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以弱勝強

字數:8602   加入書籤

A+A-


    石中觀想參詳《道德經》,對於此經之第七十八章節的感悟及體會深刻解析了悟,眾生意也從多個層麵對此章所述,進行了闡述及解悟。直令其一時間,天道法則力量更是精進了得。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
    從人之感悟層麵來說,此一章節讓修者深刻體會到了“柔弱勝剛強”的大道哲學智慧。
    在紅塵世道現實生活中,修者常常被授意教導要堅強、要勇敢,要自強不息,但聖人老子卻告訴修者,多時柔弱並不一定就是軟弱無力,也可以是一種強大的力量源泉。
    這種力量,不單是通過爭鬥和對抗來體現的,而是要通過順應和包容來實現的。就像是水一樣,雖然看似柔弱無力,但卻能滴水穿石,能匯窪聚雨成江河,形湖海,滋養萬物生靈。
    聖人老子讓修者對於引領導向者的品質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老子曾說:“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
    他這句話是在告訴修者,一個真正的引領大道者,應該能夠承受住國家的屈辱和災難,勇於擔當責任,忍辱負重,以弱勝強,死而後已。而不隻是為追求個人的榮譽和利益。隻有這樣的引領導向者,才能真正贏得民眾的深深信任和由心尊重,成為一國的棟梁之才。
    “正言若反”老子認為,真正的道理往往與世俗的看法相反。
    因為世俗的看法,往往被表麵的現象所迷惑,而真正的道理,則需要深入本質去探尋,即透過現象看本質,此乃天道明晰了然之法。
    因此,修者在學習和領悟大道至理之時,要始終保持開放的心態,勇於接受新的觀點和看法,不要被固有的思維所束縛,開天辟地非是一朝一夕之功,當為長久運行之計。
    《道德經》第七十八章曰:“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聖人雲:「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正好相反。 ”
    其中之意是“天下萬物之中,沒有什麽比水更柔弱的了!然而對付堅強的東西,也沒有什麽能勝過水了!這是因為水柔弱得沒有什麽能改變它。這個柔弱勝剛強的道理,天下的人沒有不知道的,卻沒有幾個能實行的。所以聖人說‘那為國受辱的,就是社稷之主;那為國受難的,就是天下之王。’這些正麵肯定的話語,聽起來好像是反話一樣,很不容易理解。 ”
    話說滿清入關之後,經順治而康熙,後雍正至乾隆,康乾盛世美顏如華,卻並未能摒棄非正統治的枷鎖。
    清朝的時候,江南的馬家灣那地界,住著兄妹兩個,哥哥李玉山,忠厚老實,本本分分,妹妹李秀水聰明伶俐,靈活處世,為謀生計,他兄妹倆便在人來去往較多之處,那路口邊上開了一家小酒店。
    這一天傍晚,店裏來了個四十來歲的中年人,他穿著一身青布長衫,手裏搖著一把折疊紙扇,看上去一副斯斯文文的樣子,且後麵跟了個隨從,看那年紀,與他不相上下,也是生得細皮嫩肉,白白胖胖的。
    二人剛來時,就看了看店門口掛著的紅布,便是走進店中來,李秀水見有客到,忙就迎了上去,打著招呼,熱情的將客人安頓在雅座上坐下,接著便是問道:“二位客官,不知想用哪一等酒菜來著!?”
    那中年人聞言,抬起頭來,瞧了瞧李秀水,見她生得玉容花貌、國色天姿的,不覺走神。
    他是沒想到,在這窮鄉僻壤之處,竟有這麽漂亮的一個女子,不禁看得雙眼直發呆,直到那隨從扯了一下他的衣衫,他這才緩過了神來,便問道:“這位大姐,不知您這店中,有幾等酒菜來賣!?”
    李秀水對他這樣的登徒浪子,早已應對自如,也不管他直勾勾的注視,扳起指頭,算起數道:“我家店裏,一等酒菜是山珍海味,官宦喜歡食。二等酒菜是地方名菜,商賈愛吃。三等酒菜是粗茶淡飯,讀書過路人充饑。”
    那中年人聞言,仍是呆看著她,且笑道:“那你看我二人,該吃哪一等酒菜呢!?”
