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1章 老臣拒惑,忠魂不改
字數:3624 加入書籤
戚夫人被兒子劉如意嚴詞拒絕後,心中憤懣難平,卻並未死心。
她想起當年高祖劉邦在位時,曾有一些老臣或因欣賞劉如意聰慧,或因不滿呂後強勢,隱約流露出對如意繼位的支持。
如今時過境遷,但或許……還能爭取一二?
她將目標鎖定在了潁陰侯灌嬰身上,灌嬰乃騎兵名將,戰功赫赫,在軍中有一定影響力,且性格相對耿直。
她設法通過隱秘渠道,向灌嬰傳遞了信息,言語間暗示陛下或有退意,趙王劉如意英武不凡,望老將軍能念及舊情,關鍵時刻助其一臂之力。
然而,灌嬰的反應卻大大出乎戚夫人的意料。
這位老將接到密信後,甚至沒有多做思考,便直接讓來人帶回了一句斬釘截鐵的回複:
“夫人此言差矣!灌嬰深受皇恩,唯知效忠陛下,效忠大漢!”
“當今陛下文韜武略,千古罕有,乃天賜我大漢之明主!趙王雖勇,然論雄才大略、治國安邦之能,較之陛下,猶螢火之於皓月!”
“莫說陛下退位之事尚屬虛無,即便陛下真有歸隱田園之意,我灌嬰亦當生死相隨,護駕左右,豈能做那背主求榮、陷國家於動蕩之事?夫人休要再提,以免自誤!”
這番義正詞嚴、毫不留情的回絕,如同一盆冰水,澆得戚夫人透心涼。
她這才意識到,經過劉盈這些年的經營,其威望早已深入人心,尤其是這些跟隨劉邦打天下、又見證了劉盈手段的老臣,對其忠誠度極高,絕非她可以輕易動搖。
繡衣使者指揮使鄭茂,很快便將戚夫人私下聯絡灌嬰碰壁的消息,連同之前母子爭吵的記錄,一並呈報給了劉盈。
劉盈看後,隻是淡淡說了一句:“知道了。盯緊即可,勿要打草驚蛇,尤其不可讓如意難堪。”
鄭茂領命,但他心中另有計較。他深知陛下念及兄弟情誼,對戚夫人多有容忍。然此婦人心術不正,屢生事端,長久下去,必成禍患。陛下不忍動手,或許……有人可以。
於是,鄭茂在稟明劉盈之後,又尋了個機會,將此事秘密稟報給了身處椒房殿的太後呂雉。
呂雉聽聞戚夫人竟敢私下串聯老臣,妄圖慫恿劉如意爭位,先是愕然,隨即嘴角勾起一抹冰冷而譏誚的弧度。
“這個蠢婦!幾十年了,還是這般看不清形勢,做著她那春秋大夢!”
呂雉鳳目含煞,昔日後宮爭鬥的回憶湧上心頭。“當年彭城之困,哀家生死未卜,她便急不可耐地吹起枕邊風,想讓她那兒子取代盈兒!若非哀家與滿朝文武周旋,豈有後來?如今盈兒坐穩江山,威加海內,她竟還敢癡心妄想!真是……異想天開!”
呂雉對戚夫人的智商充滿了鄙夷:“皇帝之位,豈是論資排輩就能坐上去的?若盈兒當年無此能力魄力,縱是嫡長,又豈能在那亂世中脫穎而出,穩坐江山至今?有些人,就是認不清自己,也認不清別人!”
惱怒歸惱怒,呂雉畢竟曆經風雨,手段老辣。
她並未立刻采取激烈行動,而是提筆修書一封,命心腹送往趙地戚夫人處。
信中,呂雉語氣看似平和關切,先是問候戚夫人近況,誇讚趙王如意鎮守邊疆之功,隨後話鋒一轉,看似不經意地提及:“聽聞近來長安有些許流言,關乎社稷安穩。妹妹久在趙地,或有所聞?然流言止於智者,陛下聖心獨運,自有安排。我等身為宗室至親,更當安分守己,靜待天命,萬不可行差踏錯,徒惹是非,傷了姐妹情分,亦連累子女前程。”
這封信,看似家常問候,實則字字機鋒,充滿了警告意味。
既點明她知道戚夫人的小動作,又暗示其行為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尤其是“連累子女前程”一句,更是直擊戚夫人軟肋。
果然,戚夫人接到呂雉的親筆信後,嚇得冷汗涔涔,手腳冰涼。呂雉的積威如同夢魘,瞬間籠罩了她。
她仿佛能透過信紙,看到呂雉那雙冰冷而洞悉一切的眼睛。
“她……她都知道了?她怎麽會知道?”
戚夫人又驚又怕,在殿內坐立不安。
與呂雉明爭暗鬥多年的失敗經曆,讓她骨子裏對這位正宮皇後充滿了恐懼。
然而,恐懼並未澆滅她的野心,反而在絕境中催生出一種扭曲的固執和僥幸心理。
她不甘心就此放棄!在她看來,這是兒子距離皇位最近的一次機會!
她強自鎮定,提筆給呂雉回信。信中,她先是惶恐地表示絕無二心,對陛下和太後忠心耿耿。
隨後,她話鋒一轉,試圖“規勸”呂雉:
“姐姐明鑒,妹妹絕無他意,隻是憂心社稷。若陛下始終在位,我母子自然甘願一生俯首,絕無怨言。然……若陛下真有退意,那薄姬之子劉恒,何德何能,可居大位?”
“想當年,薄姬在宮中,尚不及妹妹受寵,其子亦非顯赫,憑什麽就能一步登天?姐姐難道就甘心麽?”
“呂家如今身為外戚,權傾朝野,姐姐難道就願意將這潑天富貴,拱手讓與薄姬母子?若如意登基,妹妹必尊姐姐為母後皇太後,呂家榮寵,更勝往昔!”
這封信,充滿了幼稚的挑唆和自以為是的算計。
她試圖利用呂雉對權力的眷戀和對薄姬母子的潛在嫉妒,來拉攏呂雉,結成“同盟”。
呂雉收到這回信,看完之後,不由得氣極反笑。
她將信紙隨手丟在案上,對身旁的心腹女官搖頭歎道:“瞧瞧,這蠢婦到了如今,還在做這等白日夢!她以為人人都似她一般,眼中隻有那點權勢富貴?”
呂雉提筆回信,語氣平淡卻帶著看透世事的滄桑與一絲難得的“勸誡”:
“妹妹之心,姐姐知曉。然,人活一世,所求為何?昔日爭強好勝,或因形勢所迫,或因心中不甘。”
“如今,陛下仁孝,孫兒繞膝,每日能見盈兒為國操勞之餘,來椒房殿問安,與我說些體己話,共享天倫,此乃人間至樂,遠勝虛名浮利。”
“你我明爭暗鬥半生,難道還看不透麽?如意已然成才,為國之棟梁,受陛下信重,此乃大幸。何必再將他牽扯進這無謂的漩渦,徒增煩惱,甚至招致禍端?安心做個富貴閑人,含飴弄孫,豈不美哉?”
呂雉這番回信,倒是難得地流露出幾分真情實感。經曆了許多,尤其是從劉盈口中得知那“滿門抄斬”的既定命運後,她對權力有了新的看法。
保全家族,安享晚年,看著兒孫出息,或許才是真正的福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