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8章 域外異客,新政應對
字數:3703 加入書籤
正如劉盈所擔憂的那樣,穿越現象並非僅限於大漢境內。
通過繡衣使者在倭國、朝鮮等地安插的耳目,陸續有情報傳回,發現了不少言行怪異、心懷叵測的“時空異客”。
這些人大多對大漢缺乏認同感,甚至懷有強烈的敵意。
他們利用些許超越時代的知識,亦或是是粗淺的曆史了解或技術概念,在當地煽動民族情緒,鼓吹獨立,妄圖奪取統治權,進而挑戰大漢的宗主權。
其中尤以倭國為甚。
一些穿越者利用倭人社會尚未完全開化的狀態,自詡為“天照大神”的使者或“天命之子”,糾集部分對漢人統治不滿的土著,暗中策劃叛亂。
雖然規模不大,很快被駐守的漢軍撲滅,但這類事件屢禁不止,讓劉盈深感頭疼。
“陛下,這些域外異客,如同雜草,燒之不盡,殺之不絕。若放任不管,假以時日,未必不會成長為大漢心腹之患。”
鄭茂憂心忡忡地匯報。
劉盈召來了桃源的管理者之一,學者王鍾,商議對策。
王鍾沉吟良久,提出了一個基於其時空理論的大膽建議:“陛下,倭國、朝鮮等地,在原本的曆史軌跡中,此時確實應處於相對封閉、獨立發展的狀態。強行將其完全納入直接統治,並派駐大量軍民,本身可能就是一種加劇時空‘應力’的行為,從而吸引更多穿越者降臨此地。”
他頓了頓,繼續道:“既然我們的首要目標是修補蟲洞,穩定時空,那麽或許可以調整策略。不如……逐步減少對這些地區的直接控製和人居規模。”
“將願意歸化的當地土著集中安置在幾個主要區域,如倭國的本州島核心平原,以此加強教化。而對於那些偏遠、難以管理的島嶼和山區,則可以考慮……使其‘荒蕪化’。”
“荒蕪化?”
劉盈目光一凝。
“是的!”
王鍾解釋道,“即除了必要的軍事哨所和資源開采點保留少量漢軍駐守外,將其餘地區的漢民和親漢土著逐步遷出,讓那些地方恢複地廣人稀、甚至無人居住的狀態。如此一來,即便有新的穿越者降落在那些荒僻之地,他們缺乏人口基礎和社會組織,難以形成氣候。要麽在嚴酷的自然環境中自生自滅,要麽,為了生存,最終隻能主動尋找漢軍據點求助,屆時便可被我們發現,送往桃源。”
劉盈沉思起來。王鍾的建議,核心是“減少變量”。
將大漢帝國對邊緣地區的直接幹預降到最低,使其更接近原本的曆史狀態,從而減少因此產生的時空擾動,這確實與修補蟲洞的目標一致。
雖然內心深處,劉盈對倭國這片土地有著源自後世記憶的複雜情緒,甚至不介意將其徹底夷平以絕後患,但權衡利弊,他明白王鍾的策略在當前形勢下更為理性。
“便依先生之策。”
劉盈最終點頭,“傳朕旨意,倭國方麵,控製區收縮至本州島核心地帶,建立大型聚居區,嚴加管理。其餘島嶼,除戰略要地和礦場外,逐步清空,列為禁區。朝鮮半島亦參照此例,收縮直接控製範圍。駐軍輪崗製度不變,嚴密監控。”
這道旨意下達後,在朝堂和軍方內部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許多將領和官員認為這是示弱,是放棄來之不易的疆土。
但劉盈力排眾議,堅持執行。
他知道,與潛在的、源源不斷的穿越者帶來的威脅相比,暫時的領土收縮是必要的代價。
劉盈一係列看似“退縮”和“自廢武功”的政策,不僅讓朝臣不解,更讓深居後宮的呂雉感到深深的不安。
她無法理解兒子為何在帝國鼎盛之時,做出這些如同“未戰先怯”的決策。
這一日,呂雉將劉盈喚至長樂宮,屏退所有宮人,進行了一場隻有母子二人的深談。
“盈兒,你告訴母後,你到底在害怕什麽?”
呂雉目光銳利,帶著不容回避的審視,“為何要焚毀神兵利器?為何要收縮邊陲疆土?你如今行事,與往日判若兩人!這大漢江山,是你父皇和你一手打下、穩固的,你究竟意欲何為?”
麵對母親直指核心的質問,劉盈知道,有些真相,無法再隱瞞。
他深吸一口氣,決定透露部分驚世駭俗的實情。
“母後……”
劉盈的聲音低沉而緩慢,“您可知道,若按照……某種既定的‘天命軌跡’運行,我們呂家,最終會是什麽下場嗎?”
呂雉眉頭緊蹙:“你此話何意?我呂家乃開國功臣,母後更是大漢太後,能有何下場?”
劉盈直視著母親的眼睛,一字一頓地說道:“滿門抄斬,株連殆盡。您……也會在憂憤中離世後,被剝奪尊號,甚至……不得與父皇合葬。”
“什麽?!”
呂雉霍然起身,臉色瞬間變得慘白,身體微微搖晃,幾乎站立不穩。她一生爭強好勝,輔佐劉邦定天下,臨朝稱製,權傾朝野,怎麽也想不到,在“天命”中,呂家竟會是如此淒慘的結局!
劉盈連忙扶住母親,繼續道:“這不是兒臣危言聳聽。這便是曆史……原本的模樣。正因為兒臣知曉這一切,才一直竭力改變,希望能保全母後,保全呂家。”
呂雉癱坐在榻上,良久不語,眼神中充滿了震驚、憤怒、不甘,最終化為一片複雜的頹然。
輝煌一生,竟換來如此結局?這巨大的反差,讓她難以接受。
“所以……你如今的種種作為,都與這所謂的‘天命軌跡’有關?”
呂雉的聲音帶著一絲顫抖。
“是。”
劉盈點頭,“兒臣正在做的,是試圖修正一些過於偏離的軌跡,以換取更長久的安寧。其中,也包括為呂家安排後路。兒臣希望,母後能勸說舅父他們,逐步交出權柄,退出朝堂核心,選擇一批可靠子弟,隱姓埋名,遠離長安這是非之地。兒臣會為他們安排妥當的去處,確保呂氏血脈得以延續。”
相較於那“滿門抄斬”的恐怖未來,隱退保全,無疑是更好的選擇。
呂雉沉默了許久,最終沉重地點了點頭:“罷了……罷了……就依你吧。能留存血脈,總比……唉!”
她長長地歎息一聲,充滿了英雄末路的悲涼。
“母後!”
劉盈握住母親冰涼的手,試圖給予安慰,“您也不必過於憂心。按照那原本的軌跡,在兒臣之後繼承帝位的,並非您的孫兒,而是……代王劉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