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平定倭國

字數:4016   加入書籤

A+A-


    華軍穩紮穩打,步步為營,每下一地,必鞏固消化,絕不冒進。
    同時,華安軍的策反和德川櫻子的政治攻勢從未停止,不斷瓦解著德川康的統治根基。
    沿途豪族見大勢已去,紛紛開城歸降,甚至主動為華軍提供糧草向導。德川康的統治區域如同陽光下的積雪,迅速消融。
    經過近五個月的穩步推進,華朝大軍終於兵臨德川康的老巢——江戶城下。
    此時的江戶城,雖依舊城高池深,卻已彌漫著絕望的氣息。
    城外,是華軍連綿不絕的營寨和一眼望不到頭的旌旗,以及那數百門令人膽寒的重炮。
    城內,糧食短缺,人心惶惶,軍無戰心。德川康眾叛親離,身邊隻剩下最核心的死士和少數別無選擇的將領。
    蘇淵並未立刻下令攻城,而是派出了勸降的使者,給了德川康最後一次機會。
    條件很簡單:開城投降,可保全身後哀榮,其家族不至於被株連淨盡。
    然而,德川康的驕傲和梟雄本性,讓他拒絕了這最後的生路。他寧願在這座自己經營多年的城池裏,進行最後的、絕望的表演。
    …………
    勸降被拒,總攻隨即開始。
    蘇淵下達了毫不留情的命令:“炮火準備,直至朕下令停止!”
    超過兩百門“雷霆Ⅳ型”重炮及其它各式火炮,被推至陣前,黑洞洞的炮口對準了宏偉的江戶城。
    轟隆隆隆——!!!
    前所未有的猛烈炮擊開始了!仿佛天罰降臨!炮彈如同暴雨般傾瀉在江戶城的城牆、城樓、町屋、天守閣上!
    ***肆意爆炸,***引發衝天大火!巨大的爆炸聲連綿不絕,震耳欲聾,整個江戶城地動山搖,陷入一片火海與硝煙之中。
    炮擊持續了整整兩天兩夜!堅固的城牆被炸出數段巨大的缺口,巍峨的天守閣也變得千瘡百孔,城內建築成片倒塌,死傷不計其數。
    這座德川家權力的象征,在現代化火器的無情打擊下,變成了一座巨大的廢墟和墳墓。
    炮聲停歇後,戰場上出現了短暫的死寂,唯有火焰燃燒的劈啪聲和傷者的哀嚎聲隱約可聞。
    隨後,華軍總攻的號角吹響!
    如同黑色的潮水,華軍士兵從各個缺口、從被炸塌的城牆處,湧入了江戶城。
    抵抗微乎其微,殘存的守軍早已被長達兩天的恐怖炮擊徹底摧毀了意誌,大多選擇了投降或逃跑。
    隻有德川康的本丸(核心區域)和天守閣附近,還有其最忠心的家臣和武士在進行著徒勞而悲壯的抵抗。
    慘烈的巷戰持續了一天,但這些抵抗在華軍絕對優勢的兵力和火力下,被逐一粉碎、清除。
    當華軍士兵終於衝進天守閣時,在最頂層的房間裏,他們看到了德川康。
    這位曾經叱吒風雲、野心勃勃的一代梟雄,此刻身著正式的黑紋付羽織袴,跪坐在榻榻米上,麵向西方,表情扭曲而凝固,腹部有一道巨大的十字切口,腸子流出,已然切腹自盡。
    他的介錯人也倒在一邊,切腹相伴。
    德川康,以這種極端的方式,結束了他充滿背叛、殺戮與野望的一生,拒絕了他最痛恨的敵人給予的最後憐憫。
    …………
    德川康的死,標誌著北方政權的徹底終結。殘餘勢力群龍無首,紛紛向華軍投降。
    蘇淵下令妥善安置降卒,嚴懲首惡,迅速恢複秩序。
    北方已定,蘇淵毫不停歇,立刻挾大勝之威,揮師南下,直指京都的足利政權。
    此時的足利義輝才真正意識到大禍臨頭。他曾幻想華朝與德川康兩敗俱傷,自己好坐收漁利,卻沒想到德川康敗亡得如此之快,如此徹底。
    他慌忙試圖組織抵抗,但華軍的恐怖戰力早已傳遍倭國,南方諸藩嚇得魂飛魄散,根本無人願意送死。
    華朝大軍所到之處,南方城池紛紛望風而降,開門獻印。
    足利義輝見大勢已去,試圖放棄京都,逃往傳統的皇室避難地奈良,卻被早已料到此著的厲風,率領華安軍提前設伏,輕而易舉地將其擒獲。
    短短三個月時間,華軍幾乎兵不血刃地平定了本州島南部。
    隨後,龐大的海軍艦隊分兵出擊,掃平了四國、北海道等地的零星抵抗,鎮壓了任何敢於反抗的勢力。
    至此,倭國全境,基本臣服於華朝龍旗之下。
    …………
    在京都(被蘇淵下令更名為“西京”,以示其為華朝西方京畿之地),蘇淵舉行了盛大的受降儀式。
    倭國皇室僅存的一些象征性人物,顫顫巍巍地獻上了表示臣服的三神器仿製品(真品早已不知所蹤,被視為禁忌)。
    隨後,蘇淵頒布了《定東瀛詔》,宣布了對倭國的最終處置方案:
    1. 廢黜雙皇:正式廢除南北兩個傀儡天皇的尊號,將其以及直係宗室全部遷往華朝內地嚴密圈禁,斷絕其政治影響力。
    2. 設立都護府:倭國全境設為“東瀛都護府”,直屬華朝中央管轄。
    派遣流官(華朝官員)擔任各級要職,推行華朝語言、文字、律法、度量衡,進行徹底的文化同化與行政改革。
    3. 扶植代理人:冊封德川櫻子為“瀛國公”,賜居華朝京城豪華府邸,享公爵俸祿,實則為人質。
    其子,更名為“德川和氣”,立為瀛國公世子。
    宣布待其成年後,將返回東瀛,擔任東瀛都護府“大都護”(名義上的最高長官),作為華朝統治的象征和安撫倭國民心的工具。
    4. 清算與安撫:嚴厲清算德川康、足利氏的死黨分子,沒收其全部家產,首惡者處決。
    對於及時歸順、且有利用價值的當地豪族,則給予一定自治權和經濟特權,納入新的統治體係,以華朝律法約束之。
    5. 駐軍與移民:在戰略要地如西京、江戶、長崎、嚴島等地設立永久性軍事基地,駐紮精銳華軍,彈壓任何反抗苗頭。
    同時,從華朝內地大規模遷移軍戶、工匠、農民至東瀛,分配土地房屋,鼓勵與當地人通婚,加速民族融合與文化替代。
    曆時近一年的東征,以華朝的全麵勝利告終。
    蘇淵以強大的國力、精良的軍隊、高超的戰略和政治手腕,成功將倭國納入版圖,實現了跨海征東的宏偉藍圖,為帝國消除了一個世代的邊患,也將帝國的版圖推向了廣闊的太平洋。
    龐大的艦隊開始分批返航,滿載著勝利的榮耀和繳獲的戰利品。
    蘇淵站在“定遠號”的艦首,回望著逐漸遠去的倭國海岸線。
    東瀛已平,但他的目光早已投向了更遙遠的地方,帝國的征途,永無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