞、李大目、張白騎等。
    由於這些渠帥大多出自社會底層,所以他們的名號往往來源於其個人行為或外貌特征。
    比如這李大目就是因為眼睛大,故號大目。
    張白騎因為身騎白馬,故號白騎。
    總之主打一個樸實無華。
    李翊一一與眾人見過了禮。
    又在人群中,發現一人,身形健碩,雙目有神。
    但張楊卻並未為其做介紹,乃出聲問道:
    “張司馬,汝背後所站者何人?”
    張楊回頭去看,他也不識得此人。
    適才出城接見時,隻道他是眾渠帥身邊的小跟班。
    不想竟會引來李翊的注意。
    未等張楊開口發問,那被提及的男子主動出列,向李翊抱腕一禮:
    “黑山張燕,見過李郯侯!”
    張燕!
    聽到這個名字,在場之人無不為之一驚。
    饒是祖郎、費棧兩個南方的山越宗帥,也不由身形一震。
    這許多渠帥裏,他們俱是不識。
    可張燕的名號,他們卻是聽說過的。黑山賊眾百萬人,渠帥百餘眾。
    各自麾下多的有兩三萬人,少的也有六七千人。
    但這麽多黑山軍,總得有個大統領。
    而這個統領不是別人,正是張燕!
    張燕,原名褚燕,又叫褚飛燕。
    因其敏捷如燕,江湖人送綽號飛燕。
    張燕這個人,很有能力,可以說是比其他黑山渠帥高出好幾個段位的那種。
    他甚至還很幸運。
    一個有能力,還有幸運加持的人,在亂世中就注定他會不凡。
    單說他的起家,打小就是個不良少年。
    趁著黃巾起義的副本開始,跟著其他不良少年在山水之間劫掠,很快就拉起了一支一萬人的隊伍。
    直接把常山王劉暠給嚇得棄國而逃。
    但張燕的傳奇人生才剛剛開始。
    常山當時還有一股更加強大的強盜,江湖人稱張牛角。
    結果當時還叫褚燕的張燕,非常識時務的直接歸順了張牛角。
    二賊合二為一。
    誰能想到,這兩人拿的居然是宋江、晁蓋的劇本。
    兩人合並才一年,張牛角就在攻打縣城時,被一箭射死。
    臨死之前,把自己的部隊托付給了張燕。
    張燕也正式把“褚”姓給改為了“張”姓。
    為得就是更好掌控張牛角的軍隊。
    對外宣揚我們山寨永遠姓“張”。
    因為他跟張牛角並沒有血緣關係,交情再深,那也不到一年。
    而改姓呢,就顯得自己和張牛角是一家人。
    讓跟隨張牛角的那些小頭目們,更容易接受他。
    從這件事就能看出,張燕他除了本身幸運之外,也是有能力有手段的。
    當幸運女神眷顧你時,你也得把握住機會。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那也怨不得別人。
    而張燕又是怎麽成為百萬黑山軍的老大呢?
    這就不得不提跟張燕一起來徐州的眭固、白繞、等人了。
    當時,他們也是黑山極為強大的頭目。
    糾集了十多萬人去攻打魏郡、東郡。
    最後的結果我們都知道,被曹操給打敗了。
    而這期間,張燕全程在常山看戲,完全不下場。
    在得罪完曹操後,於毒等人知道這貨不好惹。
    那就去惹一個好惹的吧!
    所以他們接下來選擇了——袁紹。
    於毒又聯合了十餘部山賊,一起討伐袁紹。
    而袁紹更是重量級啊。
    心想你敢在太歲頭上動土。
    於是袁紹親自帶兵,直接打到了於毒的老巢,跟於毒軍激戰五日。
    殺得是天昏地暗,日月無光,鬼哭神愁。
    終於斬殺了於毒、還有朝廷任命的冀州牧壺壽。
    袁紹難得發動一次袁神啟動,對這幫山賊是趕盡殺絕啊。
    圍攻黑山,斬左髭丈八等人。
    又連續擊敗劉石、青牛角、黃龍、左校,郭大賢、於羝根等人。
    殺入壁壘,屠殺賊眾。
    斬首數萬餘級,賊眾四散奔逃。
    鮮血和哀嚎響徹著整個山穀。
    黑山也被袁紹幾乎殺成了空山。
    袁紹再一次證明了自己袁神的含金量。
    而幸運女神也再一次眷顧了張燕。
    作為全程看戲的他,本部並沒有受到損害。
    所以被殺剩下的黑山殘部,全部跑到了張燕那裏去。
    等於說,袁紹的連戰連捷,反倒使張燕兵不血刃地整合了黑山軍。
    本來一盤散沙,各自為政的黑山軍,如今也隻剩下一個大王。
    那就是張燕。
    所以當徐州眾人聽到,堂堂百萬黑山軍首領的張燕,親自來到下邳時。
    眾人無不為之一驚。
    任誰都沒能想到張燕竟有如此膽識,敢來闖下邳。
    雖說李翊對外宣稱的是來請黑山各部渠帥作客,來徐州赴宴。
    但張燕敢賭這不是李翊擺下的鴻門宴嗎?
