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雷霆初動
字數:3351 加入書籤
                    陸錦棠走出天啟殿時,秋陽正烈,卻驅不散他心頭的凝重。
    皇帝的信任與托付,如千鈞重擔壓在肩頭。他很清楚,這不僅是一項差事,更是一場戰爭——與遍布朝野的貪腐勢力的戰爭。
    他沒有絲毫耽擱,立刻趕往督察院。
    督察院位於皇城西側,是一座不算起眼的院落,與其他部衙的恢弘相比,顯得有些簡陋。往日裏,這裏的官員大多清閑,偶有彈劾,也多是些無關痛癢的小事。陸錦棠踏入院門時,幾個正在閑聊的官員看到他,先是一愣,隨即慌忙行禮。
    “見過攝政王!”
    陸錦棠點點頭,神色嚴肅:“都到正廳集合,有要事宣布!”
    他的聲音不大,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片刻後,督察院上下大小官員三十餘人,悉數聚集在正廳內。他們看著這位新任的院正,眼神各異,有好奇,有敬畏,也有幾分不易察覺的忐忑,隻有少數幾個三年前就是陸錦棠帶著的督察院,眼睛亮起了光,開始準備摩拳擦掌,大顯身手。
    陸錦棠站在廳中,目光掃過眾人:“陛下有旨,命本官執掌督察院,即日起,徹查全國貪腐!”
    一句話,讓廳內瞬間安靜下來。
    “陛下之意,絕非虛言。”陸錦棠加重了語氣,“從今日起,督察院上下,取消所有休假,全力投入此事!”
    他隨即開始布置任務:“李主事,你帶人立刻整理曆代貪腐案例及刑罰,結合當前國情,草擬一份詳盡的懲罰製度,務必於今日日落前呈給本官,本官審閱後,即刻呈陛下禦批!”
    “王禦史,你負責清點督察院人手,並擬定一份下鄉名單。全國共一百二十八個縣,每個縣至少派駐兩名官員,一名主負責,一名輔理。人選要精挑細選,務必是清正可靠、能吃苦、有擔當之人!若人手不足,即刻擬文,向吏部調取人手!”
    “趙經曆,你帶人準備公文。待懲罰製度陛下禦批後,立刻謄抄百份,每份都要加蓋督察院印信,並準備好請陛下用印的文書。同時,備足車馬、盤纏、文房四寶等下鄉所需之物!”
    一道道指令清晰明確,有條不紊。陸錦棠雖初掌督察院,卻顯露出極強的組織能力和決斷力。眾人不敢怠慢,領命後立刻行動起來,整個督察院瞬間從往日的沉寂變得忙碌而高效。
    陸錦棠則坐鎮正廳,一麵審核李主事送來的草案,一麵聽取各方麵的進展匯報。他深知,時間緊迫,皇帝要的是雷霆之勢,容不得半點拖遝。
    同時,他和禮部,吏部,兵部尚書打好招呼,讓他們一個時辰內,給他一個從各個部門借調的人員名單,並說明其優點和被選中的理由。
    正午時分,秋老虎曬得大家昏昏欲睡。
    督察院院左都禦史王紀捧著密旨踏入會極門時,簷角的銅鈴正被秋風搖得發響。
    半炷香之後,吏部文選清吏司主事周鑣、兵部職方清吏司員外郎沈棨、禮部儀製清吏司主事吳弘業,這三個分屬不同衙門的官員,被各自的上司以“欽點差遣”為由,領著選拔出來的人員,一起進了督察院西側的小院。
    “周主事主管官員考成,沈員外掌輿圖軍籍,吳主事熟典章儀軌——三位各司其職,卻要同辦一案。”王紀將密旨副本推到三人麵前,宣紙上“查辦應天巡撫貪墨案”九個朱字洇著墨痕,“應天是財賦重地,巡撫李嵩在任三年,糧稅短少三成,卻報稱‘水患連年’。聖意要查,卻不能驚動地方,這便是調三位來的緣故。”
    周鑣先接過卷宗,指尖劃過李嵩的履曆——由禮部侍郎外任,吏部考語寫著“才優幹濟”。他冷笑一聲:“考語是吏部寫的,如今要查,倒是我來審自己人的筆誤?”他抬眼看向沈棨,“沈員外帶多少人手?李嵩在京南有舊部,據說私兵養了三百。”
    沈棨剛從甘北回來,甲胄上的霜氣似還未褪。他從懷中摸出張腰牌,銅麵刻著“緹騎”二字:“兵部調了二百五十名緹騎,都是從邊軍裏挑的,帶的是狼牙箭,穿的是軟甲,扮成商販隨督察員走,每個地方兩名緹騎,負責治安問題。”
    他又轉向吳弘業,“吳主事的差事最要緊——李嵩當年主持過江南鄉試,門生故吏遍地,您得扮成奉旨巡查學政的官員,咱們的人才能借著‘核查生員籍冊’的由頭,去糧庫、鹽場查賬。”
    吳弘業素常隻與祭文、儀注打交道,此刻捏著袖中的《大明集禮》,指節發白:“學政巡查要帶典籍官、筆吏,還得備著祭孔的太牢禮器。我已讓禮部庫房支了十二副禮器,裝在樟木箱裏,箱底是空的,正好藏賬冊副本。”他頓了頓,“隻是……李嵩若要驗看印信?”
    “印信是吏部新刻的,用的是三年前巡查學政的舊樣式。”周鑣從袖中取出枚銅印,印鈕是隻銜著卷軸的仙鶴,“我找文選司的老吏仿的,連包漿都做舊了。沈員外帶的緹騎裏,有兩個是刻書匠出身,賬冊上的假印、私章,他們看一眼便知真假。”
    “行,你們三個負責李崇案件,剩餘人員趕往各個鄉鎮,宣傳貪汙細則。”陸錦棠拍板。
    各部抽調的人員立刻被分配州府,具體到鄉鎮,全部記錄在冊,並且規定,每天以書信匯報陸錦棠,三天沒有收到書信,立刻派人深入調查。
    人員安排妥當,已經到了傍晚時分,經過數次修改的《南陵國貪腐懲罰細則》終於定稿。
    陸錦棠親自謄抄一份,帶著入宮麵聖。
    蕭承煦正在禦書房批閱奏折,見他進來,放下朱筆:“呈上來。”
    陸錦棠將文書呈上,蕭承煦接過,仔細審閱。
    文書上,從貪墨十兩銀子杖責二十、記錄在案,到貪墨千兩以上流放,萬兩以上斬立決,條理清晰,量刑嚴苛,且對不同類型的貪腐如克扣軍餉、賑災物資、科舉舞弊等)都有加重處罰的規定。
    “很好。”蕭承煦看罷,頷首認可,拿起玉璽,在文書末尾重重一蓋。鮮紅的印璽,如同滾燙的烙印,宣告著這份製度的生效。
    “就按這個執行。”
    “謝陛下。”
    “明日一早,讓你的人出發。”蕭承煦道,“朕已命兵部和驛站全力配合,確保他們能以最快速度抵達各地。”
    “臣遵旨。”
    離開皇宮時,已是深夜。月色如水,灑在青石板路上,映著陸錦棠疲憊卻堅毅的身影。他知道,真正的硬仗,從明日才開始。
            
