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銀行家

字數:7212   加入書籤

A+A-


    沿著黃浦江向西,頭頂是四川路,介於南京路和北京路之間,這裏是上海的寧波路。這條路上銀行和錢莊林立,金融業繁榮,被譽為華夏的華爾街。
    陳光良站在寧波路52號的地皮上,正在和建築設計師莊俊溝通設計圖稿。
    作為一名地產大王,他本身擁有很高的建築知識,故在市場屬於比較‘難搞’的人。不過經過近一個月的規劃設計,方案已經初步出來。
    ‘平安銀行’大廈,位於江西中路、寧波路的轉角,地皮平麵呈狹長的雙矩形交匯。
    基於這樣的地形,大樓借助中心的高塔和對稱的設計,弱化了地塊狹長的限製,可謂是“高塔矗立,達於雲表,雄踞南北大道,益壯觀瞻”。
    整體風格為現代派風格,總高七層,平麵呈狹長矩形,東西長、南北窄。外立麵以素色混凝土牆麵為主,強調豎向線條,顯得簡潔利落。局部牆麵與角端有裝飾藝術元素。
    五層起以退台高聳成二層塔樓(即大部分是五層,中間為七層),塔樓頂部有折線形窗及幾何形裝飾,形成視覺中心。
    主入口為二層通高的黑色大理石門,設計雄偉,花欄秀美,外觀引人注目;銀行內部的裝飾設計非常豪華,地板采用十二寸粉紅大理石,黑色大理石鑲邊,深淺相映,華麗非凡。天花板設計成金黃色,反射燈光使其更加悅目。
    交流到最後,莊俊說道:“陳先生,建築費僅需三十五萬左右,建築工期八至十個月沒有問題!”
    建築費比預期低一點,主要是占地麵積就1200,然後1~5層約800平米一層,6~7層約200多平方米,總計才4600平方米的建築麵積;其次,這幾年物價是下跌狀態,建築材料價格也下跌。
    算下來地皮加建築費是75萬,但還有一筆昂貴的稅費,這可是工部局的主要收入來源。
    陳光良點點頭,說道:“嗯,平安銀行這個月就要正式開業,能在十個月內搬進來,是非常好的事情。”
    “恭喜”莊俊隨後說道:“到時候我一定來捧場!”
    兩人相識多年的朋友,金城購物中心更是可以說是兩人的‘合作’。
    “多謝多謝”
    一開始的銀行存款,自然主要是身邊的親朋好友,以及他旗下的四大一級公司。
    聊了一陣,最終設計方案將在三天後出爐,至於建築公司已經找好,是由張裕泰營造廠承建。
    總之,陳光良就一個要求——快。
    畢竟銀行大廈是一家銀行的信譽保證,沒有一座總行的銀行,那些零散的儲戶,很難相信這家銀行的。
    11月12日,星期四。
    平安銀行正式開業,陳光良的朋友紛紛前來捧場,包括虞洽卿、方椒伯、謝蘅牕、俞佐庭、袁履登、劉鴻生、張元濟等寧波幫,也包括陳光甫、莊鑄九、盛七等江蘇幫,還有一些親朋好友,例如嚴家的親戚,以及陳光良的老朋友朱廣生等等。
    大家不僅是來捧場慶祝開業,而且也紛紛帶來‘存款’業務,僅嶽父嚴智多一人就準備存款五十萬大洋。
    像陳光甫、劉鴻生、杜月笙等本來也是銀行家,但大家關係也非常不錯,象征性的存入一筆錢。
    特別是陳光甫,前段時間‘上海商業儲蓄銀行’遭遇擠提,據說是宋仔文指示杜月笙散布謠言——某合作鹽業公司因為水災,損失巨大,牽連合作方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在這個時候,陳光良並沒有落井下石,反而允許關鍵時刻,陳光甫可以動用存入到這家銀行的100多萬標金,並在輿論上表示了支持。
    當然,陳光甫作為華夏銀行界的‘摩根’,其本身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的當家人有著深厚的關係,故這兩家官家銀行的當家人,不顧宋仔文的意思,進行了救助。
    但,上海商業儲蓄銀行經此一役,也損失了3600萬的存款,信譽也受到一些打擊。
    眾人跟隨著陳光良來到總行營業廳,準備存款和參觀。
    陳光甫一眼就看出端倪,說道:“咦,還有女性的職員,看來這又是光良的創新舉措?”
