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給諸葛亮的答案(本章免費)
字數:2739 加入書籤
“夫人,事情就是這樣……司馬仲達當麵言我之過,我亦覺得他所言不無道理。想當初夫人也曾如此勸我,我也曾嚐試著放權給下麵的官吏,隻是結果不如人意。”
回到公主府,諸葛亮第一時間向妻子劉壽傾訴了煩惱。
兩種想法的碰撞讓他不知如何抉擇。
“我若是見到官吏犯錯,也會耐心指正,如此不也能培養官吏嗎?”
劉壽看到諸葛亮為此煩惱,頗為心疼。
可在政事之上她頂多跟著劉辯和蔡琰了解過一些,並不精通,聽諸葛亮說來,隻覺得兩個人說的都很有道理,分不出對錯。
若是其他事情,劉壽自然會偏向於諸葛亮,可問題是據劉壽觀察,她兄長的做法與諸葛亮不同,反而更類似於司馬懿所說。
“不如我找機會問一問阿兄?”糾結之下,劉壽第一時間想到了找家長。
“不可,陛下日理萬機,豈能因此等小事煩擾?”諸葛亮道。
劉壽見狀,沒有堅持,而是蹙著眉思索起來——兩人之間的對錯,須得找一個能夠讓人信服的人來論斷,這人須得是幹吏,且德行要好,不然肯定會因為她和諸葛亮的身份而在態度上有所偏頗。
這一想,除了那些老臣,劉壽立刻想到了近年來最受重用的荀彧和賈詡。
她對諸葛亮說道:“我聽說尚書台的兩位仆射都很賢能,阿兄一直都很信重他們,相信這個問題對於他們來說應該不難。”
諸葛亮聽後應道:“夫人言之有理,那我們便擇日去拜訪……”
“賈仆射。”
“荀仆射。”
說出了各自的答案之後,夫妻二人對視片刻,劉壽先問道:“夫君怎麽會想著去見賈仆射呢?我聽說賈仆射一向老成持重,不愛與人結交,聽說好多官員都怕他。”
諸葛亮答道:“賈仆射昔日建立校事部,能力非凡,平日裏又謹言慎行,不會泄密,若能求助於他,必能有所收獲。至於懼怕他的官吏,多半心中有鬼吧。”
“夫人又是為何選荀仆射呢?我之所以未選荀仆射,隻因近年來朝野常有潁川鄉黨的說法,我並不知真偽,暫時也沒法探究,是以隻能先避開。”
劉壽答道:“荀仆射是真君子,這可是當初阿父和阿兄一起確認的事……”
劉壽向諸葛亮介紹了當初憲帝同劉辯的那場關於荀彧與其妻唐氏的賭約。
兩邊說了各自的理由,一時之間竟沒有定論。
這時候,劉壽忽然想到劉辯曾經對她的教誨,當即一拍手說道:“夫君,不必糾結,那就兩人都拜訪好了!”
……
“孔明可知吏部是如何提拔遷貶官吏的?”荀彧問道。
正在通向不惑之年的荀彧仍是謙謙君子的作態,諸葛亮坐在荀彧的麵前,仍能聞到荀彧身上傳來的淡淡香氣,這並不顯得突兀,反而讓人覺得荀彧就該是這樣。
“是以考評為依據,能者上,庸者下。”諸葛亮答道。
“正是如此,世間之賢才,多為璞玉,需加以雕琢方能顯露華彩。”荀彧笑著說道,“朝廷法度尚且如此,孔明如今隻擔任縣丞,凡事可無巨細皆管之,可若是他日為太守、為刺史、為公卿……也能如此嗎?”
諸葛亮想了想,覺得他未必不能。
不過他已然明白,荀彧更偏向於司馬懿的道理。
……
“這世間之人多為頑石,琢磨起來其實很簡單,隻需把他們放在合適的位置上,便能發揮其用。所謂人盡其才,在我看來,實是人盡其用,使之不犯錯,便放對了位置。”
賈詡手抱腹前,縮進了衣袖之中,看起來就跟一個和善的富家翁一樣。
諸葛亮當然不會如此覺得,他正虛心地聽著賈詡傳授的經驗。
“而頑石之中,總有些比別的更亮,久之便將其擢選出來,放在別處。隻要不做揠苗助長之舉,孔明又何必憂慮呢?”
“或許十年之後,孔明回首今日之事,說不得還會想笑呢!”
……
待諸葛亮先後拜見完兩位仆射,劉壽連忙問起諸葛亮可有所得。
諸葛亮先是點頭,又是搖頭,直把劉壽給看糊塗了。
夫妻倆鬧騰了一陣後,諸葛亮才說出自己的答案:“其實並無絕對的對錯之分,兩位仆射所言皆是適合他們的辦法,而我,自也有我的路要走。”
“為政之道,博施廣采,兼收並蓄……於我而言,則是有過則改。”
劉壽瞧著侃侃而談的諸葛亮,麵露笑容,眸中似乎隻裝得下一個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