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間諜遊戲

字數:6786   加入書籤

A+A-


    "東吳使者三日後抵成都。"
    諸葛亮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卻讓整個議事廳的氣氛驟然緊張起來。我站在文官隊列的末尾,明顯感覺到周圍人的呼吸都停滯了一瞬。
    "來者何人?"劉備眉頭微蹙。
    "諸葛瑾,吾之兄長。"諸葛亮語氣平靜,但羽扇搖動的頻率加快了些許,"另有中郎將張溫隨行。"
    法正輕哼一聲:"名為賀主公得益州,實為探我虛實耳。"
    "孝直所言極是。"劉備捋了捋胡須,"東吳素來首鼠兩端,不可不防。"
    我低著頭,努力回憶這段曆史。孫權此時應該已經對劉備占據荊州不滿,但還沒到撕破臉的地步。這次使者來訪,恐怕是來試探蜀漢實力的。
    "秦校尉。"
    聽到劉備突然點我的名字,我心頭一跳,趕緊出列行禮。
    "東吳使者至時,你負責展示鹽鐵改良之效。"劉備眼中閃爍著精明的光芒,"讓他們見識見識我蜀中能人!"
    "諾。"我躬身應下,後背卻已經滲出冷汗。這是要把我推到外交前線啊!
    散會後,我正欲離開,諸葛亮卻叫住了我:"秦校尉留步。"
    待眾人散去,諸葛亮從袖中取出一卷竹簡:"此乃東吳近年冶鐵之術,校尉可參詳。"
    我接過竹簡,展開一看,上麵詳細記載了東吳的冶鐵技術和產量數據。這分明是機密情報!
    "軍師,這..."
    "知己知彼。"諸葛亮微微一笑,"校尉改良之術雖佳,然東吳亦有能人。張溫其人,博學多才,尤精器械。校尉當有所準備。"
    我鄭重點頭。回到官署,我立刻召集工匠們開會,決定展示三項技術:新式高爐冶鐵、水力鼓風機和灌鋼法。這些都是漢代已有但尚未普及的技術,我加以改良後,效率提升顯著。
    接下來的三天,我幾乎住在冶鐵作坊裏,親自監督每一個環節。係統雖然仍不時抽風,但關鍵時刻還算給力,提供了幾項關鍵參數。
    第三天清晨,我正在檢查水力鼓風機的最後調試,一個熟悉的聲音在背後響起:
    "秦先生如此專注,連關某到來都未察覺。"
    我轉身看到關羽站在作坊門口,一身墨綠色錦袍,美髯飄飄,氣度非凡。
    "關將軍!"我慌忙行禮,"在下失禮了。"
    關羽擺擺手,走到水力鼓風機前細細查看:"此物巧妙,借水流之力替代人力,大省民力。"
    "將軍明鑒。"我解釋道,"傳統皮囊鼓風需壯漢六人輪換,而此物隻需一小童看管水流即可。"
    關羽點點頭,突然壓低聲音:"先生今晚可有暇?關某有事相商。"
    我心中疑惑,但毫不猶豫地答應了。關羽滿意地捋須離去,留下一室淡淡的沉香氣味。
    午時剛過,一隊華麗的馬車在衛兵護送下駛入成都。東吳使者到了。
    我站在歡迎隊列中,遠遠望見為首的兩位使者。年長者約五十歲,麵容與諸葛亮有七分相似,但氣質更為溫和,想必就是諸葛瑾;年輕者三十出頭,劍眉星目,舉止優雅,應是張溫。
    歡迎儀式結束後,劉備在刺史府設宴款待使者。我作為技術官員,席位被安排在靠近門口的位置,正好可以觀察全場。
    酒過三巡,張溫突然起身:"聞蜀中多巧匠,近日改良鹽鐵之術,溫不才,願一觀其妙。"
    來了!我深吸一口氣,看向劉備。劉備會意,笑道:"巧矣,我蜀中秦校尉正精於此道。秦校尉,可否為貴客演示一番?"
