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水脈乾坤

字數:7860   加入書籤

A+A-


    廣都鹽井的改良工程剛有起色,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就打亂了所有計劃。
    我站在驛館窗前,望著如注的雨幕。已經連續下了三天,成都平原的低窪地帶開始積水,農人們站在田埂上,望著被淹的秧苗捶胸頓足。
    "秦先生!"一個渾身濕透的傳令兵闖進院子,"諸葛軍師急召!都江堰魚嘴出現裂痕!"
    我心頭一緊。都江堰!這座建於戰國時期的偉大水利工程,是成都平原的命脈。如果它出了問題,蜀中將瞬間從天府之國變成水鄉澤國。
    顧不上穿戴蓑衣,我騎馬冒雨奔向刺史府。街道上的積水已經沒過馬蹄,沿途不時看到倒塌的茅屋和哭嚎的百姓。
    府內氣氛凝重。諸葛亮正在沙盤前與幾位官員商議,沙盤上清晰地展示著岷江和都江堰的全貌。我悄悄站到角落,擰幹衣角的水。
    "...自李冰建堰以來,二百餘年未有如此險情。"一位白發老者顫聲道,"老朽擔心,若魚嘴徹底崩塌,內外江水量失衡,成都平原將..."
    "李老不必多言。"諸葛亮打斷他,聲音冷靜得可怕,"當下之急是搶修。需要多少民夫?多少材料?"
    老者與幾位水利官員低聲商議後報出一個數字:五萬民夫,三千根巨木,十萬斤鐵器...
    諸葛亮眉頭緊鎖:"正值農忙,抽調五萬壯丁,秋收何以為繼?"
    "軍師。"我忍不住上前一步,"可否讓在下一觀堰體損傷情況?"
    廳內眾人齊刷刷看向我,目光中滿是懷疑。那位李老冷笑一聲:"黃口小兒,也敢妄議國之大計?"
    諸葛亮卻揮了揮手:"秦先生曾言通水利,且隨亮一觀。"
    半個時辰後,我們站在了都江堰的魚嘴分水堤上。暴雨中的岷江像一條發怒的巨龍,渾黃的江水咆哮著衝擊堰體。魚嘴——這個將岷江分為內外江的關鍵設施,已經出現了幾道觸目驚心的裂縫。
    "裂痕比昨日擴大了。"一位官員喊道,"照此速度,不出三日..."
    我蹲下身,仔細查看裂縫走向。雨水打在臉上,模糊了視線,但我還是看出了問題所在——魚嘴的基礎結構出現了不均勻沉降。
    "係統,我需要都江堰的結構圖和分析。"我在心中默念。
    一陣電流聲後,係統回應:【都江堰三維模型加載中...警告,數據缺失40,僅提供基礎結構...】
    我的視野中浮現出一個半透明的都江堰立體圖像,但關鍵的魚嘴內部支撐結構部分卻是模糊的。該死!這係統關鍵時刻又掉鏈子!
    "秦先生可有見解?"諸葛亮的聲音穿透雨幕傳來。
    我抹了把臉上的雨水:"魚嘴損毀的主因是基礎不穩。李冰當年用竹籠裝卵石做基礎,再用木樁加固,但二百年過去,木樁已經腐朽。"
    "這誰不知道?"李老譏諷道,"問題是現在水勢滔天,如何更換基礎?"
    我沒有立即回答,而是沿著魚嘴邊緣小心行走,觀察水流的衝擊點。係統提供的殘缺圖像中,有一段支撐結構是完整的,顯示李冰當年使用了一種巧妙的魚骨狀支撐係統。
    靈光一閃,我轉身對諸葛亮說:"不必全拆重建!可以在現有魚嘴外圍加築一道輔助分水堤,分流大部分水壓,然後在內側修補加固。"
    "異想天開!"李老怒喝,"加築堤壩?談何容易!"
    諸葛亮卻抬起手示意他安靜:"秦先生可有具體方案?"
    "需要三樣東西:竹筋混凝土、分水魚骨和泄洪槽。"我快速在地上畫出草圖,"竹筋混凝土就是用竹條代替鋼筋的混凝土,就地取材;分水魚骨是模仿魚刺形狀的木結構,分散水流壓力;泄洪槽則是..."
    我滔滔不絕地解釋著,將現代水利工程知識與古代條件相結合。諸葛亮的目光漸漸亮了起來。
    "材料幾何?人力幾何?"他問出了關鍵問題。
    "材料皆可就地解決,隻需民夫三千,工期十日。"我自信地回答。
    "荒謬!"李老氣得胡子直抖,"三千人十日修堰?老朽治水五十載,從未聽聞此等狂言!"
    其他官員也紛紛搖頭。就在爭論激烈時,一個洪鍾般的聲音從後方傳來:
    "某家覺得可行!"
