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詼諧戰事

字數:7490   加入書籤

A+A-




    []
    101nove./最快更新!無廣告!
    發兵南下,攻伐南唐。
    李建成聽到這幾個字,心頭一跳,他看向並不是很緊張的李淵,心中也知道李淵在想什麽。
    有句老話說的好,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
    他們父子之間如今大抵上也是這樣的。
    李世民的野望他們一目了然,那便是想要成為一代明君,這樣的李世民必然不會殺死李淵,而且大概率還是要尊奉李淵為太上皇的。
    隻有這樣,才能顯示出李世民的“仁德”。
    但李建成不同
    李建成不用腦子都能夠想到數十種殺了自己,並且還不會讓天下人覺著疑惑的辦法。
    換成李建成自己,他也不會讓李世民好過——如果南唐真的將北唐打了下來,並且將李世民俘虜了的話,他也一定會用盡辦法殺了李世民。
    而無論最後到底是誰勝利,他李淵都能夠活下來,且活的挺不錯的。
    所以,李淵才這麽的放鬆。
    “父親。”
    李建成抬起頭,看著李淵的雙眸,輕聲道:“難道您就這麽放棄了麽?南北兩唐之間的差距並不算很大,若是父親奮力一搏,也不是不能夠一統天下,成就開國之君,立不世之功。”
    “如此一來,史書中所記載的父親便是唐太祖了。”
    “以此名名流千古,難道父親不心動麽?”
    “就這般放棄了麽?”
    李建成的話說的十分誘惑,畢竟對於李淵來說,他一在乎名,二在乎權力,若是能夠兩者都得到,他自然是願意的。
    李淵有些猶豫了。
    李建成袖子中握緊的拳頭也緩緩的放鬆了下來,他不求立刻說服李淵,隻要能讓李淵心中“投降”的心思動搖一些就好了。
    “父皇。”
    他將“父親”的稱呼改成了“父皇”,以此來更大程度的引起李淵心中的野心。
    “您如今哪怕是開城投降,二郎也不會因為這一點而更加善待您——而即便是您奮力一搏,之後試一試能否染指大位,二郎也不會因此更加苛責您。”
    “既然如此,為何不嚐試一下呢?”
    “這是對您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情啊!”
    李淵瞥了一眼極力勸說自己掙紮一下的兒子,撇了撇嘴,他十分清楚的明白為何李建成這般勸誡自己。
    但問題是,李建成說得對啊
    既然沒有什麽損害的事情,為何他不嚐試一下呢?
    這般想著,他便做出了決定。
    “既然如此,那便令沈法興率兵抵禦北唐大軍吧。”
    “以長江為天險,哪怕這沈法興再沒有用,也能夠撐一段時間的。”
    他摸了摸自己的下巴,低聲道:“建成,我知道你的想法,如今國朝中除卻沈法興外並無其他的大將,不如你再率一支士卒,另走一路攻伐北唐?”
    李建成看著神色平靜的李淵,心中歎了口氣,他明白自己的父親已經下定了決心,既然如此即便是自己再怎麽推辭也是沒有什麽作用的。
    如此
    他抬起頭,露出堅定的笑容。
    他李建成難道真的比李世民差那麽多麽?李世民能夠領著大軍直接嚇得宇文化及開城投降禪讓,他李建成就算做不到這麽厲害,難道打一打其他人還不行麽?
    “兒臣領旨!”
