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回:趙張截江護阿鬥 曹荀權爭釀悲劇

字數:3470   加入書籤

A+A-


    周善正要開船,突然聽到岸上傳來一聲大喊:“先別開船,容我給夫人餞行!” 周善定睛一看,原來是趙雲。原來趙雲剛剛巡哨回來,聽到這個消息,大吃一驚,趕忙帶著四五名騎兵,像旋風一樣沿江飛奔而來。
    周善手持長戈,大聲喝道:“你是什麽人,竟敢阻攔主母!” 接著喝令軍士們趕緊開船,還讓他們把兵器都拿出來,在船上擺開架勢。當時風順水急,船很快就順流而下。趙雲沿著江岸邊追邊喊:“夫人要走便走,我隻求能說一句話。” 周善根本不理他,隻是一個勁兒地催促船趕快前進。
    趙雲沿江追了十多裏,忽然看見江灘邊斜著係著一隻漁船。趙雲立刻棄馬持槍,跳上漁船。船上隻有兩個船夫,他們朝著孫夫人乘坐的大船奮力追去。周善見狀,讓軍士放箭。趙雲用槍一撥,箭紛紛落入水中。當兩船相距一丈多的時候,東吳的士兵用長槍亂刺。趙雲把槍扔在小船上,抽出隨身佩戴的青釭劍,撥開刺來的長槍,縱身一躍,就登上了大船。東吳的士兵們都被驚得目瞪口呆。
    趙雲走進船艙,看到孫夫人正抱著阿鬥。孫夫人怒聲喝問:“你為何如此無禮!” 趙雲收起劍,行禮說道:“主母這是要去哪裏?為何不通知軍師?” 孫夫人回答:“我母親病得很重,來不及通知了。” 趙雲又問:“主母去探病,為何要帶上小主人?” 孫夫人說:“阿鬥是我的兒子,留在荊州沒人照顧。” 趙雲說:“主母這就不對了。主人一生就這一點骨血,當年我在當陽長阪坡百萬大軍中把他救出來,今天夫人卻要把他抱走,這是什麽道理?” 孫夫人惱怒地說:“你不過是帳下的一個武夫,竟敢管我的家事!” 趙雲說:“夫人要走可以,隻是得留下小主人。” 孫夫人嗬斥道:“你半路登上船,一定有謀反的意圖!” 趙雲堅定地說:“如果不留下小主人,就算是死一萬次,我也不敢放夫人走。”
    孫夫人讓婢女上前拉扯趙雲,結果被趙雲推倒在地。趙雲趁機從孫夫人懷中奪過阿鬥,抱到船頭。他想靠岸,卻沒有幫手;想動武,又怕不合情理,一時間進退兩難。孫夫人又讓婢女去搶阿鬥,趙雲一手緊緊抱著阿鬥,一手拿著劍,誰也不敢靠近。周善在船尾緊緊握住船舵,隻管讓船往江中心駛去。由於風順水急,船很快就朝著江心漂去。趙雲勢單力薄,隻能護住阿鬥,根本沒辦法把船駛向岸邊。
    就在這危急時刻,忽然看見下遊港口裏一字排開駛出十多隻船,船上的人搖旗擂鼓。趙雲心想:“這下可中了東吳的計謀!” 這時,隻見為首的船上有一員大將,手持長矛,大聲喊道:“嫂嫂,留下侄兒再走!” 原來是張飛巡哨時聽到這個消息,急忙趕到油江夾口,正好撞上東吳的船隻,趕忙上前攔截。
    當下,張飛提劍跳上東吳的船。周善見張飛上船,提刀迎了上去,結果被張飛手起一劍砍倒,張飛還把他的頭扔到孫夫人麵前。孫夫人驚恐萬分,說道:“叔叔為何如此無禮?” 張飛說:“嫂嫂不把我哥哥當回事,私自回東吳,這才是無禮!” 孫夫人說:“我母親病重,情況危急,如果等你哥哥回來再做決定,那就耽誤我的事了。你要是不放我回去,我情願投江而死!”
    張飛和趙雲商量:“要是把夫人逼死,這可不是做臣子該做的事。咱們隻要護著阿鬥回到自己船上就行了。” 於是對孫夫人說:“我哥哥身為大漢皇叔,也沒有虧待嫂嫂。今日就此分別,如果嫂嫂還念著哥哥的情義,就早點回來。” 說完,抱起阿鬥,和趙雲一起回到自己的船上,放孫夫人的五隻船離開了。
    後人有詩稱讚趙雲:“當年在當陽救主,今日飛身衝向大江。船上的東吳士兵都嚇得膽戰心驚,子龍的英勇舉世無雙!” 又有詩稱讚張飛:“長阪橋邊怒氣衝天,一聲虎嘯嚇退曹軍。今日江上護衛幼主,青史留名萬載傳頌。”
