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洋人求和

字數:8473   加入書籤

A+A-


    怡和、太古終於按耐不住,邀請環球航運一起協商,因為他們終於明白一件事——陳光良的資金實力雄厚,如今又恰好利用‘賑災’來打開業務。
    不僅僅如此,如此‘抗日情緒’空前絕後,連同其它列強也受到影響。
    照此下去,環球航運在上海至青島、天津,上海至廈門、汕頭、香港、廣州的這兩條航線,優勢太過明顯。
    基於此,怡和、太古也不得不放下‘高貴的頭顱’,主動進行談判。
    三方談判時,怡和的杜百裏、太古的施約克、環球的陳光良,率人在香格裏拉飯店的行政會議室舉行。
    杜百裏還有些放不下麵子,談判由施約克為主。
    施約克一開始便試探性的問道:“陳先生,你將運費捐出去,不僅賺不到錢,還要倒貼錢,做生意做成這樣,是不合格的!”
    陳光良的表情沉重,說道:“各位,我不是針對這條航線的競爭,隻因為我的國家正在遭受巨大的災難,所以哪怕是傾家蕩產,我也不能坐視不理。就好比‘歐戰’時期,你們外國人紛紛選擇回國支持自己的國家一樣,我們每個人都是有這樣的國家意識。”
    一群洋人頓時啞口無言。
    施約克這時候隻能主動說道:“陳先生,我們這次談判,是希望結束不公平的惡意競爭。第一個是關於恢複運費的問題,第二個是關於你結束利用‘賑災’這個理由,來挑起華洋航運不公平競爭的問題。”
    這個時候,你倒是講公平了!
    不公平的事情,一直都是他們華人處於劣勢,如今自己好不容易扳回一城,這才一個半月,你們就跳出來了。
    陳光良直接說道:“一切事情,都由你們怡和、太古發起,與我們無關。另外,我們國家雖然現在還貧弱,但我們民眾的思想已經崛起,那我們國家也早晚會崛起,所以你們打壓我國航運事業的想法,將不再可能。”
    這一下,所有洋人都震撼了——這個國家的人民,思想真的已經崛起了嘛?
    施約克很快放下身段,沉穩的說道:“不管怎麽說,我們願意和陳先生討論——上海至青島、天津,上海至廈門、汕頭、香港、廣州的這兩條航線的合理競爭,並做出退讓。”
    ‘退讓’一詞說的好,所有參與談判的華人高層,紛紛露出驕傲的表情。
    他們環球航運,戰勝了帝國主義的船隊。
    自豪!
    在這兩條航線上,首先環球航運頂住怡和、太古的降價措施,第一時間跟隨降價;其次,利用這次‘賑災’的空前輿論,將所有運費盡數捐出,而且是以客商的名義。
    兩個措施一出,馬上扭轉局勢,而且形成環球航運的優勢。
    怡和、太古,害怕了!
    接下來,陳光良說道:“如何退讓?”
    這個詞,讓杜百裏很不爽,馬上說道:“不是退讓,而是我們雙方恢複一開始的情況,你們的運費必須和我們一樣,另外,取消利用賑災的輿論,來獲得客商業務。”
    陳光良馬上說道:“我不同意!首先,在價格上,我們華資航運一直比你們外資航運低10~20%,這樣才是真正的公平;其次,我的國家正在遭受一場災難,我們作為華夏人,為國家為人民做出自己的貢獻,合情合理。”
    “這是狡辯”
    杜百裏直接撂下一句話,隨後便不再言語。
    反倒是施約克繼續說道:“我們將運費調整至降價前,也希望環球航運的價格恢複至降價前。”
    一開始,環球航運的價格,也比怡和、太古低10%。
    因為如果沒有這10%,客商很難選擇環球航運,畢竟洋人的航運公司條件更好一些。
    價格低10%,才有‘同一起跑線’的資格,這就不得不承認洋人在商業上的成熟。
    陳光良這時候也適時的說道:“什麽時候開始?”
    施約克一喜,這個華人終於軟下來,便說道:“11月份正式開始,如何?”
    陳光良說道:“12月開始恢複價格,我覺得合理,正好三個月的活動。”
    時間短了,反而對他們不利,因為一些客商可能會遷怒環球航運。
    施約克和杜百裏對視一眼後,便答應道:“好,12月正式恢複原價,具體價格以.為準,如果你們沒有異議,大家都按照上麵的執行。”
    隨即,他拿出一份紙質文件。
    但很顯然,上麵的價格要進行重新討論,最終雙方達成一致。
    這一條達成一致後,施約克馬上又說道:“與此同時,陳先生應該結束利用‘賑災’的輿論,挑撥客商抵製我們怡和、太古的船隊。”
    陳光良糾正的說道:“第一,我沒有利用輿論,是真心賑災;第二,我們也沒有挑撥客商,抵製怡和、太古。本身我是以為非常開明的商人,我認為不管是外資和華資,公平競爭,有利於社會進步。”
    誰信!