    我起身行禮:"敢不從命。"
    在眾人的注視下,我命人抬來一個小型高爐模型和幾塊鐵礦石。隨著我的講解,爐火漸旺,礦石慢慢熔化成鐵水。張溫看得目不轉睛,不時提出問題,我都一一作答。
    "妙哉!"張溫讚歎道,"此爐設計精巧,較我東吳之法,省炭三成!"
    正當我暗自得意時,意外發生了。演示用的水力鼓風機突然卡住,水流雖然仍在衝擊輪葉,但內部傳動裝置似乎出了問題,鼓風效果大減。
    我額頭頓時冒出冷汗。這要是搞砸了,丟的可是整個蜀漢的臉!
    張溫眼中閃過一絲了然的笑意,正要開口,我急中生智:"此乃故意為之,正欲向張中郎展示故障排除之法。"
    不等他回應,我迅速拆開鼓風機側板。係統突然彈出提示:【傳動軸偏移,需重新校準】。按照提示,我很快找到問題所在,三下五除二修好了機器。
    "模塊化設計,便於快速維修。"我故作鎮定地解釋,"傳統鼓風機一旦故障,往往需全拆重裝,費時費力。"
    張溫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模塊化"...好個新奇說法,然理在其中。"
    危機暫時解除。接下來的灌鋼法演示進行得很順利,張溫看得連連稱奇,連諸葛瑾都忍不住上前細看。
    "秦校尉大才!"演示結束後,張溫真誠地讚歎,"此法若在東吳,當可省卻多少人力物力。"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我謙虛地笑笑,心裏卻長舒一口氣。總算沒給蜀漢丟臉。
    宴會持續到深夜。回驛館的路上,我正回味著今天的表現,突然被一個黑影攔住了去路。
    "秦先生,隨我來。"
    是關羽的親兵周倉。我跟著他七拐八繞,來到城南一處僻靜的宅院。關羽正在院中等候,月光下他的身影顯得格外高大。
    "先生今日表現,大振我蜀漢聲威。"關羽親自為我斟酒,"關某以茶代酒,敬先生一杯。"
    我受寵若驚地接過茶杯:"將軍過獎了。在下不過盡己所能。"
    關羽搖搖頭:"先生過謙了。關某觀東吳張溫,確如軍師所言,博學多才。若非先生機變,今日險些被他難住。"
    我苦笑一聲,將鼓風機故障的實情告訴了關羽。他聽後哈哈大笑:"臨危不亂,化險為夷,此乃真才實學也!"
    酒過三巡,關羽突然正色道:"先生可知關某為何深夜相邀?"
    我放下茶杯,搖了搖頭。
    "荊州。"關羽吐出兩個字,眼中精光閃爍,"關某奉大哥之命鎮守荊州,然兵甲糧草常有不濟。聞先生通器械、曉經濟,故欲請先生助關某一臂之力。"
    我心頭一震。這是要讓我參與荊州防務?曆史上關羽失荊州可是導致蜀漢由盛轉衰的關鍵事件!
    【警告!曆史關鍵節點接近!】係統突然彈出紅色警報,【原曆史線中,關羽因後勤不足致荊州失守。宿主參與可能改變曆史進程...】
    我強忍頭痛,謹慎回答:"將軍信重,在下敢不從命。然鹽鐵校尉一職..."
    "此事關某已與大哥、軍師商議。"關羽胸有成竹,"先生仍領鹽鐵事,每歲往荊州三月,督導軍械製造即可。"
    看來他們早就計劃好了。我還能說什麽?隻能應下。
    關羽大喜,又與我詳談荊州防務現狀,直到子時才放我離開。
    回到驛館,我剛躺下,係統突然又彈出提示:
    【緊急任務:揭露潛伏在成都的曹魏間諜。獎勵:政治影響力+20。失敗懲罰:被誣陷為間諜。時限:七日。】
    我猛地坐起,睡意全無。間諜?還要我去揭露?這不是把我往政治漩渦裏推嗎!
    "係統,能給點線索嗎?"我在腦海中問道。
    【目標特征:與益州本土派官員往來密切,常出入北城集市。代號:"夜梟"。】
    我揉了揉太陽穴。這線索也太模糊了!成都這麽大,我上哪兒去找一個代號"夜梟"的間諜?
