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車輪的改動
字數:4916 加入書籤
“族長,這次測試,我發現現在的車廂的廂體有些長,運送的東西更重,是不是可以再加裝一到兩對車輪,這樣就能將車廂的載重分攤到各個輪子上去,不僅保證了廂體的堅固,還能減小對輪子的磨損。”
在木工坊就像是來到了自己的主場,熊木的思路也清晰了許多。回想起才結束的測試,他也從中發現了不少問題。
“沒錯,以現在的車廂廂體來說,兩對輪子有些少,但具體加裝幾對,你要根據實際情況去確定。”
這種事情熊木他們自己去考慮就行,熊洪隻是提供一個思路,至於做成什麽樣,隻要不是與預料中相差的太大,他也不會有什麽意見。
“另外就是軌道車要爬坡或者下坡的問題,因為馬匹的數量有限,一旦坡度太大,很有可能就拉不上去。”
熊木指著鐵礦山準備鋪設的地圖給熊洪看,“這裏、這裏都有兩個很長的坡度,而且都比較陡,平時馬車上去都要有人在後麵推,要是車廂的話,載重一多,需要推的人就更多了。”
在平地上和上坡,所需要的力氣不同,上坡更加費力,這時候就需要額外給牲口一個力,或者增加牲口的力量。
“光靠人推肯定不是辦法,最好還得想其他的辦法來解決。”熊洪盯著圖上的線條,仿佛看到了上坡時眾人推車那種狼狽不堪的場景。
“這樣,這種超過百米的陡上坡,在坡底設置一個站點,多養上一些馬或者牛,上坡前,車廂先在這裏停下來,換馬換牛,或者再增加一倍的畜力,應該就能輕鬆地拉上去了。”
“這個辦法可以,反正上坡時也快不起來,就讓牛來拉,它們的力氣更大一些。”
“嗯,另外,熊木你也要好好測量、規劃一下沿途鋪設的路線,不僅是這種上坡,在線路中途也要選幾個地方,設置這樣換牲口的站點,讓拉車的牲口換一批,讓車廂保持一定的速度。”
“好。”
畜力的大規模運用,已經是必不可少的一個因素,而對於畜力的管理和對牲口的照護,熊洪已經在讓熊材、熊奇等人去製定相應的規定了。從牛馬穀到蘆葦原,從熊山腳下到鹿山諸部,散落著很多大大小小的牲口養殖點,這些經過馴化的第二代、第三代畜力,越來越成為部落最穩定的畜力來源。
部落準備修建的第一條線路,熊洪的計劃中,是從新修建的圍牆處,直接通到本部碼頭,五六裏的距離,中間也沒有太大的坡度,這中間倒不用輪換拉車的牲口。
但連接著本部冶煉坊、木工坊和煉鐵坊、鐵礦山、煤山、鹽礦山的線路,鋪設就複雜了一些。
鐵礦山、煤山一個在部落的西北方,一個在正北處,他們兩地開采出來的礦石,要被運到煉鐵坊冶煉成鐵錠或者澆鑄成工具後,再運送到部落的冶煉坊裏。
雖然煉鐵坊裏麵也有冶煉的功能,但都是鑄造大型器具的,一些諸如菜刀、鐵錘的小型器具,或者需要反複鍛打提高鐵器品質的工具,都是部落冶煉坊來製作的。
還有鹽礦山,在部落的東北方位,也在煤山的東邊一些,距離算是最遠的,地形也更為複雜,為了減少鋪設成本,隻能將軌道鋪設到煤山後,再從煤山延長至鹽礦山,這樣鹽礦山出產的鹽礦,才能更方便地被運送到部落。
而這樣的線路鋪設完成,加起來至少得有個四五十裏的長度,期間要沒有畜力的輪換,怕很難進行有效運輸。
“線路先這樣定下來,第一條線路這幾天就可以開始準備鋪設材料,第二條北方的線路,你還得再確定一下具體的地點,盡量避免有較大較長的坡度。”
熊洪極力避免坡度的原因,自然是擔心運輸的安全。
要是以往靠族人手提肩扛,或者用獨輪車輸送,這種安全室挺安全的,但運輸量太少,而用馬車或者軌道車,重量太重,安全隱患也就越來越大。
載著重物,車廂的慣性就越大,從山坡到山地,中途如不減速,速度會越來越快,甚至會撞上前麵的牲口,更嚴重點直接脫軌,那就不是鬧著玩的了。
所以行駛的時候,不僅要保證速度適中,還要保證有效的刹車。
目前車廂的刹車係統,就是在車輪上安裝按壓式的橫杆,並配有“閘瓦”,來卡住車輪外側上的一個突起,從而達到緊急停車或者減速的目的。這個係統需要每節車廂都要安裝,而且每節車廂上操作的族人都要會用。
“另外,我有個想法,不知道適不適合說,”熊木看著熊洪,有些猶豫,但看到熊洪鼓勵的目光,便拿出一個笨重的圓盤狀物體,“我覺得可以取消掉軌道上麵的擋板,直接在車輪上加裝,這樣也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
