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5章:最後之戰

字數:4168   加入書籤

A+A-


    崖頂僅有寥寥數名哨兵,注意力完全被正麵震天的炮聲和火光吸引,根本沒想到會有人能從這種“絕地”爬上來。
    厲風等人如同暗夜中的獵豹,迅速而安靜地解決了哨兵,控製了崖頂一小片區域。
    隨後,他們將攜帶的繩索牢牢固定,拋下懸崖。
    下方等待多時的數百名精銳海軍陸戰隊士兵,口中銜枚,背負著“地獄火”噴射器和短銃、戰刀,開始迅速而有序地攀爬而上!
    …………
    不到半個時辰,近五百名精銳突擊隊員已全部登頂成功,在厲風的帶領下,如同利刃般直插嚴島守軍的核心區域——炮台的後方、物資倉庫和軍營所在地!
    “放!”厲風冷聲下令。
    數具“地獄火”噴射器被架起,猙獰的火龍噴吐而出,瞬間點燃了成片的營帳和木質結構的倉庫!
    火借風勢,迅速蔓延,照亮了夜空,也引起了更大的混亂!
    “敵襲!後麵有敵人!”
    “不好啦!糧倉著火了!”
    “華軍從天上掉下來了!”
    驚呼聲、慘叫聲、爆炸聲(點燃的火藥庫)在嚴島後方響成一片!
    守軍完全懵了,他們不知道華軍是怎麽出現的,也不知道到底來了多少人,恐懼瞬間蔓延開來。
    厲風率領突擊隊,分成數個小組,四處縱火,製造混亂,重點攻擊那些試圖組織起來前往正麵支援的守軍小隊。
    他們的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又是突然襲擊,往往一個照麵就能將驚慌失措的守軍擊潰。
    …………
    正麵的小西行長正被華軍炮艦壓得抬不起頭,突然聽到後方大亂,火光衝天,頓時魂飛魄散!
    “怎麽回事?!後麵怎麽了?!”他抓住一個倉皇跑來報信的士兵吼道。
    “將…將軍!不好了!華軍…華軍從後麵懸崖爬上來了!到處放火,弟兄們死傷慘重啊!”
    小西行長如遭雷擊,他終於明白華軍的正麵炮擊隻是佯攻!但為時已晚!
    就在此時,李公明看到島上火起,知道奇襲成功,立刻下令:“登陸部隊,全線進攻!”
    早已在正麵海域待命的大批登陸艇,滿載著摩拳擦掌的海軍陸戰隊主力,朝著因為後方混亂而火力大減的正麵灘頭發起了衝鋒!
    守軍腹背受敵,軍心徹底崩潰。正麵擋不住華軍的強行登陸,後麵又被精銳突擊隊攪得天翻地覆。許多士兵開始丟棄武器,四散逃竄,或者跪地投降。
    小西行長試圖率領親衛隊做最後的抵抗,被一路衝殺過來的厲風撞個正著。一場短暫而激烈的白刃戰後,小西行長被厲風親手斬殺!
    主將戰死,成為了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殘餘的守軍紛紛投降。
    激戰持續至天明時分,當最後一縷硝煙散去,嚴島要塞最高處,代表德川康的“三葉葵”旗被拋下,取而代之的是迎風招展的華朝玄龍旗!
    …………
    嚴島之戰,華軍以驚人的戰術策劃和執行力,付出了較小的代價,便全殲守軍八千,奪取了這顆瀨戶內海入口最堅固的釘子。
    此戰意義極其重大:
    1. 打開通道:華朝艦隊從此可以自由進出瀨戶內海,德川康的沿海防線被撕開了一個巨大的缺口,其腹地完全暴露在華軍的兵鋒之下。
