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各國決定
字數:3192 加入書籤
曹操猛地坐直身子,雙手握拳,眼中滿是悔恨:“悔不當初!若早聽那諸葛亮之言,何至如此!”臉上盡是痛心疾首之色。
戲誌才趕忙上前一步,語氣誠懇:“陛下不必過於懊悔,當務之急是如何應對眼前難關,切莫因自責傷了龍體。”
曹操長歎一聲,沉聲道:“三位且直言,可有破局之法?”
程昱上前一步,眉頭緊鎖,語氣沉重:“新軍大勝,吾軍精銳損失二十四萬,數年之內難以恢複。依吾看,羅彥必定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定會派大軍前來攻伐,形勢岌岌可危啊!”
曹操臉色瞬間變得更加難看,急切追問:“那可有良策能解此危局?”
戲誌才低頭沉思片刻,緩緩說道:“陛下,如今全國可調配的兵力僅有十萬,要同時守住兗、青、徐和部分揚州,實在力不從心。臣以為,必須舍棄一些地盤,否則顧此失彼,丟失的會更多。同時,還需從各地緊急招募新軍,加緊訓練。”
曹操目光灼灼道:“該放棄何處?”顯然,如今的局勢曹操也深知,不得不選擇取舍。
戲誌才神情篤定道:“揚州地勢平坦,易攻難守,新軍主力又駐紮在揚州邊境,實在難以堅守。反觀兗、青、徐三州,地形更利於防守,應優先保住。”
曹操微微點頭,卻又麵露愁容:“即便如此,十萬人馬也難以抵擋新軍攻勢啊!”
戲誌才胸有成竹地繼續說道:“可在陳留布置一萬兵力,由上將軍曹仁駐守;白馬安排一萬,讓呂常鎮守,此二人皆是守城良將。濮陽駐軍兩萬,泰山郡留守一萬,如此都城可保無虞。徐州留守四萬,青州駐軍一萬,如此部署,可暫保局勢穩定。”
司馬懿此時眉頭緊皺,上前一步道:“此布置雖穩妥,但新軍若分多路進攻,吾軍恐難以持久堅守。”
曹操眼中閃過一絲焦慮,連忙問道:“仲達可有妙計?”
司馬懿嘴角微微上揚,眼中閃過算計道:“可派人攜帶重金前往烏桓、鮮卑,賄賂他們出兵攻打大新帝國邊境。如此一來,冀州的新軍必然無法南下。羅彥此番也折損十幾萬人馬,攻下揚州後,為防東吳和荊漢水軍偷襲,必定會留下大量兵力駐守。吳國雖折損十二三萬步軍,但水軍實力尚存,而荊漢雖然也有損失,不過才折損一半,七萬人馬,可謂此番損失最少,他們都有能進攻。如此一來,羅彥能用來攻打吾軍的兵力不過十萬上下,隻要吾軍堅守城池,定有轉機!”
曹操眼中頓時燃起希望,猛地一拍床榻:“好!就依此計行事!傳朕命令,派曹休、曹洪、曹真即刻前往各地募軍,陳群速速出使鮮卑、烏桓!”語氣中滿是振奮與決斷 。
…………
尋陽港的暮色被硝煙染成暗紫色,江風裹挾著血腥氣掠過破損的軍旗。孫堅倚著戰船的桅杆,指節捏得發白,三萬殘部蜷縮在港區各處,傷員的呻吟聲混著江水拍岸,如同索命的哀歌。斥候單膝跪地,喘息著稟報:"將軍!新軍未再追擊!"
孫堅緊繃的脊背驟然鬆懈,卻又被更沉重的無力感壓彎。他望著遠處早已看不見的營壘,喉間泛起鐵鏽味道:"六十萬盟軍灰飛煙滅...四十多萬條性命啊..."沙啞的聲音裏浸著血淚,"吾江東十五萬兒郎,如今隻剩這點殘兵。怕是數年之內才能恢複!"
