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高山峽穀防護、用材林地區
字數:2786 加入書籤
本地區位於青藏高原東南部,從岡底斯山東段和念青唐古拉山西段南側,沿嘉黎、巴青、治多、石渠、色達往北繞班瑪縣北界經甘肅達部、宕昌一線為本地區的北界和東北界,南麵為國境,西抵仲巴,東界沿四川阿壩藏族自治州的東界越二郎山經木裏至雲南麗江、蘭坪、瀘水以北一線。包括青海南部、甘肅南部、四川西部、雲南西北部及西藏的東部和南部,是一個呈西窄東寬的長形地帶。由雅魯藏布江上中遊防護、薪炭林區,高山峽穀水源、用材林區兩個省區級林區組成。總麵積為7866萬多公頃。
本區由於地貌複雜,地勢變化大,氣候多樣,植被類型幾乎包括了從寒溫帶針葉林到熱帶雨林的所有森林植被類型。按照從東南向西北、從下向上的順序,在藏東南地區,峽穀地段有熱帶雨林,分布著白刺花、仙人掌、金合歡等多刺肉質灌木叢;往上分布著以殼鬥科、樟科為主的亞熱帶溫性常綠闊葉林;再往上部為針闊混交林;然後為溫性針葉林和寒溫性針葉林。
本林業地區森林資源豐富,是中國第二大林區。東部的川西林區和滇西北林區,是目前中國西南地區的主要木材生產基地。現有林區絕大部分集中在東半部即橫斷山脈和高山峽穀區。森林總麵積1133萬多公頃,森林覆蓋率為14.6%,森林蓄積量近27億立方米,其中,林分蓄積量占96%,多為成過熟林,其麵積和蓄積量分別占84%和94%以上。森林生長率低,但因單位麵積蓄積量高,所以,其絕對生長量還是比較大的。
從現階段來看,本區內雅魯藏布江上中遊防護、薪炭林區森林較少,森林經營工作亦沒有較大開展,故不多作介紹。下麵僅以高山峽穀水源、用材林區為例略加說明。
本區地處青藏高原東緣,包括青海南部,甘肅西南部,四川西部,雲南西北部及西藏東南部。由大渡河上遊高山峽穀水源涵養林區,瀾滄江、長江高山峽穀水源涵養林區,甘肅白龍江上遊水源、用材林區,四川西部高山峽穀防護、用材林區,滇西北高山峽穀水源、用材林區,西藏自治區雅魯藏布江中下遊用材、經濟林區,藏東南高山峽穀經濟、用材林區,橫斷山脈水源、用材林區等8個省級林區組成。全區以林牧業為主。
本區森林植被以亞高山針葉林為主體,海拔2400~3600米範圍內主要為亞高山針葉林。下部陽坡為高山鬆和油鬆林,陰坡和半陰坡或溝穀中分布有鐵杉林與多種槭、樺形成的針闊混交林。上部組成的亞高山常綠針葉林,多為雲、冷杉組成的純林或混交林。其上部有紅杉林或圓柏林。
本區林業用地為2333萬多公頃,其中,有林地麵積約為1133萬多公頃,約占本區林業用地麵積的48%多,森林覆蓋率為17.7%。另有疏林133萬多公頃,灌木林800萬公頃。本區森林總蓄積量為26.8億立方米,其中,林分蓄積量約為25.7億立方米,占全國林分蓄積總量的29.7%。本區森林蓄積量大部分在川西、藏東南一帶,約占全區的84.7%。本區用材林多,麵積和蓄積量分別占75%和84.3%;防護林麵積占18.4%,蓄積量占15.1%;薪炭林和特用林都很少。
本區森林以天然起源的成過熟林為主,如川西高山峽穀區,天然林中的成過熟林,其麵積和蓄積量都占90%以上。用材林中也以天然成過熟林占絕對優勢,平均林齡在200年以上。在天然林中,以冷杉、雲杉等為主的針葉樹種蓄積量多於闊葉樹種。本區林齡結構見表1。
本區森林質量較高,樹木高大稠密,平均每畝活立木蓄積量為16.8立方米。青海班瑪林區每畝蓄積量為25.6立方米;察隅地區的雲南鬆130年生林分,每畝蓄積量為66立方米;波密崗鄉200年生的雲杉林,平均樹高57米,胸高直徑92厘米,每畝蓄積量高達130多立方米。這種高蓄積量林分不僅為全國其他林區所罕見,而且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這是本林區森林的一大特色。
在植物分布方麵,隨著海拔高度不同,其分布有明顯的垂直帶譜出現。本區內自下而上分布著:常綠闊葉林、常綠闊葉落葉混交林、針闊葉混交林、針葉林、高山灌叢草甸和滑石灘稀疏植被等多種林型。森林中的珍稀樹種,既有四川紅杉、金錢槭、香果樹、連香樹、水青樹等30多種我國特有的種類,又有鐵杉、油樟、楠木、潤楠、麥吊杉等十幾種重要經濟用材樹種。藥用植物也很多,其中,較為重要的有麻黃、天麻、黃連、竹節、三七、川黨參、川貝母、大黃等四五十種。
新中國成立以來,隨著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發展,國家對西南高山峽穀防護、用材林地區的川西林區和滇西北林區進行了開發利用,先後在這兩個林區建立了幾十個林業企業局(屬於川西林區的有20多個,屬於滇西北林區的有18個),已為國家生產了上億立方米的優良用材,有力地支援了社會主義建設。
本地區的森林在大西南地區的生態係統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四川盆地和雲南高原廣大農區的綠色屏障,又是長江上遊各支流及雅魯藏布江、怒江、瀾滄江等河流的天然蓄水庫。保護和經營好本區現有森林並盡可能地擴大森林麵積,不僅關係到川、滇兩省的工農業生產和國計民生,而且對長江中、下遊的農業與工業交通事業的發展,也有重大關係。從長遠和全局來看,對這一大林區的森林經營管理不可等閑視之。從現在起,必須從指導思想上徹底扭轉過來,堅決實行“以營林為基礎,防護為主,合理經營利用”的方針。林業發展的方向,應當以涵養水源為主,生產用材為輔。就全區而言,防護林麵積應由現在的18.4%提高到45%,用材林麵積由現在的75%降為50%。在保護好現有森林的基礎上,積極開展人工更新造林,大力促進天然更新;對本區內的宜林荒山,要大力進行造林,使之盡快綠化起來。通過跡地更新和荒山造林,力爭把森林覆蓋率由現在的17.7%提高到32%(包括灌木林),使這個綠色屏障發揮多種效益。
本地區木材利用率低和損失浪費大,是個急待解決的大問題。首先要教育林區職工和周圍群眾愛惜國家森林資源,做到不隨意砍伐,砍伐下來的木材不丟失浪費。其次,國家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要千方百計地發展木材綜合利用工業,把采伐和加工剩餘物充分利用起來,變廢為寶。/blib/tps/1/960.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