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百年之計
字數:7660 加入書籤
[]
101nove./最快更新!無廣告!
承統三年,冬日大雪覆蓋了地麵。
萬事萬物歸於平靜,動蕩了許多年的九州華夏大地再次重新歸於平靜,四海一統之日再次來臨,這是盛世即將到來的前兆,也是大唐初立的寧靜。
這對於九州來說是一件大好事,天下所有人都在歡欣鼓舞。
而此時的太極殿中
李世民也正在慶祝著天下歸心的事情。
太極殿中
此時的太極殿中,許多的人坐在那裏,眾人仿佛是回到了往昔時候的模樣,他們都十分的快活,舉杯慶飲,表示著自己的喜悅,為大唐的一統而恭賀!
李世民坐在最前方,其次依舊是陳臨安、陳若瀚、長孫無忌、李靖、裴矩、秦瓊等諸多大臣。
宴席上,所有人都在興頭上的時候,那坐在高位的李世民開口了。
“諸位,朕有今日,全都是依賴眾愛卿之功啊。”
“這許多年,眾位愛卿征戰四方,為朕打下了這碩果天下,如今朕一統天下,而諸位雖一部分與朕同享這富貴,但卻並不是所有人都得到了應該得到的東西。”
他環視著四周,望著隨著他的話語聲而逐漸平靜下來的眾人,臉上的笑容則是更加的真誠了。
李世民舉杯道:“諸位為這天下、為大唐立下汗馬功勞,朕怎麽能夠薄待你們呢?朕思索良久,欲在長安城中設淩煙閣,淩煙閣中有名者,皆為國公。”
他站在那裏,身上帶著些許瀟灑肆意的神色,整個人都充斥著豪邁的氣息。
“隻是.”
李世民笑了笑:“隻是,雖然朕不欲給這淩煙閣功臣排名,但為了後世史書記載,這淩煙閣卻不得不進行一個排名啊。”
“朕想,前二者應當沒有質疑的。”
“七郎與成濤二人若不能列為第一、第二,那麽天下人許是就要嗤笑這淩煙閣之不公了。”
他看向眾人,落下了充斥著其他意味的一句話。
“隻是.自第三開始,一直到第二十四者.該如何進行一個排次呢?”
當這個問題被拋出來的時候,原本熱鬧的宴會便開始逐漸的安靜了下來,這群驕兵悍將你看我,我看你,全都帶著些許名為“野心”的光芒。
誰願意屈居人後呢?
誰都不願意。
但此時.誰都沒有先開口。
李世民莞爾一笑,將這凝滯的氣氛打散,而後看著眾人說道:“諸位,淩煙閣的事情,尚且需要數年之功才能夠建好,其上畫像排名也可等到屆時再做打算。”
“如今隻是先給諸位愛卿說一說,免得諸位愛卿心中沒有一個定數。”
他這話像是警告,又像是鼓舞。
“少府告訴朕,大約五年的時間,這淩煙閣便能夠拔地而起,若是如此,大抵上四年之後,便要定下這淩煙閣二十四功臣的畫像以及排列了。”
“諸位——還有四年。”
李世民說完這句話後,將杯中酒一飲而盡,而後一拍手,絲竹管樂聲繼續,然而此時所有人都沒有了先前享受的快活樣子,反而都是低著頭表示沉思。
唯有兩個人依舊如常。
便是已經定下來所謂名次的“陳若瀚”以及“陳臨安”二人了,他們兩個倒是兄友弟恭,一個比一個謙讓。
陳臨安埋頭苦吃,好似多年沒有吃飽過一樣,而陳若瀚則是優雅從容的喝酒,麵上帶著些微紅的神色,好似已經喝醉了。
宴會持續了許久,到了終於可以結束的時候,眾人紛紛離去。
隻是
來的時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打算,走的時候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打算了。
具體來講,便是三個利益集團的對抗。
關中派、隴西派、本地派。
關中派的傑出代表人物便是以“李靖”為首,後來投靠了李世民的利益集團,而隴西派則是以長孫無忌這種一直追隨李世民的利益集團,本地派則是以裴矩為首,在洛陽京都中,從大隋到大晉,從大晉再到大唐的利益集團。
三者之中,本地派倒是不願意、也不想去爭——他們在李世民那裏本來也沒有多大的麵子可以去爭。
關中和隴西兩派倒是爭的火熱。
鎮國王府
陳湛、陳若瀚、陳臨安父子三人都在院落中坐著,臉上的神色中都帶著些疲憊,其中陳臨安最是無奈:“父親,您找我也沒有用啊。”
“不如讓我去睡覺吧。”
“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我是真的看不懂,有我大哥在不就行了麽?”
