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段:企業的轉型與升級第633章 組織架構的震蕩
字數:1806 加入書籤
深冬的晨霧籠罩著廠區,李陽站在辦公樓頂層的落地窗前,看著樓下忙碌穿梭的叉車和行色匆匆的員工,手中的咖啡早已涼透。智能生產線的良品率剛突破88,新的挑戰卻如潮水般湧來——組織架構調整引發的震動,正像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在公司內部悄然蔓延。
會議室裏,投影儀投射出的新架構圖在牆麵鋪開,原本錯綜複雜的12個事業部被整合為智能製造、數字運營、供應鏈管理和客戶服務四大業務群。台下坐著的中層幹部們交頭接耳,氣氛壓抑得如同暴風雨前的烏雲。
"各位,這次調整是為了打破部門壁壘,提高協同效率。"李陽的聲音在空曠的會議室回響,"但我知道,權力和職責的重新分配,讓很多人感到不安。"他的目光掃過銷售總監老吳緊繃的臉和研發部張經理握緊的拳頭,"我承諾,不會讓任何一位為公司付出的人寒心。"
散會後的走廊裏,不滿的私語聲此起彼伏。"說是合並,不就是變相裁員嗎?"生產部的老周對著身邊的人抱怨,"我管了八年的車間,現在要聽那群搞數據的指揮?"這些話像長了翅膀,很快傳到了李陽的耳朵裏。
接下來的兩周,李陽的日程表被約談填滿。他把辦公室的沙發換成小圓桌,準備好咖啡和點心,試圖營造輕鬆的談話氛圍。麵對第13位前來談話的市場部副經理,李陽主動推過去一份股權計劃書:"王姐,您在市場一線拚了十年,這次調整不是卸磨殺驢。看看這個,核心管理層都有機會持股,公司的未來和大家息息相關。"
然而,承諾和股權計劃未能完全平息動蕩。銷售部和研發部的矛盾愈演愈烈。在新產品進度協調會上,銷售總監老吳猛地拍案而起:"研發部交不出樣品,讓我們拿什麽跟客戶簽單?上個月流失的三個百萬級訂單,你們要負全責!"
研發部張經理漲紅著臉反駁:"智能產品的算法還在優化,你們銷售部根本不懂技術難度!客戶提的那些個性化需求,難道是我們一拍腦袋就能實現的?"兩人針鋒相對,會議桌被重重的文件砸得咚咚作響。
李陽站在中間,舉起雙手示意安靜:"都別吵了!銷售部不了解技術周期,研發部不懂市場需求,這就是架構調整要解決的問題。"他調出客戶投訴數據,"看看,上周有17的谘詢在問產品交付時間,我們內耗的每一分鍾,都是在把客戶推向競爭對手。"
當晚,李陽把兩個部門的骨幹留在辦公室,開展"角色互換"研討會。銷售代表穿上白大褂走進實驗室,研發工程師跟著銷售去拜訪客戶。當銷售小王看到工程師為了0.1秒的響應速度連續調試48小時,眼眶紅了:"原來你們不是在偷懶......"而研發部的小李跟著銷售跑了三家客戶後,感慨道:"客戶要的不是完美的技術,是能解決問題的產品。"
為了徹底打破部門牆,李陽推行"鐵三角"作戰單元——每個項目由銷售、研發、生產各出一名負責人組成核心小組,直接向他匯報。第一次項目複盤會上,智能倉儲係統的鐵三角團隊吵得麵紅耳赤,但當他們發現通過協作把交付周期縮短了15時,又笑著擁抱在一起。
股權授予儀式那天,夕陽的餘暉灑在會議室。李陽把股權證書遞給老吳時,這位在公司奮鬥了十五年的老將罕見地紅了眼眶:"李總,以前總覺得自己的地盤被搶了,現在才明白,公司這艘大船要往新方向開,每個人都得換個握槳的姿勢。"
深夜的辦公室,李陽看著窗外亮起的萬家燈火,手機突然震動。技術部發來消息,智能焊接線的良品率突破92。他揉了揉發酸的肩膀,打開新的組織效能評估表。雖然架構調整的陣痛還在持續,但他知道,隻有打破舊有的桎梏,企業才能在智能化轉型的浪潮中真正揚帆遠航。
喜歡1949璃院繁星請大家收藏:()1949璃院繁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