    承統三年。
    夏秋之際,南唐與北唐之間展開了激烈的戰爭。
    南唐這邊以上將軍沈法興、太子李建成為主將,兵分兩路,一路攻伐北唐,另外一路則是抵禦北唐的大軍;北唐這邊則是以陳臨安、李靖等人為主帥,同樣是兵分兩路。
    雙方以長江為分割,展開了激烈的戰爭。
    這場戰爭在戰爭史中同樣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但卻不是什麽如“五大戰爭”之流是以血色為底色的濃墨重彩,而是以詼諧可笑為底色的濃墨重彩。
    研究這一場戰爭的後世史學家,大多數都是一些後世曆史學界中有名的“樂子人”,他們研究這一段曆史所參考的曆史典籍有許多——其中有正史、有野史甚至有話本。
    就連《華夏戰爭史》這本莊重嚴肅的曆史學著作、華夏戰爭史學界中定鼎級別的學術專著中也有相關的記載,甚至那位作者還十分樂子人的記錄下來了一些當時可供參考的書籍。
    《華夏戰爭史》·“兩唐之戰”中,做了如下記載。
    “兩唐之戰的具體情形已經不可考據了,畢竟所留下來的關於這場戰爭的史書實在是太多了,有些是野史,有些是正史,甚至有些是流傳下來的話本子。而這場戰爭之幽默詼諧則是令人無法不記錄下來,旁的戰爭令人看到的都是血淚,而這場戰爭令人看到的則是古人先賢們的幽默之處。”
    “筆者在記錄、研究這場戰爭的時候,同樣參考了一些書籍,在此特意列出書單,以供其餘學者參考學習。”
    “書單如下。”
    “《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唐記》、《隋唐春秋》、《兩唐雜談》、《唐初那點事》、《關於李世民為何要殺他老爹的故事》、《兩唐之戰考究——淺談沈法興戰前的一係列行為》、《沈法興傳》、《兩唐英傑·沈法興》、《沈法興舊事》。”
    “所列書單中,有些是野史,有些是話本,有些是學術論文,筆者並不保證其準確性。”
    而華夏戰爭史·兩唐之戰的這一記載,也讓史學界的無數人都想發笑。
    關於這一場戰爭的記載中,提到最多的人物便是“沈法興”此人了,那麽沈法興到底做了什麽事情呢?
    在“淺談沈法興戰前的一係列行為”中記載的最為詳細,也最讓人覺著幽默。
    沈法興的具體行為有三件。
    第一,大戰之前鼓舞士卒的時候,沈法興提到了許多次十分有鼓舞性質的話語,這些話語大多數都出自一個人之口——李世民。
    第二,大戰之前,軍中士卒奏響《唐王破陣樂》,沈法興不僅沒有阻攔,還在喝的伶仃大醉的時候親自出馬,將上衣脫掉,為眾多士卒奏樂。
    唐王破陣樂是什麽曲子呢?
    這是一首讚美唐王,並且鼓舞士卒的樂曲。
    按照道理來講這沒有什麽問題,隻是這首曲子所讚美的“唐王”並不是南唐偽帝李淵而是那位貨真價實的唐王——李世民。
    這首曲子是李世民親自譜寫,其中詞也是李世民親自填充的,隻是在演奏的時候,北唐的士卒們心中感恩,在激動之下,填充了許多讚美李世民的詞。
    而.根據調查和了解,整個南唐軍中知道這一點的並不在少數——尤其是沈法興。
    沈法興是知道這首曲子來源和讚美人物的。
    但他依舊使用了這首曲子。
    第三,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沈法興將長江南唐這一側的所有漁民全都趕走了並且允許他們帶著自己的船隻等,而這些無家可歸的漁民隻能夠前往長江的另外一側,也就是.北唐所在地。
    當偽帝李淵指責他的時候,他所給出的理由也十分簡單,他說害怕那些漁民給偽帝的勢力提供便利,但是濫殺無辜又會影響到李淵的名聲,所以隻能將其趕走——至於這些漁民他們為什麽要幫助李世民,他實在是不知道。
    這幾乎是將李淵氣的半死,但他卻沒有任何的辦法,畢竟如今兵權全都被沈法興握在手中,而沈法興明顯是表露出來了自己不想幹了的心思。
    李淵甚至不敢刺激沈法興,因為害怕沈法興帶著軍隊直接投奔李世民。
    於是,這場戰爭便僵持了下來。
    承統三年,十月。
    長江之策
    沈法興神色淡漠的坐在軍帳當中,神色平和而又冷漠。
    他並不想打這場必定會輸掉的戰爭——他軍中許多的文書主簿全都是陳氏門生,如今陳氏直接旗幟分明的站在了李世民的旁邊,天知道這些人會不會突然捅自己一刀。
    而且,他並不覺著自己能打得過陳臨安。
    打也打不過,玩也玩不過,甚至他自己也不是很想打,那隻能拖著了。
    “將軍——”
    大帳外急匆匆的走進來了一個人,臉上帶著些許驚駭之色:“長江之上有一葉扁舟緩緩而來,其上隻有一個人,那人身著鬥笠瞧不出模樣,隻是喊著要見您,說是來履行故友之間約定的。”
    這士卒抬起頭,看著沈法興,有些猶豫:“屬下等不敢輕舉妄動,還請將軍示下!”
