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2章 隻想做酷吏
字數:5203 加入書籤
內閣次輔,文官集團的二號人物,是權力核心圈層的大佬之一。
劉學士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的名字,會排在鄭學士的前麵。
興奮?
那是自然!
十年苦讀,又在宦海搏殺數十年,這才成為象牙塔尖的人物。
淡泊名利?
除非是腦袋被驢踢過,才會認為這種層級的大佬,會在麵對權力時無動於衷。
禮部尚書是皇帝的人,至於刑部麽——
上一任刑部尚書姓武,是杜學士的人,剛剛被免的尚書姓蘇,不知是走了哪一位學士的門路。
反正——不會是劉學士!
所以劉學士這兩年是空有學士的頭銜。
盡管戶部尚書已經改頭換麵,徹底倒向了皇帝,吏部又有睿親王坐鎮,可劉學士還有次輔光環的加持,想要施展抱負,比以前要容易許多。
於是,劉學士一改往日的低調,開始過問起兩部的事務。
同樣迅速進入狀態的,還有鐵學士。
他原本就是兵部的侍郎,對兵部的運作極為熟悉,工部尚書又是皇帝的親舅舅,鐵學士的介入,比劉學士要順利許多。
他沒有忘記皇帝的叮囑,將大部分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兵部。
一份份卷宗從錦衣衛送來,堆滿了鐵學士的案頭。
裏麵記載的,是兵部員外郎以上官員的簡介。
誰是誰的人,誰與誰又結成了同盟,等到錦衣衛將卷宗收回,鐵學士已徹底弄清楚兵部那無比複雜的人際關係。
在官場上想要進步,僅靠能力是不夠的,有一個強大的靠山,方能步步高升。
像鐵學士這種靠自己一步步走上侍郎高位的,是官場上的極少數,沒有多少參考的價值。
鐵學士不介意他們為自己尋求靠山和同盟。
讓他心生忌憚的,是一部分官員,選擇了錯誤的靠山。
比如——
韓親王!
韓親王是親王不假,可他是沒有議政權的親王。
而且皇帝不喜韓親王,皇城內幾乎是人盡皆知。
可偏偏有那麽幾位,在利用韓親王府提供的錢財,低調的尋找盟友。
四人!
剛好分布在兵部下轄的四司。
除了韓親王,還有些官員,與諸侯在京的幾座王府往來頻繁。
鐵學士認為,清除毒瘤已是迫在眉睫!
————
乾清宮內,聽著鐵學士的稟報,皇帝神色如常。
將他安插在這個位置,就是為了整頓兵部。
“杜學士什麽意見?”
等鐵學士稟告完畢,皇帝開口詢問。
“杜學士認為,此事不宜操之過急。”
鐵學士如實回話。
“理由?”
“杜學士擔心兵部動蕩,會影響鎮定二軍的後勤保障。”
“他的顧慮,不是沒有道理。”
略一思索,皇帝輕聲說道。
“陛下,兵部已有許多官員向他們靠攏,如果再繼續這樣,將來清理時,恐怕會傷筋動骨。”
“朕準你動手,不過——要手段溫和。”
皇帝給出了一個折中的指示。
鐵學士應下,心中早已動了無數個念頭。
第二日!
朝會!
有人早早的站在金鑾殿外,等候同僚的到來。
張通,張尚書!
這位止小兒夜哭的酷吏,笑著衝每一位參加朝會的大佬拱手,順道提醒他們:
我胡漢三,又回來了!
當然,這是修辭手法。
許多大佬將這視為赤裸裸的挑釁,可又無可奈何。
朝會的議題,原本是討論即將開始的預算,和東西兩線的戰事,結果張通出列,呈上了一份奏折。
奏折通常通過內閣和內務府送至禦前,像這樣直接在朝會上呈遞,一年也出現不了幾次。
皇帝閱後,命杜公公拿去給諸位大佬欣賞。
“你們覺得張愛卿的奏請如何?”
皇帝極有耐心,等所有的大佬傳閱完畢,這才開口垂詢。
“張尚書才剛剛上任,一口氣就要罷免二十八位官員,真是好大的手筆。”
文官集團一側,有聲音陰惻惻的響起。
“蔡大人過獎了!”
張尚書沒有回頭,語氣中透著寒意。
他口中的蔡大人,官居右都禦史。
“本官還沒有說完,你想罷免這麽多的官員,可有罷免的理由?”
右都禦史義正辭嚴的追問了一句。
“本官已在奏折中說得十分清楚,不想在此重複。”
“滿篇的奏折,隻有貪贓枉法四字,並無實據。”
“這四個字,已經足夠!”
張尚書霸氣外露,壓迫感十足。
右都禦史出列,彈劾張通。
作為都察院的主官,左都禦史沒有做出過多的權衡,出列聲援自己的同僚。
陸陸續續,又有數名官員出列,附和右都禦史的意見。
皇帝命眾人入列,然後詢問內閣的看法。
“臣以為不可!”
分管刑部的鄭學士出列,給出了明確的回複。
“那就暫時擱置!”
皇帝微微一笑,給雙方都留下了餘地。
鄭學士轉頭看了張尚書一眼,目光意味深長。
張尚書目不斜視,麵無表情。
————
離開時,是安國公出城相送,如今歸來,也是安國公給他接風洗塵。
“你這是新官上任三把火,還是另有目的?”
酒過三巡,安國公問出心中的疑惑。
“酷吏的名號,侄兒這輩子是擺脫不掉了,自古以來,能得到善終的酷吏,似乎也沒有幾人。”
放下酒杯,張尚書坐直了身子。
安國公沒有打擾,落在張尚書身上的目光,透出了一絲絲的探究。
“上次的風波,侄兒已經做好了被分屍的準備,可陛下的庇護,讓侄兒又有了今日的造化。”
“侄兒看到了希望,得到善終的希望!”
“既然無後顧之憂,侄兒甘願做陛下手中的利刃。”
說完後,張尚書看向安國公,滿臉的誠摯。
“你倒是能得到善終,可你就沒有替你的後人考慮?”
沉吟片刻,安國公發出了靈魂拷問。
“侄兒準備將幾個兒子全部送往邊疆,女兒全部嫁給農戶。”
張尚書早已想好了退路。
“我們老張家的男丁,打仗還可以,但是讀書不行,一兩百年來,也隻有你中了進士。本公還想著你的子孫能延續你的輝煌。”
端起麵前的酒杯,安國公語速緩慢。
“讓您失望了!”
張尚書滿臉的歉意。
“帝國在,國公府就在,老張家的子孫,豈能任人欺淩?”
“你想做酷吏也好,你想當孤臣也罷,盡管放手去做。你放心,你的子孫,國公府是護定了。”
幹掉杯中酒,安國公霸氣外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