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番外4)中國的“亞特蘭蒂斯”

字數:3825   加入書籤

A+A-


    歡迎回到《超仁水下課堂》第四十一期。
    寶子們,在第四十期的微課裏,超仁跟大家回顧了“元青花獨孤信側帽風流人物罐”的發現和修複經曆。
    這之後,超仁出國學習,現在正在風光秀美的盧塞恩,參加一個水下村落的考古活動。
    說到這裏,我不禁想到,千島湖的水下考古故事。這期咱們就來講講獅城、賀城的故事吧。
    先來看一段視頻資料。
    時間回到2012年4月,中央電視台對千島湖的水下考古進程進行了直播,整個杭州都為之沸騰。
    在很早之前,千島湖就被評為4a旅遊景點,所以它成了遠近聞名的旅遊景點。
    可是,在央視直播之前,也許很多人都不知道,在千島湖底,竟然還藏著兩座千年古城,我們把它們叫做賀城、獅城。
    根據史料記載,獅城、賀城始建於漢唐年間,後來保持著明清原貌。賀城,也稱作淳安古城。
    時間再回溯到1959年。
    當時,為了上海、杭州等大城市的用電需求,修建完畢的新安江水庫,開始截流蓄水,百姓需要及時搬遷。29萬村民因此而遷居異鄉,得到妥善安置。
    蓄水結束之後,27個鄉鎮、1000多座村莊、30萬畝良田,以及獅城、賀城兩座古城,都沉入了千島湖底。
    遺憾的是,由於文物保護認知不夠,賀城的保存狀況不佳,但由於獅城距離水庫很遠,村民又迅速遷離,所以獅城保存比較完整。
    現在,寶子們看見的這幾張牌坊、雕刻,都來自於獅城。有沒有覺得,精美絕倫、古意盎然呢?
    時間往後推移,來到2001年。
    近年來,因為文物保護意識的提高,考古學者們希望通過技術手段,讓水下古城“重見天日”。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來自一家北京潛水俱樂部的潛水員。在當地旅遊部門的邀請下,幾位潛水員嚐試對獅城展開水下調查。
    因為是第一次下水,所以他們已經做好了“空手而歸”的心理準備。沒想到,這次竟然迎來了“開門紅”。
    潛水員們第一次下水,就探到了城牆,撿回了刻著“民國二十三年”“縣長張寶琛”字樣的磚塊。
    除了磚塊之外,他們還發現,獅城的建築保存狀況非常好,與圖片資料上的顯示別無二致。那些瓊樓玉宇、雕欄玉琢、大氣的民宅,都一如當年!
    更令人欣喜的是,獅城西麵的拱形門,竟然還可以任意開關。在水下環境中,看起來像是一扇時空之門。
    推開城門之時,潛水員們還能看到門上的鉚釘和鐵環,還有鐫刻著“光緒十五年製”字樣的瓦片。
    在接下來的幾次潛水活動中,潛水員們利用gps定位、聲呐等手段,把狀元台、新安會館、方氏宗祠等以前的重點建築一一定位。
    從此往後,當地政府加大了經費投入,對水下古城進行多次探摸。
    現在,寶子們請跟超仁一起,從獅城城門開始往裏看啊!
    獅城共有五座城門,分別是東門、南門、小西門、大西門、北門,每座城門上都修築了城樓。城樓頂部又蓋著大大的石板,四麵砌著磚,兩側開著拱門。
    總的來說,城牆保存狀況還不錯。
    推開城門,來到城內,我們可以看到一些當時主要的街道:東街、南街、西街、北街、直街、橫街……
    現在,我們可以看見,在古城之中,到處是修建於明清時代的石質建築,氣派而又精美。街道布局規整,孔廟、書院、民居、牌坊都彰顯著城市的繁華。
    有一點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獅城當中,牌坊特別多,據不完全統計竟有265座之多。
    到了2005年,關於千島湖水下考古的重大發現,讓當地文旅局為之一振。
    現在,寶子們可以在圖片裏,看到一些集鎮的形象。這些圖片,並非來自獅城。
    原來,當時被淹沒在千島湖底的,不隻是獅城、賀城這兩座千年古城,還有威坪、港口、茶園這三個大型古集鎮。
    好家夥!如果把古集鎮和古城連起來看,這不活脫脫一個完整而又神秘的古建築群嗎?
    前幾年,有幾位潛水愛好者,又在千島湖下40米左右的深水區,發現了石峽書院,還拍攝了一些視頻資料。
    在古希臘學者柏拉圖的《克裏特阿斯》《提邁奧斯》兩本對話錄中,曾有一個說法:“在梭倫九千年前左右,海格力斯之柱對麵,有一個很大的島,從那裏你們可以去其它的島嶼,那些島嶼的對麵,就是海洋包圍著的一整塊陸地,這就是‘亞特蘭蒂斯’王國”。
    海格力斯之柱,就是今天的直布羅陀海峽。“亞特蘭蒂斯”,則是在古老傳說中的曾有過高度發達的文明古國。
    傳說中,亞特蘭蒂斯被一場史前大洪水埋葬,淹沒在了大西洋海底。
    古人曾經感慨,滄海桑田,總以為時間要夠長,夠久,才能讓這個世界發生改變。就像,曾經的亞特蘭蒂斯一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但現在,生活在淳安的百姓們,隻用了幾十年時間,也看到了“滄海桑田”的另一種可能性。
    也許,很多人會因為獅城、賀城的沉沒,而感覺遺憾。畢竟,在越來越重視文旅產業和文物保護的當下,宏偉氣魄的明清古城,完全可以被打造成熱門的旅遊景點。
    超仁個人倒不這麽覺得,且不說“文物保護與生產發展的矛盾”,咱們不妨想一想,現在寶子們去打卡的古城,保護情況又如何?絕大多數不盡如人意。
    還是古人說得好,“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也許對於古城來說,它們消失在了人世間,也許是禍;但換個角度來看,這又何嚐不是一種福?
    因為沉沒水底,隔絕了空氣,古城沒有再遭受風暴的淩虐、烈日的暴曬,也遠離了人類的攪擾。
    再加上,沉入水底之後,諸如水流、泥沙等自然力,對它的改變也慢了下來。
    如此這般,今天我們看見的古城,仍然保留著1959年的麵貌,如同吃了防腐劑。
    時間就此封存,像一枚被瞬間凝固的琥珀,也像一顆富含曆史信息的時光膠囊。也許,十年、百年、千年之後,水下古城依然保持著青春活力。
    到了那個時候,說不定,科考人員已經設計出了可供人們在水下行走的安全隧道?
    隔著特製玻璃,沉潛於水底世界,飽覽明清古城的恢宏與壯麗,這也該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吧!
    ————《超仁水下課堂》第四十一期,盧塞恩錄
    喜歡江海潛尋請大家收藏:()江海潛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