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竹塢-黴煞劫
字數:2737 加入書籤
青驄馬的蹄鐵在青石板上敲出潮濕的回響,三人尚未踏入濕竹塢,便被迎麵撲來的腐葉氣息嗆得皺眉。陰寬甩了甩被雨絲黏住的鬢角,降魔杵上的銅環竟凝著層綠瑩瑩的黴菌:“奶奶的,這地方比西域的沼澤還悶!“崔正英望著漫山遍野垂頭的青竹,竹葉上覆著灰黑色的黴斑,分明是孟夏時節,卻透著深秋的衰敗。
一、黴雨困人
村口的老槐樹下,幾個村民正抱著濕漉漉的被褥往水塘裏按,嘴裏喃喃念著:“泡一泡就幹淨了......“陽中注意到他們指甲縫裏嵌著暗綠色的泥垢,眼瞼泛著水澇般的青紫色,與《山海經》殘頁中“濕毒入魂“的記載如出一轍。更詭異的是,家家戶戶的窗欞都纏著發黴的紅綢,簷角掛著的不是風鈴,而是串成串的爛橘子——正是民間用來“壓黴“卻反招穢氣的禁忌。
子夜時分,竹塢深處傳來撕心裂肺的嚎叫。三人循聲尋去,隻見片竹林正在詭異地“呼吸“,竹節間滲出黑褐色的黏液,每滴黏液落地便化作人形的黴斑,抓撓著靠近的生靈。陰寬揮杵砸向最大的黴斑,卻見黏液如活物般順著杵身攀爬,瞬間在他袖口蝕出個焦黑的洞。
“是黴煞!“陽中翻開殘卷,在“腐草化螢“篇末發現半幅批注,“地濕則生黴,人怨則成煞,專附濕邪之地,以生魂的"悔意"為食。“崔正英忽然瞥見竹枝上掛著的紙人,每個紙人胸口都寫著人名,正是鎮口功德碑上早該入土的亡者——有人在用“借屍還魂“的邪術,借黴煞之力召回逝去的親人。
二、腐心鏡·悔孽潭
三人在竹林深處發現座倒懸的石屋,屋中銅盆盛著腐臭的雨水,水麵漂著百片黴斑狀的咒符。陽中剛要觸碰,崔正英突然按住他的手:“看盆底。“水麵倒影裏,鎮民們正跪在祠堂裏,對著空棺磕頭,棺中墊著的竟是發黴的婚書——原來二十年前,濕竹塢曾為躲避水災,將適齡女子獻祭給河神,如今幸存者的悔意,竟養出了這靠“遺憾“壯大的黴煞。
黴煞突然顯形,狀若融化的人形黴菌,七竅流出的黏液落地便成毒霧。陰寬不慎吸入,頓時覺得胸腔裏像灌了鉛水,眼前浮現出當年師父為救他被妖僧劃傷的場景,悔恨如潮水般湧來:“若我當時不衝動......“崔正英一劍劈開他眼前的幻像:“寬兒,別盯著自己的傷口!這妖邪專挖人心底的悔意!“
陽中忽然想起行囊裏的“乾陽符“,這是西域高僧所贈的驅濕神符,以天山雪山頂的千年燥土繪製。他冒險爬上竹梢,將符紙按在黴煞的“命門“——那棵正在“流淚“的老竹。符紙遇濕卻不化,反而燃起淡金色的火焰,烤得整片竹林的潮氣滋滋蒸發。
三、燃悔·竹心淚
黴煞發出令人牙酸的尖嘯,倒懸石屋的銅盆突然炸裂,露出底下深不見底的水潭。潭中浮著百具女屍,發間纏著的正是當年獻祭用的黴紅花繩。崔正英認出潭壁刻著的“悔“字咒文,每道筆畫都由鎮民的血與淚寫成,難怪黴煞能精準捕捉到他們的愧疚。
“用竹火!“陽中記得濕竹塢的特產“火折子竹“,其竹芯幹燥易燃,即便浸在水裏也能保存火種。陰寬砍來竹枝,崔正英以劍訣引動,竹芯爆出的火焰竟帶著鬆木香,專克濕腐之氣。火焰燒到潭邊咒文時,水麵突然浮現出當年少女們的麵容,她們眼中沒有怨恨,隻有解脫的笑意——原來她們等的不是複仇,而是生者能放下執念,讓亡魂安息。
當最後一道咒文被火焰吞噬,老竹的“淚水“化作甘霖灑向竹林。那些被黴煞侵蝕的青竹竟在火光中抽出新枝,嫩黃的竹芽頂開黴斑,露出底下翡翠般的竹節。陽中注意到潭水變清了,女屍們的手都輕輕交疊在腹上,仿佛睡著了一般。
四、霽光·悔勿留
黎明時分,濕竹塢的雨停了。村民們摸著身上褪去的青斑,望著漫山新綠的竹林,忽然想起二十年前被獻祭的少女們最愛的便是竹編。崔正英將黴煞核心的老竹製成百支竹笛,分發給村民:“吹笛時莫想悔事,多念當下人。“當第一聲清越的笛音響起,竹林間竟飛出數隻金綠色的螢火蟲——正是黴煞消散後,地脈靈氣所化的“忘悔螢“。
回程路上,陰寬把玩著新得的竹笛,突然問:“師父,要是人心裏的悔意真能養出妖怪,那咱們斬妖除魔,算不算也在斬人心裏的疙瘩?“崔正英望著遠處放晴的天空,想起小師妹臨終前交給他的《山海經》殘卷,扉頁上她的字跡還清晰如昨:“妖由心生,亦由心滅。“
陽中忽然指著山坳驚呼,隻見被黴煞侵蝕過的竹林裏,竟生長出罕見的“雙生竹“,兩竿青竹並蒂而立,竹節間流轉著淡淡的金光。這是地脈恢複後才會出現的吉兆,意味著濕竹塢的悔孽已消,新生將始。
暮色降臨前,三人在山神廟歇腳。陽中借著月光修補《山海經》,新添的黴煞圖譜旁,他工工整整地寫下:“悔者,心之濕也。若任其淤積,則生腐煞;若曬之以光,疏之以念,則化霧成露,滋養新苗。“陰寬湊過來瞧,看不懂文縐縐的批注,卻忽然指著廟外大笑:“看!那些螢火蟲跟著咱們呢,莫不是怕咱們再遇上濕答答的妖怪?“
山風穿過廟簷,帶著竹笛的餘韻。崔正英望著漸密的流螢,忽然覺得它們像極了小師妹當年發間的金步搖。青鋒劍在腰間輕顫,不是因為妖氣,而是因為前方官道上,隱隱傳來百姓的哭號——又一個需要他們的地方到了。
三匹青驄馬踏碎最後一片黴斑時,濕竹塢的村民們正圍著新抽的竹林祈福。他們不知道,那三個騎馬遠去的身影,正將人間的悔意與希望,都收進了各自的行囊。而崔正英知道,隻要這世間還有人在遺憾中掙紮,他們的劍,就會繼續劈開潮濕的陰霾,讓陽光,照進每一個本該晴朗的日子。
喜歡一眉道師請大家收藏:()一眉道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