    陳光良立即笑著為大家介紹:“由女性職員在門口擔任‘業務顧問’,顧客一進銀行,就能知道辦業務的程序,提高了效率。而且女性職員不會讓顧客覺得有壓力,更有親和力。”
    大家紛紛露出笑容,但想法卻不一定全部認同。
    畢竟這個時代有很多人比較封建,認為你用一個女人招待自己,那是不尊重。
    不過陳光良卻不在乎,他要的是社會進步和文明。
    當然,已經有女性企業家專門成立了一家女性銀行——上海女子商業儲蓄銀行,由嚴叔和、謝姚稚蓮兩人發起集資20萬元,在民國13年創辦的。銀行創辦得到許多女性名流的支持,如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婦女部的主任嚴叔和、先施公司總經理歐斌的夫人歐譚惠然、現代女性運動的先驅張默君、中華醫學會的創辦人之一黃瓊仙等等。
    陳光甫則非常支持的說道:“這個創意很好,提高了服務不說,也促進了男女平等。”
    陳光良客氣的說道:“一點點小舉措,比起大銀行的服務,我們還要學習的很多。”
    陳光甫作為業內權威人士,這一個月他已經見證兩個好友成立銀行——陳光良、劉鴻生。
    此時他在心裏也評價起這兩人來,得出一個結論——陳光良的銀行將辦得最好。理由是:
    第一,劉鴻生辦銀行的100萬,還是抵押企業大廈,向他的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借的;反觀陳光良,辦銀行雖然也是100萬的資本額,但顯然人家自身企業負債極小不說,本身還擁有豐厚的標金儲備,是他見過的企業家中,能拿出現金最多的之一。
    第二,陳光良在金融裏的水平,也高過隻是實業家的劉鴻生。
    所以,他旗下的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要和平安銀行處理好關係,‘拆借’方麵的業務可以加強。
    所謂‘拆借’,就是銀行之間的借款,這在上海金融界比較正常。
    到了晚上。
    陳光良加班和平安銀行的管理層,開了一個會議。
    經理夏高翔說道:“今日我們的存款是122萬3252大洋(四大公司的存款還沒有到),其中最大的儲戶是嚴智多先生我們的第一筆商業貸款是給時代影業,金額是15萬大洋.”
    隨後,葉熙明也發表自己的意見:“我們當務之急,是吸納更多散戶的存款,以及合理的放貸。”
    銀行嘛,人家存了錢,是需要支付利息的,所以就需要將資金貸款出去;
    正常的存貸比,可以控製在40~60%,如果有雄厚的擔保和實力,存貸比在70%~80%都可以。
    陳光良趁機也給出兩個指導意見:“關於吸納散戶存款方麵,我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我們在銀行公會的指定利息方麵,再追加送禮品活動。例如存款100大洋,存期一年,我們送一包米;存款200大洋一年期,我們又送豆油之類的。主動去那些富人社區發宣傳廣告,駐點設立谘詢處.”
    散戶的利息,低於大戶的利息,這算是一個優勢;而且大戶更願意相信大銀行,所以平安銀行應該優先吸納散戶的存款,聚少成多。
    儲蓄部經理秦伯厚,一邊記錄,一邊說道:“這個招非常的精妙,我們立刻組織人布置。我知道新城花園是一個富裕的大型社區,我們第一個向這裏吸納存款;另外,我們會在兩個門市貼上海報宣傳。”
    眾人紛紛附和,這個老板果然是新招不斷。
    接下來,陳光良又給出另外一個指導意見:“關於放貸,租界的道契、房契當然是最好的東西,其次是工商業的貨物、商品等也算抵押物,這些抵押貸款貸款方麵,先要控製好比例,我覺得先維持在40%。”
    貸款部經理王亞新馬上說道:“這個存貸比太低,我們難以支付利息,是不是過於謹慎?”