    操縱輿論這一塊,大家誰不知道陳光良的厲害。
    施約克直接說道:“那你們要馬上取消這個事情!”
    陳光良拒絕道:“不行,我們的人民正在餓肚子,多一份捐贈,就多一份生產的希望。我最多同意,也是在12月開始,我們便結束這個活動。”
    三個月,也是捐款不少,環球航運也算是在這兩天航線上,徹底站穩腳步。
    眼見陳光良堅持,施約克、杜百裏也便同意——陳光良越是如此,他們越是篤定陳光良的實力雄厚,就會越加的妥協。
    最後,大家又討價還價一番,隻算製定了這兩條航線的‘規定’,即將迎來正常的競爭。
    結束會議後,施約克私下找到陳光良,提出一個誘人的事情:“陳先生,有沒有想做白糖生意,由我們太古洋行將香港的白糖遇到上海的碼頭,再由你將這些白糖銷售?”
    說的是走私。
    自從南鯨政府實行關稅方案後,香港的白糖價格140元,內地的白糖則高達280元,這裏麵的巨大的利潤,讓不少人鋌而走險。
    但,陳光良不在此列,而且萬一是施約克給自己的設下陷進怎麽辦?
    要知道,現在關稅對國家非常重要,誰敢打關稅注意,宋仔文不收拾他才怪。
    陳濟棠畢竟是軍閥,大量走私不怕;其餘一些商人走私,他們本身就是鋌而走險。
    “不好意思,我沒有銷售渠道。”
    施約克適可而止,不再多言,他也隻是試一試而已。
    “好”
    環球航運的會議室,在廣州灣擔任負責人的吳浩也趕回來開會。
    吳浩匯報道:“本月初,粵省的兩條船便已經開赴南洋運輸甘蔗,平均一個月可以將運輸15000噸的甘蔗(一艘船一趟半),運費是8大洋一噸。保守估計,一個月下來我們能獲利6~7萬左右。”
    這個就是賺錢的生意,隻要跑6個月,便是40萬大洋左右的利潤。
    比正常的經營,一年還賺的多。像固定航線這些,甚至都不一定能賺到錢,要根據業務和行情來考慮的。
    但這種好事,也不是很容易碰到。
    陳光良說道:“粵省方麵,還有其它船隊接這個?”
    吳浩說道:“有的.但據說第一製糖廠早已經開始產出白糖,隻是這甘蔗都還沒有運到,怕是他們在從香港走私。”
    好家夥,機器可能還沒有調試好,甘蔗也還沒有運到,煙囪還沒有冒煙,第一製糖廠已經開始產出白糖。
    見鬼了!
    當然這個不關陳光良的事情,他又沒有參與其中。
    如果一個月隻從東南亞采購15000噸的甘蔗,實際上隻夠開工15天,那剩下的15天就停工。
    所以,粵省勢必還會請本地航運公司運輸。
    早知道不應該賣掉那艘6000噸的船,不然還能賺更多的運費。
    當然,或許人家也不會給那麽多份額。
    預計,在1932年底,粵省的甘蔗可以供應部分糖廠;到了1933年底,則基本上可以供應七八成的糖廠。
    畢竟一截甘蔗可以發2~3根芽,而一根甘蔗又有很多的結節,粵省方麵一次性就可以進口幾千噸的甘蔗做種苗。
    “嗯,今年我們承擔第一製糖廠的甘蔗運輸,就能積累豐厚的資金實力,明年再正式開辟第三、第四條航線。”
    “好的”
    第三條、第四條航線也經營了一個多月時間,其實當時感覺還可以,這兩條航線業務不少。
    當然,既然能運甘蔗,自然優先考慮,畢竟這個更賺錢,還不愁業務。
    其實在上個月,陳光良也參與了‘競價’運送‘美國的小麥和麵粉’,提出了一個報價上前。如果能中標,他會調六條船都去運輸的。
    這可是遠洋運輸,積累的經驗,以及業績代表、信譽,都是難以估價的。
    當然,最後美國的船隊中標了。
    因為在差不多的價格情況下,美國船隊優先運輸,這是南鯨和美國談的條件之一。
    但環球航運和其它國家的船隊,紛紛看上這塊肥肉,結果硬是將南鯨方麵預算的1000萬大洋運費,打成600萬的運費,可謂省了400萬。
    相當於45萬噸的小麥和免費,運費是600萬大洋,這裏麵有個特點是——小麥和麵粉都是成袋的,特別是麵粉,都比其它貨物更好運輸——方便裝卸、港口停留時間短、最大承載大等優點。
    所以,折合運費才14大洋一噸,也就是3.5美元一噸,相當的便宜。
    要知道,這種跨洋正常運費在8~10美元一噸是比較合理的。
    美國也是為了解決失業率,也是有單就做;當然,這裏麵少不了各國航運公司的競爭。
    “第一航線、第二航線,有什麽問題?”