    他又不是真的飛燕,一旦入身來到徐州,可就由不得他了。
    事實上,
    李翊擺下的的確是鴻門宴。
    他設下此言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夠拉攏到這幫黑山軍,成為自己反袁的一根尖刺。
    隻不過考慮到黑山軍賊性不改的特點,李翊也不得不稍作防範。
    萬一真有必有,殺一兩個渠帥儆儆猴,也不是不可以。
    但張燕的到來,顯然打亂了李翊原本的計劃。
    縱是李翊,也沒想到張燕會來、敢來徐州。
    “……原來是張將軍,久仰大名,快請上座!”
    既是張燕,李翊自不好怠慢,親自上前將之請入上座。
    並且刻意稱呼張燕為將軍,而沒有用他們黑山賊特有的“渠帥”之稱。
    之前說過,黑山軍跟所有諸侯的態度都曖昧不清。
    這其中自然也包括漢室朝廷。
    考慮到張燕勢大,早在靈帝一朝時,就曾拜其為平難中郎將。
    當然了,除張燕外,朝廷還拜授了其他黑山渠帥官職。
    這明顯就是想挑撥黑山軍內鬥。
    但黑山這幫大帥對官職大小並不感興趣,也沒有打起來。
    不過李翊這樣稱呼他,明顯還是在釋放一個積極信號。
    等於是說,我們都在為漢室朝廷效力。
    咱並沒有拿你當黑山賊看待。
    張燕人到中年,也算人精了,立馬明白李翊的意思,當即也向他釋放友好信號。
    “謝過郯侯!”
    “強賓不壓主,張燕是客,不敢走在主人家身前。”
    “還請郯侯先請。”
    兩人禮來我往,客套一番,這才落座。
    而張楊隻跟眭固這幫人有舊,跟張燕倒沒什麽交情。
    但也聽說過張燕的名聲,乃出聲問道:
    “張渠……張將軍既是親自來了,適才我出城時,為何不與我說呢?”
    “多有怠慢,還望張將軍恕罪。”
    張燕彎唇笑道:
    “燕這個頭顱太多人覬覦,今孤身來徐州,未見著郯侯前,不敢冒認。”
    這個理由倒也能接受。
    畢竟張燕這個級別的身份,幾乎相當於一方諸侯了。
    並且他還擁有一筆巨大的財富,就是他麾下那百萬黑山人口。
    由於張燕的到來,今日備下的“好菜”,自然都成了為他一人準備的。
    張燕今日是無可爭議的主角。
    庖人不斷送上好酒好菜。
    李大目、眭固等人可不客氣,直接大塊朵頤起來。
    個個吃得滿嘴流油,不斷有魚膾、烤肉、消失在這些莽漢的饕餮大嘴中。
    作為宴會主人的李翊,保持了自己一貫從容的風度。
    麵對眼前的豐盛佳肴更是不為所動。
    身上所披的鶴氅,愣是沒沾著半點油水,半點油斑。
    張燕全程目視李翊,仔細端詳打量他,然後暗自稱奇。
    他與李翊一樣,都不著急吃喝。
    兩人都各懷心思,各有打算。
    隻是都未主動開口,打開話匣子罷了。
    在晾了張燕一會兒後,李翊斷定此人與尋常山賊不同。
    他身上沉著冷靜的氣度,是一個可以合作,成大事的人。
    於是笑意盈盈地舉起酒盞,朝著張燕為首的黑山渠帥方向,開口說道:
    “不瞞諸位,我主劉將軍本付我以南方軍政大事。”
    “諸位自北而來,本該由他人接待。”
    “但諸位都是天底下數一數二的英雄豪傑,實不該冷落。”
    “固先由李某接待,待宴席過後,李某會將諸位一一引薦給劉將軍。”
    “劉將軍寬厚仁德,豪爽大方,定不會叫諸位空手而回。”
    “諸位飲宴過後,切莫著急走,我徐州絕不虧待遠客。”
    “我會命人備下精鹽、飴、絹布、絲麻、錢幣若幹,送與諸位。”
    聽完這話後,眾渠帥無不拍手叫好。
    “……好啊,好啊,早就聽聞李郯侯待人接物的名聲。”
    “不想豪爽大方至此,我等不虛此行呐。”
    “……哈哈哈。”
    一陣歡聲笑語自堂內響起。
    有好酒好肉享用,吃完還有錢拿。
    這天底下上哪去找這等美事兒來?
