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0章 母子決裂,忠義難全
字數:3345 加入書籤
劉如意看著母親那因野心而灼熱的麵龐,心中湧起一陣無力與悲哀。他輕輕掙脫母親的手,語氣堅定而冷靜。
“母妃,您糊塗了!”
他直視著母親的眼睛,一字一句地分析道:“首先,退位之事,純屬子虛烏有,至少皇兄從未明言。”
“其次,即便皇兄真有此意,論資曆,大哥劉肥尚在,雖才幹不顯,然長幼有序。”
“論治國之能,四弟劉恒,沉穩幹練,皇兄多次離京,皆由其監國,朝野讚譽有加,乃眾望所歸。至於兒臣……”
他頓了頓,臉上露出一絲發自內心的坦然:“兒臣誌不在此。兒臣更喜歡縱橫沙場,與將士們同甘共苦,守護我大漢疆土。趙地兵馬,是兒臣用以保境安民之器,而非爭權奪利之資!”
“這皇位,兒臣從未想過,也自認坐不起,更坐不穩!”
“你……你!”
戚夫人被兒子這番話氣得渾身發抖,指著劉如意的鼻子,怒其不爭地唾罵道:“沒出息的東西!枉費為娘為你謀劃一生!擺在眼前的九五至尊之位,你竟視如敝履!”
“你手握東南兵權,振臂一呼,誰敢小覷?劉恒那個薄姬所出的兒子,他憑什麽?你難道就甘心一輩子被他劉盈驅使,做個看門護院的藩王?”
劉如意聞言,臉色瞬間沉了下來,一股沙場磨礪出的凜然氣勢自然散發出來,他目光如炬,逼視著母親,聲音帶著不容置疑的決絕:
“母妃!慎言!皇兄待我恩重如山,信任有加,將東南重鎮托付於我!大漢江山,乃父皇與皇兄心血所鑄,豈容覬覦?若母妃再敢有此禍亂江山、動搖國本之念,休怪兒臣……翻臉不認人!”
“翻臉不認人?”
戚夫人像是被踩到了尾巴的貓,尖聲叫道:“好啊!好你個劉如意!為了他劉盈,你連親娘都不要了?你去啊!你現在就去長安,去未央宮,去呂雉那個毒婦麵前,告發你的親生母親!說我要謀反!讓她把我們母子都殺了,幹淨!”
劉如意看著狀若癲狂的母親,心中痛楚與憤怒交織,他猛地轉身,大步向殿外走去,不願再與母親進行這無謂的爭吵。
見兒子要走,戚夫人又急又怒,衝著他的背影哭喊道:“如意!我的兒!你醒醒吧!你為了他劉盈,為了這大漢,在戰場上丟了一條胳膊!這難道還不夠嗎?你還要賠上什麽?難道真要等到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那一天嗎?”
劉如意的腳步在殿門口猛然停住。他緩緩轉過身,那條空蕩蕩的袖管在夜風中微微晃動。
他的臉上沒有悲戚,隻有一種曆經滄桑後的平靜與堅定。
“母妃!”
他的聲音低沉而清晰,“這條胳膊,是為保衛大漢疆土,為守護身後百姓而丟的,兒臣無悔。而皇兄他為這個國家犧牲的……遠比兒臣更多,隻是您看不到,也不願去看。”
他深深地看著母親,語氣中帶著最後一絲懇求:“母妃,我們母子如今安享富貴,地位尊崇,為何不能母慈子孝,安穩度日?為何一定要去爭奪那至高之位?那位置,是烈火,是冰山,非有大智慧、大擔當者不能居之。兒臣有自知之明,那不是兒臣的歸宿。請您……放手吧。”
說完,劉如意不再停留,決然地踏出殿門,消失在夜色中。
留下戚夫人獨自在空曠的大殿中,因計劃落空和兒子的“不孝”而捶胸頓足,泣罵不止。
戚夫人與劉如意這番激烈的爭吵,自以為隱秘,卻不知一切早已被潛伏在趙王宮內的繡衣使者,一字不落地記錄了下來,並通過秘密渠道,以最快的速度呈送到了長安未央宮,擺在了劉盈的案頭。
劉盈仔細閱讀著密報上記錄的每一句對話,臉上並無太多意外之色。
戚夫人的反應,完全在他的預料之中。
這個女人,從未真正放棄過對權力的渴望和對呂後的怨恨,一有風吹草動,便如嗅到血腥味的鬣狗,蠢蠢欲動。
她的死活,劉盈其實並不真正在意,若非顧及弟弟如意的感受和皇室體麵,他早已有無數種方法讓她徹底安靜。
真正讓劉盈在意和感到欣慰的,是弟弟劉如意的態度。
“如意……果然沒有讓朕失望。”
劉盈放下密報,輕聲自語,眼中流露出複雜的情感,有讚賞,有心疼,也有一絲愧疚。
他知道這個弟弟性情剛直,忠勇雙全,對軍事有著極高的天賦和熱忱,是個純粹的軍人,而非政客。
讓他去鎮守東南,本是知人善任,卻也讓他卷入了退位風波之中。
戚夫人的逼迫,無疑讓他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和痛苦。
“他失去一臂,朕心中始終有愧。如今又要他為朕,為大漢,承受其母的責難……”
劉盈歎了口氣。他欣賞劉如意的忠義,更珍惜這份難得的兄弟情誼。他絕不會讓戚夫人的愚蠢,破壞了他們之間的關係,更不會讓如意因此受到任何傷害。
至於戚夫人……劉盈眼中閃過一絲冷光。
她若安分守己,看在如意的麵上,他可保她晚年富貴。但她若再敢煽風點火,甚至做出任何危及如意或朝廷穩定之舉,那就休怪他不再顧念那點微薄的情麵了。
“傳朕口諭給趙地的繡衣使者!”
劉盈對侍立一旁的近侍吩咐道:“讓他們嚴密監控戚夫人動向,若有任何異動,即刻拿下,但……不得傷及趙王分毫,亦不可讓趙王難做。”
“是,請陛下放心!”
處理完戚夫人這邊的事,劉盈的思緒又回到了更宏大的布局上。
退位之事,看來已經引起了不小的波瀾。他需要加快步伐,為自己離開後的朝局,做好萬全的鋪墊。
而劉如意這樣的忠臣良將,更是他需要妥善安置,以確保帝國未來軍權穩定的關鍵一環。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了那張巨大的大漢疆域圖,心中醞釀著最終的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