    沈法興看著這士卒,忽而歎了口氣。
    他站了起來:“走吧,讓本將看一看是誰這麽大膽。”
    實際上,從這士卒說出來“故友之約”的時候,沈法興就猜到了是誰,這麽喜歡裝、又和他稱得上是故友、又在李世民陣營當中的人屈指可數——或者說也就是那一個而已。
    那士卒連忙點頭,帶著沈法興便朝著江畔走去。
    江畔之前,沈法興回歸頭看了一眼連綿的軍帳,緩緩的歎了口氣,他猝不及防的看著麵前的士卒問道:“你願意打這一仗麽?”
    那小卒支支吾吾的,但卻並不敢回答。
    而這已經足夠了。
    不想打這一仗的並不隻是他啊。
    江畔
    沈法興所乘坐的小舟緩緩滑向遠處,江麵上蕩漾起來一圈圈的波紋。
    “沈兄,又見麵了。”
    那人站在小舟上,神色坦然,卻又帶著些許得意之色:“昔年你我一別,曾經在杭州做過約定,他日若是你我之間有一人要淪為階下之囚,另外一方當竭盡全力幫助。”
    “今日,我便是來履行我們之間的約定了!”
    不錯,來人正是王世充!
    當年王世充和沈法興兩人各奔東西,一人投靠了李淵,以為李淵占據著父子之間的大義所以必定會勝利;而另外一人則是投奔了李世民,覺著能夠稱雄天下的必然是李世民。
    他們約定要救對方或者保其家眷一次。
    如今也的確是到了這個時候了。
    沈法興歎了口氣,直接錘了王世充一拳,然後才憤憤的說道:“當日也真是沒有想到,李淵這賊斯竟然如此沒有本事,隻是短短的幾年時間,就已經敗落了!”
    “當真是可恨!”
    王世充歎了口氣:“看來,沈兄早就在等我了?”
    沈法興點頭又搖頭:“我的確是在等人,但我以為會是其他人來勸降的,畢竟你我之前的關係並不算很好不是麽?”
    他苦笑一聲:“帶我去見臨安侯吧!”
    如今李世民已經稱帝,自然是不可能再禦駕親征的了,所以他能夠見到的自然是臨安侯了。
    兩艘小船緩緩朝著長江的另外一側而去,江麵上的薄霧緩緩飄蕩起來,覆蓋住了一切。
    沈法興大軍的營地中,所有人都看著那薄霧中緩慢而行的兩艘小船,心中鬆了口氣,將軍跟著那個人走了,這說明什麽?說明這一場仗他們不必打了。
    承統三年,冬十一月。
    南唐名將沈法興投降,率領數十萬大軍投降;北唐皇帝李世民聞之大喜,特意拜沈法興為威武將軍,列為從三品,也算是頗有地位的將領了。
    而南唐這邊,在聽聞沈法興投降了的時候,南唐偽帝李淵同樣是放棄了一切掙紮的想法,直接下旨令麾下的所有城池開城投降。
    陳臨安坐在馬背上,臉上帶著些許的迷茫和無奈之色,他看著一路走來一路打開的城池,扶額歎氣:“真不知道,這個時候是應該開心,還是應當憤怒啊。”
    一旁的程咬金嘿嘿一笑:“侯爺說笑了,能夠不戰而屈人之兵,不必有所傷亡,這自然是應當開心的事情。”
    陳臨安莞爾一笑:“這倒的確如此。”
    “隻是不知道藥師那邊情況如何?”
    李靖坐在馬背上,望著被擒拿後衣衫淩亂的李建成,嘴角帶著些許笑容,他看著李建成道:“你輸了。”
    承統三年,十二月十三。
    南唐偽帝李淵開城投降,南唐偽太子李建成被北唐名將李靖所擒。
    至此,僅僅持續了三年的兩唐之爭落下了帷幕。
    最後的獲勝者.自然是北唐.或者說大唐皇帝李世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