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五、趙武彬親征摩古城
字數:6592 加入書籤
開平天國元年。
摩古城懷王趙武尚發下檄文,聲討趙武彬篡逆奪位。
檄文一出,上皇趙武彬大怒。立即召集文武百官議事討伐,為了鼓舞士氣,趙武彬選擇禦駕親征。他發下調令,調集了四路兵馬共計七萬五千人,趕往摩古城匯合:
這四路兵馬為:
京西路節度使孫寒攜兩萬兵馬,監軍何洪海,馬軍指揮沐澤凱,步軍指揮王文,從摩古城西邊而來;
京北路節度使南宮飛鴻攜兩萬兵馬,軍師鄭宏,監軍宋央,馬軍指揮賀茅,步軍指揮陸堅,水軍指揮魏三源,由韓城往摩古城而上;
蘭陵西節度使仝尚禮攜一萬五千兵馬,監軍馮世傑,馬軍指揮蔣路,步軍指揮馬毅,由皇城西南往摩古城而來;
東海路節度使陳向楚兩萬兵馬,軍師卞子棟,監軍李昌,馬軍指揮陳玉海,步軍指揮石堅,水軍指揮呂慶河,由梁城西北往摩古城進發。
趙武彬親自欽點皇城兵馬十萬人,分別是:
中軍前鋒為龍師王起執黃鑲紅旗,帶騎兵一萬二千人,副將弟子孫振、鐵黎、杜莫;
中軍為上皇趙武彬,主將為飛血劍蔡郃,軍師為藍袍會白楊長老李安莀,步兵二萬八千人,弓箭手八千。
中軍後方為蒼茫道會黑乾尊者東俞乙率領碧玉真人翡翠、蘭枝真人肅穆和青衣真人於藍並門下弟子一百多人,攜器械工兵三千人。
龍師費衝執黃鑲藍旗,帶攻城器械兵力八千人,副將弟子拓跋月;
龍師胡鬆執黃鑲綠旗,擔任轉運使,帶步兵、輜重兵共二萬五千,副將為弟子泰海;
左翼為龍師厄邑瑪執黃鑲橙旗,騎射兵八千,副將弟子苗闖;
右翼為龍師皇甫南執黃鑲青旗,帶騎兵八千,副將為弟子托德、東方佐、李子葙。
大軍擇日出發,浩浩蕩蕩,出封丘門,朝北向摩古城行進。
且說摩古城中,懷王也沒有坐以待斃。他率先提拔了不少能征善戰的將領,將之前士族皇親全部換掉,並將所轄路、府、州、縣人馬集中在了摩古城及周邊。他也深知,唯有靠著摩古城天險方有取勝的機會。
此時的摩古城乾寧殿中趙武尚端坐高位,與自己的文臣武將商議著具體對策。懷王此時也換上了金色戰袍鎧甲,殿中央也早已布置了城關沙盤。左班站著中書令袁之丘、同平章事薛仁、侍中賈進德、參知政事屈韋禾、天師吳禪裏、北梁府尹左丘睿、漳澤府尹沈碧宇、南河州刺史張埦、樂居州刺史劉賓以及北怨府牧趙淩璋,此人是懷王所收義子。右班站著大將軍穀梁澤木、安撫使司年林複、蘭陵東節度使水榮安、轉運使穀梁澤潤、左將軍左丘成一、右將軍戴功。
中書令袁之丘率先言道,“大王,如今大軍壓境,四路兵馬將近七萬多,定會從各個方向形成合圍之勢,玄武關下自當是趙武彬親率的皇城十萬兵馬,目前我方兵馬合計六萬五千多人,敵眾我寡,且敵軍士氣正盛,我軍不可與之交鋒決戰。依臣之見,當堅壁清野,待敵軍久攻不下,士氣定然受挫,熬得過冬天,定會退兵。”
大將軍穀梁澤木也是點頭表示讚同,“北梁府尚有天塹,不可拱手相讓,那南宮飛鴻定會從上清河來襲,仗著天塹定可保東北無憂。南河州乃是摩古城正北門戶,城高牆厚,京西路節度使孫寒定會來襲,我方可守些時日,如若守不住,可直接退回摩古城。東邊漳澤府則是蘭陵西節度使仝尚禮的主攻之地,此人乃迂腐甫者,隻要堅守不出,他定無計可施。北怨府城關相對堅固,與摩古城互為犄角,需安排至少兩萬人堅守,此任非左將軍左丘成一莫屬。樂居州無險可守,可將兵將全部遷至北怨府城關。”
樂居州刺史有些無奈,“兵將遷走,百姓如何安置?”
