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0章 梁國丞相南陽策

字數:7642   加入書籤

A+A-


    開封郡城比南陽大很多。
    它城牆高六丈,共有十八個城門,其中三個是水門。
    儲梁的黃天宋國建立後,開封城大修了一次。
    城池分內城、外城,以宮城為中心,
    南北可供四馬並行的主道,貫穿全城。
    兩側對稱分布有衙署、寺廟、市坊、住所……等等。
    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水河,四河穿城而過,漕運鼎盛,橋梁眾多。
    可謂中原之富甲天下,開封之盛甲中原。
    蕭世安領著一隊騎兵,策馬穿過了汴河的大石橋。
    此城雖大,但戰亂之下,一眼望去,開封城幾乎沒有什麽完好的建築。
    要知道,人禍永遠比天災可怕。
    目之所及,不是破敗垮塌的房屋,就是被烈火燒的漆黑的坊市。
    目前梁國統計的人口看,開封城十去其八,不足十萬人了。
    但拔開柳樹枝,策馬而過的蕭世安很清楚,
    開封城的恢複能力很強,不出一年,這裏又會繁榮起來。
    畢竟坐擁天下水運,溝通南北,得天獨厚。
    可惜,這座城池,很快就是前麵廣寧街,那兩個三姓家奴的地盤了。
    “呦,這不是蕭大將軍,失敬失敬。您請中間,小的跟著。”
    鐵人王的騎兵隊伍,還是舊宋時期的底子,
    後來加了項濟的禦前禁軍,精銳不少,算是一股不俗的力量。
    此刻,這個八麵玲瓏的泰山賊,臉上堆滿笑容。
    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蕭世安自是回了一禮,
    “哪裏哪裏,宋王才是貴人,世安不過一農家之子。”
    蕭世安認為,楊重樓的實力,簡直深不可測。
    在洛陽之亂,如此複雜的形勢中,
    南陽勢力不僅沒有進入洛陽那個泥潭,反而在其中擇取了最強的兩股力量。
    如今齊王南野,宋王蕭人王,在中原戰場可謂是戰功赫赫。
    南野的軍隊,行如風,戰如鐵。作戰殺敵,銳不可擋。
    而前楚禦前中郎將大鵬,乃戰場神將,衝鋒陷陣,所向無敵。
    廣寧街,蕭人王身後,脖頸似水桶,氣血宛如熔爐,就似妖獸一般的大鵬蕭蓋,恭恭敬敬的給蕭世安行了一禮。
    大鵬蕭蓋雖然人品不算好,但沒人會拒絕這樣的盟友。
    放眼天下來看,蕭世安認為,如今,應該不存在能贏蕭蓋的武者了。
    鐵人王、鐵蓋這兩兄弟,最先是宋國位高權重的黃公將軍。
    隨後,被趙王周雲擊敗,項濟封他們為禦前家奴,賜項姓。
    如今,梁國皇帝蕭漢,得此二人如獲至寶,
    他聽從丞相楊重樓的意見,設牌位,祭祀先祖,引其為同族。
    所以此刻,項人王已經不叫項人王了,現在是蕭人王。
    同時,蕭人王已經被梁國皇帝封為宋王,
    統領大軍,坐鎮開封,守衛徒門渡一帶。
    實力決定地位!