看著熊木製作出來的一組“厚重”的車輪,放置在去掉擋板的軌道上,熊洪陷入了沉思。
車輪不再像縮小的馬車車輪,具有明顯的輪輻結構,而更像是兩塊直徑不同的圓形的木板,在保證圓心一致的情況下,通過咬合結構給連接到一起。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正常的輪子寬度在五厘米左右,而熊木的這個輪子,寬度達到了近十厘米。
“族長你看,這個輪子分為內外兩個部分,外側輪子要小一些,比內側輪的直徑少了十厘米,從正麵來看,就相當於外輪短了五厘米。而且我們對軌道也進行了改動,並不是輪子直接壓在木板上,而是將這種木板設計成五厘米邊長的橫木,這樣木料開解起來更方便,也更節省木料。”
熊洪看著眼前這個跟後世火車車輪很是相似的“內輪緣凸起”的設計,不由地暗自讚歎一句熊木,我本來隻是想節省運力的,沒想到你連這個結構都給琢磨出來了。
熊木看著熊洪臉上“精彩”的變化,不明白族長的意思,一時之間也不知道說什麽,饒是他這個厚臉皮,此刻也隻能尷尬地站在原地。
這個設計倒不是他一拍腦門就想到的,而是在觀察了車輪和擋板之間的作用後,才突發奇想,為什麽不把原本擋板防止車輪掉下來的作用,給放到車輪上呢?這樣就節省了一大半的材料,隻需要在車輪上進行改動,就簡單輕鬆了很多。
不過這個想法才出現沒多久,今天一早就做出來了,沒跟任何人說。
“不錯,不錯,熊木你的想法真的不錯,”熊洪飄走的思緒又回來了,看著眼前局促不安的熊木,連忙安慰,“這種結構相當可行,不僅省材料,運動起來的穩定性也更好。”
“另外,你既然做了這個改動,我給個建議,你可以將外側與軌道相接的部位,修成一個斜麵,就像這樣,”
說著,熊洪畫了一個輪子與軌道接觸的示意圖給他看,上麵的輪子側麵是帶有傾斜角的。
“這樣的話,輪子在軌道上運動,就有一個很小的移動範圍,而有了輪緣的固定,又不至於讓輪子脫軌,這樣一來,無論轉向還是轉彎,隻要角度不大,那就不容易發生危險。”
熊木聽完熊洪的建議,眼睛也亮了起來,這樣的設計,讓他原本擔心輪緣被軌道卡住的可能變得極低,而且輪麵傾斜,運動起來也更加順滑,也不會出現卡澀的情況。
“還有,我不是說過要對拉車廂的牲口進行輪換嗎?現在先定十裏,十裏一換,而碰到這些大坡,必須要再換一批,現在部落牲口雖然還是緊張,但拉車的牲口,還是能滿足的。”
拉車的主力,落在了牛馬身上,尤其是馬,雖然拉力沒有牛大,但也相差不多,最主要的是馬匹的速度更快,比慢吞吞行走的牛來說,十裏的路程,兩三刻的時間就能走完。
這也是熊洪在木質軌道應用之前,做的一些簡單的規定。
在計劃中,從水村通往白骨洞營地的道路不僅需要加寬加厚,最好也鋪設上一條這樣的軌道,沿途一些資源點,就可以更有效地開發。
熊洪可沒有忘記,這條很少人注意到的道路兩側,山林裏都有一些什麽樣的寶貝——漆樹、果林、木材、礦石等等,都是部落發展所需要的。
“今天找你還有一個事情,就是對車廂載物部分的規定,”熊洪說著,又掏出一張紙,上麵畫著幾個長方體。
“你看,將物資提前裝到這個箱子裏,等車輛到,直接就可以用起重的器械,把這個箱子吊裝到車輛上,不用再把物資給一點點地移到車輛上了。”
熊木點點頭,這樣的辦法現在倒是在煤礦山上用著,采集到的煤塊,會被放到一個個竹筐中,每個竹筐差不多能裝五十斤,竹筐兩側有吊耳,可以通過抬動吊耳,將竹筐放到車輛上。
而部落現在的交通工具,不僅有獨輪車,還有馬車、牛車、驢車這些行駛在道路上的車輛,另外還有行駛在水麵上的船隻,甚至還有季節性的運輸工具,比如爬犁;接下來等軌道鋪設完畢,還有在不久後通行的軌道運輸。
而運輸的目的就是把物資從一個地方運送到另一個地方,這樣一來,中間裝、卸物資的時間越短,效率就越高。
比如部落現在要向白骨洞營地的白河碼頭運送5萬斤的粟籽,雖然有麻袋裝著,每袋50斤,但也要裝載、卸下1000次,船上的空間就這麽大,站不下多少族人,基本上每次裝卸,都要花上半天時間,要是隻有一兩艘船隻還好,要是更多船隻呢?
所以熊洪便參考了後世海運或者航運的辦法,對這些物資的裝卸方式動起了“歪心思”。
喜歡史前部落生存記請大家收藏:()史前部落生存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