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東北爺們
字數:9345 加入書籤
第110章 東北爺們
第110章 東北爺們
龐炳勳聞言心中大喜過望,忙不迭感謝道:“如此甚好,麻煩李長官了!”
說著,就要站起身給李宗仁鞠躬。
論槍杆子和地盤,在老西北軍的支脈中,他龐炳勳都是最弱的那一檔。
別說和宋哲元,韓複渠等人相比,就連石友三都比他強。
之所以能在你方唱罷我登場的軍界中屹立多年,靠的就是為人圓滑,和體恤下屬。
這次中央要求撤裁的特務團,可是他的心頭肉,整個第三軍團中,最精銳的部隊。
李宗仁幫了他大忙,實的拿不出來,口頭上的感謝必須做到位
“龐老將軍,大可不必,你我所作所為皆為國家效力,何故如此啊!”李宗仁連忙站起身,攙扶住龐炳勳。
舊軍隊講禮數,龐炳勳年逾花甲,讓他給自己鞠躬,李宗仁實在是受不住啊。
龐炳勳敬了個軍禮,神情肅穆:“長官德威兩重,我們當部屬的,能在長官之下,為國效力,天日在上,萬死不辭,請長官放心,此戰我定與敵人血拚到底!”
李宗仁微笑點頭,有了這話,他心裏踏實多了。
“我著令兵站,盡快補充你部彈藥裝備,即刻前往臨沂,抵擋日軍進犯!”
蚌埠,淮河以北。
第51軍陣地。
一陣炮火聲中,於學忠拿著話筒大聲咆哮:“給我把渡河日軍打回去!”
“他娘的把小鬼子,都給我摁死在河裏!”
一枚炮彈在附近落下,震耳欲聾的爆炸聲響起,指揮所猛地顫抖,從天花板上落下來成片的沙土。
軍參謀長躬著腰跑來:“長官,鬼子占領了小蚌埠!”
“前線的弟兄們頂不住了!”
於學忠猛地掛斷話筒:“不許撤!”
“電令周光烈,把小蚌埠奪回來!”
軍參謀長嗓子被沙塵嗆到,拚命的咳嗽,艱難開口:“113師損失慘重,已經撤到二線了!”
於學忠抄起話筒:“要113師,快!”
“要113師!”
吼了兩嗓子,話筒那邊沒有一點回應。
於學忠愣了一下,意識到電話線被炸斷了。
“告訴通訊連,半個小時內,務必恢複指揮所通信!違者軍法處置!”
耳畔的爆炸聲片刻不歇,他和參謀長麵對麵,不過兩三米的距離,說話隻能靠吼。
參謀長應下,快速跑出指揮所。
爆炸揚起的沙土,濺了他一身。
於學忠心中急切,快步走到瞭望孔,拿起望遠鏡。
鏡筒視線內,日軍正在快速渡河,己方守軍沿地形梯次布置陣地,竭力射殺河中央的日軍。
淮河被鮮血染紅,水麵上隨處可見漂浮的屎黃色屍體。
有時從上遊衝下來的屍體,和下遊渡河船隻相撞,直接令其偏離了航向。
灘頭陣地被鮮血染紅,雙方已經圍繞淮河,反複拉鋸了一周。
嗡!
螺旋槳的轟鳴聲傳來,四架九七重爆出現在頭頂。
為了強渡淮河,日軍調集了上百架飛機,對51軍陣地進行輪番空襲。
全天二十四小時,基本上每半個小時,就要遭受一次中大規模轟炸。
除此之外,日軍還裝備了大量的榴彈炮。
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己方傷亡慘重,預備役已經用完了,下屬的兩個師損失過半。
馬上就要堅持不下去了。
目睹前線的戰況,於學忠一咬牙,放下望遠鏡走出指揮所。
“長官,你去哪?”警衛匆匆趕上去,忙不迭問道。
於學忠正了正帽簷:“去小蚌埠,督戰!”
