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皇帝放權

字數:3473   加入書籤

A+A-


    太後鈕祜祿氏的喪期剛剛結束,整個宮廷還沉浸在一片哀傷之中。然而,就在人們尚未從悲痛中完全恢複過來的時候,皇帝卻突然下旨,開始籌備永瑚和嫡福晉西林覺羅氏的大婚。
    這道旨意猶如一道閃電劃破了宮廷的寂靜,讓所有人都感到意外和震驚。畢竟,太後的離世才剛剛過去不久,按照常理,宮廷應該繼續保持肅穆,以示對太後的尊重和悼念。
    然而,皇帝的決定似乎並沒有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他顯然有著自己的考量和計劃,總之,他毫不猶豫地推進了這場婚禮的籌備工作。
    皇帝端坐在那象征著無上權力的龍椅之上,周身散發著一種不容侵犯的威嚴。他的目光如炬,仿佛兩道銳利的光芒,掃視著朝堂之上的皇室宗親和軍機重臣們。那目光中,既有對朝堂局勢的洞察,又有對未來國家走向的堅定期許。
    他的聲音洪亮而堅定,毫無掩飾地表達著自己的目的:“諸位愛卿,朕今日在此鄭重宣布,經過深思熟慮,朕已決定立皇後佟佳氏所出的嫡子永瑚為朕的皇位繼承人。這一決定並非輕率之舉,而是基於對皇室傳承的重視以及對國家穩定的考慮。皇室傳承,關乎我大清百年基業,容不得半分馬虎;國家穩定,更是萬千百姓安居樂業之根本。朕身為天子,肩負著守護江山社稷的重任,此決定乃是經過反複權衡,深思熟慮後的結果。”
    皇帝頓了頓,微微調整了一下坐姿,繼續說道:“朕深知聖祖仁時期的九龍奪嫡給皇室帶來了巨大的創傷和動蕩。那是一場怎樣的慘劇啊,兄弟相殘,骨肉分離,整個皇室陷入了無盡的紛爭與混亂之中。朝廷上下人心惶惶,國家也在這場內耗中元氣大傷。朕絕不希望這樣的悲劇再次上演。朕在位四十多年,曆經風雨,見過無數的興衰榮辱。如今身體每況愈下,朕必須為國家的未來做出妥善的安排。立儲之事,刻不容緩,這是朕對祖宗的交代,也是對天下百姓的承諾。”
    他的話語如同一道驚雷,在朝堂上引起了一陣騷動。眾人麵麵相覷,有的麵露驚愕,嘴巴微微張開,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有的則若有所思,眉頭緊鎖,在心中權衡著這一決定可能帶來的影響。皇帝的決定顯然出乎了他們的意料,但他的決心卻不容置疑,那堅定的語氣和威嚴的神情,讓每一個人都不敢輕易質疑。
    就在眾人交頭接耳,小聲議論之時,一位老臣顫顫巍巍地站了出來。他身著古老的朝服,腳步蹣跚,每走一步都仿佛用盡了全身的力氣。他躬身道:“陛下,太後新喪,此時立儲與大婚並行,恐引民間議論,於皇室名聲有礙啊。民間百姓向來注重禮儀傳統,太後新喪,舉國哀悼,此時若行立儲大婚之事,恐會讓百姓覺得皇室不重孝道,有損皇室威嚴。”
    皇帝的眉頭微微一皺,原本就銳利的目光此時更是如刀一般,直直地盯著麵前的老臣,仿佛要透過他的身體看到他內心的想法。那目光中,既有對老臣質疑的不滿,又有對朝堂局勢的警惕。
    “朕的心意已經決定,太後在天之靈也必定希望皇室能夠安穩,國家能夠昌盛。如今立儲之事,正是為了避免日後的紛爭,確保我大清的江山能夠永遠穩固。太後的喪期已經過去一段時間,皇室的傳承必須有序進行。朕絕對不允許太後鈕祜祿氏繼續對大清皇室造成禍害。十五阿哥永琰心胸狹隘,太後的喪期還未結束,他竟然就能讓侍妾有孕,如此不檢點、不顧大局之舉,實非儲君之選。這樣的皇子,你們有誰敢去輔佐他?朕絕不會讓永琰再有死灰複燃的機會!”皇帝的聲音低沉而堅定,沒有絲毫的猶豫,每一個字都仿佛重錘一般,敲擊在眾人的心上。
