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白帝托孤

字數:6410   加入書籤

A+A-


    白帝城的清晨被一陣急促的敲門聲打破。
    "秦校尉!主公急召!"
    我從床榻上驚起,匆忙披上外衣。自從劉備病重,這樣的半夜傳喚已經有過三次。每一次,我都擔心會聽到最壞的消息。
    行宮內的氣氛比往日更加凝重。侍衛們麵色肅穆,眼眶泛紅。內室裏,劉備半臥在榻上,臉色蠟黃,呼吸微弱得像風中殘燭。諸葛亮跪坐在榻前,背影如同一座凝固的雕像。
    "陛下..."我輕聲行禮,刻意用了最正式的稱呼。
    劉備微微睜開眼,目光卻比我想象的清明:"秦卿來了..."
    諸葛亮側身讓出位置。我這才發現,榻邊還跪著一位少年——太子劉禪,他雙眼紅腫,顯然剛哭過。
    "孔明。"劉備的聲音雖然微弱,卻字字清晰,"孤之一生,得卿相助,幸甚至哉。今孤命不久矣,嗣子孱弱,唯有托付於卿。"
    諸葛亮伏地叩首,肩頭微微顫抖:"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善..."劉備艱難地抬起手,示意劉禪,"阿鬥,今後事諸葛丞相如父。"
    劉禪哭著應下。劉備又看向我:"秦卿。"
    我連忙上前:"臣在。"
    "卿之才學...異於常人。"劉備每說幾個字就要喘息片刻,"然...心係蜀漢...朕...察之久矣..."
    我的心跳加速。劉備到底看出了多少?
    "朕已囑孔明...善用卿長..."劉備的目光在我和諸葛亮之間遊移,"卿當...盡心輔佐..."
    "臣必肝腦塗地,報效陛下!"我深深叩首,額頭抵在冰冷的地磚上。
    劉備似乎想說什麽,卻突然劇烈咳嗽起來,一口鮮血濺在錦被上。醫官們慌忙上前,我和諸葛亮被請出了內室。
    廊下,我和諸葛亮相對無言。晨光透過窗欞,在他臉上投下斑駁的影子。我第一次在這位智者臉上看到了無法掩飾的疲憊和悲傷。
    "軍師..."我輕聲開口,卻不知該說什麽。
    諸葛亮抬起羽扇,示意我噤聲。我們就這樣沉默地站著,直到內室傳來一陣哭聲。
    劉備駕崩了。
    接下來的三天,白帝城沉浸在哀傷之中。按照禮製,諸葛亮主持了繁複的喪儀。我作為技術官員,負責安排先帝靈柩返回成都的事宜。
    第四天深夜,我正在整理行裝,準備次日隨靈駕啟程,諸葛亮突然來訪。
    "丞相。"我改用了新的尊稱,恭敬行禮。
    諸葛亮看起來憔悴了許多,但眼神依然銳利如劍:"秦校尉,明日啟程,你隨亮同行。"
    "諾。"
    "先帝臨終前..."諸葛亮突然話鋒一轉,"囑亮對校尉"有限信任"。校尉可知何意?"
    我手中的竹簡差點掉落。劉備竟用這樣的措辭?
    "在下...不知。"我硬著頭皮回答。
    諸葛亮從袖中取出一物——是我之前給他的那個青銅齒輪:"此物校尉可認得?"
    "認得,是丞相交給在下的。"
    "此物乃先主於漢中所得。"諸葛亮摩挲著齒輪表麵的紋路,"其製作之精,非當代工藝可及。"
    我心跳如鼓,不知他意欲何為。
    "校尉之術,亦非當代所有。"諸葛亮直視我的眼睛,"亮不問你從何而來,隻問所欲何為?"
    這是給我機會坦白...但又不必全盤托出。我深吸一口氣:"在下所學,確非當世之傳。然心係蜀漢,願以微薄之力,助丞相匡扶漢室。"
    諸葛亮沉默良久,突然問道:"以校尉之見,當今之世,漢室可興否?"
    這個問題太過直接,我一時語塞。曆史上,諸葛亮窮盡一生也未能實現這個理想...
    "若直道而行,難。"我決定實話實說,"然事在人為。在下以為,當先固本,再圖進取。"
    "固本?"
    "改良農具,增產糧食;精煉鋼鐵,強兵利器;興修水利,安定民心。"我列舉道,"待國力強盛,再圖中原。"
    諸葛亮眼中閃過一絲訝異:"校尉之見,與亮"西和諸戎,南撫夷越"之策,頗有相通。"
    我這才意識到,自己無意中道出了諸葛亮日後治蜀的核心方略。
    "丞相明鑒。"我順勢說道,"在下願將所知技藝,編纂成冊,廣授工匠,以強蜀漢根基。"
    諸葛亮輕輕頷首,將青銅齒輪還給我:"善。成都庫中尚有此類器物十餘件,校尉可盡取研究。"
    我雙手接過齒輪,心中一塊大石落地。這算是得到了諸葛亮的默許?
    "另有一事。"諸葛亮轉身欲走,又停下腳步,"南蠻孟獲近日蠢蠢欲動,恐將生亂。校尉當早做準備。"
    我鄭重點頭。曆史上諸葛亮南征是在幾年後,看來我的出現已經讓時間線有所變動。
    諸葛亮離去後,係統突然彈出提示:
    【終極任務發布:協助諸葛亮平定南蠻叛亂。獎勵:選擇留在本時代或返回原世界。失敗懲罰:永久滯留。】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我手中的齒輪"當啷"一聲掉在地上。返回原世界?這個可能性第一次如此明確地出現!