    李秀水早將他們悄悄打量了一番,對他這樣的人,沒什麽好感,於是便說道:“二位客官,說是官人衣著卻不顯華貴,說是商人麽!嘴口手頭也不夠油滑,說是尋常百姓來著,腳上卻沒有半點泥巴,看著窮不溜秋斯斯文文的樣子,倒好像是個酸秀才讀書人,就吃第三等酒菜吧!” 中年人聽了,頓時好不氣惱!這是瞧不起誰來!
    李秀水卻是不知道,這二人大有來頭!他們正是當朝的乾隆皇帝,以及他的貼身太監劉公公!
    想這乾隆皇帝,自從祖上得了江山,坐穩了皇位,早已吃厭了禦膳房裏的龍肝鳳膽,看厭了皇宮大院的宮牆高樓。卻哪裏管百姓一日三餐,幾個窩頭!
    他聽說江南風景如畫,美食佳肴比比皆是,婀娜多姿的江南美女如雲,於是便青衣小帽、喬裝打扮成個普通人的模樣,帶著劉公公便出了京城,侍衛親兵都未曾帶一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一路上,他玩玩耍耍,微服私訪,倒也還爽意自在,卻是來到這馬家灣地界,早已饑腸轆轆,腹中鳴響。
    哪知道這開店的李秀水,竟看不起他們,就隻讓他如此貴重之人,吃最下等的三等酒菜!
    乾隆正要發火作氣,那劉太監又暗地裏扯了扯他的衣服,提醒他“這是在外麵”。乾隆瞬息明白過來,總算將這口氣給壓了下去。
    他心想“你一個小小的鄉間野店,竟敢對我如此不恭敬,看我不整弄於你。”
    於是就打主意,要點幾道稀奇古怪的菜品來考考李秀水。哼!如果做不出來,自要新賬老賬一塊兒算!保不定把這女子睡了!也是她自找的,得承龍恩。
    乾隆皇帝主意打定,於是便道:“大姐你說的這一二三等酒菜,我都不想吃,我想吃的酒菜隻怕你這店中做不出來!”
    李秀水心裏明鏡似的,乾隆一開口,她便知道這人憋的是什麽鬼主意。隻嫣然一笑,說道:“這位客官,別說你要吃的酒菜,就是皇帝老子想吃的酒菜,也難不倒我!”
    乾隆聞言道:“哦!此話當真!?”李秀水回道:“決不打誑語!”
    乾隆想了想,便道:“好嘛!我要吃黃龍采鳳、青獅白象、紅嘴綠鸚哥...一共三十樣菜,隻素不葷,剛好兩個人一起,能吃完。給你一個時辰做出來,賞白銀百兩。做不出來,便砸了你的招牌,封了你的店門,怎麽樣?”
    緊接著,他即吩咐劉太監道:“來,快些將銀子拿出來,百兩這麽一堆銀子,看她有沒有能耐拿去!”
    劉太監聞見萬歲開了口,趕緊從包袱裏取出了一百兩銀子,堆放在桌上。
    李秀水輕蔑地掃了他們一眼,說了聲:“客官少坐,喝茶,小女子這就去將酒菜辦了來!”
    再說,妹妹與乾隆在店堂中所說的話,哥哥李玉山在後廚是聽了個一清二楚,等李秀水一進廚房,他便數落她道:“哎呀呀!我的好妹妹,你這回可捅了大婁子了!那人這麽多刁鑽古怪的菜名,如何做得出來!?”李秀水卻笑而不答。
    但見她將衣袖一挽,當即不管不顧地忙乎起來。
    不一會兒,李秀水便將乾隆所報的菜品,全都做好了。端上桌來,看看那計時滴漏,剛好一個時辰。
    乾隆舉目看去,隻見一盤胡蘿卜絲炒花菜,黃絲悠悠盤繞著那朵花菜,花樣獨具。一碗海帶絲夾雜豆腐湯,好似青絲(獅)托白象,形象逼真。一盤爆炒菠菜,那菠菜的根紅得發紫,葉子綠得掛翠,就像一隻活生生的紅嘴綠鸚哥。
    看著桌上的菜品,乾隆滿意地點了點頭,說道:“慧心獨具,還算不錯。”
    李秀水回道:“聽你這話,聽來勉強,說來簡單,難道還有什麽地方做得不妥妥的!?”
    乾隆道:“這幾道菜,做得倒是不錯,可隻才三樣菜,我點的三十個菜,這還差二十七樣,怎麽辦!?”
    李秀水回道:“我還沒上完呢!你請稍後!”接著,李秀水又端出一盤八角煮綠豆芽,一盤韭菜炒四季豆,說道:“客官,你點的菜全上齊了,請慢用!”