    接下來的幾天,我一邊準備東吳使者團的送行事宜,一邊暗中留意可疑人物。按照係統提示,我重點觀察與李邈等益州本土派官員往來的人士。
    第三天下午,我在集市采購冶鐵材料時,無意間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張溫的隨從之一,正鬼鬼祟祟地與一個商人模樣的男子交談。兩人見我走近,立刻分開,裝作不認識的樣子。
    奇怪,東吳的人明天就要離開了,這個隨從跑到北城集市幹什麽?更可疑的是,我隱約聽到他們提到了"漢中"和"兵力"。
    我假裝沒注意,繼續采購,實則暗中跟蹤那個商人。他七拐八繞,最後進了一家綢緞莊。我在對麵茶攤坐下觀察,不到半個時辰,竟看到李邈的心腹從裏麵出來!
    【可疑度85...建議深入調查...】係統給出了判斷。
    但我沒有輕舉妄動。如果涉及李邈這樣的高官,貿然行動隻會打草驚蛇。
    傍晚時分,我求見諸葛亮,將所見所聞如實匯報。諸葛亮聽完,沉默良久,突然問道:"校尉為何突然調查間諜之事?"
    我早有準備:"在下偶然聽聞那商人議論漢中軍情,心生疑慮,故留意之。"
    諸葛亮銳利的目光仿佛能穿透人心:"校尉忠心可嘉。此事亮已知曉,校尉不必再管。"
    我識相地告退,心中卻七上八下。諸葛亮是相信我,還是起了疑心?
    第二天送東吳使者團離開時,我特意留意那個可疑隨從,卻發現他不在隊伍中。向其他隨從打聽,都說那人昨夜突發急病,留在成都養病了。
    蹊蹺!我立刻將這一情況通過周倉轉告關羽。當晚,周倉帶來回信:那人已被秘密控製,確為曹魏間諜,偽裝成東吳隨從潛入成都,專門收集蜀漢與東吳關係情報。
    【任務完成度70...獎勵折半...政治影響力+10...】係統不情不願地彈出提示。
    我長舒一口氣。雖然沒有完全靠自己完成任務,但總算避免了失敗懲罰。更重要的是,我成功引起了諸葛亮和關羽的重視,在蜀漢權力核心中更進一步。
    三天後,劉備正式下令,任命我為"典軍械事",協助關羽處理荊州軍械後勤。與此同時,李邈被調往犍為郡任太守,明升暗降。
    朝會上,我站在了更靠近劉備的位置。法正衝我點頭微笑,簡雍則投來意味深長的一瞥。而諸葛亮,依然那副雲淡風輕的樣子,羽扇輕搖,看不出喜怒。
    散朝後,我站在刺史府前的廣場上,望著湛藍的天空。不知不覺,我來這個時代已經半年多了。從最初的惶恐不安,到現在的小有成就;從被懷疑的"墨家傳人",到受重用的技術官員...
    "秦校尉。"
    一個清冷的聲音打斷了我的思緒。諸葛亮不知何時站在了我身旁。
    "軍師。"我連忙行禮。
    "校尉近日勞苦功高。"諸葛亮淡淡道,"亮有一物相贈。"
    他從袖中取出一枚精致的玉佩,通體碧綠,上雕螭龍紋,工藝精湛。
    "此玉隨身佩戴,可避瘴氣。"諸葛亮將玉佩遞給我,"荊州多瘴,校尉保重。"
    我受寵若驚地接過玉佩,觸手溫潤,顯然不是凡品:"謝軍師厚賜!"
    諸葛亮微微頷首,轉身離去。走出幾步,又回頭道:"校尉可知"螭龍"之意?"
    我茫然搖頭。
    "螭龍能辨忠奸。"諸葛亮留下這句意味深長的話,飄然而去。
    我握著玉佩,陷入沉思。這是獎賞,還是...警告?
    係統突然彈出提示:【檢測到特殊物品...諸葛亮貼身玉佩...曆史關聯度極高...建議隨身攜帶...】
    我將玉佩掛在腰間,陽光透過玉身,在地上投下一道淡淡的綠影,像一隻窺探的眼睛。
    喜歡穿越三國,我得係統不靠譜請大家收藏:()穿越三國,我得係統不靠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