    今時今日,此時此刻,蕭蓋兄弟比之蕭世安,實際上權柄更重。
    別看蕭世安過去是南陽節度使,現在是梁國大將軍。
    可歸根結底,他也不過是一蕭家佃戶之子。
    而宋王,卻是坐擁膏腴之地的一方豪強。
    過了大業街,汴珠街,
    隊伍一路向前,蕭世安即將前往內城。
    行至開遠坊時,一股惡臭,彌漫四方,令不少兵卒忍不住作嘔。
    在開封之戰的最後時刻,聖德皇帝的母親劉太後喪心病狂,竟然學太原了然舊事。
    在開遠坊,屠殺楚人六千,充作肉鋪軍糧。
    可此舉就是一柄雙刃劍,它雖然得到了大量開封郡兵的支持。
    但孟百川金吾衛最後的三千精銳,見到此種慘絕人寰之事後,再無任何戰心。
    沒有這最後的根基力量,開封城兩三日就破了。
    深藍色的梁國兵卒進城時,開遠坊還有數百人沒有殺死,
    那些楚人,在血腥氣撲鼻的房屋裏,
    目光空洞,行屍走肉,嘴裏吃著一些黑漆漆的東西,簡直就像是地獄中的惡鬼。
    望著滿目瘡痍的開封城,蕭世安在無人注意的漆黑城門洞裏,忍不住哀歎了一聲。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哈哈哈……朕今早見到喜鵲叫,就知道有好事。果真,三位大將就來了。”
    開封內城之中,梁國皇帝蕭漢,
    早早的備好了酒席,等待蕭世安、蕭蓋等大將到來。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以一郡之兵,短短一年,
    擊敗坐擁大名鼎鼎金吾衛、羽林衛的天下正統聖德皇帝,他如何能不躊躇滿誌?
    此刻,開封郡城內,梁國皇帝蕭漢,
    就似當年曹操,已經擁有了其龍興之地。
    文有楊重樓,武有蕭世安。外將還有蕭蓋、南野、丁肆業……等等,
    南陽族中還有一大堆驍勇的小將,加之今年秋收的糧食,看的梁國皇帝自己都怕。
    如今,蕭漢是自信滿滿,誓要開創一番豐功偉績。
    酒過三巡,吟詩作對,推杯換盞後,
    龍椅之上,梁帝蕭漢笑意盈盈的,對著宋王開口道,“蕭愛卿,魯山縣之事,可已辦妥當?”
    “嗬嗬,陛下洪福齊天,些許宵小,我兄弟二人,自是輕易斬之。”
    蕭人王說到這裏,雷公醜臉的蕭蓋,不禁冷笑一聲,行禮插嘴道,
    “蕭啟盛還對陛下汙言穢語,殊不知,他們這些蛆蟲,末將殺之如屠狗。”
    “哈哈哈!!”龍椅之上,梁帝望了深不可測的丞相一眼,不禁放聲大笑。
    心頭的大石,終於落下來了。
    這十幾天,蕭漢可都沒睡好覺,就怕第二天醒了,他的皇帝就到頭了。
    沒想到啊,南陽權力百年核心,五元族的禍患,
    竟然被他一個多月,就削弱的不成氣候了。
    十幾天前,就在蕭漢即將攻破開封的同時,南陽蕭氏宗族決定,將根基搬來開封郡。
    可開封郡按戰功,按當初洛陽的條件,不管哪一條算,楊重樓都已經賞賜出去了。
    南陽的五大元老宗族,可管不了這些。在這些人眼裏,他們的規矩就是規矩。
    可這些老人,絲毫沒有意識到一件事,刀已經不在他們手裏了。
    於是乎,一則小道消息,在大軍中蔓延起來。
    說的是梁國皇帝帶著軍隊披荊斬棘,打下偌大的中原,
    可那些南陽的族老,卻想要過來竊取成果。
    其實一開始,跟這些元老宗族叫板。
    蕭漢是很擔心的,因為南陽大軍基本都是五家族人組成。
    萬一關鍵時候,三四萬主力反水怎麽辦?
    “陛下占據道義製高點,又是天下正統,誰願意去做那亂臣賊子?”左側首位,黑錦衣書生楊重樓,淡然一笑道,
    “隻是,咱們拿下開封,解除後患雖好。但北趙似乎比我們更快。”
    “聽說周雲已經打贏了蓋州奇襲,親自斬殺淵蓋文,高句麗已經名存實亡了。”
    梁國丞相楊重樓的話,前麵還好,
    後麵那句一出,瞬間引得一眾梁國將領哄堂大笑,
    “趙帝周雲殺淵蓋文?趙國現在的軍報也做假了。”
    “真是可笑,周雲一個文弱書生,能打贏淵蓋文?”