    兩人高興地回到船上。沒走幾裏路,諸葛亮帶著大隊船隻前來迎接,看到阿鬥已經被奪回,十分高興。三人一起騎馬回到營地。諸葛亮寫了文書派人送往葭萌關,向劉備報告此事。
    再說孫夫人回到東吳,詳細地講述了張飛、趙雲殺了周善,截江奪回阿鬥的經過。孫權聽後大怒,說道:“如今我妹妹已經回來,和劉備也沒什麽情分了,殺周善的仇,怎麽能不報!” 於是召集文武大臣,商議起兵攻打荊州。正在商量調兵的事,忽然傳來消息,說曹操率領四十萬大軍前來報赤壁之戰的仇。孫權大吃一驚,隻好暫時放下攻打荊州的計劃,轉而商議如何抵禦曹操。
    這時,有人報告說長史張紘因病辭官回家,現在已經去世,還呈上了他的遺書。孫權拆開遺書一看,書中勸孫權遷都秣陵,說秣陵的山川有帝王之氣,應該盡快遷都到那裏,以成就萬世基業。孫權看完遺書,大哭起來,對眾官員說:“張子綱勸我遷都秣陵,我怎麽能不聽從呢!” 於是下令把治所遷到建業,還修築了石頭城。
    呂蒙進言說:“曹操的軍隊來了,可以在濡須水口修築堡壘來抵禦他們。” 眾將都說:“上岸殺敵,光著腳就能上船,幹嘛要修築城池?” 呂蒙說:“戰爭有勝有負,沒有誰能保證每次都勝利。如果突然遇到敵人,步兵和騎兵逼近,人們連跑到水邊的時間都沒有,怎麽能上船呢?” 孫權說:“人沒有長遠的考慮,一定會有眼前的憂患。子明的見識很深遠。” 於是派數萬士兵去修築濡須塢。士兵們日夜趕工,按期完成了修築任務。
    話說曹操在許都,權勢越來越大,作威作福。長史董昭進言說:“自古以來,臣子的功勞沒有比得上丞相您的,就算是周公、呂望,也比不上。您櫛風沐雨,三十多年來,掃蕩各路凶頑,為百姓除害,讓漢室得以延續。怎麽能和其他大臣平起平坐呢?您應該接受魏公的爵位,加九錫來彰顯您的功德。”
    你知道這九錫是什麽嗎?一是車馬(大車、兵車各一輛。大車是金車,兵車用於作戰。黑色公馬八匹,淺黃色馬八匹。)二是衣服(帝王的禮服和紅色鞋子。禮服是王者之服,紅鞋是朱紅色的鞋子。)三是樂懸(王者才能享用的樂器。)四是朱戶(居住的地方用紅色的門。)五是納陛(可以登殿的台階。)六是虎賁(三百名守門的士兵。)七是鈇鉞(斧和鉞各一把。鈇就是斧頭,鉞是斧的一種。)八是弓矢(紅色的弓一張,紅色的箭一百支。黑色的弓十張,黑色的箭一千支。)九是秬鬯圭瓚(黑黍香酒一壇,配上玉製的酒勺。秬是黑黍,鬯是香酒,用於灑在地上祭祀陰間的神靈。卣是中型酒器。圭瓚是宗廟祭祀的器具,用於祭祀先王。)
    侍中荀彧說:“不行。丞相本來是興起義兵,匡扶漢室,應當秉持忠貞的誌向,保持謙虛退讓的節操。君子用德行去關愛他人,不應該這樣做。” 曹操聽了,臉色一下子變了。董昭說:“怎麽能因為一個人而阻礙大家的願望呢?” 於是上表請求尊曹操為魏公,加九錫。荀彧歎息道:“我沒想到今天會看到這樣的事!” 曹操聽說後,非常痛恨荀彧,認為他不支持自己。
    建安十七年冬十月,曹操出兵南下攻打江南,命令荀彧一同前往。荀彧已經知道曹操有殺他的心思,就借口生病留在壽春。忽然,曹操派人送來一個裝飲食的盒子。盒子上有曹操的親筆封記。荀彧打開盒子一看,裏麵什麽都沒有。荀彧明白了曹操的意思,於是服毒自盡,年僅五十歲。後人有詩感歎道:“文若的才華天下聞名,可惜在權力的漩渦中迷失了自己。後人不要把他和留侯張良相比,他臨死時都沒臉去見漢朝的君主。” 荀彧的兒子荀惲,發喪書報告曹操。曹操非常懊悔,下令厚葬荀彧,諡號為敬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