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列宗巡疆,大漢廿四帝借運而顯
字數:5308 加入書籤
劉範為首罪。
王商,王肅何嚐不是首罪。
君臣相生相合,能降為負罪者,多為被裹挾之人。
可劉範不是,王商不是,他王肅亦不是。
故而,當劉瑁帶著劉璋等人,捧新衣歸來之際,便見堂中多了兩具屍骸。
這一日。
益州,州府之士盡自絕。
以劉瑁,劉璋為首,開城降於大漢。
而於受降那一刻,遠在臨沅的劉牧,腦海中回響恢宏之音。
“叮,宿主完成中興大漢任務,觸發帝國征服者升級,前置條件未滿,是否購買宗廟特性?”
“購買。”
劉牧踱步行於臨沅城樓之上。
他未曾複土十三州,所以大漢沒有中興。
而於此刻完成任務。
那麽,隻有一個可能,便是益州有捷。
而且,他有預感,此次的升級,還有宗廟特性,必有異常。
許褚不明所以,領著五十王卒尉緊隨劉牧而行,登上城樓戒備。
“叮,購買宗廟特性完成。”
“叮,帝國征服者升級完成。”
“叮,宿主個人屬性改寫完成。”
“叮,恭喜宿主獲得人皇之氣。”
一道道信息在虛空的熒光屏上閃過。
劉牧的瞳孔陡然放大,天子威壓彌漫於山河之上,令許褚等人目不可視,猶如被一片天穹壓在身上一般。
宗廟:列宗開天,攢氣為皇,掌運授祿,萬壽無疆
宿主:劉牧
帝國:大漢帝國
紀年:乾象曆2891年,大漢神武八年
年齡:28
氣運:46210321
特性:人皇:掌運授祿,與國同休
臣國:笈多王國,夫甘都盧,撣國,都元國,皮宗,黃支,注輦國,條支,百濟,新羅
主線任務:帝國萬年
下一刻。
天地肅然一清,萬裏無霞彩。
獵獵大風,吹遍大漢王化所服之地,令大漢旌旗麵向臨沅
除大漢各州之外,赤州,身毒,三韓之土,條支大陸,貴霜,乃至羅馬,安息境內亦有異常之景。
“臣,欽天監正,李意。”
“叩請太微皇後璽綬,渡運往南,尋於龍纛之處。”
洛陽,太微宮外,李意帶著張魯,劉洪匆匆而至,望向天空中不湧向宗廟,且快要化為人形的煙煴。
李意三人叩首之際。
荀彧,荀攸,羊衜等人齊至。
最後連劉寵,都帶著劉婉,劉協二人趕了過來。
天穹之上有異常,宗廟更是有異,若劉牧真的是天人,這洛陽城內唯一能平異常,安百姓者,非太微宮之主蔡琰莫屬。
“大漢列祖列宗。”
蔡琰一襲黑紅相間的大冕,持鳳印登上太微闕,喝道:“大漢神武,龍纛南巡,複疆拓土,今,太微皇後持印,南北相映,引運往南,免生靈之難。”
一語落下。
太微闕,鳳印爆發赤色霞光。
化為一抹虹橋,裹挾宗廟煙煴,陡發荊南而去。
見到這一幕,李意頓時鬆懈緊繃的心弦,癱軟在地上大口喘氣。
“李監正。”
“這,發生了什麽事情?”
劉寵身心受到巨大的衝擊,神情都呆滯了幾分。
他的子,大漢的天子,諸夏的共主,被世人誦為天人降世,但如此恐怖的異景,還是生平第一次見到啊!
劉寵之問,何嚐不是一眾臣卿的疑惑。
故而,眾人紛紛目光灼灼的望向李意,而不敢邁入太微宮問詢。
“大漢國運顯化。”
“廿四帝複現巡疆,恐驚山河生靈。”
李意掙紮著起身,目光掃過眾人,最後對著劉寵拜道:“太上皇,餘下之事,關乎天子與天地之秘,臣不敢輕言。”
“某也不可聞?”
劉寵難以置信道。
李意點了點頭,解釋道:“宗室一朝一宿老,太史一朝一仙君,盡皆為天子而忠,行於天下,以鎮國運!”
“天,地,人。”
郭嘉眸子明亮,問道:“執三位,定諸夏,可若是失了天地人三道,諸夏必生禍殃?”
“是。”
李意點了點頭。
劉洪,莫名的看向劉寵。
若天下興於孝烈帝一朝,未來的宗室宿老,執秘辛者便是這位了。
隻不過,沒想到孝烈帝謀天下,興大漢,將所有的希望係於當今天子,未來恐怕三位不保,所有人皆為今上之臣。
赤霞為虹橋,渡煙煴於荊南。
所過之處,猶如給天地開了一道天塹。
瞬息之間,赤霞,煙煴,從九霄之上降落荊南臨沅。
一縷清風吹過,赤霞化冕服,煙煴緩緩顯露出人影,共二十四人,盡皆垂眸俯瞰城樓之上的劉牧。
這一幕,這一景。
借大漢國運,顯於天下各處。
如此神異之事,令風起之地,旌旗遍布之所,所有人仰天而觀。
“蹇卿。”
“祭文,朕聽到了!”
劉宏負手南行,一步千裏行於桂陽郡上空。
臨武境內,介士軍營壘之中,蹇碩望著天穹之上複現的異景,以及那熟悉的身影,早已經淚流滿麵。
可是,他卻不能發聲,更不能有所動作,似乎整片天地都被禁錮了。
“你為何人之子?”
“又繼何人之位?”
臨沅上空,為首的劉邦俯瞰而問。
磅礴的帝王之威,從天穹傾泄而下,似令山河之力壓在劉牧身上。
“太祖。”
“不孝子孫,難成大業。”
劉宏踏步而返,不遑多讓道:“吾弟有堯舜之姿,當承大漢,繼朕之位為帝,以中興為誌。”
“父皇打趣。”
“還望莫要驚了心神。”
“今日,君攢四百年國運為人皇。”
“然,天予仁德,以文載世,恒鬥膽,聚四百年天之仁德為詔,請君掌運授祿,以安天下生靈!”
僅次於劉邦的文帝擎天一握。
攥取大漢四百年仁德之功,化為一封空白的天子詔,上書《掌運授祿》四字。
“後世之君。”
“當真是武德充沛!”
“有文,自當有武,古今,皆地以武定疆。”
“徹,取五嶽之地運,合六璽,製人皇璽,為大漢而賀。
武帝目視萬萬裏山河,伸手招出埋於五嶽的八服之劍,喚來天子六璽,以大漢氣運為火,煉為一團金玉之水。
下一刻。
隨‘掌運授祿’而引。
一尊人皇璽予虛空而鑄。
兩物齊齊淩空,停駐在光武帝身前。
“秀兒。”
“複疆為功。”
位列第六的景帝踏前一步,說道:“隻是,借大漢國運二百載,今日當還於宗廟,免山河動蕩不寧。”
“世孫知曉。”
光武帝揮袖將一團煙煴打入人皇璽,掌運授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