    陳光良說道:“我說的初期,我們關鍵是需要先站穩腳步。”
    王亞新這才點點頭,說道:“好的”
    隨後,陳光良補充道:“貸款隻是銀行收入的一部分,後期我們銀行也會擇機進入公債市場抄底,並設立地產信托部,當然一步步來。”
    他最近要監督好平安銀行的放貸情況,特別是閘北的工商業、房產抵押,他都會慎重對待,不能在這兩三個月掉鏈子。
    至於公債市場,自從918事件發生後,跌幅非常大,但遠沒有到抄底的時候;等一二八事件後,趁機抄底,畢竟民國在1932~1937年這段時間,經濟發展還算不錯,政局也算穩當。
    至於地產信托,這個也是要慎重投資,隻能考慮租界的。
    結束會議後,陳光良讓人安排出租車,全部送大家回家。
    平安銀行開業,本身就自帶‘商業屬性’,經過報紙和海報的宣傳,立即就引起很多儲戶的支持。
    畢竟,平安銀行的背後是‘上海灘巨商’、‘華夏實業家’、‘傳奇的創業者’、‘商業經濟專家’陳光良這個大人物,所以擁有非常高的人氣。
    所以,兩家分行一直在穩定吸納社會的存款,僅此一項,便比劉鴻生的華夏企業銀行吸納的更多。
    很快。
    平安銀行的‘跑街先生(業務員)’,便入駐新城花園這個大型社區,在小區的正門搭建了一個台子,並張貼海報。
    “平安銀行,小額定期存款年息6%存100大洋一年,送新米五斤.”
    一對夫妻很快發現平安銀行的海報,很是感興趣的問道:“平安銀行,你們是哪裏的銀行?”
    目前的滬市,有外資銀行、華資銀行,華資銀行又分為北方銀行、南方銀行,南方銀行又分江浙滬銀行、粵省銀行,金融業非常的發達。
    “是上海注冊的本地銀行,創始人是實業家、巨商陳光良先生,這個房子就是他開發的。”
    “原來是陳先生啊,他也開銀行了,早知道,我就去光顧了!”
    說的好像認識一樣。
    “要不你看看,我們銀行很具備實力,正在寧波路52號建造總行大廈,資金實力也很強大。”跑街先生賣力的介紹道。
    平安銀行非常重視‘跑街先生’,陸續會給予他們一些權限——吸納存款、放出貸款,當然這裏麵的跑街先生,肯定是要老資格的經驗豐富者。
    而,現在跑出來吸納散戶存款的‘跑街先生’,基本都是平安銀行自行培養的‘跑街先生’,還不具備貸款的權限。
    “真不錯,利息比其它銀行似乎還高點,還有米、油送,很劃算。”
    “那我們也去存一下試試,平安銀行,這銀行聽名字就值得信任。”
    送米油的活動,相當於間接提高了利率,而且還不‘得罪同行’;更重要的,很多人都會因為這種小利,將自己的本錢乖乖的送到平安銀行。
    隨著源源不斷的資金,存入平安銀行,業務也算走上正軌起來。
    “老板,我們準備出售50輛汽車的事情,被祥生出租車公司的周祥生得知後,他希望以8500元每輛打包,並全部購買。”梁孟起沉穩的匯報道。
    他為什麽不直接拒絕呢?
    自然是覺得這事可以商量。
    陳光良聞言後,也沒有強烈的反對,而是研究起長江出租車的財務來。
    “這批車算投入一年運營計算,車價則按照10000大洋計算,我們賺回了幾成的成本?”
    梁孟起馬上說道:“我們核算了一下這批車的賬單,50輛汽車產生了約16.5萬的毛利。”
    所謂‘毛利’,還不是‘純利’,相當於營收扣除司機、油費等直接的開支,但一些隱形開支尚未算進去——包括其他職員、辦公開支等。
    盈利水平不高,回報率在10~15%區間。
    這更加堅定了陳光良決定賣出的決心,畢竟保留220輛汽車,已經足夠應對接下來的市場。
    “他們打算怎麽支付,有沒有能力支付?”
    梁孟起說道:“作為第二大華資出租車企業,祥生汽車目前擁有130輛汽車,周祥生主要是通過招股來完成擴張,自身股權並不高。這次購買,資金應該不是問題。”
    有問題也不怕,收回便是,還能得一筆首付款。
    陳光良當即說道:“他要,就拋給他。”
    正常的商業活動,不存在陳光良要坑周祥生。
    本身,陳光良還期待泰來和雲飛來收購,沒想到洋人做生意比較謹慎,考慮到經濟大蕭條的原因,這兩家出租車企業也一直在縮減業務。
    “好的”
    相當於這批車,為長江出租車賺了一些錢,但不多。
    主要是度過了一段發展期,拉了不少業務,也算是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