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快樂總是很短暫 一
字數:4407 加入書籤
要說劉琰在過舒服日子純屬高幹誤會,劉琰現在是一個人當兩個用,要不是有中央深造過的基礎,能幫著劉靖收拾爛攤子,屠各早就亂翻天了。
屠各部落屬於匈奴人的一支,前漢開始就在朔方一帶和雜胡羌人混居在一起,人口眾多地盤廣大,西起居延北至陰山,東臨黃河南抵上郡幾乎分布整個朔方。族群基本分成兩部分,以呼延部為首的北部屠各占據整個河套地區,勢力延伸至居延海一帶。
其他金姓,蘭姓,卜姓,喬姓等都算做南部屠各,在朔方其他地區半農半牧,相比於北部屠各南部屠各漢化更深,很多人從言談舉止和穿著打扮根本分辨不出胡漢。
和通常認知不同,南匈奴包括屠各部落擁有很多大小城池,單於王廷美稷之外有屬國都尉的居城龜茲,這不是西域那個龜茲國,屠各的龜茲城位置在今天榆林市;還有今天內蒙古杭錦旗的大城縣,還有山西的離石縣等等。
自從劉靖統一屠各,朔方、河套、寧夏都成了他的地盤,也包括其中的縣城。屠各人並不占據屬於大漢的城池,當地還是大漢官員在打理,除了繳納保護費,過去該怎樣生活現在還是怎樣生活日子過的很平靜,等到曹操下令放棄朔方,最先發懵的反倒是匈奴人。
有大族自治縣城裏還好說,主要是關市貿易受到極大影響,官府作為中介保障買賣雙方的利益誰也不敢弄虛作假,官員接到命令拍拍屁股走人,關市貿易突然之間沒人管了。過去出現問題還能找官府承擔損失,現在沒有擔保人做什麽都不方便。
貿易影響的是所有人,本地漢家大族不願意出麵幹這等費力不討好的工作,都來找劉靖讓匈奴人派官員去管理關市,理由很過硬,繳了這麽多年保護費也該匈奴人出麵擔當了。劉靖登時就傻了,關稅收入還不夠幾次貿易糾紛的賠償,這明顯是賠本賺吆喝,大漢出於社會安定和國家形象的考慮賠的起,匈奴人口袋裏可沒幾個大子給商人糟踐。
還是那句話貿易影響的是所有人,漢人來找劉靖匈奴人也沒閑著,理由也很充分,你統一屠各不找你找誰?連西域人也來湊熱鬧,現在沒有漢人官員就屬屠各都尉官最大,我們千裏迢迢跑來你不解決困難可不成。
自從南匈奴入塞以來,和內地的經貿成為其重要的財政支柱,上到貴族下到底層牧民隻知道吃大漢的紅利,從沒想過去冒風險管理。沒人管理還真不成,沒有穩定的經貿來源,用不多久就會引起社會內部的劇烈動蕩。
此前因為大漢先亂了引起貿易中斷,羌渠單於對形勢判斷錯誤,天真的認為內地動亂很快就能解決,坦白說他沒能能力穩定內部經濟,因此才急著派主力幫助大漢平定內亂,內部空虛加上人民不滿結果導致南匈奴爆發內戰。
劉靖不是不想管,是沒那個本事,關中地區輸出的貨物種類繁多,數量巨大,除了糧食之外不乏附加值很高的手工業品。相比之下南匈奴主要輸出附加值很低的原料,包括牛、羊和奶製品,其次才是毛皮和馬匹,至於羊毛純屬附帶贈品。
按理說南匈奴應該長期處於貿易逆差狀態,事實上則不然,南匈奴卡在內地和草原之間,從內地運來的貨物轉手賣去草原,能獲得極高的差額補償,對內地的貿易逆差不但能從草原上找補,還能賺取極高的利潤。
有人就問了,草原上窮的尿血,能有啥東西讓南匈奴賺差價?還真有!歐亞大陸北緯30度——北緯50度這條寬闊的地帶上,存在數個麵積廣大相互連通的草原。西起烏克蘭東到哈薩克斯坦的北溫帶草原,中間經過蒙古高原的北溫帶闊葉林地區,來到蒙古高原東部的北溫帶幹草原,繼續向東進入北溫帶貧草原一直延伸到外東北的北溫帶闊葉林帶,貫通東西的草原自古就是一個整體,現代稱作“內亞草原帶”。
在絲綢之路開拓之前,東西兩邊的遊牧民族通過“內亞草原帶”頻繁來往,這能從蒙古國和前蘇聯的“匈奴文化”的考古發掘中得到證實。北匈奴正式通過這條通路向西遷徙,走到今烏克蘭境內和當地的阿蘭人融合。需要注意的是,絲綢之路開拓之後的“北路”指的是控製在中原王朝手中的那條路,在北麵還有一條草原遊牧民族控製的“北道”。
這條北道在絲綢之路之前始終暢通,有很大一部分產自西域的和田玉就是通過這條路,經草原遊牧民族轉手流入中原地區。由於“北道”始終受遊牧民族控製,因此不論東西方對他的記載都是隻言片語,近代的考古挖掘才逐漸揭開了他的神秘麵紗。
