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阿玉安息

字數:3761   加入書籤

A+A-


    李明率領第三旅威風凜凜地朝著府穀縣行進。還未靠近城門,遠遠便能瞧見城門口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府穀縣的百姓們聽聞軍隊凱旋,紛紛趕來迎接。
    隻見滿天星站在最前方,滿臉笑意,眼神裏透著對兄弟歸來的熱切期盼。在他身後不遠處,是朝廷派來卻形同虛設的縣令周威,周威雖身著七品文官的官服,神色卻略顯尷尬,難掩自身在這局勢中的無奈。畢竟整個府穀縣,都在李明的掌控之中。縣衙的衙役皆是李明安排的機靈可靠士兵充任,縣城內居民全是軍屬,城外種地的農民也都是李明招募的流民。
    當李明的身影出現在眾人視線,百姓們瞬間爆發出雷鳴般的歡呼聲。孩子們在人群中嬉笑奔跑,嘴裏叫嚷著:“大兵叔叔回來咯!”一位美婦滿含熱淚說道:“我家那口子可算平安回來了,多虧了李將軍啊!”旁邊幾位大爺也跟著附和:“是啊,李將軍帶著咱們子弟兵保家衛國,咱們這日子才能過得安穩。”
    李明快馬加鞭來到滿天星和周威麵前,翻身下馬。滿天星一把摟住李明,笑著說:“兄弟,可算把你盼回來了,一路上肯定吃了不少苦!”李明笑著回應:“大哥,我這不是好好回來了嘛。”接著李明轉身麵向百姓與將士,大聲說道:“此次能平安歸來,多虧了鄉親們的支持與各位兄弟姐妹們的浴血奮戰。為表感謝,隨我出征的第三旅官兵,放假半個月,並且按照最高標準發放賞銀!”第三旅官兵聽聞,頓時歡聲雷動,對李明的慷慨與關懷感激不已。
    之後,李明、滿天星和周威一同來到縣衙大堂,蘇懷玉、譚師爺、張德、趙剛、焦銘等人早已在此等候,眾人紛紛見禮後依次坐定。李明臉色旋即變得凝重起來,眼中含淚,聲音顫抖地說道:“大夥先靜一靜,這次回來,有個悲痛到讓我幾乎無法承受的消息。阿玉,咱們英勇的阿玉,在戰場上奮勇殺敵,拚盡全力與敵人廝殺,不幸被敵人的箭矢射中右眼,當場就犧牲了。皇帝在聖旨裏讚歎她忠烈之節,可歌可泣,要求咱們給阿玉妥善安葬,還要建祠祭祀,讓她的功績被百姓永遠銘記。可對我來說,阿玉不隻是並肩作戰的戰友,我本來打算這次出征回來之後,就風風光光娶她為妻,與她共度一生。沒想到如今,竟是天人永隔,我……我真的無法接受啊!”說著,李明不禁低下頭,用手捂住臉,身體微微顫抖。
    滿天星眼眶泛紅,趕忙走上前,緊緊抱住李明的肩膀,聲音帶著哭腔說道:“兄弟啊,阿玉走了,我這心裏也跟刀絞似的。你倆的感情大夥都看在眼裏,多好的一對兒啊,咋就成這樣了呢。可阿玉已經走了,你要是再這麽難過,她在天上看著也不放心呐。咱得把對她的念想,都放在心裏,往後好好的,才對得起她呀。”
    蘇懷玉也紅著眼圈,哽咽著說:“李將軍,我懂你心裏苦。阿玉她多好呀,戰場上那麽勇猛,平時對咱們也照顧有加。她肯定希望你能好好的,繼續帶著咱們把這日子過好,把咱這地方守好。你要是垮了,咱們心裏都沒底了呀。”
    眾人紛紛圍過來,張德拍了拍李明的背,說道:“將軍,別太傷心了。阿玉雖然不在了,可她永遠活在咱們心裏。咱們會替她看著您,您得打起精神啊。”其他人也紛紛輕聲勸說李明節哀,振作起來。
    李明強忍著悲痛,親自為阿玉的安息之所選址。他選定了城南三裏外一處地勢平坦且風景宜人之地,此處四周青山環繞,綠水潺潺,陽光灑落時,給人寧靜而祥和的感覺,李明覺得這樣的地方與阿玉質樸勇敢的性情相符。
    他精心規劃,決定耗時半個月打造一座堅固而樸實的墓室。墓室由就地取材的普通石塊砌成,雖不華麗,但每一塊石頭都經過仔細挑選,確保大小合適、質地堅硬,能夠長久穩固。棺槨采用雙層設計,外槨選用當地常見的結實木材,經過木匠師傅精心打造,雖無奢華裝飾,但勝在實用耐用。內棺則用質地細密的木板拚接而成,內壁雖無精美的雕刻,但卻平整光滑。
    為了彰顯阿玉的功績,墓室四壁由擅長繪畫的士兵用簡單顏料繪製了阿玉戰鬥時的場景。畫中阿玉身姿矯健,衝鋒在前,與戰友們並肩作戰,色彩雖不絢麗,但生動地展現出她的英勇無畏。