周瑜負手立於船頭,玄色披風在風中獵獵作響。他凝視著江麵破碎的殘陽,沉吟道:"陛下,當斷則斷。廬江、九江雖得之不易,然新軍三十萬虎視眈眈,留軍駐守不過是困獸之局。不如盡撤長江以南,憑天險固守。"
"不可!"孫策猛然踏前,腰間佩劍撞出清鳴。少年將軍的甲胄沾滿血汙,眼中卻燃著不甘的火,"那兩郡是將士們拿命換來的!拱手讓給羅彥,如何對得起戰死的兄弟?"他的聲音帶著破音的顫抖,既是憤怒,更是恐懼——恐懼承認這場慘敗,恐懼將士們浴血拚殺的成果。
孫堅猛地轉身,杖劍的手重重砸在船舷上:"住口!六十萬盟軍尚且一敗塗地,十五萬江東精銳十不存二!"蒼老的怒吼裏藏著絕望,"汝要讓這僅剩的兩三萬兒郎,去送死嗎?"他踉蹌半步,周瑜連忙扶住。孫堅的白發在風中淩亂,"羅彥的新軍裝備精良,戰法詭譎...憑現在的江東,如何抵擋?"
孫策僵在原地,指節攥得發顫。江風掀起他染血的披風,露出腰間那柄斷刃——那是他在亂軍之中拚死奪回的佩劍。記憶如潮水湧來,心中浮現將士們臨死前不甘的眼神...可如今,連父親都在勸他放棄。
周瑜上前半步,語氣溫和卻字字誅心:"殿下,長江天險自古難渡。羅彥若想南下,必先解決魏國這個心腹大患。依臣之見,五年之內,他無暇東顧。"他指向對岸逐漸熄滅的火光,"廬江、九江不過是暫時的退讓。待江東休養生息,訓練新軍,裝備精良..."
"可是!"孫策突然轉身,眼中蓄滿淚水,"那些戰死的將士...那些被焚毀的城池...難道就這麽算了?"他的聲音哽咽,"吾怎能眼睜睜看著羅彥在我們的土地上稱王稱霸?其實,孫策內心是不甘再次敗於羅彥,這是他的恥辱,而且一直都在,一次次都希望洗刷,卻一次次失敗。"
周瑜長歎一聲,伸手按住孫策顫抖的肩膀:"勝敗乃兵家常事。當年勾踐臥薪嚐膽,終成霸業;楚霸王烏江自刎,空留千古遺恨。殿下若執念於一城一池,反而會陷江東於萬劫不複。"他望向蒼茫江麵,"退守,不是認輸,而是積蓄力量。五年後,當江東戰船蔽日,再奪回失去的一切!"
孫堅拄著劍,看著兒子緊握又鬆開的拳頭。孫策的倔強他太熟悉,就像年輕時的自己。但如今的局勢,容不得半點意氣用事。"伯符,"他輕聲道,"公瑾所言極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孫策閉上眼,許久,喉間發出一聲困獸般的嗚咽。他終於鬆開了劍柄,任由淚水混著血汙滑落:"父皇...孩兒明白了。"這一刻,那個在戰場上橫刀立馬的少年將軍,仿佛褪去了最後一絲銳氣,卻也在劇痛中真正成長為能擔起江東重任的領袖。
暮色漸濃,戰船緩緩離岸。尋陽港的殘垣斷壁在身後縮小,如同一個破碎的夢。孫堅望著長江南岸的方向,那裏是江東父老,是未竟的霸業。周瑜立在船首,手中折扇輕搖,已在謀劃著下一場戰爭。而孫策站在甲板上,任憑江風吹散滿心不甘——他知道,總有一天,江東的旗幟會再次飄揚在廬江、九江的城頭。
喜歡漢末之全麵開戰請大家收藏:()漢末之全麵開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