小蚌埠。
淮河北岸重鎮。
1月31日,日軍集結六七百人,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從蚌埠北渡,一度攻入北部小蚌埠街內。
梁忠武率673團激烈抵抗,傷亡過半,打退日軍多次進攻。
當日晚。
日軍開來裝甲車、戰車40多輛橫列在淮河南側大堤上,車燈全開為渡河部隊照明。
一時間兩岸被照的透亮。
並動用所有火力掩護,勢必一舉攻克。
第673團小蚌埠陣地在日軍徹夜炮轟下已經支離破碎,無法抵擋,被日軍以優勢兵力突破。
被迫撤出城鎮。
小蚌埠失守。
113師立刻組織反擊,與日軍在不足五十平方公裏的土地上,反複血戰十餘次。
陣地多次易手,雙方拚盡了最後一口氣。
2月1日上午。
於學忠趕至小蚌埠。
113師師長周光烈站在身側:“長官,日軍攻勢太猛了,弟兄們損失太大了,真受不住啊!”
於學忠皺眉,措辭激烈:“守不住也得守!”
“蚌埠丟了,徐州就完了!”
周光烈麵露難色。
不是他不想守,想要臨陣作逃兵,而是真堅持不住了。
113師已經打光了好幾個團,戰鬥力損失嚴重,彈藥補給也所剩不多。
再這麽堅持下去,從東北帶出來的老底子,可就真要拚光了。
“長官,給弟兄們留一條活路吧”周光烈不死心,苦苦哀求。
張自忠59軍明天就能抵達,按理來講,51軍已經可以準備撤防了。
於學忠有些動容,心中掙紮。
雖然他是山東人,不是東北人,但對東北軍的感情尤為深厚。
自26年入奉,便被委以重任。
西安事變後,少帥執意送常凱申回京,臨走前留下手諭。
“弟離陝之際,萬一發生事故,切請諸兄聽從虎臣、孝候指揮。”
其中虎臣是楊虎城,孝候就是他於學忠。
少帥之音如在耳邊,從東北帶出來的老底子,死了就是死了,根本補充不了。
51軍傷亡有多少,當軍長的最清楚。
再這麽打下去,東北軍真的就名存實亡了。
周光烈眼神飽含期盼:“長官?”
於學忠搖搖頭:“撤?”
“我們還能撤到哪?”
“奉天丟了.東北丟了,難不成現在還要丟了淮河?成為全中國人的笑柄嗎!”
周光烈語塞。
和於學忠不同,他是新民人,就住在奉天腳跟下,對那片白山黑水的感情,遠非常人能比。
東北淪陷,是數十萬東北軍一生的遺憾,別因此被戳了一輩子脊梁骨。
現在再跑,豈不是又落了國人笑柄。
他想向中國人證明,東北軍,不都是懦夫
於學忠雙方叉腰,站在高處瞭望下方:“立刻調集部隊,還活著的人統統派上去,務必拿下小蚌埠!”
“把鬼子趕進河裏去!”
周光烈點點頭,腳跟合攏,立正敬禮,神情肅穆:“是!”
“拿不下小蚌埠,在下提頭來見!”
說罷,當即鑽進指揮所內。
抄起電話筒:“要339旅!”
“竇光殿!你他娘的給老子聽著,調集你部674團,火速擊退小蚌埠之敵!”
“老子跟軍長下了軍令狀,你自己看著辦吧!”
674團,是目前113師唯一能抽調出來的機動兵力。
電話那頭,傳來陣陣炮聲,竇光殿毫不猶豫,立馬應下:“打不下小蚌埠,把我的頭也提過去,一起遞給是軍長!”
“縱全部犧牲亦在所不惜!”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
掛斷電話後,竇光殿衝出指揮所。
說是一個團,其實真正的兵力,隻有兩個營罷了。
“孫營長!召集部隊!”
“是!”
一陣爆炸衝擊波,竇光殿一個踉蹌,險些摔倒在地上。
日軍占領了小蚌埠,打算令其充當橋頭堡,掩護後續部隊渡河,便將全部優勢火力集結於此。
一個團拉上來,撐不到半天,就得被打的不成建製。
孫營長動作飛快,五分鍾的時間,就集結了兩個營的士兵。
隔壁營的營長犧牲,便由他兼任。
“我平時與你們相處甚厚,時至今日,無論為國、為部隊、為自己都要拚命,要反攻!”
孫營長的戰前動員很短,軍長親赴一線督戰的消息已經傳下去,士氣大振,根本不需要他多說什麽。
竇光殿走到眾人前:“爺們兒,都拿出點狠勁來給小鬼子看看,有幾個美國記者,還有蘇聯顧問在後方看著呢!”
“可不能讓關裏人,把咱們東北軍看扁了!”
說著,竇光殿揮揮手,幾名士兵抬著一壇酒過來。
同時給士兵們分發陶碗。
解開酒缸口的密封後,竇光殿在酒缸裏舀了一碗:“這是聚源永燒鍋子,當年我從東北帶過來的,來!”