他看著陳湛,滿眼都是對“睡覺”的渴望。
陳湛冷笑一聲,他瞪了一眼陳臨安說道:“這是近百年來陳氏最大的事情了,你想要脫身?哪裏有那麽好的事情?”
他摸了摸自己的胡子說道:“你小子就知道偷懶,你大哥自己怎麽可能忙得過來?”
“你平日裏懶散也就罷了,難道連這種事情也要偷懶麽?”
陳臨安吐了吐舌頭,整個人像是當年幼年頑皮時候的樣子:“父親,我是真的不擅長這些,但我可以動手啊。”
“您和大哥怎麽說,我就怎麽做就是了。”
他伸了個懶腰,然後站了起來:“陳氏已經為此準備了數百年了,這一場轟轟隆隆的改革勢必會在大唐建立之初、而又穩定下來之後開始。”
“這是陳氏、陛下與那些世家門閥之間的戰爭。”
“天下所有人都知道這一點,天下所有的門閥世家也都做好了準備,他們隻是在等待.等待那個機會的到來。”
“或早或晚。”
陳臨安的聲音淡淡的,但他所說出的話卻帶著堅定的力量。
陳若瀚也是一同站了起來,他望向遠處遙遠的月亮:“父親,您不必這麽的憂慮,正如同近千年前先秦時期的那一場改革一樣,這一次陳氏同樣會得到皇帝的支持.”
“當年陳野先祖所做的事情,如今的你我又要重新做一次了。”
“陳氏為此準備了數百年的時間,從大虞朝的中葉一直準備到如今,已經百年的光陰了!”
“數百年來,陳氏無數的子弟有些在暗中、有些在明麵上,所有的人都在共同努力,朝著一個方向而去奮鬥。”
“我們不能失敗,也一定不會失敗的。”
陳若瀚看向坐在那裏的陳湛,眉宇中帶著堅定的神色:“六郎此時正在遠方,他即將回來了,為的不也正是這件事情麽?”
“三郎和四郎多年的努力也終於要見到了成果,而八叔他們也將當年先祖們埋藏在拙身樓深處的諸子先賢經典全都拿了出來,墨家等眾多弟子、儒家等眾多弟子、以及法家的弟子們,全都做好了準備。”
他輕輕的吐了口氣,整個人顯得十分肅然。
“父親。”
陳若瀚再次說出了那句話。
“不必緊張。”
“我們會勝利的,也一定能夠勝利的。”
承統四年,春。
當承統四年的第一縷春光著落在大地上的時候,這個龐大的帝國、或者說這個龐大的民族終於迎來了他再次一統的日子。
古老的人們總是十分迷信的,認為這樣偉大的日子若是沒有昭告天下,祭祀上蒼,告知先祖,那麽便是沒有完成這樣的豐功偉業。
大唐帝國的皇帝陛下李世民在承統四年元月的時候,祭祀上蒼,昭告先祖,宣布大唐帝國的成立,宣布天下重新歸於一統。
而在這一場開國大典之上,唐皇李世民宣布了對於諸多臣子們的加封。
首先是慣例對陳氏的加封,諸多加封幾乎沒有任何的改變,好像是李世民偷了個懶直接從當年大虞加封陳氏的詔書上抄襲下來的一樣。
而唯一特殊的是,單獨將陳臨安抽了出來加封,加封的諸多爵位其實陳臨安並不在乎,但李世民卻說,陳臨安可以不在乎,但他卻不能不給。
於是陳臨安隻能無奈接受了。
在陳臨安和陳若瀚之後,便是對於長孫無忌等人的加封了。
出人意料的是,某位本不應該有所加封的臣子也在這一次的加封國公之列——沈法興和王世充。
這兩個人中王世充倒還好,加封他為國公勉強可以讓人接受,但加封沈法興的事情卻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滿,但因為李世民的威嚴深重,所以倒也沒人敢說什麽。
在這群人之後,便是對於“太上皇”李淵的加封了。
這一次李世民做的更加明顯。
在開國大典之上,宣布加封李淵為“太上皇”的詔書完完全全是照抄當年劉邦加封自己老爹的詔書,並且將其中稱讚人品仁德的詞全都刪了,改了一大堆莫名其妙虛無的,一聽就很假大空的話。
所有的大臣都能夠作證,在這一道詔書念完之後,李淵的臉直接黑成了鍋底——他們有人看見李淵本來想要向前一步直接大罵李世民的,但被人拉住了。
對李淵的加封若是說是在“意料之中”,那麽對於“李建成”的加封倒是讓人覺著莫名其妙的奇怪。
李建成被加封為“晉國公”。
晉國公.
