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繼續收購地皮

字數:4980   加入書籤

A+A-


    這個春節除了不允許過節,而且各大公司也不放假,成為曆史最嚴厲的一年。
    為什麽說是‘曆史最嚴厲的一年’,因為不提倡過春節,是1912年《臨時大總統關於頒布曆書令》最先開始的。
    如今南鯨政府已經名義上統一全國,自然再次舊事重提,而且更加的嚴格執行。
    其實,就是一種政Z的體現!
    《東方日報》接到通知,隻允許報道政府執法的新聞、社會的實際情況,不允許有‘結論’,就是不做裁判,好與壞讓讀者自己的評判。
    也不是說《東方日報》從來沒有自己的‘評判’,隻不過是在敏感的政治上,一向保持著‘中立’的態度。
    這個‘度’如何把握,不需要陳光良親自抓,畢竟隻要不是一貫的‘反南鯨政府’,偶爾有點突出的言論,那都不是什麽大事。
    所以陳光良隻要把握好大方向,其它問題不大!
    刺頭還是讓《申報》去當,至於《新聞報》則是偏南鯨政府的。
    春節過後,陳光良來到四明銀行。
    在虞洽卿的介紹下,四明銀行董事長兼總經理孫衡甫,接見了陳光良。
    虞洽卿隻是四明銀行的董事、協理,但一開始是四明銀行的創始人。
    在1910年,滬市爆發舉世震驚的橡皮風潮(些在上海的外國人就設計了一個橡皮股票騙局),四明在風潮中也險些顛覆。時任浙江銀行上海分行經理的寧波人孫衡甫乘機盤進該行,出任董事長兼總經理。
    雙方一見麵,自然就大打‘同鄉牌’,大家都是寧波人,總歸有份情麵在。
    孫衡甫期間說道:“真是長江後浪推前浪,我們寧波又出了個了不起的商人。”
    如果僅是地產商,還配不上這種稱讚,但如今陳光良可是報業大亨了,關鍵還年輕。
    陳光良趁機說道:“虞前輩、孫前輩,都是我們寧波人的榜樣,正是有你們這樣的前輩,我們這些後輩才有明燈。”
    不打同鄉牌,那就是浪費。
    他們寧波同鄉中,還有個最大的人物,那就是如今華夏最有權勢的人。
    孫衡甫接著說道:“好啦,那我們也多講那些。聽洽卿講,你想向四明銀行借貸一筆款項?”
    陳光良點點頭,隨後說道:“我想向四明銀行借貸20萬大洋,用於發展地產,主要是用於收購愚園路上的地皮,以及自建一批洋房。抵押物中,是打算以威海路和霞飛路的價值30萬大洋地皮道契,作為抵押。”
    隨著幸福家園的成功,以及他旗下的地皮升值一倍左右,他將霞飛路的20畝地、威海路的10畝地,全部進行解押。
    相當於,他雖然還借貸上海商業儲蓄銀行20萬大洋、金城銀行10萬大洋,但抵押物卻變成‘三個地產項目’的後續收益、愚園路63畝地的道契。
    他現在的貸款一點不誇張,很多地產商采取‘連環質押’的方式,不知道將資金翻了多少倍。
    而且,如果不是陳光良決定稍微提前一點發展‘分期分層地產’,他也不會考慮繼續貸款20萬大洋。
    畢竟,既然都決定幹一票打的,他自然希望得到更多的利潤。
    孫衡甫開口說道:“以你長江地產的信譽,隻要你那批道契真值30萬大洋,我就給你貸款20萬大洋。畢竟你開發地產,不花自己的錢都開發成功了,現在你有地皮、又有資金入場,穩定肯定不大。”
    也是這兩年,各大銀行的存款增多,他們對於放貸也比較寬鬆。
    當然,客戶信譽好依舊是最重要的。
    陳光良說道:“那肯定是差不多三十萬大洋。對了,這利息如何算?”
    三十萬大洋有水份可能,所以他話不說太滿。
    至於利息,他自然渴望低息。
    孫衡甫思考一番說道:“你借幾年?”
    “兩年”
    兩年已經是很寬了,他一年後都可能還得起。
    “那就12厘的利息,是低息貸款了,怎麽樣?”
    “好”
    這樣的利息,也就是華資銀行那麽高。
