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對事不對人
字數:7277 加入書籤
一篇‘愚園路的大變革’新聞,將愚園路的地價徹底炒起來。
在這篇文章中指出:在兩年前的愚園路還隻是成片的農田,隨著長江地產的介入,愚園路開始興建大量的新式裏弄和花園住宅;文章還指出愚園路將在三年內,將成為滬市中檔住宅區的集中地,同時相應的商業配套設施也將會出現。
此篇文章引來不少投資者紛紛關注,同時一些擁有愚園路地皮的人也紛紛捂著不售,或者喊出驚人的高價。
以西段為例,有人已經喊出8000元每畝的價格,中段更是已經上漲至12000元每畝以上,東段則漲到20000每畝以上。
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愚園路地皮暴漲近50%。
虞伯瑛來到孫春生的辦公室,臉色苦道:“老板,最近長江地產大肆炒作愚園路的地皮,現在的價格是一天一個價,我們若是介入,恐怕會繼續推高這裏的地皮,並且成本大增。”
錦興營業公司在愚園路找了一圈,地皮沒有買到,反倒是看到愚園路地皮大漲的情況。
孫春生則不以為然的說道:“越是如此,我們越要介入,這裏的前景很好。而且相對於靖安寺路(南鯨西路)的地皮,這裏的價格也不算高。沒問題,抓緊時間入手,西段和中段的地皮,我們也可以分層分期的去銷售,東段的地皮我們可以蓋高級公寓收租。”
上次南鯨西路的大華飯店60畝地,單價就已經4萬,實際上還有一幢四層的建築(大華飯店),當然這裏的地皮,已經比愚園路東段更加靠近南鯨東路的繁華地帶。
愚園路最東段的地皮,現在的價格恐怕也有三四萬的位置。
虞伯瑛聞言便說道:“好,我繼續去市場打聽誰家會出售地皮!”
孫春生點點頭,他這次勢要在愚園路和長江地產來個競爭,以挽回自己損失南鯨西路那幅地皮。
“分層、分期,快速積累原始資本,這個陳光良果然是商業奇才!”
雖然兩人有舊,但孫春生也不得不佩服陳光良兩下改變‘地產模式’的手段。
事實上,前世的孫春生就比較容易接受新興模式,在‘租地代建’模式誕生後,他第一時間開始跟風。那個時候他其實已經破產,但隻是錦興營業公司破產,他本人依舊利用‘租地代建’模式,迅速發展到後期的‘每年可收租8萬大洋(折合)’的規模。
這一世,陳光良的‘租地、代建’模式一出來,孫春生也利用這種模式,開發出三十多幢洋樓。這不剛剛取得成功,又被陳光良的‘分期、分層’模式吸引,隨即轉而學習起來。
接下來,就看看‘師徒間’誰更高明了!
陳光良查看了一下這個時代開銀行的條件,大致要求是:
第一,注冊資本最低十萬大洋,繳納10%作為保證金。
第二,發起人至少五名,並具備相應的資格和信譽。
第三,董事長和總經理要是華夏人,並且必須具備在國內外銀行或金融機構工作的經曆。
第四,銀行需在開業前向財政部呈報章程、發起人名單、資本總額、營業計劃等文件,並經財政部核準後方可開業。
基於此,陳光良的一個想法暫時落空,不過他卻約見了虞洽卿一起吃飯。
如今的陳光良,也算是‘寧波幫’的後起之秀,勢力也初步建立起來,至少已經不是顧竹軒這種流氓可以拿捏的對象。
“虞公,有個生意想請你做!”
虞洽卿打趣道:“聽積蕃(方椒伯)講,你現在和嚴家在聯姻,還有什麽生意想到我的?”
陳光良回應道:“虞公說笑了,這是還沒有定。”
虞洽卿則很自信的說道:“放心吧,我要不是沒有適合的女兒,我都想讓你做我的女婿。對了,是什麽生意?”
這個年輕人,絕對是潛力無限的那種,虞洽卿也很好奇。
陳光良隨即說道:“我觀永安公司沒有注冊銀行牌照,卻在吸納存款。而南鯨政府已經建立一定的時間,對這種情況肯定會加以規範,可能頒發不注冊銀行牌照,不允許吸納存款的規定。”
虞洽卿愕然,隨即臉上陷入一絲喜色,但一閃而逝。
他故意說道:“你的意思是?”
