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這方麵表現得並不理想
字數:6577 加入書籤
然而滿朝文武,無人放在心上。
大明的官員多為唯命是從之人,讓他們注視底層,那是絕不可能的事。
大明的衛所製度弊端重重,幸而如今朱元璋威望尚存,憑借他的強權體係,朝廷還能勉強掌控各衛所。一旦朱元璋離世,衛所製度的積弊必將顯現無疑。
曆史上的趙承衍在這方麵表現得並不理想。
趙承衍清楚了解衛所製度的問題所在,但他沒有考慮改革,而是為了自己建功立業,把各個衛所的精銳力量集中起來,多次向北征討遼東,等到趙承衍幾乎耗盡衛所製度中的精銳兵力時,趙承澤繼位,不得不收縮防線,放棄了北方許多衛所。
從此以後,衛所製度基本上隻剩下了一個空架子。
到了韓熙載時期,衛所製度徹底崩潰。
大漢也因此開始轉向募兵製,但朱元璋創立的這套體製,本來就收不到足夠的錢糧,又能供養多少精銳士兵呢?從某種意義上說,大漢的成功和失敗都與朱元璋密切相關。
大漢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朱元璋”。
隻有像“朱元璋”這樣的強硬人物,才能把這個體係運作起來。
除了朱元璋,其他人根本不行。
看著下麵哭成一團的士兵,趙承衍臉色陰沉。
他心中充滿疑惑。
他不明白為什麽王玄清幾句話,就能動搖軍心,甚至讓這些士兵感動得淚流滿麵?
他在北平待了這麽久,從未有過類似的情況發生。
難道他對這些士兵真的不好?
這絕不可能。
張德昭、袁謙愣愣地望著前方,內心百感交集。
他們已經隱約知道了其中的原因。
原因很簡單。
王玄清早就在前麵說過。
趙承衍的地位太過崇高,崇高到無法與底層士兵共鳴。在他看來,朝廷給予他的賞賜,他已經大部分分發下去了,還帶領手下打了無數勝仗,讓他們馳騁沙場,是多麽令人愉悅的事情啊。
但這“與民同樂”的境界太高了。
根本不是士兵所期望的。
張德昭轉過頭,環顧四周,搖搖頭。
對於王玄清,他心中隻剩下敬佩。
袁謙看了看趙承衍,又看了眼姚遠道,眼神微微一凝,暗暗下定決心。
周圍聲音漸漸低下去,周青雲笑著說道:“你們這種突如其來的感動,讓我有些不知所措,要是別人聽了,還以為我做了什麽壞事,把你們逼哭了呢。但我現在能做的實在有限,能做的大概就是幫你們改進一下工具了。”
“至於以後還能怎樣……”
“無非就是讓大家能吃得起鹽,穿得起衣服。”
“我是一名商官。”
“你們總不會希望我這個商官做得太多吧?”
“哈哈。”
“我也送大家一句話,是我很喜歡的一句。”
“前方有光明的未來,但路途卻充滿坎坷。我們麵臨的困難還有很多,不可輕視,但請始終相信未來的光明。”
“日子會慢慢好起來的。”
“咱們一起努力。”
周青雲向著下麵的士兵微微一鞠躬,隨後緩步走下演武台。
“日子會慢慢好起來”,聽到這句話,下麵的士兵臉上露出激動的表情,眼神也明亮了許多。
然而,當他們想要回禮時,周青雲已經遠去。
風還在吹,隻是變得柔和了些。
營地一角。
朱允站在周青雲身旁。
他的神色依舊未見好轉,心中同樣滿是疑問。
當周青雲靠近時,朱允終究忍不住,主動開口問道:“為何我麾下的將士都對你如此特別看待?簡直可以說是恭敬至極,我必須知道原因。”
朱允雙眼緊緊盯著周青雲。
他非得弄清楚不可。
否則內心無法安寧。
周青雲站定腳步,轉過頭去看向身後那些一臉迷茫卻又滿懷期待的士兵,嘴角浮現出一絲淡淡的笑意。
周青雲緩緩說道:“天底下所有人都關心他們飛得高不高,隻有我問了他們累不累。”
“這就是他們與我親近的原因。”
趙暉對這個答複顯然不悅,冷言道:“你這是在 。”
“他們是戰士,既已投身行伍,便應衝鋒向前,無所畏懼,不惜性命!”
“戰士?”林修嘴角浮現一絲奇異笑意,他狐疑地打量著趙暉,隨後搖頭說道:“殿下所言有誤,他們並非戰士。”
“他們當然是。”趙暉語氣極為堅定。
“不是。”林修依舊搖頭,他略微側身,視線落在那些士兵身上,淡然說道:“他們不是戰士,而是農夫,戰士的身份不過是殿下和朝廷強加給他們的。”
“他們對此並不怎麽認可。”
趙暉麵色驟變。
他陰沉地盯著林修,拳頭已經握得緊緊的。
林修凝視著一臉憤怒的趙暉,平靜說道:“殿下覺得我的話不對?”