這個封號總讓人有一種奇怪的感覺,畢竟當年司馬懿想要稱帝的時候,準備的國號也是“晉”,而先前宇文化及稱帝的時候,國號同樣是“晉”。
“晉”這個國號本應該是十分華麗和雄偉的國號,因為晉國曾經是當年的春秋霸主之一,實力強橫,力壓春秋諸國。
但“晉”這個國號.總好像是有點晦氣。
為什麽這樣說?
“晉”在春秋戰國出現的時候,便已經好似有些不祥了。
晉國的下場不是一般的滅亡,而是被國內的臣子們瓜分了——也就是所謂的三家分晉。
而後第二個使用這個國號的國家、或者說家族是“司馬懿”,他的下場也很明顯——司馬氏參與了那次謀逆之爭的人,全都被天雷降下滅殺了。
“晉”這個國號甚至隻用了短暫的幾天,還是在小範圍內使用。
第三個使用“晉”這個國號的便是“宇文化及”了,宇文化及的下場是什麽呢?
在登基不過短短的一兩年時間,便直接被李世民所率領的“大唐士卒”兵臨城下,宇文化及先李淵一步成了既是開國之君,又是亡國之君的第一個皇帝。
而如今.
李世民將“晉”這個國號給了李建成,好像是嘲諷,又好像是挑釁。
似乎是在說“你所謂的唐國公稱號沒了,還是被我搶了的”,亦或者是在說“我就是故意給你這個國號惡心你的,晉投降了我,而你也終究是投降了我”。
總而言之,這是一個看似沒有任何問題,但卻極具嘲諷性質的國號。
長孫無忌等人在下方站著,你碰碰我,我碰碰你,都使了個眼色讓人看著那前麵的晉國公李建成,所有人的神色都十分玩味,他們想要看看李建成會作何反應。
會當場翻臉麽?
有些心眼多的甚至已經開始思考“陰謀論”了,皇帝給李建成這樣子的一個國號是否就是為了刺激李建成,從而讓他在這個時候翻臉,而後李世民便可以順理成章的殺了李建成?
但轉瞬間,房玄齡又打消了這個想法。
他碰了碰身旁的杜如晦低聲問道:“你說陛下到底是故意的,還是不小心的?”
杜如晦同樣低聲道:“大概是故意不小心的。”
“我知道你在想什麽。”
“但陛下想要殺李建成的話,有數十種辦法,根本不需要在這個時候用這樣的所有人都能看出來的計策——大概陛下隻是單純的為了惡心一下他這個兄長吧。”
房玄齡低聲的嗤笑一聲:“你瞧,這位晉國公的城府當真是深啊,竟然連這個都能夠忍下來——你瞧瞧,他接過印璽加封聖旨了,這不是接受了自己是晉國公的事實?”
兩人身後的魏征低聲咂了咂嘴,往前湊了湊身子加入了兩人,順帶表示了自己的感歎:“不愧是他啊,當初我就覺著這玩意不是好人。”
“沒想到”
幾人對視一眼,都沒有將李建成放在心裏。
不過是.手下敗將罷了。
承統四年,春元月。
大唐初立,定都長安,長安暫時未曾修建好,所以將洛陽城當做臨京。
天子祭祀上蒼,昭告天下,赦封群臣。
同年
改元:貞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