    乾隆聞言,忙道:“且慢,我剛才說的那是差二十七樣,你就端了兩盤上來,就說是齊了!這卻是從何說起!?”
    李秀水不慌不忙地說道:“客官,你扳起指頭算算唄!八角八樣,綠豆芽六樣,韭菜九樣,四季豆四樣,加起來不正好二十七樣菜麽?!放在一起,正好是四菜一湯,不剛好夠你二人吃一頓的!?菜齊了!你慢慢享用。”
    乾隆被她說得無言以對,隻得眼睜睜地看著李秀水將桌上的一百兩銀子給收了!
    一會兒,李秀水過來篩酒。乾隆見這李秀水不僅聰明伶俐,而且貌若天仙,不覺又動了私心欲念,就有心要戲耍於她。
    待李秀水從自己身邊走過之時,就用腳將她身後的一條腰間彩帶,給踩住了。那彩帶本就係得不是太緊,被他一踩,一下子便掉在地上。
    乾隆當即彎腰,將彩帶給撿了起來,二指夾著,托在手中,隨口吟誦道:“一條彩帶架鵲橋...。
    李秀水見他二指托著自己的腰間彩帶,滿口誘惑詩句,全然不顧身份,不覺滿臉緋紅,於是拿起一雙筷子,將彩帶給挑了回來,也回敬了他一句:“兩根翠竹搗蛇巢!”
    乾隆見她不僅不領情,還罵自己是蛇,自覺貴為九五之尊,皇脈人王,豈容一鄉間女子如此折辱。他好不氣惱,顧不得什麽斯文體麵了!便是幽幽地假斯文道:“紅綠青藍紫,是哪家的裱紙?”
    李秀水聽聞他罵自己,當仁不讓,隨口回應道:“稻糧麥黍稷,該那雜種先生!”
    乾隆聽聞,火冒三丈,將桌子一拍,厲聲大喝道:“大膽小女子,難道不要命了!?你可知道我從哪裏來的嗎!?”
    李秀水不卑不亢地回道:“我管你從哪裏來的?難道你從天上靈霄寶殿下來的不成!?竟這麽無禮霸道!”
    乾隆怒道:“我雖不是從天上的靈霄寶殿來的,說出來怕也嚇你個半死。你且知道,好好聽著:“我住的那地方,裏三層、外三層,中間一道紫禁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秀水聞言笑道:“哦呦!外三層、裏三層,中間關的是犯人。原來你是從大牢裏逃出來的呀!”
    乾隆被氣得說不出話來,鐵青著臉,連聲喝道:“反了,反了!”
    劉太監見了此情此景,驚恐萬狀,也顧不得保密了!忙是喝道:“大膽刁民,見了聖上,還不下跪領罪!”
    李玉山在後廚見著妹妹頂撞的客人,竟是當今的萬歲爺,頓時嚇得魂不附體,忙從後廚裏跑了出來,也不講話,拖了李秀水就跑。
    劉太監忙上前,將他們攔住,大喝道:“呔,以下犯上,犯下欺君大罪,還想逃麽?!”
    李秀水聞言,倔強的性子又上來了!她掙脫哥哥拉著的衣袖,轉過身來,義正辭嚴地問道:“萬歲!你既是君王,為何要穿著百姓的衣服!?”
    乾隆回道:“朕微服私訪,有何不可?!”
    李秀水答道:“你身為帝王,穿了百姓的衣服,還振振有詞,那如果百姓穿上君王的衣服,你又當如何!?”
    劉太監一旁喝道:“呔,大膽刁民,休得口出狂言!還不趕緊給萬歲跪下,請死。”
    李秀水柳眉倒豎,杏眼圓睜,再次嬌聲嗬斥道:“哼!還有你這家夥,別總在旁邊裝腔作勢、狐假虎威了!本民女現在可是在跟萬歲爺說話呢!這裏哪裏有你插嘴的份兒?”
    話畢,她稍稍頓了一下,緊接著將目光轉向乾隆皇帝,不卑不亢地繼續問道:“敢問萬歲爺,方才您們口口聲聲指責民女犯下了欺君之罪。可您身為堂堂天子,又萬民敬仰,竟然喬裝打扮成普通百姓的樣子,行走於民間。如此妄顧身份的行徑,難道不是萬歲爺您首先欺騙了天下百姓嗎?!既然是這樣,那此事又該當如何處置才好呢!?若是論罪,先論萬歲爺個無視國體法度,欺負民眾之罪,再來問我的過錯吧!”