“幹了這杯酒,打他娘的小鬼子!”
一聽是“聚源永燒鍋”,士兵們望著碗裏澄澈的酒水,神情有些恍惚。
好久沒聽到這個名字了
竇光殿一飲而盡:“幹了!”
士兵們深知此行九死無生,但眼神中毫無懼色。
長城抗戰後,五十一軍再沒參加過對日作戰,心中都憋著一股火。
喝完酒後,孫營長接過一支步槍,親自隨軍衝鋒。
“兄弟們,跟我衝!”
後方。
幾名美國戰地記者,在為傷員拍攝照片。
“王,前線好像又打起來了,要不要去看看?”一名人高馬大的美國人走來,問向一名華裔美籍記者。
王小亭按下快門,為一名傷員拍下人生最後一張照片。
“去看看吧,野戰醫院已經采訪完了。”
說著,便收拾攝影器材,和幾名助手向前方趕去。
一名美國助手在他身旁,滿臉嬉笑:“希望你還能拍出來,像在上海那樣的照片。”
王小亭嘴角苦笑,搖搖頭:“如果可以,我寧願一輩子也不想拍攝這種照片.”
去年,淞滬會戰時,他在上海火車南站拍攝的一個小孩坐在被炸毀的月台上大哭的照片。
在美國《生活》雜誌發表,並成為該周刊當期封麵。
造成該期周刊於全世界熱銷。據《生活》雜誌估計,僅當期就有1.36億人看了這張照片。
數據可能有誇大的成分,但實打實的宣傳了抗日戰場,這點毋庸置疑。
對於美國人來說,這場戰爭發生在其他國家,充其量對戰火中的人民報以同情。
但對王小亭,意義卻大不相同。
這些日寇在祖國大地上肆虐,身為戰地記者,見過,親手拍攝過許多人間慘案。
將膠卷洗出後,每一張照片都觸目驚心。
頭頂不時有日軍轟炸機呼嘯而過,美國人雖然在情感上,對這場戰爭十分漠然,但作為戰地記者的基本素質,還是非常夠用。
一行人頂著槍林彈雨,快速來到預定地點。
王小亭架設好攝影機,調整焦距。
此處距離一線戰場很近,已經算是交火區了,隻不過日軍的火力,被衝鋒的東北軍士兵所吸引,暫時不顧上他處。
幾名美國人望向戰場,連連咋舌。
一邊幹活,一邊討論著。
“中國指揮官太草率了,在沒有炮火掩護的情況下發動衝鋒,這是在讓士兵送死!”
“你剛來中國,你不懂,中國軍隊嚴重缺乏重火力,我見過很多軍隊,這還非常好的了!”另外一名美國人解釋道。
“哦買嘎!”
“感覺這場戰爭已經沒有懸念了,中國軍隊怎麽可能打贏日本軍隊?”
“.”
王小亭並未參與話題,而是默默的拍下衝鋒士兵的背影。
快門按下的瞬間,英勇無畏的身影被定格。
經過數小時的激戰,113師占領小蚌埠大部分區域,將日軍趕至一角。
最後關頭,眼見進攻乏力,竇光殿心急如焚。
親率部隊衝進城中,與日軍進行白刃拚殺,將登陸之敵盡數消滅。
2月2日傍晚。
張自忠59軍拍馬趕到,先頭部隊第38師率先抵達淮北,借著夜色,悄聲駐進51軍陣地。
同時。
31軍,戰鬥群交替掩護,撤出池河西岸。
後方,第十三師團並未急於追擊,徐徐跟進,穩紮穩打。
華北戰鬥群。
臨時指揮所。
趙方遠遞上偵察兵報告:“長官,日軍在我軍後方三十餘裏處,我們走,他們走。”
“我們停,他們也停!跟個狗皮膏藥一樣!”
王奉表情凝重。
對麵的日軍指揮官,看上去並不是一個草包,作戰風格很穩,很難找到紕漏。
這就難搞了。
在士兵素質,武器裝備上,日軍全麵超越中國軍隊。
隻要指揮官不犯渾,一步一個腳印推進戰線,根本找不到應對之機。
“部隊距離上窯,還有多遠?”
趙方遠:“隻剩四十公裏。”
王奉來回踱步,再三思索後下令:“加快行軍速度,明日拂曉,必須渡過淮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