    “這趙國的人,還真是不害臊。吹起牛來,連腦子都不過。”
    可就在所有人都譏諷鄙夷趙人低劣,不要臉。甚至連蕭世安眼裏都寫著不信時,
    整個梁國宴席上,還真有一個人覺得未必是假,
    那就是現在梁國第一猛將蕭蓋。
    洛陽時,蕭蓋曾跟周雲那種劍法短暫接觸,自己右臂至今還有一道疤痕。
    若是淵蓋文不知道情況,被周雲陰了,那遺憾落敗,是完全有可能的。
    但此時此刻,梁國大將都在嘲諷周雲,輕蔑趙國。
    蕭蓋就是再傻,也不能在梁國皇帝大宴上,幫趙國皇帝周雲說話。
    “取塞外野蠻精悍之血,注入中夏文化頹廢之軀。”
    “舊染既除,新機重啟,擴大恢弘,遂能別創空前之世局。”
    開封皇城,安上門城道。
    六丈城牆上,梁國旗幟連綿,兵卒雄壯。
    楊重樓身後,跟著蕭世安、皇帝蕭漢,
    丞相和他們,逐一分析了如今梁國的優勢與劣勢。
    越少的人,往往能決定越大的事。
    此刻,中原梁國,兗州、豫州之地,
    基本上,城道青磚路的三人,就可以決定。
    “趙國周雲、李宣的政治,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就,陛下完全可以借鑒。”
    “中原土地膏腴,攤丁入畝。臣在幫助陛下,入主河洛,占據兩淮跟山東。”
    “屆時,天下最富饒的二十一郡地盤,皆為梁國所有。就算周雲占據河北、關中,國力也在梁國之下。”
    十一月的大風,吹的梁軍旗幟,獵獵作響。
    也吹的梁國三架馬車,衣袍隨風飄搖。
    年輕人也許沒有老輩沉穩,但卻比老輩更有衝勁。
    英雄出少年,曆史上,很多開天辟地的大事,基本都是由年輕人完成的。
    楊重樓、蕭漢、蕭世安,此三人正如大梁國運,如日中天,正值當打之年。
    “河北那麽好的地盤,魏王精兵十五萬,咱們不考慮搶嗎?”
    梁帝蕭漢的眼裏,閃過一絲惋惜,最後還想在無所不能的丞相麵前努力一下。
    楊重樓是蕭漢一生中,最大也最成功的投資。
    當年楊雙之事,楊家旁支被聖昌皇帝趕盡殺絕。
    正是年幼的九皇子項漢,不顧危險,保下了楊重樓一家。
    “不能考慮。”說話的不是楊重樓,而是蕭世安。
    隻見梁國大將軍,目光凝重,行了一禮道,
    “河北易州安慶勢力已成,夏侯傑跟他聯姻後,河北現在實力不容小視。”
    “就算咱們能拿下來,河北一馬平川,北趙騎兵咱們也擋不住。”
    蕭漢也是知兵的人,兩位重臣的意思,他也明白。
    先不說能不能打贏易州安慶,就憑河北那個地形,跟趙國拚,他們也沒那個實力。
    “行吧,行吧。全據中原,也是好的。”梁帝蕭漢長歎一聲。
    楊重樓的南陽策,說的是趙、梁、楚,三分天下。
    梁國以河洛、河南、兩淮、山東,此膏腴之地,沿黃河布防,以抗趙國。
    趙帝周雲乃是兵仙,加之武川力量崛起不過十年,正是蓬勃向上之時。
    此刻,軍事力量上,必然是北強南弱的。
    梁國當積攢糧草,修養甲兵,恢複人口,才是上上之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