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章 百乘王朝,為大地帶來戰爭與毀滅
字數:5118 加入書籤
赤州的礦產資源遍地都是。
麋芳,吳敦有不回大漢的理由,想要借此立下功勳。
然,衛茲是主掌商會之人,憂心族內與商會之事,後悔沒能隨著張澈一同回朝。
艦船歸朝之時。
五月中旬,陳槐在南域伐滅烏戈國。
僅存的萬餘藤甲軍被伐滅,留駐一校兵馬之後,大軍主力越過撣國,朝著驃國而去。
這場戰爭,加上年初的異景,驚的撣國之主肝膽俱顫。
修書發往裴茂所在,請求內附大漢,隻求得一個漢人的戶籍,安享餘生。
而於涼州,禰衡一行,帶著貴霜王波調與其王後羅克珊娜,還有一些貴霜的大臣,行萬裏之地,行於武威境內。
同月,工部上書,重訂未來的發展章程。
“陛下。”
“這火器的研發,還繼續嗎?”
衛覬眼中滿是無奈之色,進言道:“如今,幾個王師之將都可以刀劈大山了,尋常的將士都趕得上他們以前的磅礴之力,火器已無用武之地啊!”
“你們試驗過了?”
劉牧翻看著工部的公文問道。
“是。”
衛覬點了點頭,苦澀道:“臣請幾位將軍,還有一些將士入北邙山試驗火器,幾位將軍可以手接鐵丸,甚至能夠持刀劈開,而尋常軍卒可以輕易閃避。”
“啪嗒。”
劉牧合上公文,沉聲道:“此事朕再思量,年關之前定下新的章程,但是火藥的研發不可停滯,開山取石還用得上!”
“諾。”
衛覬恭敬道。
劉牧再度道:“蒸汽機的研發如何了?”
“裝車了。”
衛覬恭敬道:“前些時日,劉曄提出定下循軌之道,去除消力以及行路難的問題,馬鈞於年前奔赴徐州的造船工坊,準備建設新的艦船,而營造司郎中鄭渾正在主使新的蒸汽機研發。”
“可以。”
劉牧靠著大椅,沉聲道:“你工部之事暫時如此安排。”
“諾。”
衛覬心事重重的作揖應下。
於此刻,他也察覺到了劉牧的難處。
大漢似乎走入一條交錯之路,工業的發展於百姓有利,可在兵事之上,卻無法形成有效的幫助。
最大的利好,恐怕就是儲備糧草,鍛造甲胄。
他們這些為人臣子者,卻無法為君分憂,實在令人慚愧。
隨著衛覬離開。
不久之後,滿寵匆匆而至。
“天下有異?”
劉牧睜開眼眸問道。
“是。”
滿寵恭敬道:“這些時日,天下的草木比往年旺盛,而且野獸的體型都猛長了一圈,而鍾元常等人回來之時,帶來了消息,百乘王朝的抵抗增強不少,北拒貴霜,南阻笈多,呂蒙的征討都陷入了困境。”
劉牧神情不變,問道:“可有異常之人參戰?”
“暫時還沒有。”
滿寵搖了搖頭,轉瞬道:“隻是百乘王朝對外宣王詔,尊婆羅門教為國教,並言自己為濕婆賜福之國,將會為大地帶來戰爭與毀滅,生者長壽,死者再生!”
“典韋。”
劉牧敲打著桌案,朝著門外喚道:“宣,荀攸,賈詡,戲誌才入閣。”
“諾。”
典韋應聲遠去。
滿寵神情微變,猜測道:“陛下,外邦總不能真的有野神吧?”
“誰知呢?”
劉牧嗤笑一聲,說道:“昔日之景你也見到了,死去之人重現於裂隙彼岸,還有巨獸撞入天地,野神臨世也說不準!”
“嘶。”
滿寵頓時倒吸了口冷氣。
按照他現在的力量,可以如劉牧昔日在襄陽揮刀斷江斬艦,不知能不能殺死外邦的野神。
而且,按照百乘王朝的變故來推算。
安息,羅馬等地,是不是也會有什麽異變?
“陛下。”
荀攸,賈詡,戲誌才邁入天祿閣。
“仲德不在。”
劉牧沉聲道:“公達,你代朕擬詔。”
“臣遵詔。”
荀攸提袍入座。
見狀,賈詡研墨,戲誌才從木架上取來空白詔書。
“擢陳槐為鎮西將軍。”
“封仲康為虎侯,仲德為安國侯,高順為永寧鄉侯。”
“另,調鄧芝入南府軍,領南府第二水師,建製一萬六千軍,年前發往笈多王國備戰。”
“再調李儆入南府軍,領南府第三軍團,建製一萬軍,暫調南王國聽令。”
劉牧思忖片刻,定下一部分功勳封賞與擢升。
“請陛下閱。”
不久,荀攸將敕封,征調的詔書一一寫好呈上。
“再寫。”
劉牧擺了擺手,沉聲道:“詔封潁川唐瑁之女,為南王國之後,由宗正劉虞親赴南王都主婚,另請鳳詔為唐姬賜下名諱,成婚之後,責令南王遷國於百乘王朝舊址,朕借其南府兩軍開疆拓土,換如今南王國八百裏之地。”
“刷。”
閣內,眾人大驚失色。
尤其是賈詡,神情異樣的看向滿寵。
想要問一問,這百乘王朝到底犯了什麽罪?
竟然令陛下擬詔南王遷國而伐,還借兩萬六千軍為其征戰。
“陛下。”
荀攸再度呈上詔書。
“繼續。”
劉牧沉聲道:“調監州尉王威,領南中三衛;張任為南府之將,領第四軍團;調法正入鎮國府軍諮司,領軍諮祭酒職!”
天祿閣中。
筆鋒摩擦詔書的沙沙聲不絕於耳。
眾人思忖著一封封詔書的份量,以及先後順序的寓意。
最終,隻有一個結果。
那便是為劉辯遷國,故而李儆,鄧芝的詔令在前。
張任,王威這些人要鎮守大漢南疆,方才落在最後。
所以,這百乘王朝,是犯了多大的忌諱啊!
“陛下。”
荀攸將最後一封詔書呈上。
“刷。”
劉牧翻手一招。
散發著赤色的人皇璽憑空而現。
不需要浸丹砂紅泥,隨著意念而動便在一封封詔書上落下不可被磨滅的印記,且不再是《受命於天,既壽永昌》,而是《人皇禦製,大漢授祿》。
“人皇璽?”
眾人神情之中滿是震撼。
昔日之景,又浮現於腦海之中。
大漢武帝劉徹,取埋於五嶽的八服之劍,引地運,天子六璽,煉製而成的鎮國之器,果然不同凡響。
“典韋。”
“你去洛陽各處宣詔。”
劉牧翻手收起人皇璽,沉聲道:“封賜,擢升之詔,讓仲康親自去,南國的詔書遣派王卒尉護送宗正劉虞前往。”
“臣遵詔。”
典韋從閣外走進來,臉上掛著憨厚笑意。
他的摯友,常年在宮中守門的許褚,終於封侯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