    阿玉身著一套嶄新的、隻有參將以上高級武將才能穿戴的山紋甲,腰間別著一把由齊小天等人專門為她設計打造的新式燧發手銃。此款手銃工藝精湛,設計新穎,尚未量產,也未曾裝備部隊,阿玉成為第一個用上它的人,足見她在眾人心中的特殊地位。此外,墓室中還擺放了一些具有紀念意義的物品,如阿玉用過的佩劍、行軍地圖等,這些簡單的物件,承載著她為軍隊、為這片土地所付出的心血。
    墓室前方修建的祠廟,雖不奢華卻莊嚴肅穆。祠廟分為前後兩間,前間中央,阿玉的雕像靜靜佇立,她身姿挺拔,目光堅毅,仿佛仍在守護著這片土地和人民。雕像背後的牆上,掛著一份精心抄錄的皇帝褒獎阿玉的聖旨,字跡工整,墨色清晰,讓每一個前來瞻仰的人都能感受到阿玉所獲的至高榮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後間寬敞明亮,這裏陳列著阿玉生前用過的諸多物品。她穿過的舊軍服,雖有些許磨損,但每一處補丁都記錄著她在戰場上的英勇身姿;那支伴隨她征戰的火槍,槍身泛著歲月的光澤,仿佛在訴說著曾經的戰火紛飛;還有她用過的水壺和水杯,質樸無華,卻見證了阿玉在行軍途中的艱辛。祠廟的另一堵牆上,詳細記載著阿玉的生平事跡,從她投身軍旅的那一刻起,每一次戰鬥、每一次勝利,都被一一記錄,讓後人能夠真切地感受到她的熱血與忠誠。祠廟周圍,種滿了鬆柏,象征著阿玉的精神如同鬆柏般四季常青,堅韌不拔。祠廟前有一片空地,地麵用平實的泥土夯實,可供李明帶領部隊前來舉行祭祀儀式和接受教育。空地四周,種植著一些野花野草,雖不名貴,但生機盎然,寓意著阿玉的生命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不滅的痕跡。
    第三旅第五團的女兵們在一營營長翠蓮的感召下,做出了令人動容的決定。翠蓮眼含熱淚地對姐妹們說:“阿玉長官為我們付出了一切,她的犧牲讓我們心痛不已。如今,我們要用想辦法自己的方式,送她最後一程。”姐妹們紛紛響應,她們放棄休假,自發地將賞銀捐出,用於阿玉墓地的修建。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女兵們不辭辛勞。她們頂著烈日,揮汗如雨地挖著墓穴,一鏟一鏟,仿佛要將對阿玉的不舍與敬意都融入這片土地。建祠堂時,她們細心搬運每一塊磚石,精心雕琢每一處細節,手上磨出了血泡也不喊一聲疼。種植花草時,她們小心翼翼地培土澆水,每一株花草都像是她們對阿玉的思念,在她們的悉心照料下茁壯成長。她們用自己的雙手,以義務勞動和捐款的方式,寄托著對阿玉深深的懷念,送別自己的老長官。
    半個月後,阿玉的安息之所大功告成。李明身著素服,親自帶領眾人將阿玉的靈柩抬起,緩緩走向墓室。他神情悲痛而莊重,一步一步,仿佛承載著對阿玉無盡的敬意與哀思。進入墓室後,眾人小心翼翼地將靈柩安置妥當,李明親自指揮合上墓門。
    隨後,在新建的祠廟前,舉行了盛大的祭祀儀式。李明帶領滿天星、周威以及一眾將士和百姓,懷著沉痛的心情,向阿玉表達深深的敬意與緬懷。
    從此,此地成為府穀縣百姓心中極為特殊的所在。往昔,百姓們遇事祈福、還願,總習慣前往傳統寺廟燒香拜佛。可自阿玉安葬於此,她的英勇事跡與崇高精神深深烙印在百姓心間,漸漸地,人們開始轉而來此祭奠阿玉。他們帶著虔誠之心,向阿玉傾訴心願,祈求生活順遂。說來也奇,不少人傳言,那些久未生育的夫妻,來此拜祭後竟如願懷上子嗣;諸事不順的人,回去後也感覺事事變得順遂起來。一傳十,十傳百,阿玉在百姓心中儼然成為護佑一方的神靈,香火日益旺盛。
    同時,這裏也是李明部隊重要的教育基地。每當有新兵入伍,李明都會組織他們來到此處,讓新兵們在莊嚴肅穆的氛圍中,聆聽阿玉的故事,接受精神的洗禮。李明告誡新兵們,要以阿玉為榜樣,永遠忠於自己,守護好這片土地與鄉親,傳承阿玉的英勇無畏和忠誠擔當。在阿玉精神的激勵下,一批又一批的新兵成長為李明麾下部隊的中堅力量,將阿玉的精神永遠傳承下去。
    喜歡穿越明末成餓殍請大家收藏:()穿越明末成餓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