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錢守庸獻策

字數:3885   加入書籤

A+A-


    處理完阿玉的後事,李明深知,部隊與領地的發展迫在眉睫。他立刻召集滿天星等將領,齊聚一堂,了解當前局勢。
    眾人坐定,李明開口道:“此次出征,我帶走了第三旅,師部與第一旅、第二旅留在府穀縣整訓,如今情況如何?”
    滿天星率先匯報:“將軍,整訓情況相當不錯。火槍三段射擊戰術,大夥已訓練得爐火純青。步兵、炮兵、騎兵之間配合緊密,協同作戰能力大幅提升。輜重部隊也已初具規模,從蒙古購置了不少騾馬,物資運輸更有保障。”
    李明微微點頭,又問:“那流民安置與糧食收成呢?”
    滿天星接著說:“咱組織百姓興修水利,疏通溝渠。雖說天氣幹旱,但抗旱效果顯著,糧食迎來大豐收。按照之前與這些流民們的約定,他們按三成比例繳納了軍糧,如今咱們的糧草儲備十分充足。”
    聽到這些成果,李明心中稍安,但隨即又皺起眉頭:“如今局勢複雜,雖有進展,可隱患也不少。如今遍地流民,流寇在山西、陝西肆虐,府穀時刻麵臨威脅,稍有不慎,基業便毀於一旦。而且蒙古韃子時常騷擾入侵,建州女真更是屢屢南下,連京畿地區都曾被其包圍,咱們實在不安全。若像以前當流寇,沒了根據地,糧草、軍械、火藥的供應生產都成問題,咱們的火器優勢也將蕩然無存。可若以府穀為根基,又太過危險,諸位有何良策?”
    眾人聽後,皆陷入沉思,一時想不出好辦法。
    這時,曾為知縣的張德與當過師爺的譚師爺對視一眼,張德開口道:“將軍,屬下有個主意。錢守庸身為延綏巡撫,是朝廷高官,見識廣、信息多,與將軍又是利益共同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不妨問問他的意見。”
    李明眼前一亮,心裏暗自思忖:雖說我從後世而來,對曆史走向有大致把握,但具體操作層麵,還是古人更有經驗,曆史記載也並非全然可信。
    當下,李明快馬加鞭趕往延安府的膚施縣。一路無話,抵達之後,李明先在一個不起眼的小客棧住下。
    夜幕降臨,月色如水。李明趁著夜色,悄然來到巡撫衙門後門,輕輕敲門。門房聽到敲門聲,打開門一看是李明,因早知曉他與錢守庸的關係,便什麽也沒問,急忙將李明引進書房,又趕忙沏上茶,並前去通傳錢守庸。
    不多時,錢守庸滿臉堆笑地快步走進書房。他心裏清楚,自己的投降書攥在李明手裏,那些晉升的戰功也全靠李明打下來的,從某種程度上說,自己就是李明安插在朝廷官府的眼線。
    “李將軍,您可算來了!”錢守庸熱情招呼著,絲毫不敢擺巡撫架子。
    李明大大咧咧地坐下,直截了當地說道:“老錢,我今兒來,就是想聽聽你對我接下來發展的看法,別藏著掖著,有什麽說什麽。”
    錢守庸賠著笑,趕忙說道:“李將軍,實不相瞞,自與將軍結識,我便知將軍有鴻鵠之誌,絕非池中之物。既然將軍問了,我也就敞開心扉。延綏這地方,乃四戰之地,實在不適合作為長久的根基。依我看,將軍當謀別處。江南一帶,眼下沒有流寇滋擾,且富庶非常,若能在那站穩腳跟,徐徐發展,他日必能成就大業。”
    李明眼睛一亮,追問道:“江南繁華之地,像南京那些地方,勳貴眾多,我去了恐怕難以施展,你有什麽主意?”
    錢守庸撫須沉思片刻,說道:“將軍所言極是,太過繁華之地,各方勢力錯綜複雜,確實不易立足。但太偏僻的地方,人口稀少,發展緩慢也不行。依我之見,可找一處臨江之地,水利交通便利,又能避開王府高官盤踞之處。如此,進可攻,退可守,才是長遠之道。”
    李明沉思片刻,又道:“可江南馬匹稀缺,騎兵發展怕是要受限。”