老狐狸!
陳光良對虞洽卿不是非常了解,但知道他是一個很精明的商人,而且對財富是非常渴望。有兩點事情可以證明:第一,當初麵對浩浩蕩蕩的‘減租運動’,虞洽卿是大家第一個批鬥的對象;第二,後世虞洽卿曾在滬市‘孤島時期’,大發‘國難財’,當然立場不一樣,肯定觀點不一樣。
僅陳光良知道的這兩點,他就覺得虞洽卿是典型的‘資本家’,當然他可能也好不到哪裏去!
“隻要你向南鯨財政部提前注冊永安銀行的牌照,到時候法例一旦出來,那郭家就不得不花高價買下這張牌照。”
虞洽卿已經知道這個辦法,但這時候才說道:“你這個建議不錯!我聽說上次在工部局的晚會上,那郭琳爽當麵洗刷你,看來是他惹錯人了,哈哈!”
陳光良一本正經的說道:“我這個人向來對事不對人,如果沒有利益,我根本不屑如此做!”
虞洽卿點點頭,說道:“有道理,這也是生意。這樣,等我拿到錢,分潤你一筆便是,就當你的參謀錢!”
說完,他看向陳光良打算如何應對。
“行,虞公看著辦便是。說實話我就出了個嘴皮子,要讓我申請銀行也不現實!”
“靠腦子賺錢,才是最能賺錢的。”
此事就算這樣說定,按照陳光良的想法,這次永安公司不付出二三十萬大洋的代價,別想拿到這個牌照。
至於虞洽卿分給他多少,就不知道了!
下班後,陳光良回到‘陽光家園’的‘陳宅’,家裏有個母親和弟弟,還有兩個女傭。
陳光良打算賺到足夠的錢後,差不多就是明年上半年,就考慮修建一幢‘花園式別墅’作為他將來結婚的房子。
畢竟現在這個陳宅,實在太小了,占地麵積才半畝地而已,沒有什麽檔次可言。
晚餐比較豐富,有肉食,還有海鮮,這是以前根本不敢想象的,但如今卻已經習以為常。
陳光良在吃飯的時候,順便安排道:“光聰,這個暑假去車行學習做事,但也不要忘了學習!”
他這個弟弟原來也讀過一年多的私塾,來滬市後又經過一番‘填鴨式’的學習和補課,下一學期可以讀‘高小一年級(即小學五年級)’。
目前華夏的學製采取的是壬戌學製,也稱“1922年”學製或“六三三”學製。小學六年級又分為初小四年、高小兩年,總稱為‘初級教育’;中學有六年,實行三三製,又被稱之為‘中等教育’;大學預科3年,本科3年~4年,則稱之為高等教育。
和後世差不多一樣!
陳光良期望自己這個弟弟,讀到中學三年級,也已經足以,相當於還要讀五年書,二十歲就出來做事!
“是,大哥!”陳光聰放下筷子,認認真真的回答大哥的話。
他可是親眼看見,母親當初都被大哥訓斥,自然也是默認‘長兄如父’的傳統。
“吃飯,吃飯,不用聽教。反正你要明白,多學習知識,也多學習做事,以後就可以來幫我的忙!”
陳光聰才重新拿起筷子,繼續吃飯。
楊慧也插一句話道:“你大哥現在事業做的很大,正是需要幫手的時候,你又是他親弟弟,以後自然要多考慮我們陳家的生意。”
這話陳光良不愛聽,直接說道:“人都是為自己而活,我是讓你自己有本事,將來可以幹一番事業。”
陳光聰一聽,連忙說道:“大哥教育的是”
楊慧則臉一紅,略顯尷尬。
陳光良滿意的點點頭,自己這個弟弟很聰明是真的,他剛剛急著答應,是擔心大哥責怪母親說錯話。
楊慧的話哪裏錯了?
