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
字數:6506 加入書籤
寧致遠最近一直在看妻子寄來的關於資本運作的各方麵的書籍,書中的知識仿佛為他打開了另一扇大門,一扇跟之前打工完全沒有關係的大門,有的隻是打開大門後的驚訝和驚歎。
隨著自己對於相關知識的鑽研不斷深入,再加上簡老師之間聊天中的點播,寧致遠現在對資本運作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慢慢的發現,資本運營是對集團公司所擁有的一切有形與無形的存量資產,通過流動、裂變、組合、優化配置等各種方式進行有效運營,以最大限度的實現增值。
資本的流動和運作是一件很神奇事情,可以讓一元錢當十元錢用。資本運營屬於企業經營管理的最頂級人才,需要掌握龐大的財務管理知識、金融學知識、擁有廣泛的銀行渠道,能盤活資源,實現企業價值的提升。
寧致遠到現在都記得三個資本運作的故事,這三個故事既簡單又能快速直白的了解如何進行資本運作。
第一個故事這樣的:說傑克在一個小鎮上開了一家小旅館,有一天一位遊客來到旅館,拿出1000元放在櫃台上,想挑一間舒適的房間過夜,於是傑克找來服務員帶著這位客人上樓挑房間。
當客人上樓後,傑克迅速拿著1000元跑到隔壁殺豬的屠夫那裏,支付了前一陣欠的豬肉錢。傑克走後,屠夫拿著傑克的1000元,跑到馬路對麵給養豬人1000元,還清了買豬的錢。養豬人拿著屠夫付的1000元,支付寶轉賬給了賣豬飼料的人,還清了豬飼料的錢。賣豬飼料的老兄將1000元轉賬給妓女,付清了他召妓的錢。妓女拿著1000元衝到傑克開的旅館,付了她所欠的房錢。
而在此時,遊客也正好走到下樓,說沒有挑到滿意的房間,於是拿起他放在櫃台的1000元走了。這一天,通過遊客的1000元,沒有人失去錢,也沒有人得到錢,可鎮上所有人的欠款問題都完美地得到了解決。
這是一個資本運作的經典案例,先來跟大家普及下資本運作的概念是有必要的。資本運作又稱資本經營、消費投資、連鎖銷售、亮點經濟、離岸經濟等,是中國大陸企業界創造的概念;它指利用市場法則,通過資本本身的技巧性運作或資本的科學運動,實現價值增值、效益增長的一種經營方式。
簡言之就是利用資本市場,以小變大、以無生有的訣竅和手段,通過買賣企業和資產而賺錢的經營活動。
就像本故事中所體現從一千元的開始,到一千元結束,資金量並沒有變化,但是一千元資金的注入,帶來了各個利益方的重新整合,就像小品中所說“你大爺還是你大爺,你大媽已經不是你大媽了”;
一千元的流通帶來了五千元的價值,資本在運作中產生額外價值,又在運作中將額外價值反饋給各利益方,使得大家得到共贏。
所以,金錢的終極意義在於流通,沒有流通金錢就一文不值。關於這一點,第二個故事體現的更為明顯。
第二個故事是這樣的:在華爾街有一位成功的銀行家,有一天在家裏吃飯,銀行家的兒子問銀行家,一個銀行家的兒子好奇地問他爸爸,他是怎麽賺到這麽多錢的?
銀行家放下手上的事情,微笑地讓兒子把冰箱裏的肉拿過來。兒子拿過來了,銀行家讓他再放回冰箱。兒子把肉放回冰箱後,莫名其妙地在站在那裏。
銀行家盯著兒子看了一會兒,終於笑咪咪地說道:“豬肉原來在冰箱,現在還在冰箱,但是你的手上是不是多了什麽東西?”