參知政事屈韋禾拍拍他的肩膀,“刺史不必憂心,趙武彬不會殘忍到屠城的地步。”
劉賓也隻好作罷,不再言語。
穀梁澤木繼續說著,“玄武關乃重中之重,此重任便是右將軍戴功的。”
“請我王和大將軍放心,末將誓死捍衛玄武關。”右將軍戴功眼神堅定。
侍中賈進德看大將軍說完,問了一句,“糧草的事情,如何?”
眾人都將目光轉向轉運使穀梁澤潤,此人是大將軍穀梁澤木的本家弟弟,也是個行事嚴謹之人。
“各府各州的糧草分配完,已將大部分糧草運至豐寧殿和乾寧殿,方便調度,前些時日又暗自從霜雪國買了不少糧草、牛羊作為儲備,雖然價格有些昂貴,但也沒有其他途徑。如今糧草齊備,若調配得當,能堅持到來年三月份。”
眾人也都滿意地附和。
“其他人還有什麽見解?”懷王趙武尚問道。
蘭陵東節度使水榮安見沒人言語,便上前,“漳澤府北有一片密林,依臣愚見,應當設置一股伏兵伺機而動,可在夜間進行侵擾,或者等仝尚禮攻城正酣時,予以夾擊,可減輕一些負擔。”
大將軍穀梁澤木一聽,也覺得有道理,“誰可擔此任?”
“臣舉薦裨將司空長垣,此人有勇有謀,定可伺機行事。”
左將軍左丘成一也讚同,“甚妥,末將也讚成。”
懷王見文武官員齊心協力,眾誌成城,心感安慰,“眾卿能如此齊心,孤甚感欣慰,待度過此次難關,定論功行賞。”
眾人齊齊跪下,“臣當鞠躬盡瘁,以報我王厚恩。”
議畢,各人便去自行準備。
再說這趙武彬主力,不日也抵達玄武關前。離關三十裏紮寨。
傍晚時分,趙武彬穩坐於營帳之中,神情冷峻,目光淩厲地掃過帳下軍師與諸將。他深知此次親征的重要性,這一戰的成敗將決定他能否穩固這得來不易的王位。
他神色凝重地開口道,“其他四路人馬都到哪兒了?”
李安莀道,“稟上皇,京西路節度使孫寒與京北路節度使南宮飛鴻已經安營紮寨,蘭陵西節度使仝尚禮還有三日才到,東海路節度使陳向楚後天到達”
趙武彬聽罷,一臉怒氣,“東海路距離遠尚可說的通,他仝尚禮是為何?”
眾人也不敢言語。
“傳令下去,明日先拉開陣勢,宣告朕的旨意,朕不想無辜百姓受牽連,未免生靈塗炭,可速速受降,受降者不僅不予追究,還可加官進爵。”
李安莀應承畢,正要去安排。
“再督促一下那仝尚禮,後天不到,提頭來見。”趙武彬表情冷峻,目光如炬,顯然對這仝尚禮失去耐性。
次日,軍隊拉開陣勢緩步前進。但見旌旗招展,騎兵在陣前如堅錐一般,其後是弓箭手陣型,再後是盾陣,之後是長槍陣,長刀兵,重甲步兵。纛旗高舉,之後便是趙武彬,由衛隊護著,衛隊兩側各有騎兵護衛,之後又是左右弓弩手陣,補刀兵陣。
輜重和攻城器械,也在後方開始組裝,準備推進。
到得關下,趙武彬也是觸景生情,這也是他長大的地方,小時候兄弟們都在一起學習,練武,那時候從沒想過有這樣一天,他會帶著兵攻打自己的老家。這不免也讓他覺得好氣又好笑。
他派了一些嗓門比較大的士兵前去宣讀詔書,誰成想,趙武尚根本沒給他機會,到的陣前,便被守城左將軍左丘成一給射死。
趙武彬氣的真想一鼓作氣殺進城去,但他還是忍住了。便又遣將去陣前叫罵,奈何這左丘成一根本無動於衷。
李子葙和杜莫被安排在趙武彬左右護衛騎兵中。杜莫隻期望能大殺四方,再立新功。可李子葙則不同,他細致地觀察著這玄武關,也觀察著那關上的兵員調動,心中也不由得佩服這摩古城的建造者,這玄武關真就如同龜甲一般,整個身體藏於高山腹地中,探出的關隘牆高而厚,即使突進關門,兩邊一夾擊,也定會損失慘重。如若硬攻,損失將非常大。還好他提前在藍袍會看過地形圖,了解一些摩古城及周邊環境,心中已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趙武彬大擺陣勢一整天,徒勞無獲,便收兵回營,一邊督促加緊攻城器械安裝推進,一邊又督促兩路人馬。次日亦然。
話說這第三日,兩路人馬終於及時就位。東海路節度使陳向楚也開始安營紮寨,等待下一步指示。
而那蘭陵西節度使仝尚禮攜一萬五千兵馬剛到的漳澤府西邊,由於他自己準備不及時,行軍有些耽擱,後又加之趙武彬催促,加緊趕路,兵馬有些疲憊,他下令安營紮寨。馬軍指揮蔣路眼看天色已晚,忙向他建議,“將軍,不如向後撤二十裏再紮寨?下官怕晚上有人劫營。”
監軍馮世傑不屑一顧,“你沒看到一道道的號令嗎?再耽擱,誰能擔罪得起?”
