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榮華照當年 一
字數:4147 加入書籤
馬騰謀反事件甫一公布,時人就知道關中之戰不可避免。不止孫劉,劉璋等南方軍閥都在推演戰局,對於此戰大家有個普遍共識,假如能夠曹操順利拿下河東則速勝,否則戰事短時間不會有結果,但是最終的勝利仍舊屬於曹操。
共識之外也存在爭論,主要集中在什麽時間開打。曹操陣營剛經曆赤壁之敗軍心思穩,中原各處都在遭災急需賑濟,多數人認為會等到秋收之後軍糧有所富裕才會出兵。結果建安十四年剛過曹軍便開始動員,等到消息傳到各地夏侯淵已經占據河東。
對曹操來講倉促出兵很多事情沒有準備完善,關中軍閥對閃擊戰同樣沒有準備,可以說雙方的戰備都不充分。戰爭突然爆發馬超韓遂最先反應過來,兩人的前鋒抵達潼關設防段煨還在長安附近沒動,他想動也動不了,關中士族籌集的軍糧還需要他護送到前線,黃澄澄的糧食可不能給災民搶去。
高幹戰敗導致河東丟失並沒有引起關中多大震蕩,原本沒人指望河東真能守住,劉琰親自去也是多拖延一段時間。再者關中軍閥並非沒有預案,短暫慌亂過後,梁興和張橫前出到蒲阪津對岸駐防,等著夏侯淵過河時來個半渡而擊。
雙方主力在潼關對峙,戰況一時陷入僵局,不出所料夏侯淵從河東渡河試圖改變局勢。梁興和張橫屬於老牌軍閥,死人堆裏爬出來不能說不知兵。曹軍前鋒徐晃剛過河關中軍便果斷出擊,兩人的戰術完美行動及時,臨陣操作可圈可點,
怪就怪關中軍閥低估了夏侯淵兵團的戰鬥力,徐晃硬頂著敵軍優勢兵力突擊,牢牢控製住灘頭渡口。張合率部第二個過河,這人比徐晃還猛,連續幾次反突擊打的張橫從此消失,活不見人死不見屍。
眼看著一個一個曹軍將領的號旗衝到眼前,梁興無法阻止隻能趁亂逃跑。戰鬥進入尾聲夏侯淵本人還在河對岸,真正的主力曹家軍還沒過河,單靠外姓軍隊在黃河西岸穩穩落下腳跟。發展到這裏關中軍閥依舊淡定,先取得局部勝利並不重要,勝負還得看決戰。
建安十四年初夏,曹操大軍放棄潼關,繞河東經蒲阪津開進關中。此時段煨趕到戰場匯合馬超韓遂,陳兵渭河北岸與曹操主力對峙。戰事對曹軍來講比預想要困難,段煨確實難打,但也並非如傳聞那般嚇到不敢打的程度。
接下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隨著段煨突然脫離戰鬥,關中聯軍士氣遭到慘重打擊,一方麵是因為戰友背叛導致戰情急轉直下;另一方麵段煨撤離時帶走了全部軍糧,沒有糧食馬超再能打也撐不住。
馬超韓遂急於求戰,曹軍主力卻龜縮在營壘防禦,派出小部隊不斷發動騷擾攻擊。沒法決戰又不能等在北岸餓死,馬超韓遂兩人不得已退守渭河南岸,希望在南岸能征集到足夠的糧食度過危機。
馬超韓遂沒有精力調查段煨撤離的深層次原因,因為南岸的糧食也不多,倆人心裏著急甚至幾次要求和談。曹操卻穩如老狗,你要和談我不答應你要決戰我不迎戰。曹操現在不比以往家大業大不想太過拚命,中原具備體量優勢不怕長久對峙,勝利是必然的,無非是消耗多久的問題。
有些人固執成見,會把無意中的行為表現誤解成對自身抱有敵意,通過想象將無關的事湊合在一起,無中生有的臆造某些事來佐證自身的成見;此種人也被稱作“多疑症”。曹操並沒有“多疑症”,隻是心裏琢磨的比別人多,興許還有些神經過敏,所以顯得好犯猜忌。
沒有必要討論這種心理狀態如何形成,隻需要清楚亂世中這種性格好處大於壞處。曹操總是喜歡憑空設想,比如散布謠言,捏造證據等等諸如此類,他很清楚破壞敵人核心層之間信任的重要性。
韓遂和曹操年輕時有過交集,戰陣無情沒準兒再也見不到,兩個人歲數都大偶爾碰麵難免多愁善感,寒暄幾句沒什麽了不起,寫封信問候一二純屬正常。然而信中有塗改,還被馬超撞破就值得玩味。
就好像丈夫出門應酬半夜回到家,被妻子拿著襯衫質問領口紅印怎麽來的?丈夫說染上草莓汁而已,就問這個解釋誰能相信?妻子不生氣不代表心裏沒有火,當天不爆發不代表沒有暗中調查。查出結果大不了吵一架,打罵過後事情說開也就罷了,就怕調查不出任何結果,總之今後丈夫的一舉一動都值得懷疑。