兒子低頭看著沾滿雙手的豬油~
剛剛也說了,金錢的終極意義在於流通。資本或者資金處於靜止的狀態是不會產生額外價值的,馬克思資本論中提到資本隻有在流通中或運作中才會產生價值增值。
故事中放在冰箱中靜止的肉不會產生多餘的價值,但是經過銀行家兒子的轉手後,放回冰箱的仍是那塊肉,但銀行家兒子的手上卻留下了油,這就是資本在流通與運作中產生的價值增值。
現實中銀行的運作與盈利模式就是通過吸收普通儲戶的錢,然後將其以更高的利息貸出去從而賺取息差。儲戶的錢經過銀行這個中間人的轉手後使銀行獲得收益。這也體現了資金是有時間價值的這個經濟學常識。在經濟學中,流通中的貨幣或者說流動的資金具有時間價值,可以產生大於其本身價值的價值增值。
第三個故事是這樣的:張先生從小愛讀書,家裏也都是知識分子,因機緣巧合,去香港發展賺了一筆錢,回國投資生意,沒想到投進去的錢全部打水漂了,還欠了很多債。
麵對這種局麵,張先生先注冊一個傳媒公司,並以傳媒公司的名義與各地方電視台簽了一份協議,協議規定,傳媒公司將免費為各電視台提供一定時段的節目,作為回報給傳媒公司每天幾分鍾廣告時間。
接著,張先生又找到節目製作公司,對節目製作公司投資,作為投資回報,製作公司必須向傳媒公司每年提供若幹小時的節目。
之後張先生與一家股票已成仙的香港上市公司(香港把低於1港元錢一股的股票叫仙股)l先生談判,張先生表示手中掌握著大量的廣告時段經營權,這足以使這家上市公司每年獲得幾個億的廣告收益。
l先生聽後,決定以現金加股票的形式收購傳媒公司30%的股權,張先生躍居成為香港上市公司第二大股東。不到兩年的時間,張先生不僅將欠的債還清,還成為了投資界的大亨。
這是一個無中生有的故事。互聯網讓企業的發展插上了翅膀。很多企業在演說自身與企業發展經曆過程的時候,都提到了創業初期與現在互聯網時代的發展。現在的企業與企業之間要想發展必須建立資源互換互質的商業模式,在與市場與客戶之間,企業一定要建立起自身的美譽度、忠誠度、知名度。
為了企業的長遠發展,當下的企業必須進入互聯網時代,信息化時代,在消費者主權的時代,市場需要什麽、消費者需要什麽我們就生產什麽,我們就提供什麽。沒有傳統的企業隻有傳統的思維。
故事中的這家公司就是利用了資源互換的方式借助於互聯網信息化,幫助企業提升了知名度、並很好的結合了自身的專業優勢達到了資源互質的效果。
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的時候,具有一定商業模式的時候,這時候如果有長遠戰略規劃的企業一定會利用資本、讓企業資本化、公眾化。po是每一家企業每一位創始人的終極夢想。
寧致遠不禁在腦海裏想著,自己所任職的集團也是乘著時代的東風‘扶搖直上九萬裏’,集團的董事長,寧致遠雖沒有機會當麵交談,但在有些幹部培訓會議上,還有集團每年連線子公司的視頻會議室上,他是聽過集團董事長的發言的,在他的印象裏,老板一定是有遠見、有誌願的企業家。
說遠了,還是說回上市企業在資本市場上講故事的必要性。為什麽會聯想到這裏呢?因為很多的上市企業在上市之後都會把反腐提上企業管理的日程,雖然其中的道理寧致遠不是很明白,畢竟自己沒有實際管理過像集團這麽大的盤子,但是,從新聞上也可以看出些貓膩,很多上市集團的高管因為**問題被抓的不在少數。
這一點,不僅僅是企業了,國家也是一樣,亦或是因為國家在大力提倡,所以企業更會趨之若鶩?畢竟除了有這樣做的必要性之外,還可以加上‘符合和響應國家政策號召’這一政治影響力,可謂是一舉兩得。
講白了,都是政治,政治就是一種藝術,妙不可言。
那把寧致遠抓進來不就是很好的一個點嗎?“反腐”,一個剛上市不滿兩年的集團就大刀闊斧的要進行反腐,那不是給人的觀感很正向嗎?尤其是一家家族性質的企業,還有‘大義滅親’的錯覺,投資者很少會把一件事情深究到底的,很多時候就是隻看第一感覺,跟著感覺走。
資本市場上不是有個詞叫‘用腳投票’嘛,說的就是投資者聞風而動,聽到一點壞消息拔腿就跑。同理,聽到一個好消息那就伺機而動,這都是很正常的,這就是人性。投資隻有反人性,才會有所成就。
那這樣看的話就很明顯了,集團董事長應該是麵臨著自己集團股票在資本市場上連連下跌,受到了來自資本方和董事會的各種壓力,想盡辦法要改變股價持續下跌的趨勢。可對於一家家族性質的企業來講,手上可以利用的資源當然不會很多,也不會有什麽‘特殊的手段’可以使用,那就是明麵上的可以使用的手段而已。