草原氣候苦寒,底層牧民生活貧窮朝不保夕,然而頂層貴族的日子過的不比中原王的公侯將相朝差,奢靡的享受需要大量的內地商品支撐,當中原王朝強盛靠掠奪的手段不成立,貿易便成了不二之選。你有商品咱有金銀,不用管黃金是怎麽來的,那太血腥太殘忍,隻需要知道中國自古就是重貴屬貧乏的地區,不要說黃金連白銀都極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古代中國始終用銅鐵作為貨幣,商品經濟繁榮給逼的沒招才發明了紙幣,中國的經濟體量過於龐大,靠紙幣無法解決根本問題,監管製度和科技手段的落後還引起慘烈的通貨膨脹造成信用危機,南宋就是如此滅亡在蒙元手裏。
古代中國要苦熬到大航海時代才迎來轉機,16世紀到17世紀約有三分之一的新大陸白銀流入大明,明清兩代整個日本的銀礦產量幾乎都來到中國,直到這時候,中國才有足夠的貴金屬完成銀本位。
貿易最在意的一點就穩定,大漢爆發內亂大小戰爭不斷,對牲畜和馬匹的需求量暴增,過去小打小鬧的貿易滿足不了關中軍閥的需求。距離關中最近的屠各部落零散成一堆,有些對關中友好有些對則不然,關中地區麵對外部威脅還要應付屠各的騷擾。
通過金禕撮合關中氏族決定抓住機遇,助力劉靖發起統一戰爭,用經濟手段控製一個善意的統一的屠各部落對關中才最有利。
事實也確實如此,現在的朔方屠各部落或者說整個南匈奴,在經濟上對關中地區的依賴程度很高,和關中的貿易占據財政收入的一半。絲織品運去草原可比走絲綢之路便宜太多了,隨便一塊黃金就能換到成車日用品,足夠貴族家庭奢侈一陣子。相比黃金羊毛才是當下的優勢商品,屠各的羊毛給莫家收去,為了滿足關中的需求,過去扔都嫌汙染草場的漠北羊毛突然緊俏起來。
內地羊毛貨源充足導致毛氈製品價格下跌,正因為價格下跌購買群體反而擴大了,羊毛貿易非但沒有賠錢還越賺越多,過去都當垃圾現在有人收,管他多少錢草原民族都覺得不虧,搞轉口貿易的南匈奴人也是血賺。
匈奴人除了南北吃差價還需要關中市場消化自身的畜牧產品,因此關中可以失去屠各,屠各不能沒有關中。失去關中地區的貿易支持,南匈奴單就軍事規模上講就得縮水一半,有人做過一個比喻,韋康在涼州打一個噴嚏,隔夜屠各都尉就得患重感冒。
對於貿易問題,劉靖不想和關中翻臉,靠搶劫過日子就必須得管。匈奴人的日常管理靠雇傭漢人來解決,匈奴人也沒什麽麻煩事,普通人會寫字就能做高級幕僚。這些人類似後世的師爺,平日管理草原牧民處理民間糾紛,計算賬目核對賬本這些事手拿把掐,對於複雜的政府職能就愛莫能助。
相比官員的問題,沒有管理章程才讓人頭疼,官員回到內地要述職,離職的時候把能拿的都拿走了,就算讓師爺們趕鴨子上架,沒有具體章程想現學都不成。這不是現學現用能夠解決的事,對外貿易要麽不出事,一旦出事就是大事。
關中人倒是原意幫忙,可人來了一看發現事情不對,內地是進出口貿易屬國是轉口貿易,單就稅率問題短時間內就無法計算出合理的數值,總不能單純相信商人的話吧。此外還有定向增減稅的問題,這屬於國家稅務係統的絕密,涉及很多黑吃黑的內幕,非稅務係統的官員想通過計算根本不可能了解答案。
每一個關市,對待每一個國家的商隊都有不同的增減稅率,例如車師的商人說他家減稅千分之五,沒有具體條陳指導,想知道真假要從海量的存檔備案裏去查找。西域那麽多商人,想一個一個找出來沒個一年半載不可能。
關中人不信邪還真翻記錄去找,看過記錄才知道把事情想簡單了,涉及稅率的記錄一個漢字沒有全是密語。其實想知道也簡單,找身在長安的司隸校尉鍾繇,長安是貿易中心那有鴻臚寺完整的增減稅條陳。
且不說鍾繇有沒有權利給你,關中人第一個站出來不同意,過去是中央控製屠各稅務,別說鍾繇礙於法規插不上手,曹操也顧及派係不敢幹預。這要給他敞開大門,肯定需要派人過來指導,不用多久屠各的一切情報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了。
關中人傻眼,金禕同樣也幫不上忙,外台常侍作為皇帝的秘書,主要工作是伺候好皇帝,對於政務並不了解也沒空餘時間去學習。再者外台是晉升的階梯,貴族子弟通常不知道會調去那個部門,政務完全可以升職以後接觸沒必要費心學習專業知識。
說不了解吧,經常接觸奏章多少也能知道,說完全了解也不對,政務靠看奏章可學不會,具體事情多了去了。奏章隻算總綱領,是無數心血匯總後的結論和對策,沒有親身在職能部門常年的浸潤,麵對具體問題根本無法完善解決。
喜歡漢末小人物請大家收藏:()漢末小人物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