    早就聽聞徐州乃富庶之地,尤其下邳,更是“天下渴望之城”。
    今日一見,果然見之不俗。
    初時,受到徐州的邀請後,大夥兒們都不願意來。
    理由也很簡單,
    李翊何許人也?
    河南謀主,詭計多端,弄人如稚兒。
    他們這幫莽夫,最怕的就是這些玩腦筋的。
    眾黑山渠帥,都覺得李翊這一封邀請函,是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
    去了,搞不好要被軟禁在徐州。
    所以大夥兒一個個都不願去。
    結果,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
    他們的大王,黑山軍的首領張燕。
    竟然力排眾議,乾綱獨斷,執意要去徐州赴宴,見上一見李翊。
    眾人都對張燕這個決定頗感吃驚,但張燕既下定決心,眾人也隻能擁護。
    在懷揣著忐忑不安的心情,一路到徐州後。
    直到此刻,眾人懸著的那顆心才總算放下。
    李翊的確是個善人,不會為難他們,是他們錯怪他了。
    “竊聞無功不受祿,我等在黑山與劉將軍還有徐州並無交際。”
    “今無端送我等頗多錢糧,令燕受之有愧。”
    在眾人都對徐州的送禮感到竊喜時,隻有張燕麵露為難之狀,不願相受。
    眾黑山帥一愣,暗道大王你在想什麽?
    咱們本就是賊,現在有人白白送錢糧,你還不樂意嗎?
    當官兒當傻了是吧?
    “……不。”
    “張將軍為國討賊有功,我主乃帝室後裔,漢左將軍。”
    “感念將軍這些年在冀州作戰,勞苦功高,故加以賞賜。”
    “還望張將軍莫要推辭。”
    李翊勸說道。
    他刻意強調張燕於國有功,眾人初聽時還覺不解。
    可當李翊提到冀州作戰時,眾人這才恍然大悟。
    哦~
    原來李翊說的賊,是指袁紹啊。
    你別說,張燕跟袁紹確實是有矛盾過節的。
    之前說過,袁神啟動之後,屠滅了整個黑山。
    當時殘餘的黑山部眾全都跑到張燕麾下去了。
    袁紹一瞧,心想老子打了半天,讓你一隻燕兒給摘了桃子?
    那怎麽行。
    遂發兵常山國,攻打張燕。
    張燕數次被幸運女神眷顧,兵不血刃收攏了大量部眾,現在是展示實力的時候了。
    袁紹用呂布為將,給張燕軍造成了很大的傷亡和士氣打擊。
    但即使如此,最後也僅僅隻是跟張燕戰了個平。
    這是因為張燕拉到了匈奴人與烏桓人的支持,跟袁紹打了個兩敗俱傷,各自罷兵歇整。
    或許有人會說,張燕這是依靠外援啊,也不是他自己的實力啊。
    但,張燕能夠拉攏到外援,這本身就是一種實力不是麽?
    總之,此戰過後,張燕與袁紹算是結下了梁子了。
    要知道張燕是朝廷任命的平難中郎將,理論上來說是代表朝廷出戰的。
    反倒是袁紹,被當時李傕、郭汜所掌控的朝廷指為反賊,不承認他的“冀州牧”。
    所以張燕與袁紹的戰爭當中,
    張燕反而是正統,袁紹反倒成了賊。
    李翊如此說,顯然是想繼續承認張燕的正統。
    而打算把早已經坐穩北方的袁紹,再次打成反賊!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