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上報紙了!
字數:6866 加入書籤
第112章 上報紙了!
第112章 上報紙了!
上窯。
兩個小時後,工兵搭建出兩座浮橋,勉強能供部隊通行。
事不宜遲。
王奉雙腿夾緊馬腹,走在全軍最前麵,率先踏上浮橋。
馬蹄落在木板上,發出清脆的聲響,後續部隊緊隨其後。
上窯對岸,是一片寬闊的衝擊平原。
天氣寒冷,放眼望去一片蕭條,幹枯,發黃的蘆葦長得快要比人高。
陣風吹過,耳畔響起嘩嘩聲。
根據戰區長官部命令,過河之後,在對岸構築工事,拖延日軍主力部隊。
王奉根據命令如實照做。
剛搭設完浮橋的工兵部隊,還沒坐下來休息,就被安排去挖掘戰壕。
普通步兵也沒閑著,在淮河南岸歇了好久,也該動動筋骨了。
統統派去挖掘戰壕。
在三維立體作戰地圖內,日軍忽然加快了行進速度,先頭部隊乘坐汽車,正向上窯疾馳而來。
由於距離限製,王奉看不到蚌埠戰場的情況,但戰場是整體的,第十三師團的舉動一反常態,肯定是受其他方麵影響。
31軍位於戰鬥群的西側,他們動作比較緩慢。
這邊都開始過河了,那邊浮橋還沒搭建好。
四個小時後。
最後麵的重炮部隊順利抵達淮河北岸。
提前過河的炮兵,向空中釋放小型氣球,來測量空氣密度,風向和風速。
借助三維立體作戰地圖,王奉對地形位置的掌握極其精準。
重炮指揮官鄭振中走來:“長官,地形測算結果出來了,您看一下。”
王奉點點頭,接過遞上來的稿紙。
這招是向法國人學的,炮兵指揮比步兵還要複雜,並不是想的那樣,炮位一擺,上去就是幹。
在補給匱乏的情況下,應該讓每一枚炮彈,都發揮出應有的效果。
其中最浪費的環節,就是試射。
想要摒棄試射,做到精確設計,首要麵對的問題,就是每門炮都有不同初速。
影響初速的因素很多,每門炮發射過多少炮彈,火藥溫度,風速,空氣密度,甚至在發射過程中的微小差異,也會影響炮彈初速。
為了解決這些,炮兵隻能對每門炮的炮位,所處環境情況進行細致勘測。
這是一套很複雜的流程,且必須要在戰前完成,因此防守方的火炮,往往更能占據優勢地位。
提前計算好初速,將設射擊諸元調整完後,就能做到首發炮彈精準集中目標。
為步兵提供突然,準確的炮擊。
所謂的徐進彈幕,步炮協同,都要在這一係列基礎之上完成。
目前戰鬥群中,高素質的炮兵不多,王奉將其全部集中到重炮部隊。
至於山炮,步兵炮部隊,就按部就班,該試射試射,正常打就好了。
反正七十五,七十毫米榴彈易補充,浪費一點也沒關係。
指導完炮兵後,王奉馬不停蹄趕往一線。
在修築陣地上,講究也很多。
在遠程火力上,戰鬥群相比日軍更占據優勢,但受製於缺乏製空權,飽受日軍戰機轟炸。
為了應對這種情況,王奉開始著手構築彈性防禦陣地。
所謂的彈性防禦,其實很簡單。
就是不將前線埑壕塞滿部隊,這樣做隻會在日軍的炮火突擊中,遭受嚴重傷亡。
由一個輕機槍班組,以及多個步兵班組合力,在前沿陣地構築堅固支撐點,來防守前沿陣地。
每個支撐點相距180米左右,能對整個前沿陣地,提供全方位的防守。
炮聲一響,後方第二道防線中的士兵,迅速從埑壕和地下掩蔽物中撤出,利用炮彈坑進行掩護。
謝爾蓋聽了王奉的計劃,皺眉疑惑道:“長官,這麽做.很容易被滲透穿插啊?”
王奉補充道:“在前沿陣地安排少量部隊,將主力部隊部署在第二,三道防線上。”
“在構築陣地時,每道防線要相隔一公裏以上,保持相當強大的預備隊,將其部署在日軍炮火射程以外。”
“日軍的火炮準備時間很長,我們有足有的時間,將預備隊部署到最需要的地方,若是進行補防,或是進行滲透反擊。”
“日軍必定料想不到,我們的反應如此迅速,一旦遭受反突擊,必定陣腳大亂!”
王奉還有一點沒說。
即便是遭受空中突襲,他也能在三十公裏邊界上,提前收到消息,有很充足的時間進行部署安排。
最大限度上,發揮穿插作戰的優勢。
二人對話時,趙方遠在一旁傾聽。
“長官高見!”
“一旦反突擊受挫,我們還可以借助火炮的精確打擊,重新組織第二輪,更周密的進攻!”