“當然不對,他們是軍戶,平時務農,戰時從軍,本來就肩負雙重職責,而今身處軍營,他們便是兵。”趙暉毫不退讓。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林修輕笑一聲,問道:“殿下可曾下過田地?”
趙暉一怔,“這有何關聯?”
“關聯極大。”林修按住被風揚起的衣擺,整理好衣裝,接著說道:“若殿下真曾在田間勞作,就不會講出這般荒謬之言了。”
“種田極其艱辛。”
“軍戶本質上還是農民,他們在春季播種,夏季耕作,直到秋季才有收獲,任何時刻都不能懈怠,稍有疏忽,意味著一整年的生計都將成空,甚至可能連租稅賦稅都交不上。”
“他們還有家要養,有妻兒需要供養,為了生存,不得不晝夜不停地勞作。”
“他們沒有休閑的時候。”
“始終處於忙碌狀態。”
“或許在殿下看來,朝廷已賜予他們土地,並減免部分勞役,這已經是莫大的恩惠了。”
李承乾歎了口氣,凝視著李靖道:“他們不過是在特定時刻來到大營操練,接到聖旨便奔赴各地。他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應被視為無上的榮耀,因為他們守護的是國家的安定,是為了千秋萬代的太平。”
“可你明白這些人追求的是什麽嗎?”李靖問。
“何事?”李承乾疑惑道。
“活下去!”李靖目光如炬。
“活……”李承乾震驚地看著李靖,似乎難以相信。
李靖冷笑一聲:“殿下是否覺得這很離奇?”
“軍戶何時淪落到這般境地?但這就是衛所製度下的殘酷 。”
“軍戶無法生存下去。”
“朝廷太過樂觀了。”
“就連陛下也曾得意地說過‘養兵百萬,不擾百姓’。”
“真的如此嗎?”
“如今軍戶遵循‘有戰則征,無戰則耕’的原則,戰時披甲,閑時務農,借此實現糧食自給自足。朝廷還在邊疆推行開中法,解決鹽的問題。”
“一切看起來都很完美。”
“可朝堂上下卻忽略了一個事實。”
“那就是分下去的田地,不會自己長出莊稼,需要人去耕種。”
“而真正的耕作,春、夏、秋三季根本停不下來,一刻也不能耽擱,可朝廷會允許軍戶整年待在田裏嗎?”
李靖帶著嘲諷說道。
李承乾臉色陰沉,這當然不可能。
若是讓軍戶整年勞作於田間,軍隊的戰力必然急劇衰退。
朝廷絕不會允許這種狀況發生。
一年四季,朝廷時常征召軍戶訓練,每次十天半月,有時甚至更久,就是為了保持軍隊的戰鬥力。
李靖繼續道:“他們沒有足夠的時間投入農事。而衛所製每次征調,都會強製征召兩名壯丁,一家少了兩個壯勞力,殿下知道這意味著什麽嗎?”
“田產有所縮減。”
“軍戶雖然免去了不少勞役與賦稅,但他們的收成也跟著減少了。”
“對於軍戶來說,朝廷所謂的支持政策,不過就是讓他們能夠勉強維持生計罷了。殿下可別忘記,即便如此,也隻是因為過去十八年間,北征僅三次而已。若朝廷執意要徹底鏟除北元,恐怕還要發起第四次、第五次,甚至更多次的北征。”
“戰爭是要死人的。”
“而且需要耗費大量糧草物資。”
“而這些最初的來源,都是這些軍戶。”
“一邊是戰死的風險,另一邊是糧食的消耗,戰事拖得越久,軍戶的日子隻會越艱難。”
“他們在軍營操練時那樣賣力,就是為了取悅殿下,讓殿下滿意,盡快結束操練,回到農田裏幹活。”
“也許在殿下看來,耕種不過是件簡單的事。”
“宮裏也有種地的。”
“殿下要知道,無論陛下還是以前的隴西郡王李昭),種地對他們這些高位者來說,隻是消遣,體驗生活,回味過去的艱苦歲月,並不怎麽在意收成。但對普通百姓而言,這是生存的根本!”
“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別。”
“殿下期望那些一心盯著田地的農夫來支撐國家的根基,未免太過苛求了。”
“他們承擔不起這樣的責任。”
“也不想承擔!”
“難道還有冬天?”丘安開口說道。
夏雲飛冷眼看向丘安,嘲諷道:“冬天?冬天時,南方的百姓還得應付官府派下來的差事,那是他們出力的時候;北方則天寒地凍,這些軍戶能備齊過冬的柴火就不錯了,北方的寒冬連牲畜都會凍瘦,還能指望他們忍饑挨凍去軍營操練?”
丘安的臉漲得通紅。
有些後悔自己說漏嘴了。
喜歡盜墓:我的摸金係統瞞不住了請大家收藏:()盜墓:我的摸金係統瞞不住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