    朝堂上頓時一片死寂,仿佛時間都在這一刻凝固了。老臣被皇帝的話嚇得撲通一聲跪地,身體瑟瑟發抖,不敢再言語。其他大臣們也都噤若寒蟬,低著頭,大氣都不敢出,不敢再提出反對意見。他們深知皇帝的脾氣,此時若是再觸怒龍顏,恐怕會招來殺身之禍。
    皇帝掃視了一圈眾人,那目光如同寒冰一般,讓每一個人都感到不寒而栗。接著,他緩緩說道:“永瑚為人剛毅,聰慧過人,戰功赫赫。在邊疆戰場上,他身先士卒,帶領將士們屢立戰功,壓得住那些囂張跋扈的軍功集團。他有著卓越的領導才能和堅定的意誌,足以擔當起儲君的重任。至於其他,隻有你們這群臣子慢慢適應永瑚這個儲君的執政風格了。朝堂之上,本就需要不斷地磨合與適應,隻有如此,才能共同治理好國家。”
    皇帝一向銳利的眼中閃過一絲幸災樂禍,那絲神情稍縱即逝,但卻被一些敏銳的大臣捕捉到了。他對臣子們和永瑚的交鋒幸災樂禍,似乎在期待著看一場好戲。在他看來,朝堂上的權力博弈和臣子與儲君之間的磨合,是維持皇室統治和國家穩定的一種手段。
    這時,永瑚從人群中走出,單膝跪地,“兒臣叩謝皇阿瑪厚愛,定當不負所托,日後定當勤勉治國。”皇帝滿意地點點頭,“永瑚,你自幼聰慧,朕相信你能擔此大任。此次大婚,也是為了讓你早日成家立業,肩負起更多的責任。”
    朝堂上眾人見狀,紛紛跪地高呼:“陛下聖明,儲君賢德。”
    這時,一位平日裏以耿直敢言著稱的年輕大臣,深吸一口氣,壯著膽子站了出來。他身姿挺拔,雖臉上帶著幾分緊張,但眼神中卻透著堅定。他雙手抱拳,微微躬身,聲音洪亮卻帶著一絲顫抖:“陛下,永瑚阿哥固然英勇過人、剛毅聰慧,然立儲乃國之大事,關乎大清未來之走向。如今朝堂之上,各派勢力盤根錯節,永瑚阿哥雖能壓住軍功集團,可如何平衡各方勢力,以保朝堂和諧穩定,還望陛下明示,也好讓臣等心中有所底數,日後全力輔佐儲君。”
    皇帝聽聞,目光微微一凝,嘴角卻勾起一抹不易察覺的笑意,那笑意中帶著幾分對即將到來的朝堂紛爭的期待。他緩緩開口,聲音依舊沉穩有力:“平衡各方勢力,乃永瑚日後為君所需麵對之首要難題。朕今日便將此考驗交予他,也交予你們。你們身為朝堂重臣,當以國家大義為重,摒棄私利,全力協助永瑚。若有人心懷不軌,妄圖興風作浪,朕定不輕饒!”
    又有一位大臣,微微顫抖著站了出來,他額頭上滿是細密的汗珠,聲音帶著幾分怯意:“陛下,永瑚阿哥行事風格剛毅,若在處理政務時過於強硬,恐會引起部分大臣的不滿,進而影響朝堂團結,不知陛下可有良策,以化解此等潛在矛盾?”
    皇帝目光如電,掃視了一眼這位大臣,冷冷說道:“剛毅並非過錯,身為君主,若無剛毅之性,如何能治理好這偌大的國家?至於引起部分大臣不滿,那便要看永瑚如何運用智慧與手段去化解。你們身為臣子,當以大局為重,若因一時之不滿便心生怨懟,那便是大不敬之罪!朕希望你們能盡快適應永瑚的執政風格,共同為大清的繁榮穩定出力。”
    朝堂之上,大臣們麵麵相覷,心中各自盤算著。皇帝看著眾人的反應,心中暗自得意,他仿佛已經看到了永瑚與這些大臣們在朝堂上展開一場精彩的交鋒,而這場交鋒,無疑將成為大清未來走向的關鍵。
    “今日之事,朕意已決。立永瑚為皇位繼承人,不容更改。你們回去後,當好好思量如何輔佐新君,莫要再在此事上糾纏不休。”皇帝最後說道,聲音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大臣們紛紛跪地,齊聲說道:“臣等領命,定當全力輔佐儲君,為大清盡忠。”然而,每個人心中都清楚,未來的朝堂,必將因永瑚的立儲而掀起一場不小的風波。
    皇帝話音剛落,朝堂之上仍是一片壓抑的死寂,大臣們大氣都不敢出,唯恐一個細微的動靜惹來皇帝的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