    拾起齒輪時,我注意到月光下,齒輪表麵的紋路投射在牆上,形成了一幅奇怪的圖案——像是某種星圖,但又不屬於我已知的任何星座。
    【檢測到超前科技物品...曆史汙染度上升至7...】係統給出了晦澀的提示。
    第二天清晨,劉備的靈柩在三千精兵護送下啟程返回成都。諸葛亮親自扶靈,我和一眾官員跟隨其後。長江兩岸,百姓自發設祭,哭聲震天。
    行至半途,大軍在一處山穀紮營。夜深人靜時,諸葛亮派人召我至他的營帳。
    帳內,一盞孤燈映照著攤開的地圖。諸葛亮指著南中一帶:"細作來報,孟獲聯合三洞元帥,已聚兵五萬。"
    我心頭一震。曆史上諸葛亮南征時,孟獲兵力不過三萬。現在竟多出兩萬?
    "丞相,在下有一疑問..."我小心措辭,"南蠻素來部落分散,何以突然集結如此大軍?"
    諸葛亮眉頭緊鎖:"亮亦覺蹊蹺。據報,有漢人助其訓練士卒,打造兵器。"
    漢人?曆史上可沒這回事!我猛然想起係統說的"曆史汙染度"...
    "校尉精通器械,可知當世何人能為此事?"諸葛亮銳利的目光直視我。
    "這..."我絞盡腦汁回憶三國時期的能工巧匠,"莫非是...馬鈞?"這位曹魏的發明家確實有能力,但曆史上他並未投奔南蠻啊。
    諸葛亮搖頭:"馬德衡馬鈞字)在魏為官,豈會南下?"
    談話陷入僵局。突然,係統在我視野中投射出一段信息:【檢測到異常曆史波動...南蠻地區出現超前冶煉技術...疑似...滋滋...信號幹擾...】
    信號幹擾?這是什麽意思?
    諸葛亮見我神色有異,問道:"校尉想到什麽?"
    "在下懷疑..."我斟酌著詞句,"南蠻或得異人相助,其技術非同尋常。"
    諸葛亮若有所思:"校尉回成都後,當速速研製克製之器。"
    "諾。"
    接下來的路程,我一直在思考這個新出現的變數。曆史上諸葛亮南征雖然艱難,但最終順利平定。現在突然冒出的"漢人"和"超前技術",顯然是我的出現引發的蝴蝶效應。
    七日後,靈駕抵達成都。整座城池縞素一片,哭聲不絕。安葬儀式後,劉禪正式繼位,改元建興,諸葛亮以丞相錄尚書事,總攬朝政。
    我作為技術官員,獲得了一處靠近武庫的宅院作為工坊,並配備了二十名學徒。第一天到任,我就開始著手編寫《工器百術》——這是我對諸葛亮承諾的技術手冊。
    "大人,這些符號是何意?"一個年輕學徒指著我在竹簡上畫的齒輪結構圖問道。
    "這是傳動比例。"我耐心解釋,"大齒輪帶小齒輪,轉速增加而力道減小;反之亦然。"
    學徒們似懂非懂地點頭。我心中暗歎,要從頭培養一批懂基礎物理的工匠,談何容易。
    正當我講解時,一個侍衛匆匆跑來:"秦大人,丞相有請!"
    丞相府內,諸葛亮正在批閱公文。見我到來,他放下毛筆:"校尉,《工器百術》進展如何?"
    "回丞相,已編完農具、水車兩部,正在撰寫冶鐵篇。"
    "善。"諸葛亮從案幾上取出一卷竹簡,"此乃南中最新情報,校尉一觀。"
    竹簡上記載,南蠻軍隊近期出現了一種可連發十箭的弩機,射程遠超蜀軍裝備。更令人擔憂的是,有斥候發現蠻兵配備了輕便卻堅固的鎧甲,普通箭矢難以穿透。
    "這..."我額頭滲出冷汗。這分明是曆史上幾十年後才會出現的軍事技術!
    "校尉可有對策?"諸葛亮問道。
    我思索片刻:"在下需親見實物,或至少詳細描述,方可研製克製之器。"
    諸葛亮點點頭:"已命人設法獲取,不日當有消息。"他頓了頓,"另有一事,陛下欲封校尉為"將作大匠",秩千石,專司軍械改良。"
    將作大匠!這可是主管全國工程製造的實權職位,地位遠超我現在的校尉。
    "臣...惶恐,恐難當此重任。"
    諸葛亮微微一笑:"校尉勿謙。先帝曾言,校尉雖來曆非常,然心向蜀漢。今國家多難,正需校尉之才。"
    離開丞相府,我心中五味雜陳。劉備臨終前對我的評價,諸葛亮今日的信任,都讓我既感動又愧疚。我來這個時代的初衷隻是為了生存,如今卻越陷越深...
    回到工坊,我繼續編寫《工器百術》,同時開始設計針對南蠻新式武器的反製裝備。係統提供了部分資料,但關於南蠻突然出現的技術來源,依然語焉不詳。
    夜深人靜時,我取出貼身攜帶的手機。電量隻剩15,屏幕上的日期定格在我穿越的那天。解鎖屏幕,壁紙上的實驗室夥伴們笑容依舊。那個世界的時間是否仍在流動?如果我完成任務選擇回去,會回到哪個時間點?
    係統突然彈出提示:【終極任務第一階段準備完成...南蠻叛亂即將觸發...警告:曆史偏離度持續上升...後續挑戰將超越原曆史記載...】
    我收起手機,望向窗外的星空。那顆關羽指給我的赤紅"將星",如今更加明亮了,像一滴鮮血懸掛在天幕上。
    成都的夜風帶著初夏的溫熱,而我卻感到一絲寒意。更大的挑戰即將到來,而我,已經無法回頭。
    喜歡穿越三國,我得係統不靠譜請大家收藏:()穿越三國,我得係統不靠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