很簡單,陳光良不喜這個‘陳家’,他和自己的弟弟陳光聰以後是兩個陳家,他是趙匡胤,但絕不允許有趙匡義。
自己這個弟弟,他可以培養,但遲早也會支持他獨立發展事業,畢竟陳光良以後有自己的兒子。
吃完飯,陳光良便回到自己的書房。
從這一點看得出來,陳光良對這個家還是比較生疏,歸屬感不是很強烈。
第二天。
長江地產的會議室。
陳光良正在和高級職員們開會,他們的麵前是關於48畝地皮的規劃設計稿。
此次48畝地是六個地盤,其中有35畝地都是在4月下旬至5月初買進的,那時候地價隻有現在的七成左右(也就是地價漲了50%)。
而在這48畝地當中,又有12畝地是愚園路中段臨街地皮,所以這次要有相當的臨街商鋪。
這個年代的商業並不發達,哪怕是整個愚園路的住戶,也支撐不起一個‘購物中心’。
甚至是整個滬市,前世都沒有支撐起‘大陸百貨大樓(即現在的金城購物中心原址)’,可見這個時代的商業情況。
所以在長江地產的規劃當中,前麵一批總計建的248幢樓(45+39+42+122),都沒有考慮商鋪的事情,因為肯定沒有住宅好賣。
如果後世如果改造的話,也不是很麻煩——將臨街的圍牆推掉,再將第一排房子變成商鋪,是很簡單的改造工程,還能拓寬馬路。
這些方麵,陳光良肯定是規劃到一百年後的,而且長江地產在愚園路發展住宅,也同時兼顧‘築路’,不會給後世留下麻煩。
從一開始,陳光良就希望他給滬市留下的一片建築,能長期保留下來。
當然不排除後世拆除少部分,用作商業大樓或高層公寓,但愚園路整體的格局,基本上不可能動的,這是曆史的見證。
“此次的六個地盤,其中中段的12畝地是一個地盤,我們決定臨街修建商住一體的樓宇,一共是八幢,雖然也是三層樓,但每層樓的麵積比以往大上五成(約120平米)。這八幢建築物,可供一些公司整幢買下,一二樓經營,三樓住人,甚至整幢作為公司的總部樓.”陸元台在做著規劃設計報告。
隨後,郭德明說道:“這次六個地盤,總共是140幢樓,除了這八幢商住一體的樓外,其它的住宅價格,是否要漲個5%,畢竟地價在漲?”
這是個好問題!
但陳光良則很明確的說道:“價格還是按照上次的價格,臨街八幢加50%(麵積增加),臨街八幢房先按幢賣。道理其實很簡單,我們費盡心力的‘分期、分層’,無非就是拓展我們的銷售對象。如果漲價,那麽原本消費得起的人,最終也會買不起,很快市場就會呆滯。”
這一波‘地產浪潮’,已經被他完全改變,可能提前一年,滬市的地產就會‘供大於求’,出現呆滯的情況。
前世是1932年的‘1.28淞滬會戰’將滬市的地產、地皮價格打爆掉(租界情況好一些),再加上其後世界經濟蕭條席卷到華夏來。
而這一世,‘過度的投資’可能導致在接下來的一年半時間裏,就會出現供大於求的局麵。
這些都是陳光良根據前世香港1955~1957那一波地產浪潮,而提前得出的結論。
郭德明點點頭,說道:“老板說的有道理,我們接下來還有很多的樓要賣,所以市場的壓力是有的!”
接下來,規劃設計、銷售等方麵的工作,大家一一敲定。
最後,陳光良說道:“這次一幢臨街的房子,作為我們的寫字樓。另外再留兩幢樓,作為長江地產的員工宿舍。”
不能光顧著賺錢,也得給員工們福利。
事實上,長江地產的員工早已經住上公司為他們租賃的房子,其它公司也是如此,陳光良賺到錢後,第一時間會為大家租賃員工宿舍。
“好的”
這一批先是長江地產享受,等下一批,便給其它陳光良旗下企業的員工享受。
按照這個節奏發展下去,滬市很快就不缺房子居住了,當然普通收入者不在此列。
“散會,今天的會議要保密,一個月後再開盤。”
“是,老板”
現在不過是六月底,距離開盤還有一個月時間,但該做的準備工作,長江地產已經做好。
陳光良的計劃是,在今年將愚園路的地皮上蓋建築,全部售罄,奠定自己的基本盤。
如今他在地產上的負債,高達213萬大洋(地皮貸款),算是比較‘危險’的處境。要是小日本提前發動‘第一次淞滬戰爭’,陳光良搞不好要被銀行逼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