寧致遠現在對於資本市場已經不是小白了,俗話說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嘛,很多事情,就像簡老師一樣,就算自己沒有親身經曆過的事,用自己的認知就可以看個大概。一樣的道理,寧致遠想著,對於在資本市場上沒有什麽可用資源的上市企業而言,想要讓自己的股票走勢可以最大限度的掌控,那就離不開請操盤手這一條路,也就是說,通過簡老師判斷的正確,那簡老師所得出的結論也就離事實真相不遠了,那就是集團老總請了操盤手來運作自己企業的股票。
然後,事情就順理成章的展開了,專業的操盤手肯定明白,股價走勢是一種趨勢,趨勢一旦形成那是很難逆轉的,除非是有重大的利好。這樣,操盤手對於家族式上市企業的利好消息的製造,也就沒有太多的選擇餘地,那就是所謂的‘戴維斯雙擊’效應,沉屙還需用猛藥。
那就是務實加務虛罷了。務虛是講故事,務實是靠業績。兩者結合統一的指向自然就到了‘反腐’的層麵上,可謂是水到渠成。
為什麽這麽說呢?首先,集團沒有進行過反腐這一行動,或者說本質上講集團就是利用下麵人的所謂的**,如果說這也能叫**的話,來不斷壯大自己的。之前也講過了,中層管理幹部所謂的灰色收入的對象都是下麵客戶的,而不是集團內部的,這樣一直以來集團反而可以以極低的人工成本來雇傭員工,所以集團才對此視而不見的。
畢竟集團品牌在跑馬圈地的時候,在寂寂無名的時候,是這些集團的管理者一步步的對管理區域的各個商圈進行反複的調研,是這些集團的客戶拿著真金白銀去開店經營不斷提升品牌知名度,這樣慢慢發展壯大起來的。
在這種發展的邏輯之下,還談什麽反腐?是要感謝反腐才對。
但是,這些在隨著集團發展壯大之後,其實變的都不重要了。就像上位者在上位之前也會肆無忌憚的聯合各方勢力不斷地進行著各種鬥爭一樣,但一旦上位者上位成功了,他的思想立馬就會變成如何保住自己當前的位置,而不會再去想之前跟自己一起努力奮鬥過的各方勢力了。
甚至,以前跟自己一起合作鬥爭的各方勢力現在已經成了潛在的危險因素,會讓自己寢食難安。畢竟是一起共患難的,自己的一些糗事他們都心知肚明,如果他們講這些糗事講出來自己不是會顏麵盡失嗎?
這樣的事情在曆史上也不在少數,不是至今還流傳著這樣的故事嗎?說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後,一天,他兒時的一個夥伴來京求見。朱元璋很想見見他的老朋友,可又怕他講出一些以前一些不大光彩的事情,猶豫再三,還是讓傳了進來。
那人一進大殿就大禮下拜,高呼萬歲,說:“我主萬歲,當年微臣隨駕掃蕩廬州府,打破罐州城。湯元帥在逃,拿住豆將軍,紅孩子當兵,多虧菜將軍。”朱元璋聽完他的這番話,心裏非常高興,重重地封賞了這位老朋友。
消息傳出,另一個當年一塊放牛的夥伴也找上門來了,見到朱元璋,激動萬分,指手畫腳地在金殿上說道:“萬歲,你不記得嗎?那時候咱倆都給人放牛,有一次,我們在蘆葦蕩裏,把偷來的豆子放在瓦罐裏煮著吃,還沒等煮熟,大家就搶著吃,把罐子都打破了,撒下一地的豆子,湯也潑在泥地裏,你隻顧從地下抓豆子吃,結果把紅草根卡在喉嚨裏,還是我的主意,叫你用一把青菜吞下,才把那紅草根帶進肚子裏。”當著文武百官的麵,這番描述讓朱元璋又氣又惱,哭笑不得,隻好喝令左右把他拉出去斬了。
所以說,集團之前沒有進行過反腐,那是有根本原因的。但現在不一樣了,現在集團的品牌知名度已經打開了,集團發展也已經要進入到第二階段的‘做大做強’戰略發展階段了,就像上麵說的朱元璋的位置了,無論是客戶也好,還是中層管理幹部也好,生殺大權都落到了集團的手上,想要用也不是什麽難事。
再者說,再仔細想想,這個反腐更是有一石二鳥之效,那更要用了。為什麽呢,反中層管理幹部的腐,無非就是讓他們把跟客戶之間的灰色收入,像跟寧致遠約談一樣的,上交集團處理。這樣的話集團不就多了一筆可觀的資金收入嗎?這樣的資金收入不就剛好可以體現在集團每年4月底公布的財報上嗎?
這樣想的話,就是妥妥的‘戴維斯雙擊’啊,先是通過反腐這個動作,釋放集團在管理方麵的重大利好,上市公司自己對內部人員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提升治理能力和效率,這種消息本身就是重大利好,是有利用公司未來更加高效的治理和發展的,資本市場看的就是公司的未來呀,沒毛病。
這樣的話,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前景更加看好,那就會提升對公司的估值,這是‘戴維斯雙擊’的第一擊;估值的提升。(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