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公羊學宮,大漢帝國之壁

字數:5225   加入書籤

A+A-


    “玉符拿走吧。”
    劉宏擺了擺手,淡淡道:“皇帝信璽,你也暫時拿著!”
    “額?”
    劉牧頓時一怔。
    皇帝信璽,天子玉符,還有司隸校尉一職。
    難道,劉宏也是穿越者?知道未來大漢崩潰,天地傾覆了?
    如果不是這樣,他想不到有什麽情況,能讓大漢天子,將帝國近一半的權力,交給一個還未及冠的少年。
    “怎麽?”
    “難道不敢要?”
    劉宏戲謔道:“你可知天下有多少人求之不得。”
    劉牧搖了搖頭,沉聲道:“臣不明白,陛下為何要這麽做?”
    “劉牧。”
    劉宏神情凝重道:“朕怕皇甫嵩擋不住張角,那時你可以臨陣掛印,況且這場戰爭不會因為黃巾軍主力的消亡而平息,所以你要為洛陽守住最後一道防線!”
    “臣明白。”
    劉牧若有所思道。
    “嗯。”
    劉宏擺了擺手。
    軍權,政權,他能給劉牧的都給了。
    因為,他已經看不到大漢的未來了。
    一介十六歲的少年,儼然成為大漢帝國之壁,亦是劉姓王權最後的屏障。
    如果真的有一天大漢太阿倒持,劉寵,劉牧可以清君側,縱然天崩亦有一支宗王,可以力挽狂瀾,扶大廈之將傾。
    “嘖。”
    “這就是政治智慧嗎?”
    劉牧走出宮門,一手捧著錦盒,一手拋玩著天子玉符。
    此時此刻,他對於古人的智慧,有了新的認知。
    饒是有係統的特性增幅,他一時間都看不透劉宏的想法與決策,可見政治智慧,並非是單純的智力就能彌補。
    劉宏的決策更可怕,更果決。
    見到宗王崛起,宗王嗣子不凡,就敢提起重用,不亞於一場豪賭。
    “世子。”
    宮門外,典韋擺下馬凳。
    “嗯。”
    劉牧收起天子玉符,淡笑道:“在洛陽待得可習慣?”
    “還成。”
    典韋收起馬凳,揚鞭驅車道:“城大一些,某還不識得路,等熟悉便好了。”
    “典韋。”
    “你後悔隨我嗎?”
    劉牧摩挲著天子玉符,笑著問道。
    “不後悔。”
    典韋咧嘴一笑,說道:“某一介草莽,得世子看重已是大幸!”
    “嘖。”劉牧搖頭失笑道:“你這話,怎麽和漢升一般像,可惜他遠在陳國,需要在國中幫父王統禦兵馬,不然你二人可為至交。”
    “嘿。”
    典韋再度咧嘴一笑。
    時間不長。
    車輿穿過大道,回到司隸校尉府中。
    還沒等劉牧喘口氣,就見劉忠匆匆迎來,喘著粗氣道:“世子,蔡博士來了。”
    “哦?”
    劉牧將承載皇帝信璽的錦盒遞過去,邁步朝大堂而行。
    “見過司隸校尉。”
    臨近大堂,蔡邕牽著蔡琰早已等候。
    “蔡師。”
    劉牧還了一禮,瞥了眼不遠處的荀攸,戲誌才,笑道:“公達,誌才,你們領著典韋與仲康去城中募一百青壯,補入王卒尉。”
    “諾。”
    荀攸,戲誌才瞳孔大張。
    八百緹騎,加上五百王卒尉,便是一千三百餘人。
    如今,還要募兵一百,必然是得到了天子的準許,真的要重建司隸校尉職權了嗎?
    “請。”
    劉牧伸手而引。
    蔡邕眼中滿是不解,緊隨其後道:“世子,司隸校尉統禦一千二百徒卒,如今可是逾製了?”
    “陛下所許。”
    劉牧笑了笑,說道:“府中總得留下近身王卒吧。”
    “如此?”
    蔡邕若有所思的端起茶水。
    劉牧從主位端了幾碟幹棗果蔬放在蔡邕父女麵前,笑問道:“這幾日在擬寫奏疏公文,沒來得及處理名刺,怠慢蔡師了。”
    “不敢。”
    蔡邕搖了搖頭欲言又止。
    司隸校尉之權,可輕,可重。
    他與劉牧並無交情,反倒欠下恩情,不知怎麽開口。
    “直言無妨。”
    劉牧拂袖坐在對麵,並未登臨主位。
    見此,蔡邕深吸了口氣,複雜道:“黃巾之亂,已經有半年餘,子幹平叛未果,耽擱春耕,有遷延之罪,朝中上下皆有所聞,某想問問可平罪否?”
    “蔡師。”
    “恕我無禮。”
    劉牧輕叩桌案,蹙眉道:“為官之道,不在才學,若無心官職,可以掛冠致仕。”
    “什麽?”
    蔡邕驚愕無比道。
    他一沒有給盧植求情,二沒有尋求什麽利益。
    不過是來府中問問情況,劉牧就讓他辭官,事情有這麽嚴重嗎?
    “兄長。”
    年幼的蔡琰臉色有些發白。
    劉牧搖了搖頭,沉聲道:“盧師門生故吏不少,多在州郡之中,朝中亦有故交,為何無一人在廷議求情,蔡師還不明白嗎?”
    “不懂。”
    蔡邕搖了搖頭。
    “哎。”
    劉牧無奈一歎。
    為蔡邕的政治智慧有些著急。
    不過想來也是,不是誰都能把董卓視為‘知遇之人’並且因其赴死。
    “嚴重嗎?”
    蔡邕眉頭緊鎖道。
    劉牧苦笑不已,解釋道:“盧師無礙,等冀州之亂平定,自然可以出獄,並且歸於原職,但朝中動蕩不會停下,官吏更迭會變得頻繁,所以沒人敢在此時冒頭進言!”
    “懂了。”
    蔡邕悔恨交加的拍了拍額頭。
    盧植入獄,等的是一個收拾亂局的人出現,並非是無功有過,是他自己太過著急了。
    “蔡師。”
    劉牧抿了口茶水,淡淡道:“此次父王督戰南方,陳國流入不少百姓,多是愚昧的流民,因此陳國準備建設一座公羊學宮,為稚子開智,不知蔡師可願擔任祭酒一職。”
    “公羊?”
    蔡邕悚然的吞咽著唾沫。
    公羊學是儒家異類,二者有巨大的區別。
    春秋定,哀之間,文致太平,是為公羊學的教義。
    數百年前,公羊學隨著儒學大興,為漢武帝構建血腥帝國。
    一個個大漢使臣帶著死誌奔赴邦國,以血肉之軀蹚出通行大道。
    那是一個文士比武將更加暴戾擅殺的儒門學說,隨著他們埋骨他鄉,大漢帝國秉承公羊學大複仇之論,擂鼓發兵殲敵滅國,令萬邦驚懼。
    直至漢武帝駕崩,儒學開始衰落。
    時異勢殊,公羊學沉沒百餘年,報複般推王莽重執牛耳,令大漢崩潰。
    幸得光武帝劉秀橫空出世,聚集士族豪紳重鑄大漢,士人掌權之後封殺公羊學,對儒學抽脊斷骨,才造就士族二百年輝煌。
    他不敢相信,劉牧竟然不顧士族顏麵,想要在陳國建設公羊學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