仝尚禮也是有些煩躁,“休要多言,抓緊安營休整,明日說不定就要攻城。”
步軍指揮馬毅也隻好拉著蔣路去巡視。
人馬草草安頓完已是亥時,仝尚禮與馮世傑倆人還小酌幾杯,困得早入了夢鄉。蔣路還是不放心,他安排本部人馬,強打起精神警惕著,自己也顧不得休息,帶著幾百人巡視著,直到醜時已過,自己也困的實在不行了,合著甲與士兵一起休息了。
直到寅時過半,整個營寨異常安靜。
不時,營寨四周莫名火起,緊接著便是殺聲一片。正是那躲在密林中的司空長垣,他得到斥候報,早早潛伏以待時機,偏偏讓他給碰上了這個軟柿子。他知道首戰必須要贏的體麵,也是得到了重用,自然不放過這立功的機會。他帶領著手下,在營寨中肆無忌憚地放火,見人就殺。
蔣路反應雖快,但起身衝出營帳時,戰馬早已不知所蹤,隻得拿了長刀奮力迎敵,步軍指揮馬毅還沒來得及穿護甲,拿著長劍也是奪路便走,哪管得了其他。仝尚禮還好,有衛兵護著,慌不擇路。那監軍就慘了,還沒明白怎麽回事,就被司空長垣的手下給砍死。頓時整個營帳已然混亂不堪,軍士、兵員死的死、傷的傷,逃的逃。
蔣路也不失為一把好手,砍翻一個騎兵,奪了馬,開始大殺四方,部將看到他這勁頭,也是信心倍增,逐漸聚攏過來。
馬毅沒穿護甲,甚是吃虧,剛逃出營寨,迎麵碰上殺紅了臉的司空長垣,被一刀了結了性命。
直至辰時將至,司空長垣也不戀戰,鳴金收兵,迅速又躲回密林中去了,而且他還非常細心,讓墊後的騎兵馬尾掛上樹枝,掩蓋了蹤跡。
辰時過半,有探子將這一消息報與趙武彬,趙武彬氣的臉都沒洗,立即下令去找回仝尚禮,要親自治他的罪。
龍師皇甫南得令,攜弟子托德、東方佐和李子葙帶著五千騎兵奔著仝尚禮的營寨而來。
待到營寨,隻見哀嚎遍野,一片狼藉。隻有蔣路眼珠通紅,渾身是血,卻依然整頓著軍務。
那仝尚禮坐在大帳邊兀自發呆,好像還沒從驚嚇中醒來。
待到皇甫南走到他麵前,他才反應過來,“龍師來了,援兵來了。”
弟子托德帶兵收拾殘局,救治傷員去了。弟子東方佐則去清點兵員。
皇甫南二話不說,令人將他綁了。並叫來蔣路了解情況。
蔣路還比較清醒,將事情經過說與龍師。
李子葙則帶了小隊人馬,順著蹤跡巡視了一圈。
過不多時,弟子們都回來匯報情況。
托德道,“稟龍師,兵員死了四千五百人,重傷者兩千二,輕傷兩千五,失蹤未歸者九百。監軍馮世傑被殺,步軍指揮馬毅戰死。”
東方佐回稟,“稟龍師,算上輕傷者,現存騎兵一千三百五十六人,步兵兩千四百五十五人,弓箭手一千二百零五人,餘下雜役兩千八百八十四人。”
皇甫南點頭表示了解。
李子葙也聽了師兄所報人數,思索一番“回稟龍師,敵方最多五千多人,應該是藏匿於漳澤府北邊的密林處,地上有掩蓋的痕跡,但弟子斷定肯定在密林中,絕不是漳澤府出來的人馬。”
皇甫南很滿意。“東方佐,你即刻押負仝尚禮至上皇營帳,並將此處情況詳細上報。”
東方佐領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