“我們有充足的預備役,對戰場的反應速度,一定是比小鬼子快!”
王奉微微點頭,心中十分滿意。
幾場戰鬥下來,趙方遠的能力提升很快。
從前的參謀長,隻不過是一個傳聲筒,在指揮作戰上,大事小情都需要他一個人決策拍板。
而現在,已經可以提出一些還不錯的建議了。
“就這樣部署,動作要快!”
下達完命令後,各部隊迅速行動,趙方遠和謝爾蓋在前線盯著。
他獨自一人回到指揮所,將意識沉進係統麵板內。
距離上次和第26旅團激戰,已經過去了十一天。
休整了這麽長時間,手下的兩支作戰兵團,雖然尚未恢複到滿編狀態。
但每支兵團,規模都補充到四千人以上。
部隊等級均維持在【訓練有素】
這已經很快了,如果一股腦的將預備役塞進去,部隊等級必然跌落。
第五戰區派下來的預備役,平均素養水平,按照係統麵板的標準,隻能達到【烏合之眾】。
營養不良是標配,當了幾個月兵,打過的子彈不超過二十發。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
一言難盡啊!
正規軍的士兵,軍事素養都高不到哪去,更不要提預備役了。
有就已經很不錯了。
半個小時後。
張虎匆匆跑來,人未到而聲先至,嘴裏不停喊著:“長官!長官!長官!”
王奉猛地從座椅上站起,一是轉到俯瞰界麵。
日軍沒打過來啊.
確認是虛驚一場後,王奉走出指揮所,看向快步跑來的張虎,白了一眼:“怎麽了?都是兵團長了,還大呼小叫的!”
張虎遞上來一份報紙,氣喘籲籲:“長官您看,中央通訊社報紙!”
王奉恍然大悟,接過報紙上下掃視一眼。
曼麗小姐的采訪內容,被放在了最顯眼的位置。
《采訪池河抗日英雄——我們與日本都在消耗中忍耐》
張虎的喊叫聲,把趙方遠也吸引過來:“長官,怎麽了?”
王奉沒抬頭,細細看向報紙上的文字,隨意道:“上次專訪的報紙,一周就出刊了。”
趙方遠一陣稀奇,湊上來掃了一眼。
相比於密密麻麻的文字,和碩大的標題,最顯眼的就是張虎的照片。
王奉不想照相,曼麗小姐環視一周,覺得張虎人高馬大的身軀,最適合登在報紙上。
這家夥一聽要照相,激動得夠嗆。
還惦記著不能吃獨食,拉著副兵團長,以及下麵幾個大隊長,一起來了張合影。
“長官,這報紙,多少能看到啊?”張虎興高采烈,看向王奉的眼神都飽含期盼。
王奉心中估摸了下。
按照曼麗小姐的意思,這封中央通訊社的采訪,全國各大報刊都會轉載。
手上拿的這份報紙是《申報》,算是在國內,影響力較大的報紙了。
“大概幾千萬吧。”王奉心中隨便估計了下。
說到底,報紙僅在大城市普及,閱讀時還需要一定的識字量。
但聽聞人數就多了,口口相傳的廣泛性,真不是吹出來的。
張虎連連咋舌:“這麽多?”
王奉將報紙遞回,叮囑道:“找幾個識字的,給弟兄們讀讀,鼓舞下士氣。”
張虎:“好嘞!”
隨後向第二道陣線走去。
整個防禦體係內,兩大兵團分工明確,
楚雲飛的第一預備兵團,在前沿陣地填線,而張虎的第一‘紅旗’山地兵團,在後方充當機動兵力。
雖然兩支兵團的等級,都達到了【訓練有素】。
奈何張虎所部享受的加成太多,兩枚勳章,還有【更通用的山地步兵】國策。
戰鬥力自然強上一檔。
就相當於白板和精英的區別。
張虎走後,王奉和趙方遠二人並肩而行。
“長官,第十三師團馬上就要抵達上窯,估計在今天夜裏,就能發動第一輪進攻。”
王奉:“告訴弟兄們,多做準備,警惕日軍夜襲。”
按理來講,夜間戰鬥,日軍處於弱勢方。
原因很簡單,日軍轟炸機不能夜間作戰,己方的四門105毫米榴彈炮,可以放開手腳。
在王奉的“精確製導式”指揮下,對日軍簡直是降維打擊。
他甚至巴不得,雙方白天休戰,晚上戰鬥,直接晝夜顛倒著來。
但必要的防備,一點也不能少。
趙方遠應了一聲,隨後說起另一件事:“長官,小蚌埠距離此處不到三十五公裏,兩軍是否可以協同作戰,將兩處戰場化作一處?”
王奉沉思片刻:“這件事情,還需要從長計議,如果戰場練成一個整體,不利於咱們進行滲透穿插。”
“如果日軍有意合兵一處,那我們也可以此為應對之法。”
“長治運來的那批步槍,什麽時候能到?”
趙方遠:“快了,差不多明天,或者今天淩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