    乾隆這一次可是吃了大虧,心裏雖然憋著一肚子火,但礙於自己的身份和顏麵,卻也不好當場發作。他隻能滿心懊惱地一揮衣袖,就此打住,悻悻而去。
    然而,回到宮中後的乾隆,卻是越想越生氣,那怒火就如同燃燒的幹柴一般,怎麽都壓不下去。
    於是乎,他暗中授意身邊的劉太監,要其找個機會,狠狠地整治一下李家兄妹,以出心中這口惡氣。
    劉太監得了旨意後,自然不敢怠慢,趕忙派出手下那些訓練有素的鷹犬爪牙,四處搜尋李家兄妹的下落,意圖以私勢,欺壓百姓,為主子出氣。
    他們這些人,平日裏都是仗著主子的權勢作威作福慣了的,本以為這次捉拿兩個平民百姓,不過是手到擒來之事,哪曾想到尋了三月有餘,竟連李家兄妹的影子都找尋不到絲毫。
    他們把整個馬家灣小地界翻了個底朝天,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直查到了李家祖宗十八代,卻始終一無所獲。
    就在眾人焦頭爛額之際,終於有人發現了一些蛛絲馬跡。又經過進一步深入調查和追蹤,他們驚訝地發現,李家兄妹竟然與江湖上聲名遠揚的紅花會有所關聯。
    這個消息讓劉太監震驚不已,他深知紅花會可不是好惹的角色,那會主陳家洛更是與聖上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種種牽連,若是一個處理不當,恐怕會給自己招來大禍。
    但皇命又難違抗,猶豫再三之後,他還是決定將此事如實呈報給乾隆皇帝知曉。
    再說乾隆這邊,雖然因為李家兄妹的事情而氣惱萬分,卻礙於紅花會主陳家洛的情麵,隻得於此事上不了了之。
    但他那顆向往江南美景的心卻依舊沒有改變。江南的山清水秀、繁華富庶,女子的婀娜多姿,總是令他魂牽夢繞,難以忘懷。
    沒過多久,他便又按捺不住內心對江南的渴望,再次喬裝打扮成普通百姓模樣,帶著幾個親信侍衛微服私訪,踏上了南下的路途。
    一路上,乾隆盡情欣賞著沿途的風光美景,感受著江南獨特的風土人情,吃喝著江南的美食佳肴,卻始終忘卻不了之前所受的窩囊氣。
    要知道,乾隆皇帝一生共下江南六次?。?第一次?是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帝在四十歲時進行了第一次南巡,主要遊覽了江蘇、安徽和浙江等地。
    ?第二次?是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帝在四十六歲時進行了第二次南巡,同樣訪問了江蘇、安徽和浙江。
    ?第三次是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乾隆帝在五十一歲時進行了第三次南巡,這次他特別視察了海塘工程。
    ?第四次?是乾隆三十年1765年),乾隆帝在五十四歲時進行了第四次南巡,遊覽了西湖、蘇州,並檢閱了福建水軍。
    ?第五次?是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帝在六十九歲時進行了第五次南巡。
    ?第六次?是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這是乾隆帝最後一次南巡,此時他已經七十四歲。
    而他每次南巡的行程和目的皆是大同小異。每次南巡,乾隆皇帝都會到訪多個城市,包括江寧府今南京市)、蘇州府、杭州府和揚州府。
    其後四次南巡,還特別巡幸了浙江的海寧。南巡的目的主要包括巡視地方政務、考察民情、視察河務和海防,以及陪同其聖母皇太後,遊覽名勝古跡等等。
    乾隆皇帝的南巡,不僅是一次巡視活動。更是一次展示滿清皇恩浩蕩和鞏固滿清皇朝統治的機會。
    每次南巡,都伴隨著大規模的準備工作和浩大的聲勢,隨行人員眾多,花費巨大。
    南巡的開支主要由地方商賈承擔,朝廷則會給予這些商人一些榮譽頭銜作為回報。
    此外,乾隆帝的南巡,也是效仿其祖父康熙帝的治國理念,繼續強化中央皇權對地方的控製和了解民情諸般。
    克敵垂成不受勳,凜然巾幗是將軍。
    一般過客留吟句,絕勝錢塘蘇小墳?。
    (《木蘭祠》清.乾隆)
    喜歡成道天書請大家收藏:()成道天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