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官運亨通的錢守庸

字數:4257   加入書籤

A+A-


    時光匆匆,一個月轉瞬即逝。夏日驕陽似火,然而李明的軍隊卻在悄然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兩千新兵訓練完畢後,被順利分配到各營。如今,左營兵力擴充至1700多人。左營劃分為三個把總隊,每個把總隊由原來的三個百總隊擴充為五個百總隊,實力大幅增強。此外,中軍不僅包含少量的衛兵、旗鼓手、傳令兵,還設有讚畫參謀)等職位,再加上各級軍官,共同構成了這1700多人的左營。其中,僅斥候便單獨編成一個百總隊,人數達一百餘人,他們作為軍隊的耳目,承擔著至關重要的偵察任務。
    右營與左營規模相當,同樣擁有1700多人。其編製架構亦與左營相仿,同樣分為三個把總隊,各把總隊下的百總隊數量擴充,再加上中軍配備的各類人員,形成了與左營旗鼓相當的戰鬥力量。
    中軍方麵,已然發展成一支完備且頗具規模的作戰力量,總人數達2000多人。阿玉統領的火槍兵千總麾下,那一千多名膀大腰圓、黝黑壯碩且性格彪悍的女鳥銃手,已然成為中軍的一股強勁火力。她們在訓練場上的喊殺聲與利落的操作,彰顯著不凡的戰鬥力。
    炮兵把總張良帶領著300多個炮兵,操控著20多門弗朗機炮。這種先進火器每門配備5個子炮,發射時的雷霆轟鳴能對敵方密集陣型造成毀滅性打擊。
    騎兵營受限於合格戰馬數量,兵力維持在五百人左右。這支部隊人員構成較為複雜,一部分是原來投降過來的官兵騎兵,一部分是後來招募的新兵騎兵,還有一些是從陸續俘虜的王嘉胤精騎中挑選出來的。
    整體而言,騎兵中大部分騎術尚可,但僅有大概不到一半,約200多人騎術真正過關。這些騎術精湛的騎兵,多來自投降官兵與從王嘉胤精騎中挑選出的精銳,他們不僅能在疾馳的戰馬上保持平衡,各種複雜騎術動作也信手拈來。
    而剩下將近300人,多為新招募的騎兵,訓練時日尚短,不過大半年時間,騎術水平有限。現階段,他們僅能做到騎著馬進行簡單的砍殺動作。至於騎兵騎射這一高階技能,對他們來說還遙不可及。並且,在跨越障礙物方麵,如壕溝、矮牆等,這近300人表現得也很勉強,技術還相當生疏。
    王廣宇率領的斥候百總隊有100多人,作為全軍斥候的統領,他不僅指揮著中軍斥候,還肩負管理和訓練左營與右營斥候的重任。這些斥候如同軍隊的眼睛,在複雜的環境中為大軍探聽情報,保障行軍作戰的安全。
    此外,中軍的旗鼓手、傳令兵以及書吏等人員,總數也有100多人。旗鼓手通過鼓點與旗幟傳遞將領的指揮信號,在喧囂的戰場上起著溝通全軍的關鍵作用;傳令兵則如穿梭於軍隊間的信使,快馬加鞭確保軍令迅速、準確地傳達;書吏們專注於寫寫算算,詳細記錄軍隊的糧草、兵員等各項事務。
    20多門虎蹲炮被分發給左右兩營。虎蹲炮體積小巧、輕便靈活,別看它個頭不大,威力卻不俗,在近距離作戰以及山地等複雜地形戰鬥中,能發揮出強大的火力,給予敵人出其不意的打擊,大大提升了左右兩營的戰鬥力。中軍並未配備虎蹲炮 。
    至於新兵營就又成了空架子,因為糧草實在供應不了再大的隊伍了,新兵的招募訓練就先暫停了。新兵營的幾十個教官又被分配到各營去當副把總、副白總去了。等以後再招新兵時再叫回來當教官。蘇懷玉總教頭因為之前經常跟譚師爺合作出差,也被叫到中軍帳中兼任了行軍參謀。
    如此算來,李明的軍隊,中軍2000多人,加上左營的1700多人與右營的1700多人,全軍總人數達到了5400多人。全軍雖然合格戰馬數量不足,但因臨近邊塞,適合乘騎的蒙古馬可是不少,李明繳獲自王嘉胤的金銀珠寶、古玩字畫諸多值錢之物通通被拿來賄賂練國事、傳旨太監以及打點門路買馬、兵器、裝備、糧草,還有給部下們發軍餉、發賞銀。隨著銀子見底,這全軍戰兵卻也人人有了馬匹代步。之前隻是老兵有馬匹代步,新兵看的直流口水,現在自己也有了馬騎,那新兵是人人歡騰,比給他們轉正漲軍餉還高興。隻是苦了管後營的結拜大哥滿天星,這陝西連年幹旱,稅也從來沒收齊過,導致錢守庸雖然東挪西湊確實保證了李明所部軍餉基本能按月領到四成約每人八錢銀子,李明再湊二錢銀子,基本就能解決困擾著其他各路官兵的軍餉問題了。),但糧草真的是時斷時續,得自己解決大半了。隨著戰馬這個大胃王的加入,滿天星找李明哭訴了好幾次,可是李明卻咬牙說哪怕把褲子典當賣錢,也要搞騎馬步兵!同時李明也答應滿天星,近期再去拜會下右布政使錢守庸,讓他想想辦法解決後勤問題。