    趙鐵毅馬上回道:“這兩條航線的業務已經走上正軌,我們也是盡力和客商打好關係,建立各分局的人脈關係網,由專人聯絡。相信就算12月份開始,運價恢複、捐贈結束,我們的業務也能和怡和、太古旗鼓相當。”
    一眾管理層的臉上,洋溢著自豪表情。
    這一次戰役,他們不僅戰勝了不可一世的怡和、太古,自己還徹底站穩腳步。
    說實話,他們都沒有想到,利用‘借客商名義捐贈’這一條,籠絡客戶。
    榮譽不會消失,那麽這些客商就會一直選擇合作。
    當然,環球航運的自身條件也好——準時、保質、服務等。
    陳光良最後說道:“好,整體發展情況不錯,但我們不要忘記這一切來之不易,所以大家一定要做好每一件事。”
    “是,老板”
    會議結束後,陳光良也思考了一件事——他打算1932年開始,環球航運剩下的四條船,要臨時懸掛華倫洋行的旗幟,避免在‘一二八’事件中稱為目標。
    嗯,得把這件事做好,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英鎊再次貶值,從1英鎊兌3.8美元,下跌至1英鎊兌3.4美元,短短十來天的時間,跌幅在31%。
    由於陳光良有兩筆英鎊貸款,總額高達35萬英鎊,所以他當即可以少還10.5萬英鎊,獲利200萬大洋。(前提是,陳光良已經兌換成標金)
    與此同時,標金價格也攀升至68(金銀兌換比),陳光良的財富繼續升值。
    陳光良有理由相信,明年(1932)的標金價格,會迅速繼續上漲,上半年可能就會達到頂峰的80(金銀兌換比)。
    標金還有上漲的空間,實質上美元也有上漲,美元兌白銀的匯率,可能會達到20美元兌100兩白銀(原來是24.5美元兌100美元)。
    陳光良來到長江出租車的總行。
    由於行業的特殊性,長江出租車的總行依舊在福州路,並沒有全部遷往報業大廈。
    “老板,卡車隊的生意不錯,最近半年已經回籠了三成的車資!”梁孟起不由得佩服的匯報道。
    當初老板想建立一支運輸隊時,他還沒有意識到這裏麵的利潤,隻是看到這裏麵的情況複雜。
    如今,這支由二十輛卡車組成的車隊,已經成為長江出租車的不錯分支業務;而那些外圍的因素,也被老板給擺平,他們卡車隊在這上海及周邊,沒有遇到什麽大麻煩。
    陳光良聞言後,隻是說道:“嗯對了,我想將出租車車隊,賣出幾十輛,你覺得多少合適?”
    目前,長江出租車有270輛車,22家分行,50個代叫網點,業務也做到行業第一。
    隻是盈利方麵,對於陳光良經常賺快錢的人來說,不算高。
    梁孟起試探性的說道:“自從918之後,全國的有錢人紛紛都往上海跑,業務還會繼續增加的。這個時候出售車輛,是不是不合時宜?”
    分析得有理,但陳光良考慮的是一二八事變後,業務會減少一大截的。
    陳光良隻是說道:“你就按照現在的情況分析,有多少輛合適賣出?”
    梁孟起說道:“最多五十輛”
    陳光良馬上說道:“一輛能出售多少?”
    梁孟起說道:“都是新車,9000大洋沒有問題。”
    現在的新車,基本都要11000以上了(美匯繼續上漲的原因),他們的很多車,都才使用一年時間。
    陳光良點點頭,說道:“那你們拿出個具體方案來,要在今年底,將車隊持續優化一下,特別是管理調度最大化的優化,車輛減少,但不能將服務水平減少.另外,不要想著明年業務會增長,我明確告訴你們不太可能。所以,適當的調整一下方案,更有利於公司的發展。”
    “好,我明白了!”
    如今,40000電話已經深入人心——再加上正值民族團結的時刻,他們的業務已經穩據行業第一。
    這個時候減少50輛車,即回籠了資金,也足以應對明年的滬市經濟蕭條(閘北、虹口被炸),出租車業務也會受到很大影響。
    所以有220輛出租車去度過‘寒冬’,不僅可以保證市場正常運轉,還能減少很大的損失。
    至於那20輛賺錢的卡車,到時候留下5輛,其餘15輛拉滿貨物,捐給十九路軍,是陳光良的愛國之心。
    他既然知道‘一二八’不可避免,肯定會做很多很多的布局,不僅自己的商業要減少損失,還要為國家和民族減少損失。大勢不可更改,小勢卻可以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