    眾人回頭,隻見一隊騎兵疾馳而來,為首的正是關羽和張飛。關羽一身綠袍已被雨水浸透,美髯上掛著水珠;張飛則披著簡陋的蓑衣,活像一頭從水裏鑽出來的黑熊。
    "雲長?翼德?"諸葛亮略顯驚訝,"你們怎麽..."
    "聞堰堤有險,特來相助。"關羽下馬走到沙盤前,"秦先生之法,關某以為可試。"
    張飛卻嗤之以鼻:"什麽竹筋泥漿的,聽著就兒戲!要某說,直接征發十萬民夫,拆了重建!"
    我暗自苦笑。這位猛張飛果然如史書記載,喜歡用最簡單粗暴的方式解決問題。
    "翼德將軍,"我盡量保持恭敬,"征發十萬民夫,蜀中今年賦稅至少要減三成..."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呸!"張飛一口唾沫差點吐到我臉上,"小娃娃懂什麽賦稅?某隨大哥打天下時,你還不知在哪吃奶呢!"
    關羽皺眉:"三弟,不得無禮。"
    張飛哼了一聲,不再言語,但看我的眼神依舊充滿輕蔑。
    雨勢稍緩,諸葛亮決定采納我的方案,但做了折中:同時準備兩套方案,若我的方法失敗,立即啟動全麵重建。李老等傳統派官員雖然不滿,但也不敢違抗軍師之命。
    當晚,我在臨時搭建的工棚裏完善圖紙。係統提供的殘缺信息讓我不得不依靠自己的專業知識填補空白。畫到一半,油燈突然被一陣風吹滅。
    "秦先生好雅興。"
    我猛地抬頭,隻見關羽不知何時已站在棚口,手中提著一個酒壺和兩隻陶碗。
    "關將軍?"我慌忙起身。
    "冒雨畫圖辛苦,關某特來陪先生小酌兩杯。"他自顧自地坐下,倒了兩碗酒。
    我受寵若驚地接過酒碗。關羽仰頭一飲而盡,然後盯著我的圖紙:"先生此計甚妙,但有一處關某不解。"
    他指著魚骨分水結構:"此物為何要彎曲如魚刺?直木不是更易得?"
    我抿了口酒,火辣辣的感覺從喉嚨一直燒到胃裏:"回將軍,彎曲結構能更好地分散水流衝擊力。就像...就像人的手臂,微微彎曲時更能承受重物。"
    關羽眼睛一亮:"妙喻!"他撫須沉思片刻,突然問:"先生對《春秋》可有研究?"
    我手一抖,差點打翻酒碗。關羽這是要考我校經?《春秋》我倒是讀過,但都是現代學者的譯注本啊!
    "略...略知一二。"我硬著頭皮回答。
    "關某近日讀《左傳》,見"泓之戰"一節,宋襄公不擊半渡,終致敗亡。世人多譏其迂腐,先生以為如何?"
    我鬆了口氣,這是軍事倫理問題,還在我的知識範圍內。我斟酌著回答:"從結果看,宋襄公確實敗了;但從軍事倫理看,他遵守了當時的戰爭規則..."
    "戰爭規則?"關羽皺眉,"兵者詭道也,何來規則?"
    "將軍且聽我解釋。"我放下酒碗,"春秋時期的戰爭主要是貴族間的武力仲裁,有"不重傷""不擒二毛"等規則。宋襄公遵守的是這種"君子之戰"的規則。"
    關羽若有所思:"那以先生之見,當用何策?"
    "若我是宋襄公..."我不知不覺進入了狀態,"會在楚軍半渡時按兵不動,但會派奇兵繞後斷其糧道。既保君子之名,又得實利。"
    "哈哈哈!"關羽突然大笑,"好一個"君子之名,實利兼得"!先生此言,深得關某之心!"
    我們又討論了幾段《春秋》典故,我盡量用現代軍事理論解讀古代戰例,關羽聽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覺,一壺酒已經見底。
    "先生之學,實乃聞所未聞。"關羽起身告辭時,眼中閃爍著奇異的光芒,"他日有暇,再與先生論道。"
    關羽剛走,係統提示突然彈出:【支線任務完成:與關羽建立友誼100100)。獎勵:關羽好感度永久+30,"春秋左傳"詳解資料庫解鎖】
    我愣住了。這就完成了?看來關羽欣賞有學識的人,尤其是能與他討論《春秋》的人。這與我印象中那個驕傲自負的武聖形象頗有出入。
    第二天清晨,工程正式開始。三千民夫在我的指揮下,先在上遊築起臨時圍堰分流,然後在魚嘴外側搭建腳手架,準備澆築竹筋混凝土。
    張飛被安排監督材料運輸,一臉不情願。中午時分,他騎馬來到工地,大聲嚷嚷:"喂,小子!你要的竹子運來了,自己去看合不合用!"