    此時,李明身著精心打造的山文甲,那甲片呈山字形緊密拚接,通過皮繩或金屬絲串聯,兼具靈活性與防護性。肩部與肘部稍大且外翹的甲葉,既能抵禦攻擊又增添了幾分威武。胸甲厚實,其上鍛造紋理彰顯工藝精湛。穿上這身甲胄,李明更顯威武霸氣,每一步都堅實有力,陽光灑下,甲胄反射的光芒映照著他得意的麵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李明心中暗自慶幸當初自己答應加入明軍的決定。雖說朝廷無法直接提供充足的資源,但他通過上下打點,以近乎白菜價的花費,從官庫裏變相購置所需物資。相較於之前當流寇時,不僅獲取物資的風險大大降低,不必再擔心被官軍圍剿截獲物資,而且花費也小了很多。如今這種方式名正言順,讓他在擴充軍隊實力時更加得心應手。他越發覺得,暫時投靠朝廷,借勢發展壯大自己,這一步棋走得無比正確。不禁感慨,隻要方向選對,後續的發展便順暢許多,如今軍隊的壯大便是最好的證明。
    與此同時,新任三邊總督練國事成功將流寇驅逐出境,流寇逃竄至山西。練國事遂帶著大軍返回駐地,其麾下艾萬年、李卑,還有都司張守印等人也各自返回駐地休整兵馬。撫標營參將趙耀傑則調入新任三邊總督的都標營,雖仍為參將,但兵額增加了1000人。
    錢守庸回到固原後,榮升為陝西右布政使。一時間,前往巴結他的人絡繹不絕。府邸門前車水馬龍,送禮之人踏破門檻。錢守庸每日周旋於各類應酬之間,收受的禮品珍寶堆積如山,金銀錢財更是數不勝數,隻覺得雙手都快收拿不過來。
    錢守庸回首過往,那些經曆猶如昨日之事,曆曆在目。當初與李明交戰,自己戰敗被俘,無奈之下被逼寫下投降書。此後,又屢屢被李明以投降書相威脅,不得不為其提供各種便利。後來,更是與李明合作剿滅流寇,一樁樁一件件,皆在心頭。
    而如今看來,這一切竟成了自己命運轉折的關鍵。一方麵,與李明的合作,雖起初被迫,但卻在無形中為自己鋪就了一條晉升之路;另一方麵,自己對練國事的不斷巴結,在其身邊鞍前馬後地效力,如今也終於得到了豐厚的回報。他深知,在這錯綜複雜的官場棋局中,每一步雖走得驚險,卻最終換來了如今的權勢與財富。想到此處,錢守庸臉上不禁浮現出得意的笑容,眼中閃爍著對未來更多榮華富貴的熱切憧憬。他堅信,隻要繼續抱緊練國事這棵大樹,與李明維持好合作關係,未來在官場必將能更進一步,獲取更多令人豔羨的利益與權勢。
    很快,朝廷針對練國事大敗高迎祥、張獻忠等二十多路流寇聯軍一事的封賞旨意便已下達。此次戰役,練國事指揮有方,官軍戰果豐碩,陣斬流寇多達一萬餘人。
    然而,鑒於此前不久剛對一眾官員進行過晉升,短期內再度擢升恐有不妥。且此次戰役雖重創流寇,但並未將如盟主般的首要頭目斬殺,僅斬獲了數位籍籍無名的低級匪首。
    故而,朝廷此次的封賞頗為有限。練國事作為文官,在散階上提升一階,以彰其功。至於麾下將領,朝廷賜予他們的子嗣世襲百戶或千戶的蔭封資格。
    朝廷還撥付了一筆並不豐厚的賞銀。可即便這點賞銀,在自京城下發的途中,也被各級官員如餓狼般層層盤剝,還未出京城,數額便已縮水大半。待最終到了將領手中,更是所剩無幾。對於這種獎金嚴重縮水的情況,將領們早已經習以為常,隻是隨口罵了幾句,便將這所剩不多的賞金全都揣進自己腰包,用來豢養家丁,普通官兵連一個子兒都沒能撈著。
    值得一提的是,崇禎皇帝留意到錢守庸在近期的兩場戰事中表現出非凡的軍事才能。戰場上,錢守庸展現出精準的局勢分析能力,總能做出明智的戰略部署,還常身先士卒,極大地鼓舞了士氣,盡顯卓越的領導風範。政務處理上,他亦遊刃有餘,各項事務經他安排得有條不紊,可謂文武全才。於是,崇禎皇帝出於對局勢的考量以及對錢守庸能力的認可,決定打破常規,將延綏兩地單獨劃出,新設延綏巡撫一職負責統轄,同時因綏德府內州縣與衛所並存不利於管理,將綏德府重新劃分為慶陽府和榆林衛這樣張手印督司就順理成章的靠著“戰功”晉升為榆林衛指揮使。需注明的是,此情節與真實曆史有所差異,真實曆史中延綏巡撫一職早已有之,而在此處是為劇情發展需要設定,任命錢守庸擔任這新設的延綏巡撫。這一任命,無疑讓錢守庸在官場的地位更上一層樓,手中權力進一步擴大,引得眾人紛紛豔羨。排在門前著送禮的人手中禮單又都長了一截,裝著禮物的箱子又大了一圈。
    喜歡穿越明末成餓殍請大家收藏:()穿越明末成餓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