    錢守庸微微點頭,趕忙說道:“李將軍,如今通過前段時間咱們外出作戰,我觀察到您的部隊主要以火器為主。而江南水網密布,與北方地勢大不相同。到時候,將軍不應把重心放在發展騎兵上,而應著重發展水軍。在江南,有了船,可比馬好使多了。船既能用於運輸,保障物資通暢,又能作為作戰利器,在江河湖泊之上發揮巨大威力,與您的火器優勢相結合,必能如虎添翼。”
    李明聽聞錢守庸此言,覺得頗為有理,便追問道:“依你之見,在江南選哪處作為根據地比較合適?”
    錢守庸思索片刻,緩緩說道:“李將軍,依我看,九江便是個不錯的選擇。九江地處長江與鄱陽湖交匯處,水利交通極其便捷,上可溯長江直抵武昌等地,下可順流直達南京,且通過鄱陽湖又能深入江西腹地,物資運輸極為便利。當地人口眾多、商貿繁榮,可為將軍提供充足的兵源與物資補給。”
    李明眉頭微皺,追問:“你說九江合適,可曾考量過當地是否有王府勢力幹擾?”
    錢守庸自信一笑,拱手說道:“李將軍放心,九江並無王府勢力。如此便少了諸多掣肘,且此地周邊地形複雜,若遇戰事,便於設防據守,實在是不可多得的立足發展之地。將軍在此發展,進可憑借長江天險與便捷交通,揮師北上或東進,爭奪天下;退可據守鄱陽湖周邊,穩固根基,休養生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李明微微頷首,細細思索九江的地理位置與錢守庸所言利弊,心中暗自衡量著在此建立根據地的可行性,隨後又開口問道:“可我如今身為延綏鎮的總兵,要怎麽操作才能過去呢?”
    錢守庸聽聞,微微皺眉,沉思片刻後說道:“實不相瞞,我在朝中並無過硬的大佬撐腰。但我好歹身為巡撫,是個封疆大吏,此事說難也並非毫無辦法,說簡單卻也沒那麽容易。我可以幫你找人疏通一下南京那邊的關係,看看能否通過南京兵部把你調過去。然而,你如今身為延綏鎮總兵,作戰勇猛,在皇上那裏都掛了號。想從這戰事吃緊的前線調到後方安穩之地,恐怕陛下那關不太容易通過。”
    李明眉頭緊鎖,陷入沉思,片刻後問道:“那依你之見,該如何是好?”
    錢守庸輕撫胡須,緩緩道:“或許可先設法讓南京兵部那邊透個口風,說江南一帶需得力將領穩固防務,且九江戰略位置重要,非將軍不可。同時,咱們這邊再放出些風,就說延綏鎮近來局勢稍緩,周邊寇患漸平,如此雙管齊下,或能讓陛下鬆口。隻是這過程中,上下打點、疏通關係,缺一不可。”
    李明聽後,眉頭皺得更緊,緩緩搖頭道:“這法子不妥。其一,此計變數太多,從南京兵部到陛下那兒,中間環節眾多,稍有差池,全盤皆輸;其二,牽扯太廣,人多嘴雜,極易走漏風聲。一旦消息泄露,咱們都得吃不了兜著走。其三,當今皇帝生性多疑,咱們這般大動作調動,難免不讓他起疑。稍有不慎,便會惹來殺身之禍。”
    錢守庸聽李明這麽一說,也覺得確實風險不小,不禁又陷入沉思,過了好一會兒,才緩緩開口道:“李將軍所言極是,是我考慮不周。那依將軍之見,咱們該如何是好?或者容我再想想,還有沒有別的法子,既能達成目的,又能將風險降到最低。”
    李明無奈地歎了口氣,擺了擺手道:“我一時之間也沒什麽好辦法。看來此事急不得,隻能見機行事了。咱們平日裏多留意各方局勢變化,等有了合適的時機,再做定奪。在此期間,你也多留意朝中動靜,若有風吹草動,咱們也好早做準備。”
    錢守庸趕忙點頭稱是:“將軍說得在理,那咱們便先按兵不動,等待時機。我這邊一定密切關注朝中消息,一有情況,即刻向將軍匯報。”
    隨後,李明與錢守庸二人又就當前局勢以及一些最新消息相互探討了起來。不知不覺,夜色已深,李明便起身告辭,回到客棧休息。
    第二天清晨,李明早早起身,帶著手下,翻身上馬,一路疾馳回到了府穀縣。
    喜歡穿越明末成餓殍請大家收藏:()穿越明末成餓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