    2. 震懾敵膽:華軍不僅能進行強大的正麵炮擊,更能實施如此匪夷所思的敵後奇襲,這種能力徹底震懾了所有德川康的部下,讓他們意識到任何所謂的“天險”在華軍麵前都不再可靠。
    3. 士氣此消彼長:華軍士氣大振,而德川康一方的士氣則遭到了毀滅性打擊。嚴島的陷落,仿佛是一個明確的信號:德川康的敗亡,已經開始倒計時。
    消息傳回九州大本營,蘇淵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神色。
    傳回德川康所在的江戶城,則引發了一片恐慌和絕望。德川康本人更是氣得砸碎了心愛的茶具,卻又感到一陣深深的無力。
    “龍怒”行動完美成功,華朝的東征大軍,如同出閘的猛虎,終於亮出了它最鋒利的獠牙,向著倭國的腹地,猛撲而去!
    …………
    嚴島要塞的陷落,如同砸碎了德川康防線最堅硬的外殼,露出了內部柔軟的腹地。
    蘇淵並未給予敵人任何喘息之機,華朝戰爭機器全力開動,執行下一步的戰略——“蛙跳戰術”。
    龐大的華朝海軍艦隊成為了這場戰術的核心。它們不再局限於炮擊海岸,而是化身為一支支強大的機動投送力量。
    憑借其無與倫比的機動性和火力優勢,艦隊不斷沿著本州島西海岸遊弋,如同尋找獵物的猛禽,仔細搜尋著德川康防線的薄弱環節。
    一旦發現某處海岸守備空虛、地形適合登陸,或後方城鎮防禦薄弱,華軍便迅速行動。
    數艘炮艦前出,以猛烈的炮火清除灘頭障礙,壓製可能存在的敵軍反擊。
    緊接著,大批登陸艇滿載著精銳的海軍陸戰隊士兵,在箭矢和炮火的掩護下,衝向海灘。
    登陸過程往往迅猛而高效,守軍尚未組織起有效抵抗,華軍的玄龍旗便已插上海岸。
    建立穩固的灘頭陣地後,陸戰隊立刻向內陸攻擊前進,清掃周邊敵軍據點,擴大控製區域。
    同時,工兵部隊迅速搭建臨時碼頭和營地,後勤物資通過運輸船源源不斷送上岸。
    很快,一個又一個堅固的前進基地便在德川康的“大後方”建立起來。
    這些基地如同釘入敵人身體的楔子,不僅切斷了德川康各防線之間的聯係,更使得華軍可以從多個方向直接威脅其核心區域。德川康被迫四處救火,兵力被極大分散,疲於奔命。
    …………
    在每一次野戰爭奪和城池攻堅中,華軍的技術優勢體現得淋漓盡致。
    每當遇到敵軍結陣阻攔或據城固守,華軍的第一反應從來不是讓士兵硬衝。
    而是首先將隨軍攜帶的“雷霆Ⅳ型”重型榴彈炮組裝起來,在遠超敵軍弓箭和劣質火銃的射程外,從容不迫地進行炮火準備。
    轟隆隆——!
    密集的炮彈如同冰雹般落下,無論是野外的軍陣還是堅固的城牆,都在劇烈的爆炸和熊熊烈火中顫抖、崩解。
    守軍往往還未看清華軍士兵的模樣,便已死傷慘重,士氣瀕臨崩潰。
    炮火延伸後,裝備著“洪武迅捷”後裝線膛火銃的華軍步兵線列,才邁著整齊而冷酷的步伐向前推進。
    他們的射速、射程和精度都遠超敵軍,往往隻需一兩輪齊射,就能將殘存的、試圖組織抵抗的敵人徹底擊潰。白刃戰反而成了打掃戰場時的點綴。
    德川康也曾不甘示弱,將他苦心仿製和改進的火槍隊投入戰場,試圖扳回一城。
    這些火槍確實給華軍造成了一些麻煩,但很快就被華軍更強大的炮兵和更優秀的步兵火力壓製、摧毀。
    在華軍成體係的、先進的戰術和裝備麵前,德川康的零星抵抗如同螳臂當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