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渡河

字數:7209   加入書籤

A+A-




    第111章 渡河
    第111章 渡河
    廣袤原野,大路上,一支日軍部隊走走停停,正是第十三師團。
    荻洲立兵騎在馬上,命令前方部隊壓低行軍速度。
    參謀官站在馬下:“閣下,前方出現村鎮!”
    荻洲立兵抽出一張地圖,在上麵細細尋找坐標,隨即臉上露出笑容。
    “呦西!”
    “將116步兵聯隊部署在這裏,其餘部隊繼續前進!”
    參謀官有些詫異:“一整支聯隊?”
    荻洲立兵點點頭。
    合肥之敵,始終是他的心頭大患。
    前幾天向參謀部提交的報告,被毫不留情的駁回了。
    原因也很簡單,在占領京滬後,除了第十三,十八師團北上以外,別的部隊也沒閑著。
    兵力以南京,上海為中心,向四周擴撒。
    1937年12月10日,蕪湖淪陷,帝國軍隊以此為基地,將安徽全境發動進攻。
    參謀部認為,合肥是安徽重鎮,所駐兵力,必定參與到當地防守戰鬥中。
    自然無暇北顧。
    對此,荻洲立兵嗤之以鼻,覺得參謀部中,高坐公堂的武官,都是一群沒用的草包。
    從戰略意圖上,津浦線的重要性,遠超合肥,甚至整個安徽。
    若真到了緊急時刻,或是時機成熟,很可能會棄車保帥。
    既然參謀部不管,荻洲立兵隻能自行安排了。
    但參謀官覺得不妥。
    目前整個第十三師團的作戰力量,充其量隻有一個旅團,下轄兩個聯隊。
    就這麽為了一種莫須有的可能,抽調一半的兵力,後續作戰很難展開啊!
    “閣下,依我看,一支步兵大隊足矣!”
    荻洲立兵皺眉深思,之所以在此駐留部隊,主要目的還是拖延時間。
    也沒指望單憑一個聯隊的兵力,就能抵擋住合肥之敵。
    “嗯,那就一支步兵大隊!”
    “其餘部隊,繼續前進!”
    2月3日。
    上窯。
    王奉率部抵達淮河畔。
    這是他第二次看到淮河,第一次是乘軍列前往明光,閑來無事時,透過車窗欣賞美景。
    但這次就沒這麽好的待遇了。
    為了阻止日寇渡河,51軍炸毀了津浦路淮河大鐵橋,現在想要過河,隻能自己想辦法了。
    冬季淮河,冰冷刺骨。
    在這種條件下渡河,對士兵的身體素質考驗極大。
    王奉向後方招招手:“過河!”
    一路上,每當路過村鎮,他都下令搜集民船,積少成多,湊齊了不少。
    但大部隊想要過河,不能全靠這個。
    小船隻能運兵,不能運載火炮。
    還得搭建臨時浮橋。
    這個時候,工兵部隊派上了用場。
    陽泉改編後,原本的工兵連也進行了擴編,納入後勤大隊的序列之下,人數規模達到了五六百人。
    先用木舟運輸過去兩三百人,南北兩岸對向搭設浮橋,效率一下子快了起來。
    趙方遠拎著一封電報走來:“長官,晉東南急電!”
    “日軍108師攻陷東陽關和黎城,兵分三路合圍長治!”
    王奉勒住馬韁,眉頭皺在一起。
    “108師團?”
    他開始在記憶中搜尋關於這支師團的信息。
    由第八師團預備役變成的特設師團,戰鬥力雖比不上老牌甲種師團,但勉強能看得過去。
    趙方遠有些擔憂:“長官,日軍派了一支滿編師團過來,是否要進攻回援.”
    晉東南地區意義重大,斷然不能有失。
    常凱申做的很絕,將王奉打上“新派係”的標簽,基本上斷絕了補給。
    李宗仁為人還算寬宏,以戰區的名義,為戰鬥群提供基本補給。
    但以後脫離第五戰區,轉戰他處,前路就未知了。
    能保障自給自足的後方根據地,顯得格外重要。
    目前長治軍事工業發展的非常快。
    前不久傳來消息,第一子彈廠,已經能做到日產量一萬五千發。
    銅礦逐步擴大生產規模,能保證穩定供應原材料。
    第一步槍廠也捷報頻傳,二四式步槍日產量達到80支。
    王奉想了想:“先按兵不動,解決淮南戰事。”
    “長治駐有兩個山地兵團,還有386旅,47軍,應付一個師團,輕而易舉。”
    王奉騎在馬上,再三思慮後,看向眼前的潺潺流水:“另外,電告宋文傑,立刻籌備組建第二,第三預備戰術兵團,以應不時之需!”
    關於擴軍,他思索了許久。
    此次決定擴充兩個兵團,可不是單單招募一萬人這麽簡單。
    後勤必須要跟上。
    盲目擴軍,隻會拉低整體的作戰能力。
    趙方遠在馬下抬頭望著王奉,不停地點頭,神情激動:“明白,此次擴充兩個兵團,軍官該如何分配?”
    王奉並未回答這個問題,轉而問另外一件事:“長治軍校辦的怎麽樣了?”