沒有人是神仙,不會知曉具體發生什麽事,但有一點徐庶說的沒錯,兩軍決戰就怕各自心懷鬼胎。看火候差不多曹操發動渭南決戰,此戰關中軍閥都想好好打,然而防自己甚於防對手這仗就沒個打。
渭南決戰李堪、成宜、馬玩戰死,馬超逃亡隴西;韓遂撤往漢陽;程銀與侯選帶著河東幫殘兵投奔段煨;楊秋和梁興收攏涼州兵跑到屬國避難;韋康四下一看軍頭沒了,剩光杆司令孤立無援,沒有辦法代表涼州上書歸附中央。
天下不是沒想過曹操會贏,隻是沒料到這麽快就結束戰爭。勝利後曹操做了兩件事:以鍾繇救災不力為名一擼到底攆回家哄孩子;由夏侯惇重新擔任司隸校尉,趙儼以假節都督雍涼的身份坐鎮長安,同時留下夏侯淵一起鎮守關中。
關中軍閥雖然敗了但沒滅亡,馬超韓遂占據隴西和朝廷對抗,段煨隨時會打著梁王的旗號再出手,還有一個金禕被隔絕在武關說不上什麽時候殺出來。人人都看得出關中戰事沒完,可是做完這兩件事曹操卻火速返回許昌。
除了拜見皇帝沒有過多停留馬上趕往淮南戰場,孫權正在那邊和薛悌打的有來有回。很多人都想不明白曹操著什麽急,因為都清楚薛悌有本事,有他在合肥孫權就打不下淮南。
薛悌和趙儼在軍事上的風評差不多,都沒什麽耀眼的戰績,不過不能隻用戰績評論將領是否合格。淮南兵團是出名的刺頭部隊,軍中三名主要將領一直不和,還不是一般情況下的不和,可說是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首先,三人出身背景不同。淮南兵團實力最強的是士族出身的李典;此外曹軍外姓將領中第一猛人,小豪強出身的樂進排第二位,這兩人和兗州士族出身的薛悌是天然的盟友。張遼邊地武夫的出身比較尷尬,雖說和薛悌一樣假節,身份最高然而兵力最少。
其次,三人沒有隸屬關係,不存在職務高低誰指揮誰。李典屬於趙儼麾下,樂進屬於曹仁兵團,兩人都是借調到淮南戰場。赤壁之後張遼脫離趙儼兵團序列屬於淮南坐地戶,隻有他一個人歸薛悌管轄。
第三,張遼和所有將領都有矛盾,而且由來已久。就拿現下三個人來講,李典全家為曹老板的事業獻身,樂進最早參加革命戰功能排第一。張遼出身低,有過兩次賣主求榮的汙點,結果一個後參加革命的人卻得到假節的身份,李典、樂進肯定不服氣。
要知道孫權從沒放鬆對江北的攻擊,廣陵陳登沒有內部問題,孫權打不下廣陵轉頭來合肥打薛悌,大大小小出兵好幾次都打不下來。淮南兵團靠薛悌斡旋沒出大亂子還能頂住孫權,這恰恰說明薛悌的本事足夠,曹操根本不用親自去。
曹操率軍還在朝淮南進軍,各地陸續接到伏完去世的消息。老頭一直活的好好的,怎麽曹操前腳離開許昌後腳人就沒了?猜測一段時間就被好消息掩蓋,曹操大軍到淮南和孫權小打一陣,沒見勝負孫權就撤退回江東。
孫權拍拍屁股就走可苦了當地的草頭幫,當初打河北時曹操割讓過六個縣給陳蘭等人,這次曹操不客氣,借口陳蘭等人響應孫權,派於禁收回六縣連帶擊殺陳蘭梅簡。雷緒一個人堅持不住索性南下進入長江,一口氣跑去荊州投奔在劉備麾下的老東家劉馥。
打完孫權曹操立刻回軍,孫觀和臧霸還在徐州北部割據處於聽調不聽宣的狀態,軍隊待久了怕他們心裏緊張。從淮南返回許昌曹操連下兩道命令,首先加劉和特進,拜太常卿,依舊留在幽南巡視邊防,少府卿由耿紀接替。
關中打完劉和就該回中央,讓他繼續惡心劉珪也行,但是授予特進就很難說正常。朝侯授特進班亞車騎將軍明顯壓劉珪一頭,是個人就看得出來曹操又瞅劉珪不順眼。至於提拔耿紀倒好解釋,他是關中士族,這樣做是告訴關中人我老曹既往不咎。
其次,下令在鄴城營造銅雀台,同時曹操發布“述誌令”,又叫“讓縣自明本誌令”。告訴天下我老曹自願讓出三個縣,留下一個武平縣足夠養老。
開始社會上都稱讚曹操文筆雄偉,感情濃烈確實稱得上性情中人。可越琢磨越不對勁,讓縣就讓縣你大張旗鼓喊什麽呀?你淡薄名誌,幹嘛要耗費民力修銅雀台顯擺?漢獻帝是傀儡沒能力對抗權臣,你沒必要學張良的故事吧?
真是君子就該坦坦蕩蕩接受皇恩,別說四個縣,就算給十個縣你一輩子也是侯爵,隻有公爵才有資格讓縣。你又不是。。。。。。等等!銅雀台修在鄴城!百姓忽然想明白,這是急不可耐的要建極稱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