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1章 內閣的調整

字數:5094   加入書籤

A+A-


    東線!
    陳國!
    相國手中的兵力有限,決定對發生在延州的慘狀置之不理。
    從這一點來看,他不如梁國的相國。
    受到皇帝的啟發,梁國的相國利用數年的時間,在帝國布下了完善的輿論體係。
    梁王北狩的壯舉,通過輿論體係的加工,在帝國各處持續宣傳。
    如果朝廷敢困死延州,梁國的相國,一定不會放過這攻擊的機會。
    陳國的相國也並非全無行動,他將消息透露給了桐國。
    此時桐國已經向北線增兵,與虎賁軍對峙的,換上了趙方權的十萬大軍。
    虎賁軍壓力陡增。
    “有機會,本世子還真想見一見這位相國。”
    鄰嶽城內,世子笑著感慨了一句。
    “這位相國,的確有點意思。”
    趙方福站在世子身旁,輕聲附和。
    “延州,是帝國的延州!帝國的軍隊,困死帝國的城池,本世子很想聽聽朝廷的解釋。”
    世子笑得更加開心。
    “世子可直接派人前往虎賁軍,向張統領求證。”
    “除了虎賁軍,還得派人大張旗鼓的前往京城。”
    世子是看熱鬧不嫌事大。
    “世子,我們往前推進了二十裏,不敗軍是否開始行動?”
    趙方福向世子請示。
    “不急!”
    世子表現得極有耐心。
    “世子——”
    “不要慌,盛天遲早是我們的。”
    不等趙方福說完,世子便開口打斷。
    ————
    仗著兵力上的巨大優勢,趙方權表現得咄咄逼人。
    虎賁軍如臨大敵,張統領更是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之所以緊張,是因為對敵人一無所知。
    知己知彼,才有獲勝的把握!
    等到錦衣衛的情報不斷出現在帥帳,張統領逐漸放鬆下來。
    他敏銳的察覺到,這種反常的布置,預示著桐軍的內部似乎並不是鐵板一塊。
    召來幾位副統領和自己的智囊團,張統領想要創造以少勝多的奇跡。
    京城!
    內閣!
    一係列的調動與調整過後,有歡喜的,有憂愁的,有失望的——
    還有,憤怒的!
    憤怒的代表人物,自然非鄭學士莫屬。
    當初錢學士離開內閣,心中最為歡喜的,大概就是鄭學士了。
    內閣的慣例是按資排輩,按資曆,鄭學士應該是新的內閣次輔。
    有不少官員私下往鄭學士的府邸送禮,算是提前慶祝鄭學士的升遷。
    等到杜公公宣讀完聖旨,鄭學士的額頭已是青筋暴起。
    “杜相想獨攬大權,也不必打破前輩們定下的規矩。”
    等杜公公離去,鄭學士開始迫不及待的向杜學士發難。
    “規矩?什麽規矩?”
    杜學士明知故問。
    “你是首輔,豈能揣著明白裝糊塗?”
    鄭學士發出了一聲冷哼。
    “諸侯驕縱,與禮部約束不力有著很大的關係,至於刑部,陛下一直認為刑部效率低下。讓你分管這一攤,也是看中你的魄力。”
    杜學士的搪塞半真半假,顯得極有藝術。
    “如果本官沒有記錯的話,這一攤原本是劉學士負責。”
    鄭學士立刻抓住了其中的漏洞。
    “你說得沒錯!”
    杜學士輕輕點頭。
    此時其他幾位學士也看向首輔,想知道他要如何應對。
    這其中,就包括剛剛入閣的鐵學士。
    “禮部與刑部的積弊,是數十年來逐漸形成,劉學士這才管了多長時間?”
    杜學士早已準備了說辭。
    “陛下讓劉學士分管戶部和吏部,看中的,是劉學士分管都察院時的剛正不阿,和對地方財政的熟悉。”
    不等鄭學士繼續發問,杜學士接著說了下去。
    這幾句話,可不是在敷衍。
    從盧學士能從都察院直接入閣,就能看出劉學士對都察院的管理,是卓有成效的。
    通過組織賑災,更是能摸清地方的真實狀況。
    鄭學士看了劉學士一眼,發現劉學士的臉上已是陰雲密布。
    皇帝與首輔共同決定的事情,朝廷還無人能夠阻止,鄭學士不願在此時樹敵,隻得偃旗息鼓。
    回到自己的值房,杜學士發出一聲無奈的歎息。
    杜學士在歎息,皇帝卻笑得十分燦爛。
    原因無他,太子在皇帝的懷中快樂地撒了泡尿。
    趙院長也在,這老家夥坐在凳子上,腦袋低垂,對剛剛發生的這一幕視而不見。
    皇帝抱著太子前往後殿清理。
    等皇帝再次出現在禦案後麵,太子依舊被他抱在懷中。
    “陛下要當心禦史彈劾。”
    趙院長輕聲提醒。
    當然,這也是規勸。
    “等他大了,就不會讓朕抱了!”
    皇帝語氣溫和,嘴角還殘留著淡淡的笑意。
    趙院長對皇帝的行為並不讚同,不過也沒有繼續勸阻。
    “內閣的這一次調整算是已經結束,說說你的看法。”
    皇帝開口垂詢。
    趙院長時常出現在乾清宮中,其作用就是能及時的給皇帝提供有用的建議。
    但是內閣調整,皇帝並未征求趙院長的意見。
    至於原因麽,自然是怕趙院長的意見中,會摻雜著個人的情感。
    如今塵埃落定,皇帝也不用擔心趙院長會影響自己的判斷。
    “臣在內閣多年,不方便就此事發言。”
    趙學士算是人間清醒。
    話音落下,就看到杜公公從殿外匆匆入內。
    “傳旨的人回來了!”
    皇帝笑著說道。
    杜公公上前行禮,然後稟報了傳旨時的情形。
    他的描述,不但準確詳盡,而且十分客觀。
    趙院長坐在一旁,自然也聽到了杜公公的陳述。
    “杜學士有了鐵學士的協助,能否穩住朝堂?”
    皇帝不願強人所難,於是換了個問題。
    “臣以為,那得看劉學士的想法。”
    趙院長的語氣中,夾雜著一絲絲的感慨。
    想當年從未放在眼裏的劉學士,今日居然成了帝國的次輔。
    皇帝命他說得再詳細一些。
    “陛下,如果劉學士全力配合,杜學士能輕易的控製住朝堂。若是——劉學士想要大展宏圖,杜學士就會有些艱難。”
    這幾句算是正確的廢話,皇帝心生不滿,看向趙院長的眼神就帶了幾分責備。
    “陛下,劉學士目前有盧學士支持,若是能拉攏鄭學士,杜學士的威嚴將會大打折扣。”
    讀懂了皇帝眼神的趙院長,隻得做出透徹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