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新政引發的爭端

字數:3540   加入書籤

A+A-


    賣糖人的老漢笑嗬嗬地捏著一個“小蒸汽機”模樣的糖人,遞給一個孩子:“拿好了,以後也去開機器,給陛下爭光!”
    孩子們歡呼著散去。
    蘇淵嘴角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
    他又走到一個正在興建的紡織廠工地外。圍牆上貼著巨大的招工啟事,以及“陛下恩典,務工光榮”的橫幅。
    下工的工人們三五成群地走出來,臉上雖然帶著疲憊,卻有著踏實的光彩。
    兩個工人邊走邊聊:
    “老王,聽說沒?城裏又要開一家農機廠,咱村地主老爺贖買土地換的債券投的資,朝廷辦的!”
    “咋沒聽說?陛下真是神人啊!要不是他打了倭寇弄來銀子,又搞這工廠,咱們這會兒還在給地主扛活,看天吃飯呢!現在好了,咱在廠裏幹活,拿工錢,家裏娃還能上學堂認字,唱陛下教的歌……”
    “是啊,真是千古聖君!要不是陛下,咱哪有這好日子過。我爹常說,祖輩幾代人都沒想過能這樣。”
    他們的對話樸素,卻充滿了真摯的感激。
    蘇淵停下腳步,望著遠處高聳的、正冒出淡淡白煙的工廠煙囪,以及更遠處皇宮的飛簷。
    侍衛低聲請示:“陛下,是否回宮?”
    蘇淵搖了搖頭,目光掃過繁華的街道、歡笑的孩童、充滿希望的工人。
    他知道,宣傳部的努力如同一台精密的機器,將他的形象、他的政策、他的意誌,高效地灌輸到了帝國的每一個角落。
    但真正讓這宣傳不是空中樓閣的,是他帶來的實實在在的改變——工作的機會、穩定的收入、國家的強盛和尊嚴。
    百姓的愛戴,並非全然源於宣傳機器的塑造,更是源於切身的獲得感與對未來的憧憬。
    而宣傳,則將這種獲得感與憧憬,無比清晰、無比榮耀地與他個人緊密聯係在了一起。
    他的威信,在這一刻,確實達到了頂點。非因強權,而因民心所向。
    他輕輕呼出一口氣,低聲道:“回宮吧。還有很多事要做。”
    他的身影融入熙攘的人流,如同這座正在快速變化的城市一樣,充滿了力量與希望。
    而關於“千古聖君蘇淵”的頌歌,依舊在街頭巷尾,被人們自發地傳唱著。
    …………
    啟元七年,夏。
    京畿貢院,這座承載了無數士人夢想與掙紮的古老建築群,今日卻透出一種截然不同的氣象。
    不再是往日科舉時的肅穆與壓抑,反而洋溢著一種蓬勃的、帶著些許緊張躁動的活力。
    貢院大門外,黑壓壓全是人。並非都是考生,更多的是前來送考或看熱鬧的京城市民。
    他們好奇地張望著那些排隊入場的青年、少年。
    這些學子們,大多穿著簡潔的新式學生裝,而非長衫儒巾,手中提著的是筆墨和算具,臉上有緊張,但更多的是對未來的憧憬。
    不遠處的一座酒樓雅間內,蘇淵憑窗而立,靜靜地注視著下方湧動的人潮。
    他身後站著教育大臣周銘軒,一位年約四十、戴著金絲眼鏡、氣質儒雅卻目光銳利的改革派幹將。
    “陛下,七年耕耘,今日終於到了檢驗成果之時。”周銘軒語氣中難掩激動,
    “全國報名參加‘高升大’考試者,共計五萬三千餘人;參加‘初升高’者,更逾二十萬。他們之中,不僅有士紳子弟,更有大量平民子弟,甚至……還有少數女子參考。”
    蘇淵的目光掃過人群中幾個顯得格外醒目的、穿著素雅裙裝的女學生身影,微微頷首,嘴角噙著一絲滿意的笑意。
    “很好。考試不再是四書五經的獨木橋,算術、格物、地理、甚至新學思想,都成了晉身之階。這才是國家需要的人才,是推動華夏走向工業時代的基石。”
    他的聲音平穩,卻帶著一種開創曆史的篤定,“看到他們,朕便覺得,這七年的心力,沒有白費。”
    周銘軒深以為然:“陛下聖明。新式學堂遍及州縣,實用之學得以推廣,寒門子弟有了通天之途。此乃千古未有之變局,華夏人才之泉源,必將因此而徹底湧流。”
    為期數日的考試結束後不久,一場更大的風暴,在蘇淵的意誌下,席卷了整個華夏。
    就在“高升大”放榜之日,皇榜張貼的同時,另一道更加石破天驚的聖旨,通過《京華日報》和遍布全國的宣講所,昭告天下:
    “……自即日起,廢除一切世襲爵位之外之特權階級稱謂;廢除良賤籍之分;倡‘人人平等’之新風,無論出身,皆為我華夏子民,皆以‘公民’相稱;倡‘男女平等’,女子亦可入學、務工、參政,享有與男子同等之權利……”
    聖旨一出,天下嘩然!
    正如蘇淵和周銘軒所預料,最激烈的反對聲浪,來自那些固守傳統的老派儒生。
    京城文萃茶館,一度是清流士子們聚會清談之地,此刻卻成了風暴眼。
    “荒謬!荒謬至極!”一名白發老儒生捶打著桌子,痛心疾首,
    “聖人雲,君臣父子,尊卑有序,此乃天理倫常!如今竟要人人平等?男女平等?牝雞司晨,惟家之索!這是要毀我華夏千年道統啊!”
    另一人也憤然道:“還有那新式科舉,不考聖賢微言大義,專崇奇技淫巧之術,如今更是連女子都能登堂入室,與男子同場競技!禮崩樂壞!禮崩樂壞至此!蘇淵……陛下此舉,實乃……實乃……”
    他終究不敢說出那大逆不道之詞,但臉上的憤懣卻顯而易見。
    然而,他們的抱怨立刻遭到了猛烈的回擊。
    幾個剛剛看過皇榜、身穿學生裝的年輕人騰地站起來,為首的正是此次“高升大”名列前茅的寒門學子陳瑜。
    “老丈之言,學生不敢苟同!”陳瑜聲音清朗,毫無懼色,
    “陛下廢階級,倡平等,正是打破桎梏、解放民力之曠世仁政!我華夏要強大,需凝聚萬民之力,而非固守少數人之特權!女子為何不能讀書做事?古有花蘭英、秦好玉,今有陛下開創盛世,正需天下人,無論男女,同心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