    我跟著他去到材料堆放處,隻見數百根毛竹胡亂堆在地上,許多已經開裂。
    "將軍,這些竹子不能用。"我直言不諱,"需要整根完好、直徑三寸以上的楠竹。"
    "挑剔什麽?"張飛瞪眼,"能給你找來就不錯了!"
    我強忍怒氣:"若用這些劣質材料,工程失敗,責任誰擔?"
    "喲嗬!"張飛一把揪住我的衣領,"敢跟某家頂嘴?"
    我被他拎得雙腳離地,周圍工匠嚇得不敢出聲。就在這危急時刻,一個清冷的聲音傳來:
    "翼德,放手。"
    諸葛亮不知何時出現在我們身後,羽扇輕搖,目光如冰。
    張飛悻悻地鬆開手:"軍師,這小子太不識好歹..."
    "秦先生是主公欽點的技術官,翼德當以禮相待。"諸葛亮語氣平淡,卻不容置疑,"所需材料,按標準重新準備。"
    張飛哼了一聲,轉身大步離去,臨走還狠狠瞪了我一眼。
    工程進展比預期順利。第七天,新型魚嘴結構已經初具雛形。這天下午,我正在指導工匠安裝分水魚骨,諸葛亮突然派人來請。
    刺史府內,劉備正與幾位官員議事。我行禮後,劉備和藹地問道:"秦先生,堰體修複如何?"
    "回主公,進展順利,預計再有三日即可完工。"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善!"劉備滿意地點頭,"先生之功,當有重賞。"
    李老突然插話:"主公明鑒,老朽以為堰體未經驗證,言之過早。且秦先生所用之法,前所未聞,恐有後患..."
    我正欲辯解,諸葛亮開口了:"李老多慮了。秦先生之法雖異,卻有實學。亮觀其設計,暗合天地至理。"
    李老頓時語塞。諸葛亮這番話,等於公開表態支持我,這在派係複雜的蜀漢政權中意義重大。
    離開刺史府時,一個侍衛追上來:"秦先生,關將軍有請。"
    關羽在城南的一處宅院設宴款待我。出乎意料的是,張飛也在座,看到我時臉色陰沉,但礙於關羽麵子,沒有發作。
    酒過三巡,關羽舉杯道:"秦先生大才,解我蜀中水患,關某敬你一杯。"
    我連忙起身回禮。張飛卻突然拍案:"二哥何必如此抬舉他?不過是個耍小聰明的匠人罷了!"
    "三弟!"關羽沉下臉,"秦先生之才,你我親眼所見。鹽井、水利,皆利國利民之舉,豈是"小聰明"?"
    張飛梗著脖子:"大丈夫當提三尺劍,立不世功!整天擺弄些木頭石塊,算什麽本事?"
    我放下酒杯,直視張飛:"翼德將軍,若無都江堰,蜀中萬頃良田將成澤國;若無鹽井,百姓將食不甘味。將軍征戰沙場是為民,在下改良技術亦是為民,何分高下?"
    張飛一愣,顯然沒想到我敢這麽跟他說話。關羽卻大笑:"說得好!為民之心,其道一也!三弟,你今日失態了。"
    宴席散後,關羽親自送我出門。夜空中繁星點點,他仰頭望天,突然問道:"先生可知那顆紅星?"他指向天邊一顆赤紅的亮星。
    "那是...火星?"我猜測道。
    "我稱之為"將星"。"關羽語氣中帶著莫名的感慨,"每當它明亮時,天下必有大戰。"
    我順著他的目光望去,那顆紅星確實亮得異乎尋常,仿佛在燃燒一般。
    "先生非尋常人。"關羽突然轉頭看我,丹鳳眼中精光閃爍,"關某閱人無數,卻從未見過如先生這般...超脫之人。"
    我心跳漏了一拍。關羽看出什麽了?
    "將軍過獎了。"我勉強笑道,"在下不過是個匠人..."
    關羽搖搖頭,沒再追問,隻是拍了拍我的肩膀:"堰成之日,關某當再請先生飲酒。"
    三日後,都江堰魚嘴修複工程如期完工。拆除臨時圍堰的那一刻,岷江水咆哮著衝向新魚嘴,然後被巧妙地分為兩股,內外江水量達到了完美平衡。
    岸上圍觀的官員和百姓爆發出震天的歡呼。李老等傳統派官員也不得不承認,這個"奇技淫巧"確實有效。
    諸葛亮站在高處,望著平穩的水流,輕聲對我說:"秦先生此法,可保蜀中五十年無水患。"
    我謙虛地低下頭,心中卻湧起一股成就感。這是我第一次不依賴係統,完全憑自己的知識和能力解決重大難題。
    回成都的路上,係統突然彈出提示:【曆史偏離度上升至1.2...檢測到關鍵節點變化...都江堰穩定性+20年...】
    我若有所思。看來,我已經開始真正改變曆史了。
    喜歡穿越三國,我得係統不靠譜請大家收藏:()穿越三國,我得係統不靠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