    在解鎖【培養青年將校】國策後,他第一時間向下傳達了命令。
    距今已經過去一周多了。
    趙方遠將手中的電報遞上去:“場地什麽的都準備好了,耗材也籌備的差不多,主要還是缺教官。”
    “第一屆招生,已經宣傳出去了。”
    王奉點點頭,心中十分滿意。
    宋文傑的執行力很強,命令下達後的第二天,就已經把組織框架搭建好了。
    具體細節,由王奉進行填充。
    長治軍校的行政管理體係,一定程度上借鑒黃埔軍校。
    設管理部,政治部,教務部,軍需部,軍醫部等。
    校長由王奉親自擔任,其餘各部長虛位待定。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
    目前暫時四大院係,分別為步兵科,炮兵科,工兵科,以及後勤科。
    已經能滿足軍隊所需。
    在教學安排上,采取速成學製,強度很大,僅一年時間便可畢業。
    學生早上五點半起床,七點上第一節課,一直到晚上十點,才結束一天的學習內容。
    理論課程的日平均學習時間,達到了十個小時,此外還有體能訓練,模擬實操等。
    學習壓力很大,但王奉在製定教學安排時,並未將其考慮在內。
    這裏是軍校,不是學堂,優勝劣汰是必然的。
    這點壓力都扛不住,也不是個能當軍官的料。
    “軍校教官,由參謀部軍官輪流擔任。”王奉掃了眼電報後遞回去。
    關於教官,他心中早有定論。
    長治軍校辦起來後,軍中的將官培訓班,就沒有繼續存在下去的必要。
    可以安排在役軍官到學校進修,單獨開班,用不上一年,兩三個月就可以速成畢業。
    趙方遠點點頭。
    二人說話間,工兵已經開始搭建浮橋,其餘士兵席地而坐,爭分奪秒進行快速休整。
    第59軍。
    張自忠接替了淮北陣地後,對日軍進攻,展開了激烈防禦。
    拂曉時間。
    第一批參與渡河作戰的鬼子,被徹底打蒙了。
    納尼?
    明明昨天,中國軍隊的防禦陣線還搖搖欲墜,仿佛輕輕一碰就要碎的稀裏嘩啦,
    昨日夜裏,日軍半場開香檳,當所有鬼子兵,都以為這是最後一次進攻時,敵軍的抵抗程度,忽然提升了不止一個檔次。
    師團長牛島貞雄氣的直拍桌子。
    “八嘎!”
    “可惡,卑鄙的支那人!”
    牛島貞熊將望遠鏡重重的砸在桌上,順著瞭望孔,陰冷的盯著淮河北岸。
    這一周以來,他自以為己方攻勢很猛。
    一個聯隊做預備役,另外三個連隊輪番交替進攻。
    此外,還有七個中隊的航空兵,一個野戰炮聯隊,戰車聯隊,提供火力支援。
    可還遲遲無法攻克淮河防線。
    長時間,高強度的攻堅戰,對士兵的身體素質,意誌力要求很高。
    第十八師的戰鬥能力,對比老牌甲種師團,要弱上一個檔次。
    為了風頭能壓過遭受重創的第十三師團,牛島貞雄在士兵疲憊不堪的情況下,仍不肯停歇。
    拚命的下達進攻指令。
    將師團的持久作戰潛力,榨的一幹二淨。
    原本想著渡過淮河之後,再休整部隊。
    可沒曾想,敵軍的援兵來的如此之快。
    “第十三師團目前在哪裏?”無奈之下,牛島貞雄惦記起了援兵。
    參謀長岩田敬彥正在一旁核對情報,聽到師團長的召喚,立刻走過來。
    “報告閣下!第十三師團於池河至上窯間,追擊中國軍隊!”
    牛島貞雄看向地圖,心中不免有些疑惑。
    “記得一天前的匯報,十三師團就在追擊,這麽長時間過去了,怎麽遲遲未動!”
    “莫非..,遭遇了中國軍隊的層層阻擊?”
    岩田敬彥搖搖頭:“不,根據消息看,十三師團一直沒有與中國軍隊相遇。”
    聽聞此話,牛島貞雄頓時火冒三丈,猛地捶打桌麵,水杯中掀起陣陣漣漪。
    “八嘎!”
    “荻洲立兵到底要幹什麽!為何遲遲不前!!”
    牛島貞雄胸口猛烈起伏,顯然被氣的不輕。
    一直在追擊,一直未遭遇。
    怎麽可能會這樣?
    十三師團裝備了大量卡車,算不上摩托化部隊,但追擊隻能靠雙腿奔跑的中國軍隊,還是信手拈來。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其中肯定有問題。
    牛島貞雄越想越氣。
    自己的部隊在淮河打破了頭,十三師團在後方悠哉悠哉,出工不出力。
    這誰受得了?
    “命令荻洲立兵,五個小時內,務必抵達上窯,傍晚五時,發動第一次進攻!”牛島貞雄當即以總指揮的身份,下達了死命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