    像沙遜、哈同洋行當年的利息,都隻要8厘,甚至是6.5厘。不過他們是像外資銀行借貸的,加上他們自身的信譽非常好,所以會有這種情況。
    至於這個年代的外資銀行,基本上是不會給華人貸款的,除非是像滬市地產大亨程霖生這種,用他手中的優質物業作為抵押,才有可能從洋行、外資銀行獲得貸款。
    貸款的事情,很快便談的差不多,陳光良感激虞洽卿、孫衡甫一番,便起身告辭。
    孫衡甫感歎的說道:“二十多歲的年齡,有這個成就,若是以後繼續發展下去,怕是能接你‘阿德哥’的班,撐起寧波商人的旗號來。”
    做地產,可以做到空手套白狼,一年開發上百幢洋房;
    做報業,可以讓一份新報,躋身全國萬份銷量大報行列;
    更重要的是,人家是從社會底層,一個黃包車夫崛起的,就充分說明人家是從社會複雜的環境,一步步崛起的,這樣的人自身能力沒得說了。
    虞洽卿笑道:“你這是誇獎我,還是誇獎他,不過這事說什麽都言之過早,但我們寧波人才輩出是一件好事。”
    當然一切都是一種同鄉情誼。
    若說陳光良取得的成就,在這些大佬麵前,實際根本不夠台麵。
    畢竟陳光良的身家,也就五十萬大洋以上,而虞洽卿這些大亨,身家都是數千萬大洋。
    幾天後。
    陳光良邀請王憲成、王俊成兄弟,來到長江地產商談事宜。
    在辦公室裏,陳光良開口說道:“兩位王老板,這次約你們二位來,是想買下你們手中的愚園路地皮!”
    當初王憲成送上門合作,陳光良拒絕了!
    但此一時彼一時,陳光良決定今年祭出‘分期銷售、分層銷售’,那麽相當於他釋放了大量的市場‘購買力’。
    所以,他決定在愚園路打造一個‘新式裏弄的聚集地’,而他手中本來有63畝愚園路地皮,如果再拿下王氏兄弟手中的地皮,怕是得有100畝了。
    王憲成、王俊成兄弟心中竊喜,原來他們當初介入愚園路地皮,也是一時興起;買下之後,隻能放在手中等升值。
    如今有人看中,顯然他們賭成功了!
    另外一方麵,王憲成也等著用錢,四個兒子要各分二十萬大洋,他又要建豪宅,起碼得100萬大洋才夠。
    王憲成故作沉著的說道:“陳老板莫不是開玩笑,當初我找你合作你不要,如今倒是想買下我手中的地皮了,要知道這個價格可不便宜!”
    陳光良直接說道:“我們明人不說暗話,西段的地皮按照4500一畝,中段的地皮按照6800一畝,兩位若是願意,我們便進入下一個流程。若是不願意,我們權當喝一杯茶,交個朋友!”
    這個價格,已經是他們購入時的1.5倍,相當於他們七個多月的獲利。
    同時,這個價格也是市場價。
    王憲成和王俊成兄弟對視一眼,無疑都有想出售的想法,畢竟他們購入愚園路是‘意外之財’,如今又急著投資‘張園’的豪宅,賺了幾萬大洋很不錯了。
    “陳老板爽快人,就是這個價格是不是低了點,要不再加一點,我們兄弟便成人之美!”
    陳光良當即說道:“價格我是按照市價,你們也有不錯的利潤,再說你們介入愚園路地皮,不過是受地鱉蟲的邀請,算是意外收獲。據說你們還購入張園的地皮,想必是為了建房子,所以價格有的賺,不妨就這個價格成全我。另外一方麵,如果價格太高,我不如去購入其它地方的地皮,畢竟愚園路的地皮是我們前麵聯合炒高的,並不是它本身的價值。”
    若以地皮價格計算,原路西段最多還能漲一倍,可能一倍都還有點困難;也就是說,在1930年怕是超過不了9000大洋每畝,畢竟離租界的繁華地段最遠的租界地皮。
    相反,陳光良若是購入其它地段,例如霞飛路,估計還有兩倍以上的升值。
    所以他絕對不會出更高的價格!
    之所以想買,無非是想將這片區域打造自己的‘地產名片’!
    王憲成故意失望的說道:“陳老板總是希望掌握主動,這一次我們怕是都認真考慮考慮了!”
    陳光良說道:“無妨,隻要本月底給我一個信,成不成都可!”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