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機械時代開啟

字數:3485   加入書籤

A+A-


    這是最關鍵的一步。電流已被證明存在,但能否如陛下和理論所預言的那般,轉化為穩定、可控的光與熱?
    一名年輕的研究員,戴著厚厚的石棉手套,顫抖著將兩根導線,小心翼翼地接在一個玻璃泡下的兩根纖細碳棒上——那是根據陛下模糊提示和格物院無數次失敗改進後的“燈絲”。
    導線接通的刹那——
    嗡!
    那玻璃泡內的碳棒先是微微泛紅,繼而,在所有人屏息凝神的注視下,猛地迸發出耀眼奪目的、穩定而持續的白熾光芒!
    光芒是如此強烈,如此純粹,瞬間驅散了實驗室角落的所有陰影,將每一個驚愕、狂喜、難以置信的麵孔照得清晰無比,甚至連空氣中飛舞的塵埃都無所遁形!
    這光芒,不同於搖曳的燭火,不同於昏黃的油燈,它是一種前所未有的、仿佛來自另一個世界的力量,一種被人類馴服了的、凝固的閃電!
    “光……光!成了!我們成功了!”趙研究員第一個反應過來,聲音帶著哭腔,猛地跳了起來。
    短暫的死寂後,實驗室爆發出遠比機器轟鳴更響亮的狂喜歡呼!
    研究員們相擁而泣,有人對著那耀眼的光芒跪倒在地,有人激動地捶打著桌麵。
    徐光啟踉蹌一步,扶住旁邊的實驗台才穩住身形。
    他望著那盞穩定發光、仿佛永恒不滅的“電燈”,淚水終於無法抑製地奪眶而出。
    多年夙願,無數不眠之夜,耗盡心血,終於在這一刻,將這無形的“電”化為了真實不虛的、照亮未來的光芒!
    他猛地轉身,用盡全身力氣嘶吼,聲音穿透了歡呼:“快!立刻記錄所有數據!保護原型機!將此……將此開天辟地之偉業,即刻稟報陛下!我華夏……自此擁有了太陽之後,最偉大的光明!”
    消息以最快的速度傳入宮中。
    是夜,蘇淵並未安寢,他正在批閱奏章,燭火在桌案上搖曳。
    當徐光啟帶著難以抑製的激動親自入宮稟報時,蘇淵甚至放下了手中的朱筆。
    他沒有過多言語,立刻起駕,親臨格物院。
    站在那依舊轟鳴的機器前,凝視著那盞將實驗室照得亮如白晝的電燈,即便是蘇淵,眼中也露出了震撼與無比欣慰的光芒。
    他伸出手,感受著那燈罩傳來的微熱,良久,才緩緩道:“好!徐愛卿,格物院眾卿,你們為華夏,立下了不世之功!”
    他當即下旨:“封存原型機,列為最高機密。即刻抽調精幹力量,組建‘帝國電力總局’,由徐愛卿兼任總辦。
    首要之務,一為改進發電機與燈具,提高效能與穩定性;二為於西苑籌建第一座實驗性發電廠,優先保障皇宮及格物院供電;三為研製遠距離輸電之法!朕要在這神京城,在這華夏大地,鋪就一張光明之網!”
    數日後,一個寒冷的冬夜。
    神京城的百姓如往常一般早早熄燈歇息,城市陷入一片黑暗與寂靜。唯有皇城方向,似乎比往常更為明亮一些,但無人深究。
    子時左右,突然——
    嗡!
    一片奪目的白光自皇城方向驟然亮起,並非燭火或煤氣燈的暈黃,而是如同微縮的太陽墜落人間!光芒穿透夜色,甚至照亮了皇城附近的街巷!
    緊接著,在格物院高大的試驗塔上,另一盞大功率的弧光燈被點亮,一道巨大的光柱刺破夜空,緩緩掃過部分城區!
    “天哪!那是什麽?!”
    “著火了?!不對!是光!好亮的光!”
    “神仙顯靈了?!是陛下!一定是陛下又弄出了神跡!”
    被驚醒的百姓們驚恐又好奇地推開窗戶,或跑上街頭,望著那不可思議的光明之源,議論紛紛,目瞪口呆。
    官方宣講員次日便遍布大街小巷,激動地宣布:“那不是神跡!那是格物院在陛下指引下,馴服了‘雷電’之力,造出的‘電燈’!從此以後,黑夜亦如白晝!”
    盡管絕大多數百姓根本無法理解什麽是“電”,但這如同神跡般的“人造太陽”,徹底震撼了他們的心靈。
    他們將其歸功於皇帝蘇淵的無上智慧與天佑,對陛下的崇拜和對帝國強盛的信心,再一次達到了無以複加的高度。
    啟元十一年冬,華夏掌握了電力。這意味著能源利用方式的又一次革命性飛躍,更為未來無數超越時代的發明,點亮了最初的、也是最關鍵的那盞明燈。
    帝國的前進車輪,再次被注入一股強勁無匹的全新動力。
    …………
    消息傳入紫禁城,蘇淵立刻下令,不惜一切代價,以最快速度鋪設連接神京與各大行省首府、邊境重鎮的電報線路。
    數月後,第一條貫通南北的主幹線初步建成。
    神京電報總局內,燈火通明。報務員頭戴耳機,全神貫注地聽著微弱的信號,手指飛快地在電鍵上敲擊,將帝國的政令化作無形的電波,瞬間傳向千裏之外。
    一位剛從西北邊疆返回京城的兵部官員,親眼目睹了電報的效能,震驚得無以複加。
    他對著同僚感慨:“難以置信!以往一份八百裏加急軍報,從玉門關到神京,晝夜不息也需十餘日。如今……竟能頃刻即達!這……這簡直是神仙手段!陛下聖明,格物院大才!”
    電報,如同為龐大的華夏帝國安裝上了敏銳的神經網絡,政令、軍情、商訊得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流轉,中央對地方的控製力、軍隊的調動效率、商業活動的頻率,都得到了質的飛躍。
    啟元十二年,冬,格物院動力實驗室
    與電報實驗室的“安靜”不同,這裏的噪音震耳欲聾。空氣中彌漫著更濃烈的燃油味和金屬摩擦的熱氣。
    實驗室中央,一台用鋼鐵鑄造、結構更加緊湊複雜的機械正在瘋狂咆哮。
    它沒有蒸汽機那巨大的鍋爐和冷凝器,體積更小,卻爆發出更強勁、更急促的動力。
    伴隨著每一次爆炸般的燃燒,輸出軸飛轉,帶動著沉重的飛輪發出令人心悸的呼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